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頁
“獻身祖國最光榮。”一連戰士彭洪奎靜靜地躺在潔白的雪蓮花叢中。他等不及戰友為他退伍送行,就隨那場暴風雪先走了。那年初春,彭洪奎從內地探親歸隊,當趕到距連隊還有近百公里的帕里鎮時。被暴風雪擋住了去路。為了按時歸隊,他決定徒步翻雪山趕回連隊。誰也沒想到,這位平時身體素質好、軍事過硬的鐵漢子在風雪中穿行兩天後,竟倒在當地群眾的羊圈旁。當戰友們在距連隊10公里的路旁找到他時,他已成了一座冰雕,頭和手朝著連隊的方向,身上裝著一份未寫完的入黨申請書。申請書字跡依稀可辨:“我願為黨的事業、為邊防的鞏固和人民的幸福奉獻自己的一切。”
第66章 “地球之巔”的鋼鐵屏障
--西藏軍區“崗巴營”愛國奉獻事跡紀實之三
陳世榮 蔡漢銀 徐文良 閻金久
崗巴是“生命禁區”,平均海拔4810米,寸草難生;崗巴還屬於“地球極地”,險惡的氣候使動物生存彌艱。駐守在這樣特殊惡劣的環境,作為一個基層單位能夠“守得住”就非常不易了,而基層的全面建設怎樣抓?為此,記者爬上高高的崗巴邊防線,用部隊建設的標準--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提出的“五句話”總要求--全面審視“崗巴營”:
沒有發生一起政治、刑事案件和重大責任事故,21次勝利完成維護國家主權、維護祖國尊嚴、反分裂、反蠶食的重要軍事行動,年年出色完成以邊境巡邏、執勤為中心的軍事工作任務,連續4年被評為“軍事訓練先進單位”;
哨卡和內衛哨兵站如雪峰,部隊行動和集會“令下三軍動,禁止萬馬息”,住房、吃水、照明、取暖、吸氧“五難”逐年緩解,自我保障的“造血功能”逐年增強,已經告別住地窩子“干打壘”,食用水砸冰化雪,吃脫水菜和“干罐頭”的歷史,蔬菜自給率達到60%,肉食自給率達到35%。
於是有了結論:“崗巴營”建設全面過硬,無愧是建設在“地球之巔”的鋼鐵屏障。
●“生命有禁區,落實‘五句話’總要求無特區”--建設的標準比海拔高
下面有兩件小事,發生在今年5月26日。
二連赴邊境某山口巡邏前,營長張正庸來了。他逐一點驗官兵攜帶的武器裝備,連“軍帽戴的端正不端正、作訓服扣子扣全沒有、褲管帶紮實沒有”這樣的細節,也一一按條令規定糾正。他說:“邊防無小事。崗巴海拔高,做工作的標準也應該高。”一次班防禦戰術演練在海拔5300米的查果拉陣地進行。跨越戰壕演練反覆到第十遍時,因嚴重缺氧運動量增大,多數官兵脈搏每分鐘高達140次,面部充血,嘴唇烏紫。連長江忠威嚴站在陣地上:“再來一次!注意戰術動作!”直到官兵戰術動作、衝擊速度達到教案規範為止。
小事裡面有“崗巴營”建設部隊的“大標準”:在高原建設全面過硬的部隊,必須確立“生命有禁區,落實江主席‘五句話’總要求沒有特區”的思想。建設“不變質、守得住、黨放心”的高原紅色邊防部隊,是“崗巴營”最高的建設標準。我們在崗巴有個小發現。營連幹部平時看得最多的是地圖,跑得最勤的是哨卡。營長張正庸上任不到5個月,崗巴防區的兵要地誌、道路陣地、防禦要點、兵力火器,已經了如指掌,邊防線上的每一個山口、哨位、陣地,他都用雙腳準確“丈量”過。他說:“崗巴守得住守不住,直接關係到西藏腹地的安全。在崗巴,隨時準備帶兵打仗,是最現實的課題。”
為“守得住,打得贏”,“崗巴營”在“氧氣都吃不飽”的“地球之巔”,努力實現軍事過硬。記者在四連體驗了一天具有崗巴特色的軍事訓練:
早操。全連全副武裝進行5公里越野訓練。在徒手站立也相當於內地負重25公斤的高原上,進行劇烈運動,在醫學上屬於“控制和禁止”的項目。5公里越野全連用時35分鐘,這個成績在內地部隊是不及格。連長喘著大氣說:“又提高了1分鐘,沒有體能作基礎,在崗巴站都站不穩。”
操課。營衛生所醫生講授高原疾病防治常識。記者查閱該營有關訓練資料時發現,“崗巴營”在高原組織軍事訓練,由於組訓方法科學,38年還沒有發現“因訓練死亡士兵”的記載。平時擔風險,戰時才能擔重任。“崗巴營”近年已經把“守得住”的標尺,提升到“打得贏”的標準上。他們立足現有條件,在雪山營地建設起有9部計算機的科技練兵室,在強化官兵體能、技能訓練的同時,積極探索智能訓練和增加訓練科技含量之道。
隆冬本是高原牧民休牧、部隊休訓的季節。然而,去年隆冬在被冰雪“凍結”的崗巴邊防,兩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馬達轟鳴,車輪滾滾,雪塵飛揚,官兵從潛伏的雪地下、溝壕里躍起,伴隨著裝甲車向立足未穩之“敵”反衝擊……隆隆炮聲喚醒沉寂雪山,“崗巴營”成建制雪地步裝協同作戰戰法檢驗性演習,取得新的進步,令在場指揮的日喀則軍分區司令員楊國欽喜不自禁地稱“好!”
