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頁
在崗巴軍人看來,鐘山古城堡的故事,既悲更壯。從1791年起,外軍入侵西藏多是從崗巴打開通道的。清朝福康安統軍驅逐外國侵略者,安定藏西邊防後,在崗巴鐘山修築起這座“戰時禦敵,平時警軍”的古城堡。
百年歷史彈指間。如今,儘管古城堡已經坍塌,但殘垣斷壁留給崗巴軍人的是刻骨銘心的思考:“歷史將保衛祖國,保衛家的重任託付於我們,每一個官兵都必須像鐘山一樣釘在崗巴。”他們從38年前進駐崗巴之日起,就年復一年地組織官兵“看鐘山,望崗巴,知史實,明責任”,向代代崗巴軍人灌輸“不能把祖國的領土守小了,不能把國家的主權守丟了”的軍人職責意識。
沿著陸正松指引的路線,我們一步三喘爬上鐘山。在古城堡毗鄰的山坡上,有一幅用崗巴石鑲嵌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巨幅地形圖,中央是崗巴軍人的誓言:“祖國在我心中!”鐘山作證,蠶食與反蠶食的鬥爭,在崗巴邊防已經是“世紀主題”。巡邏中,官兵們常常發現邊境上存在影響國家安寧的新情況。肩負守土重任的崗巴軍人,始終做到不惹事、不怕事、不示弱、不吃虧,大展軍威,維護國家主權。
去年4月,四連在邊境巡邏途中發現外軍在我方境內修築了一個暗堡。在巡邏隊接近暗堡時,外軍還做出瞄準射擊姿勢。當時,全連已經在風雪中長途跋涉了一整天,精疲力盡,可一看到外軍公然向我國家主權挑戰,官兵們一下子來了精神。在勸阻、警告不起作用的情況下,憤怒地拆除了這個暗堡,將入侵者趕出國境。
崗巴營教導員曹型明在崗巴已經戰鬥了17年,先後21次參加和指揮邊境反蠶食鬥爭。去年10月8日,曹型明帶隊到一個山口巡邏時,發現一支外軍小分隊越過邊界150米,在我境內用石頭堆砌了一道石牆,並挑釁地在石牆上用英、中文註明“這就是國界”。崗巴粒石寸土系主權。在報請上級批准後,官兵們義正詞嚴地與對方交涉,冒著嚴寒和隨時都可能流血犧牲的危險,將外軍蠶食我國領土的標誌物全部摧毀。
●月月上好一堂課——“我為祖國來站崗”
對新兵劉曉波來說,上查果拉的路走得真艱難。就個人利益而言,至少有兩大損失:當小老闆的10萬元年收入沒了,談了兩年的女朋友跟別人走了。
收到“吹燈”信那天,劉曉波那份“我為祖國來站崗”的激情也熄滅了。下午,他悄悄離開了查果拉。那是一步一回頭的“逃跑”之路啊!走了一段路,他又身不由己地返回連隊。當夜,劉曉波哭著對連長說:“處分我吧,我差點就犯了錯!”連隊黨支部沒有處分他。從那一夜起,連長講,劉曉波聽,講得最多的是孔繁森的故事。1979年7月,當黨組織一聲令下,孔繁森打起背包就從內地爬上全國海拔最高的縣--崗巴縣上任。在任崗巴縣縣委副書記的3年間,他走遍崗巴3836平方公里高原……
那年,孔書記去山東出差返回西藏前,80多歲的老母親用顫抖的雙手拉著兒子說:“森兒,不去不行嗎?”“娘,咱是黨的人,黨要咱到哪裡,咱就到哪裡。”孔繁森再次踏上高原路,直到獻身西藏也沒有能夠回老家看親娘一眼。
孔繁森那句“咱是黨的人”的話,被劉曉波消化成為“我是查果拉的兵”,深深地刻在了心上。
連長江忠的“人生參謀”--查果拉哨卡機要參謀樊得聚已經永遠融入了查果拉山脈。那天深夜2時,樊得聚在收譯一份電報時,從口裡噴出的鮮血染紅了電報紙,查出的病情是肝癌晚期,醫生從他的腹腔內取出1.2公斤的多餘物。那年6月,自知人生日子即將結束的樊得聚,懇切要求再回一次查果拉。“犧牲,是崗巴軍人的本分。我的生命有限了,我是查果拉人,讓我再看一眼查果拉吧。”身高1.67米的樊得聚,當時已經被病魔折磨得體重只有30來公斤。他被官兵抱上查果拉主峰不久便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犧牲是崗巴軍人的本份。”樊德聚留在查果拉的遺言,使劉曉波深刻悟到崗巴軍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如果邊防是民族利益的“銀行”的話,那麼崗巴軍人投入的“本金”就是青春和生命,支取的利息只能是國家利益!從此,小劉愛上了查果拉,變成了查果拉的一名硬漢。
