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荀爽早年讀這些儒家經典時,從來不喜歡扣字眼,只需掌握文中主旨即可,這點為時人所詬病。這是因為在這個印刷術尚未發明的年代,書是貨真價實的奢侈品,在這個前提下,他家都以把有限的基本書滾瓜爛熟為榮,但是繼承了當初稷下學宮大部分資源的荀家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壓力,也不會刻意去要求子弟務必一字不錯。只是之前在桓靈二帝的時代,家族的勢力全線收縮,在很多以前可以宣諸於口的東西,在這個時代只能靠默契,而年少失怙(音同戶)的荀悅或是父親相對懦弱的荀彧都沒有領會到其中的真意,相反,與荀彧只是遠親的荀攸更能領會精髓,但相較與來自信息爆炸年代的老貓而言,他反而沒有後來的老貓與荀爽更為默契。畢竟,敢用過去式來形容漢朝的,迄今為止,也只有老貓一隻而已。
作為應試教育下的最高傑作,光從資質上而言,老貓的智商,記憶力並不輸於這個時代任何謀士,甚至在見識,眼界乃至知識結構上猶有過之,所差的僅僅是在這亂世中謀生的閱歷而已。作為一個早在標準中二期就看完了中國通史乃至世界通史的BT,她對國家的興亡的態度與荀悅這類在皇權至上教育下成長的乖學生從來不是一路人。若是假死前的荀爽,他更欣賞荀悅這種,可是在經歷了死而復生的那種玄妙體驗之後,荀爽的三觀徹底被刷新了一回,造成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一個是清虛沉靜,善於著述,一個稜角分明,長於策論,一個早年貧苦,克勤克儉,一個生活肆意,享樂至上。一個低調內斂,小心翼翼,一個飛揚跳脫,快意恩仇。誰能想到,這樣的兩個人,居然師出同門,荀彧肯定叔父的眼光,但是對與老貓敢於糊弄天子,表示不贊同。
至於老貓,雖然她真心瞧不起與金三胖相似度高達80%的漢獻帝,但是對於荀彧這位能位列《後漢書》的名臣,連司馬懿都給予顏回再世這樣至高評價的君子,她並不準備在這種小事上與他有衝突。而且就老貓來說,她自己並沒有意識到,躲在書院書庫里的荀爽,是一個在這個時代那麼偉大的人物,她對在《三國志》上有記載的鄭玄還有印象,但是對於荀爽,在褪色了的歷史中,還不如劉備這種貨色聲名遠播,但他的學識,卻是散佚在歷史長河中的瑰寶。對她而言,只是因為從氣場上,她比較善於識別有真才實學的好老師和徒有虛名的花架子,所以才同荀爽親近而已。從她的時間點上,華夏文明經歷了四次毀滅性的打擊,每一次都要失去絕大多數優美的傳承,一次是即將到來的五胡亂華,第二次是蒙兀入侵,第三次是後金,而最後一次,大家都心裡明白。在她穿越之前,她不知道光是《詩經》就有七八家說法,而最主要的是韓詩和毛詩,而《樂》的真正解讀方法,也早已在一次次戰亂中散佚。在荀爽這裡,她如饑似渴的吸收著這一切,期待某天,她能回去的時候,將這一切還原出一個傳承。“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令君可是有話要問在下?”以日喻天子,就規避文字獄的技能點來說,老貓比荀彧會更老練。
“明珠蒙塵,不過一時。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荀彧用蒙塵來形容天子之前的經歷,後者用的是毛遂自薦的典,說明只要天子有能力,撥亂反正乃是常態。
“在下有一友人,曾引用馬援一句話,如今看來,甚是貼切,‘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令君以為如何?”說這句話的,是歷史上的那個周瑜,說的是漢光武帝劉秀和馬援的故事,被老貓用來形容這個亂世,再恰當不過。
“有君臣,然後有上下。君為臣綱。”荀彧引用了《易經》,表明君臣關係的天然不可逆性。
“可是子曰,‘君君臣臣’。自然君不君,臣不臣。重陰必陽,重陽必陰”老貓從君要行君道,臣才會行臣道,換而言之,則是社會契約論的論調,隨即扯到了《素問》里的陰陽轉換,表明改朝換代不過是必然現象。
糖貓表示,她就是在一邊打醬油的,學霸的世界她不懂。他們對於王權的看法進行了初步的交換,犀利到有些離經叛道,不僅是老貓,就連與她進行學術討論的荀彧也是如此。
看似荀彧與老貓在討論儒家經義,但實際上,這一人一貓交鋒的關鍵點,是漢初黃老學說所主張的“王在法下”與董仲舒扭曲過的儒家主張“君權至上”的對立。若是在四百年前,難以想像身為世代名門的荀家,居然會有人很傻很天真的將希望寄託與君主身上。士族存在,本來是為了制衡王權,比如說類似的發生在英國的Glorious Revolution(注2),將天下寄託與一個絕對英明的君主,這本身從設定上來講,就不該是久經朝堂風雨,熟知其中內幕的人能夠給出的天真的設想。更何況從漢獻帝的基因提供者來說,怎麼看都不是優良的育種對象。
