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他大概也忘記了,逃離長安那一日一船被砍下的手指,也忘記了是誰把他從荊棘遍布的洛陽,迎到了這個許都。”老貓撲哧一笑,帶著嘲弄的口吻,因為周瑜的緣故,她特地看過《資治通鑑》,對於漢獻帝掏出長安的那一段,記錄顯得分外血腥,無數的官員,宮人,為了掩護漢獻帝而死去,臨渡河時,很多人沒有及時上船,就趴住船沿,而董承動手,把這些人的手指都砍了下來,這些手指裝滿了整個船底。而且,諷刺的是,即便這樣危險的時刻,他都沒忘記把伏後和董妃帶出來,這一幕和“讓領導先走”何其相似?

  “The Government的權力,應當來自被統治者的認可,這才是國家得以存在的最初原因。天有常行,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荀子·王制篇》這裡面的內容令君不會忘記了吧?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六韜》更雲,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在荀子後人的指導下看荀子,果然看出了很多後世被誤讀的東西,而這個年代有一個十分值得推崇的一點,就是在看皇帝不爽的時候,可以辭官不干,到了胡適那個年代,更是可以把老蔣鬱悶到只能在日記了吐槽,而再往後,借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誘餌,實施“引蛇出洞,一網打盡”之後,就只有“防民之口,勝於防川了。”

  這時代的洪流所發出的轟鳴聲,荀彧並非充耳不聞,只是這四百年的大漢,怎麼忍心讓它在自己眼前倒下,就算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它也是他的國家。他選擇堅持自己的信念,但是他要守護的,卻不值得他犧牲自己。在這個年代,江山社稷還混為一談,王耀君確實很可愛,但他的上司卻不一定都有愛。善於識人的荀彧何嘗不知道,當今天子不過中人之資,守成有餘,若要光復漢室,卻力有不殆,而他寧願有著帝王之資的主公成為周公,也不願他成為王莽,遺臭萬年。

  自黨錮之後,慈明叔對天子多有怨言,儘管也密謀誅殺董卓,但那樣的以身殉國的氣概,卻不主張他們私下裡再堅持,對於孔融的評價,更是低到極點,沽名釣譽,屍餐素位之徒便是全部評價,所以作為他的學生,老貓完全免修了孔融的課程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仲豫在出任黃門侍郎,與孔融一起為皇帝講學之後,荀爽就不願再見到他,近乎變相的逐出師門。

  “既然不忠於天子,又為何出仕?”這才是矛盾所在,荀彧義正詞嚴,當他們接受那個官印起,就應當為大漢盡心盡力,如同他們的前輩一般。

  “當然是因為這身官皮有用。”老貓若無其事,站起身來,居高臨下,一臉肅然,“自始至終,余所忠者,非一家一姓,惟華夏爾。”

  注1:荀悅字仲豫,為荀彧大伯荀儉之子,早年喪父,十二歲即可說春秋,家貧,美姿容。現年51歲。

  荀爽:建安三年71歲,註解《禮》,著有《易傳》《詩傳》《尚書正經》《春秋條例》

  注2:Glorious Revolution是英國一場政變,導因於國王與國會權力之爭以及基督宗教新舊教之爭,發生於1688年到1689年。英國國會輝格黨、托利黨信奉新教之黨人們聯合起義;將信奉舊教的詹姆斯二世國王罷黜,改由詹姆斯之女瑪麗二世與夫婿威廉三世,兩伉儷君主共治英國。此後君主立憲制建立,有《權利法案》為其結果。詳情請wiki

  注3:這個典故尚未發生,開門請強盜進來。比喻引進壞人,招來禍患。《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張昭對十八歲剛剛死了哥哥的孫權說“況今奸宄競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是猶開門而揖盜,未可以為仁也。”

