第1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公孫司馬。」臧旻扶劍站在台上,從容問道。「可是心中有惑?若是有惑,儘管問來。」

  公孫珣不禁拱手:「臧公,明年年中便要出塞嗎?這也太倉促了吧?別的我不曉得,我部才齊員數月……」

  「公孫司馬。」臧旻平靜答道。「確實是明年年中要出塞……我也不瞞你,就在數日前,護烏桓校尉夏公請戰的奏摺就已經送到了御前,朝中便公開討論出塞事宜,雖然議論紛紛,更有蔡伯喈上書直言反對,但終究是議定了下來。至於你說倉促不倉促,我卻不能答你了……因為,既然朝廷心意已定,這就不是人臣該討論的問題了。」

  「那我部為何又要被調到高柳?」公孫珣繼續問道,而且越問越糊塗。「不是在此地督造大營了嗎?可大營為何又只有萬騎,莫非雁門這邊只有漢軍要出塞?匈奴人不出兵?」

  「非也。」寒風中的臧旻終於神色微動。「此地的營寨只是我本部還有匈奴騎兵所用,萬騎足矣。」

  公孫珣愈發不解:「原來臧公所轄的并州各地屯軍呢?」

  「和你部一樣。」臧旻一邊答一邊走下高台來。「分與他人了。既然下了將台,那我就直言吧,朝中司徒袁公與我來信,說的格外清楚,前護羌校尉田晏因故犯罪免職,恰好在京。然後聽到朝中議論出兵,便……便去請託了主導朝政的中常侍王甫,而朝廷考慮到他當初與夏公一起作戰時配合頗為得力,因此便拜他為破鮮卑中郎將,許他建功自效。至於我所轄各部漢軍近萬騎,已經被尚書台下令,盡數劃分給他了,我如今的職責不過是都督匈奴屠特若屍逐就單于率軍出塞而已。至於你這一部,據說是太尉劉公親自調配,以你是幽州出身,更熟悉烏桓風俗,所以特別轉給了夏公……也是一番格外愛護之情。」

  公孫珣愕然無言,他身後的呂范、韓當、程普等人也是面面相覷……說一千道一萬,不就是臨陣換將再分兵嗎?而他這一部又是要督造大營,又是要移鎮的,居然還算是特別照顧的了?

  至於雁門太守郭縕和雁門本地的官吏們,此時已經是臉色蒼白無色了……可以想像,接下來一年間雁門要出多少勞役,然後自己身上的擔子有多重?相比較這個而言,匈奴人的軍紀都不在考慮範疇之內了。

  「臧公。」就在此時,一直扶著腰帶立在一旁的董卓卻忽然凜然開口。「為何袁公與你書信,卻不與我呢?」

  臧旻不禁失笑:「董公以為呢?」

  董卓當即勃然作色,而臧旻卻微笑以對……這二人居然又一次對峙起來。

  然而,許久之後,這一次竟然是董卓率先乾笑嘆氣:「我想起來了,我董仲穎是個粗人,袁公沒有跟我寫信的習慣!」

  公孫珣看著這一幕,雖然面無表情,心中卻是不禁感激起了遠在洛陽的劉寬……這時候,能讓自己跳出并州,或許是件天大的好事!

  「熹平末,持節使匈奴中郎將臧旻,為珣正官,其素與雁門太守趙歧相善。珣發趙歧惡事,檻車入洛,旻暗恨,乃假巡軍之時難之。先使珣出營十里於道旁相迎,便持符節立於車上斥之:『汝弱冠即為千石,何以功利驅名士太急乎?』珣昂然抗辯,曰:『臣素聞,凡一事,德者見德,仁者見仁,義者見義,實不知明公何以見功利?』旻羞之。復行,至營前,觀珣治軍,愈大慚,乃持珣手曰:『今日方知,天下事將在汝矣!』」——《漢末英雄志》王粲

  ps:還有新書群,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加一下,845585。

  第四章 移鎮

  監督工程是件異常乏味,甚至是讓人有些揪心的工作。

  之前公孫珣在冀州時就曾經感慨過,如果一旦有戰事,當地老百姓被征伐徭役的話,不知道有多少民戶會因此破產……但那還只是河北,而河北終究算是大漢朝的腹心之地,富庶程度根本不是并州能相提並論的。

  總而言之吧,為了這場『一勞永逸』的軍事行動,在熹平六年的上半年,公孫珣親眼目睹了整個雁門郡是如何以一種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破敗下來的……前期徵募民夫造成大量民戶逃亡,中期徵收糧草使得不少中產之家都跟著破產,後期為了加急完成工程,又有很多官吏、大戶人家被牽連治罪。

  一開始的時候,公孫珣還有些隱約捨不得這地方,畢竟是在這裡建起了軍營,畢竟是在此地招募了大量兵員,畢竟是在雁門有了些人脈和根基,畢竟是每旬都在這裡看蹴鞠……但等到了後來,眼看著平城外面的市集漸漸消失,士卒們的比賽也漸漸無人問津,甚至於整個平城都變得灰敗下來,他後來根本就是想快速逃離此地!

  「公孫司馬。」才半年的時間而已,郭縕就給人感覺老了三歲一樣。「這半年來多謝你體諒我們難處……你將要去幽州,我沒什麼別的可做的,一杯水酒相送。」

  公孫珣雙手接過酒杯,一時苦笑:「郭太守客氣了,應該是在我雁門一年多有叨擾。再說了,高柳雖然屬於幽州轄治,但距此處不過區區九十里路,又不是什麼山高路遠的地方,以後咱們依舊是鄰居。」

  「怎麼可能還是鄰居?」郭縕強笑道。「雖然士民稍有疲敝,但我漢軍終究甲仗鋒利,士卒精悍,便是不能一漢當五胡,也能當三胡……而彈汗山就在高柳塞以北三百里處,又有遼西一戰的大勝使得鮮卑中部空虛,所以此戰終究是我大漢勝面居多,屆時以公孫司馬的威名,遲早是要高升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