見到短期之內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雙方都無法說服對方,老貓覺得不必再浪費時間下去,說道:“令君,在下少時曾讀過一則故事,據說是傳自大秦(羅馬)以西,說的是,一個農夫幹完農活,看見一條蛇凍僵了,覺得它很可憐,就把它拾起來,小心翼翼地揣進懷裡,用溫暖的身體暖熱它。可蛇甦醒後卻反咬了農夫一口。如今飛鳥未盡,良弓已藏,狡兔未死,走狗將烹,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令君安知今日之走狗,非明日之你我?”許是生在不同年代的緣故,老貓對於荀彧忠於漢室的那份忠心難以體會,至於那種能讓僭越稱帝的袁術為之喪命的,大漢四百年的積威,她今天也沒有在劉協的身上看到。她見到的,不過是一個目光短淺,權利慾超過理智的劣等品,也許在玩弄人心上,有著其先祖劉邦的特質,然而能讓荀彧不惜犧牲自己,也要死守在漢朝這個斷壁殘垣的理由,她一個也沒看見。
見到兩個人之間的氣氛就要因為老貓的一句話而變得有些僵硬,糖貓決定插手緩和氣氛,從工作的角度來看,負責教導曹老闆幕僚和尚書台人員珠算的糖貓與這位被宦官之女搶親的美大叔比較熟。“令君,姑且不論身份地位,但從作客的角度開看,曹老闆是開門揖盜了。(注3)”因為荀彧是正人君子,所以只要在道義上說服他,他便不會刻意為難她們。“對於喵喵來說,我不喜歡慷他人之慨的人。我們的薪俸課都是曹司空給的,請他來做客也就算了,屯田所收稅負今年不過剛剛沖抵軍費而已,哪裡經得起這麼點蠟燭的?如今還想反客為主,也不稱稱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年終盤點之時,糖貓毫無意外的被捉去幫忙,因為對於這些數字也有大概的印象。棗祗推行屯田才兩三年,真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在這種情況下還能亂燒蠟燭,花大筆錢去綠波廊買玻璃,這是出生的時候把腦子落在娘胎里了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爾等薪俸,應是朝廷所付,司空不過暫時代掌。陛下並非不知人間疾苦之人,在長安歷經坎坷,在洛陽百官腹中飢餒,也曾施粥用藥。”由於漢獻帝在這上面確實有值得詬病之處,無論在歷史記錄中,劉邦近乎流氓,但在創業時,他是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努力過,而貪圖享受,妒忌賢能的表現,在經由老貓提醒後,讓荀彧一下子想起了更始帝劉玄(注4),這樣的聯想令他不寒而慄。
作為應試教育下的最高傑作,光從資質上而言,老貓的智商,記憶力並不輸於這個時代任何謀士,甚至在見識,眼界乃至知識結構上猶有過之,所差的僅僅是在這亂世中謀生的閱歷而已。作為一個早在標準中二期就看完了中國通史乃至世界通史的BT,她對國家的興亡的態度與荀悅這類在皇權至上教育下成長的乖學生從來不是一路人。若是假死前的荀爽,他更欣賞荀悅這種,可是在經歷了死而復生的那種玄妙體驗之後,荀爽的三觀徹底被刷新了一回,造成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一個是清虛沉靜,善於著述,一個稜角分明,長於策論,一個早年貧苦,克勤克儉,一個生活肆意,享樂至上。一個低調內斂,小心翼翼,一個飛揚跳脫,快意恩仇。誰能想到,這樣的兩個人,居然師出同門,荀彧肯定叔父的眼光,但是對與老貓敢於糊弄天子,表示不贊同。
至於老貓,雖然她真心瞧不起與金三胖相似度高達80%的漢獻帝,但是對於荀彧這位能位列《後漢書》的名臣,連司馬懿都給予顏回再世這樣至高評價的君子,她並不準備在這種小事上與他有衝突。而且就老貓來說,她自己並沒有意識到,躲在書院書庫里的荀爽,是一個在這個時代那麼偉大的人物,她對在《三國志》上有記載的鄭玄還有印象,但是對於荀爽,在褪色了的歷史中,還不如劉備這種貨色聲名遠播,但他的學識,卻是散佚在歷史長河中的瑰寶。對她而言,只是因為從氣場上,她比較善於識別有真才實學的好老師和徒有虛名的花架子,所以才同荀爽親近而已。從她的時間點上,華夏文明經歷了四次毀滅性的打擊,每一次都要失去絕大多數優美的傳承,一次是即將到來的五胡亂華,第二次是蒙兀入侵,第三次是後金,而最後一次,大家都心裡明白。在她穿越之前,她不知道光是《詩經》就有七八家說法,而最主要的是韓詩和毛詩,而《樂》的真正解讀方法,也早已在一次次戰亂中散佚。在荀爽這裡,她如饑似渴的吸收著這一切,期待某天,她能回去的時候,將這一切還原出一個傳承。“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令君可是有話要問在下?”以日喻天子,就規避文字獄的技能點來說,老貓比荀彧會更老練。