  注4:王莽亂政時,綠林赤眉起義時,綠林軍推出的領袖,本來從功績和能力及勢力上,都是漢光武帝的兄長劉演更為合適,但是由於其餘勢力害怕劉演劉秀兩兄弟一方獨大,推舉了劉玄稱帝,劉玄上位後找藉口弄死了劉演,還令劉秀不敢聲張,最後劉秀經過多方努力,最終稱王,具體請自行wiki。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寫死了好多腦細胞,用典略多,有不明白的請提問。

  改了即便,感覺結尾這裡還是需要矯正一下,等回來以後再修。

  與令君立場的差異,是一開始就決定的。正是因為老貓她們還未被磨平稜角,才會如此正大光明的提出反對意見。

  留言各位稍等,回來以後再回復。

  ☆、第九十二章 下注孟德

  “自始至終,余所忠者,非一家一姓,惟華夏爾。”從初次見面以來,始終是保持著漫不經心態度的老貓,終於在荀彧的面前,表現出了她真實的思想,這一刻的情景,與數十年前那句“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莫入此門”的諾言,重疊到了一起。然而她所說的華夏,並非主流媒體所宣傳的華夏,而是指的在這土地上生存,後來被稱為漢族的那群,在更古早之前,被稱作為華族,諸夏。

  老貓這句話的意思,排斥了所有非炎黃苗裔的那些,尤其是通古斯後裔和蒙兀血緣,而這其中的細微差別,暫時只有荀彧能夠明白她想要表達的真實含義。她不會為這個“漢”王朝鞠躬盡瘁,反而是任何可能威脅這個狹義的華族文明延續的因素,她將不遺餘力予以剷除。哪怕她所針對的,是這個漢祚最正統的繼承者也一樣。

  “博士之職,依例非過知命之年(50歲)不可,今令君舉薦,朕憐爾等孤弱,又有真才實學,故破格錄用之,爾等當戒驕戒躁,為國盡忠。如今漢室雖風雨飄搖,然大亂之後必有大治,望爾等以江山社稷為念,助朕復高祖光武之盛世。”

  嚴格來說,就資質上而言,漢獻帝劉協並不是最差的那個,就轉眼搶奪挖掘他們的功勞上,手法很是熟練,只是,早就將這段歷史當作故事來讀的老貓並沒有多大的敬意,或者說在她看來,想要成為她的主公,必須是拉得一手好仇恨的神T,思路應當以陽謀為主,若論少年君王,嬴政的資質遠勝劉協萬倍,若是小說,亞爾斯蘭並沒有超凡的才華,但他的性格也足以成為他魅力的一部分。

  “當年何後在後宮中一手遮天,王美人尚能隱瞞至平安誕下王子,可見必有其心志過人之處。不過令君知否?靈帝臨終前,曾托小黃門(太監的一種)蹇碩立‘董侯’為帝,只可惜袁紹自作聰明,聯合了何進除閹黨,結果導致‘史侯’繼位,荀公達雖然參與其中,卻不知其中的真相。何後心狠手辣,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安然活到現在,乃至熬死董卓,不可否認,‘董侯’有臥薪嘗膽之能。只可惜,在下不是文種。”

  老貓這句話,說的是當初一段宮廷秘聞,何皇后是殺豬家的女兒,因長得美貌,被宦官進獻給漢靈帝。她確實有幾分本事,哄得漢靈帝把她這樣的出身封為皇后。可是她醋勁太大,得勢後動輒出手殘害靈帝其餘的子嗣,導致後宮人丁稀薄。而王美人則是王尚書的女兒,在漢靈帝對何後厭煩後,討得他的歡心,順利懷孕。為了保住性命,她用繃帶裹住腹部,直到足月,孩子生下,才瞞不住,然後何皇后就乾脆利落的一碗毒藥毒死了王美人。而靈帝把劉協送給董太后養,因此稱之為“董侯”,何皇后生下兒子劉辯後,就送到道人史子眇家去撫養,故被稱為“史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