第66章 “地球之巔”的鋼鐵屏障
--西藏軍區“崗巴營”愛國奉獻事跡紀實之三
陳世榮 蔡漢銀 徐文良 閻金久
崗巴是“生命禁區”,平均海拔4810米,寸草難生;崗巴還屬於“地球極地”,險惡的氣候使動物生存彌艱。駐守在這樣特殊惡劣的環境,作為一個基層單位能夠“守得住”就非常不易了,而基層的全面建設怎樣抓?為此,記者爬上高高的崗巴邊防線,用部隊建設的標準--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提出的“五句話”總要求--全面審視“崗巴營”:
沒有發生一起政治、刑事案件和重大責任事故,21次勝利完成維護國家主權、維護祖國尊嚴、反分裂、反蠶食的重要軍事行動,年年出色完成以邊境巡邏、執勤為中心的軍事工作任務,連續4年被評為“軍事訓練先進單位”;
哨卡和內衛哨兵站如雪峰,部隊行動和集會“令下三軍動,禁止萬馬息”,住房、吃水、照明、取暖、吸氧“五難”逐年緩解,自我保障的“造血功能”逐年增強,已經告別住地窩子“干打壘”,食用水砸冰化雪,吃脫水菜和“干罐頭”的歷史,蔬菜自給率達到60%,肉食自給率達到35%。
於是有了結論:“崗巴營”建設全面過硬,無愧是建設在“地球之巔”的鋼鐵屏障。
●“生命有禁區,落實‘五句話’總要求無特區”--建設的標準比海拔高
下面有兩件小事,發生在今年5月26日。
二連赴邊境某山口巡邏前,營長張正庸來了。他逐一點驗官兵攜帶的武器裝備,連“軍帽戴的端正不端正、作訓服扣子扣全沒有、褲管帶紮實沒有”這樣的細節,也一一按條令規定糾正。他說:“邊防無小事。崗巴海拔高,做工作的標準也應該高。”一次班防禦戰術演練在海拔5300米的查果拉陣地進行。跨越戰壕演練反覆到第十遍時,因嚴重缺氧運動量增大,多數官兵脈搏每分鐘高達140次,面部充血,嘴唇烏紫。連長江忠威嚴站在陣地上:“再來一次!注意戰術動作!”直到官兵戰術動作、衝擊速度達到教案規範為止。
小事裡面有“崗巴營”建設部隊的“大標準”:在高原建設全面過硬的部隊,必須確立“生命有禁區,落實江主席‘五句話’總要求沒有特區”的思想。建設“不變質、守得住、黨放心”的高原紅色邊防部隊,是“崗巴營”最高的建設標準。我們在崗巴有個小發現。營連幹部平時看得最多的是地圖,跑得最勤的是哨卡。營長張正庸上任不到5個月,崗巴防區的兵要地誌、道路陣地、防禦要點、兵力火器,已經了如指掌,邊防線上的每一個山口、哨位、陣地,他都用雙腳準確“丈量”過。他說:“崗巴守得住守不住,直接關係到西藏腹地的安全。在崗巴,隨時準備帶兵打仗,是最現實的課題。”
為“守得住,打得贏”,“崗巴營”在“氧氣都吃不飽”的“地球之巔”,努力實現軍事過硬。記者在四連體驗了一天具有崗巴特色的軍事訓練:
早操。全連全副武裝進行5公里越野訓練。在徒手站立也相當於內地負重25公斤的高原上,進行劇烈運動,在醫學上屬於“控制和禁止”的項目。5公里越野全連用時35分鐘,這個成績在內地部隊是不及格。連長喘著大氣說:“又提高了1分鐘,沒有體能作基礎,在崗巴站都站不穩。”
操課。營衛生所醫生講授高原疾病防治常識。記者查閱該營有關訓練資料時發現,“崗巴營”在高原組織軍事訓練,由於組訓方法科學,38年還沒有發現“因訓練死亡士兵”的記載。平時擔風險,戰時才能擔重任。“崗巴營”近年已經把“守得住”的標尺,提升到“打得贏”的標準上。他們立足現有條件,在雪山營地建設起有9部計算機的科技練兵室,在強化官兵體能、技能訓練的同時,積極探索智能訓練和增加訓練科技含量之道。
隆冬本是高原牧民休牧、部隊休訓的季節。然而,去年隆冬在被冰雪“凍結”的崗巴邊防,兩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馬達轟鳴,車輪滾滾,雪塵飛揚,官兵從潛伏的雪地下、溝壕里躍起,伴隨著裝甲車向立足未穩之“敵”反衝擊……隆隆炮聲喚醒沉寂雪山,“崗巴營”成建制雪地步裝協同作戰戰法檢驗性演習,取得新的進步,令在場指揮的日喀則軍分區司令員楊國欽喜不自禁地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