“明珠蒙塵,不過一時。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荀彧用蒙塵來形容天子之前的經歷,後者用的是毛遂自薦的典,說明只要天子有能力,撥亂反正乃是常態。
“在下有一友人,曾引用馬援一句話,如今看來,甚是貼切,‘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令君以為如何?”說這句話的,是歷史上的那個周瑜,說的是漢光武帝劉秀和馬援的故事,被老貓用來形容這個亂世,再恰當不過。
“有君臣,然後有上下。君為臣綱。”荀彧引用了《易經》,表明君臣關係的天然不可逆性。
“可是子曰,‘君君臣臣’。自然君不君,臣不臣。重陰必陽,重陽必陰”老貓從君要行君道,臣才會行臣道,換而言之,則是社會契約論的論調,隨即扯到了《素問》里的陰陽轉換,表明改朝換代不過是必然現象。
糖貓表示,她就是在一邊打醬油的,學霸的世界她不懂。他們對於王權的看法進行了初步的交換,犀利到有些離經叛道,不僅是老貓,就連與她進行學術討論的荀彧也是如此。
看似荀彧與老貓在討論儒家經義,但實際上,這一人一貓交鋒的關鍵點,是漢初黃老學說所主張的“王在法下”與董仲舒扭曲過的儒家主張“君權至上”的對立。若是在四百年前,難以想像身為世代名門的荀家,居然會有人很傻很天真的將希望寄託與君主身上。士族存在,本來是為了制衡王權,比如說類似的發生在英國的Glorious Revolution(注2),將天下寄託與一個絕對英明的君主,這本身從設定上來講,就不該是久經朝堂風雨,熟知其中內幕的人能夠給出的天真的設想。更何況從漢獻帝的基因提供者來說,怎麼看都不是優良的育種對象。
見到短期之內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雙方都無法說服對方,老貓覺得不必再浪費時間下去,說道:“令君,在下少時曾讀過一則故事,據說是傳自大秦(羅馬)以西,說的是,一個農夫幹完農活,看見一條蛇凍僵了,覺得它很可憐,就把它拾起來,小心翼翼地揣進懷裡,用溫暖的身體暖熱它。可蛇甦醒後卻反咬了農夫一口。如今飛鳥未盡,良弓已藏,狡兔未死,走狗將烹,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令君安知今日之走狗,非明日之你我?”許是生在不同年代的緣故,老貓對於荀彧忠於漢室的那份忠心難以體會,至於那種能讓僭越稱帝的袁術為之喪命的,大漢四百年的積威,她今天也沒有在劉協的身上看到。她見到的,不過是一個目光短淺,權利慾超過理智的劣等品,也許在玩弄人心上,有著其先祖劉邦的特質,然而能讓荀彧不惜犧牲自己,也要死守在漢朝這個斷壁殘垣的理由,她一個也沒看見。
見到兩個人之間的氣氛就要因為老貓的一句話而變得有些僵硬,糖貓決定插手緩和氣氛,從工作的角度來看,負責教導曹老闆幕僚和尚書台人員珠算的糖貓與這位被宦官之女搶親的美大叔比較熟。“令君,姑且不論身份地位,但從作客的角度開看,曹老闆是開門揖盜了。(注3)”因為荀彧是正人君子,所以只要在道義上說服他,他便不會刻意為難她們。“對於喵喵來說,我不喜歡慷他人之慨的人。我們的薪俸課都是曹司空給的,請他來做客也就算了,屯田所收稅負今年不過剛剛沖抵軍費而已,哪裡經得起這麼點蠟燭的?如今還想反客為主,也不稱稱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年終盤點之時,糖貓毫無意外的被捉去幫忙,因為對於這些數字也有大概的印象。棗祗推行屯田才兩三年,真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在這種情況下還能亂燒蠟燭,花大筆錢去綠波廊買玻璃,這是出生的時候把腦子落在娘胎里了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爾等薪俸,應是朝廷所付,司空不過暫時代掌。陛下並非不知人間疾苦之人,在長安歷經坎坷,在洛陽百官腹中飢餒,也曾施粥用藥。”由於漢獻帝在這上面確實有值得詬病之處,無論在歷史記錄中,劉邦近乎流氓,但在創業時,他是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努力過,而貪圖享受,妒忌賢能的表現,在經由老貓提醒後,讓荀彧一下子想起了更始帝劉玄(注4),這樣的聯想令他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