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為了讓戰友們多睡一會兒,他在哨位上站了一個通宵,天明時分,戰友們發現他的床位空著,急忙奔向哨位,只見他抱著鋼槍,倚牆而立,半截身子已經被雪埋沒。眉毛、鼻子、嘴角掛著冰凌,活像一尊冰雕。
劉曉波的轉變,也給“崗巴營”領導以啟示:要讓祖國在戰士心中紮根,讓戰士在雪山紮根,關鍵在於打牢思想基礎。“我為祖國來站崗”從此成為“崗巴營”月月必上的愛國奉獻思想政治教育主題課。
一月上好一堂課,為崗巴官兵提供的是“國責重如山,己利輕於塵”的動力支持。據了解,近10年來,崗巴營有31名官兵主動放棄到低海拔地區工作的機會,有7名戰士在讀完軍校後又主動申請回到崗巴工作。
●夜夜談好一次心——“什麼也不說,祖國知道我”
百年歷史彈指間。如今,儘管古城堡已經坍塌,但殘垣斷壁留給崗巴軍人的是刻骨銘心的思考:“歷史將保衛祖國,保衛家的重任託付於我們,每一個官兵都必須像鐘山一樣釘在崗巴。”他們從38年前進駐崗巴之日起,就年復一年地組織官兵“看鐘山,望崗巴,知史實,明責任”,向代代崗巴軍人灌輸“不能把祖國的領土守小了,不能把國家的主權守丟了”的軍人職責意識。
沿著陸正松指引的路線,我們一步三喘爬上鐘山。在古城堡毗鄰的山坡上,有一幅用崗巴石鑲嵌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巨幅地形圖,中央是崗巴軍人的誓言:“祖國在我心中!”鐘山作證,蠶食與反蠶食的鬥爭,在崗巴邊防已經是“世紀主題”。巡邏中,官兵們常常發現邊境上存在影響國家安寧的新情況。肩負守土重任的崗巴軍人,始終做到不惹事、不怕事、不示弱、不吃虧,大展軍威,維護國家主權。
去年4月,四連在邊境巡邏途中發現外軍在我方境內修築了一個暗堡。在巡邏隊接近暗堡時,外軍還做出瞄準射擊姿勢。當時,全連已經在風雪中長途跋涉了一整天,精疲力盡,可一看到外軍公然向我國家主權挑戰,官兵們一下子來了精神。在勸阻、警告不起作用的情況下,憤怒地拆除了這個暗堡,將入侵者趕出國境。
崗巴營教導員曹型明在崗巴已經戰鬥了17年,先後21次參加和指揮邊境反蠶食鬥爭。去年10月8日,曹型明帶隊到一個山口巡邏時,發現一支外軍小分隊越過邊界150米,在我境內用石頭堆砌了一道石牆,並挑釁地在石牆上用英、中文註明“這就是國界”。崗巴粒石寸土系主權。在報請上級批准後,官兵們義正詞嚴地與對方交涉,冒著嚴寒和隨時都可能流血犧牲的危險,將外軍蠶食我國領土的標誌物全部摧毀。
●月月上好一堂課——“我為祖國來站崗”
對新兵劉曉波來說,上查果拉的路走得真艱難。就個人利益而言,至少有兩大損失:當小老闆的10萬元年收入沒了,談了兩年的女朋友跟別人走了。
收到“吹燈”信那天,劉曉波那份“我為祖國來站崗”的激情也熄滅了。下午,他悄悄離開了查果拉。那是一步一回頭的“逃跑”之路啊!走了一段路,他又身不由己地返回連隊。當夜,劉曉波哭著對連長說:“處分我吧,我差點就犯了錯!”連隊黨支部沒有處分他。從那一夜起,連長講,劉曉波聽,講得最多的是孔繁森的故事。1979年7月,當黨組織一聲令下,孔繁森打起背包就從內地爬上全國海拔最高的縣--崗巴縣上任。在任崗巴縣縣委副書記的3年間,他走遍崗巴3836平方公里高原……
那年,孔書記去山東出差返回西藏前,80多歲的老母親用顫抖的雙手拉著兒子說:“森兒,不去不行嗎?”“娘,咱是黨的人,黨要咱到哪裡,咱就到哪裡。”孔繁森再次踏上高原路,直到獻身西藏也沒有能夠回老家看親娘一眼。
孔繁森那句“咱是黨的人”的話,被劉曉波消化成為“我是查果拉的兵”,深深地刻在了心上。
連長江忠的“人生參謀”--查果拉哨卡機要參謀樊得聚已經永遠融入了查果拉山脈。那天深夜2時,樊得聚在收譯一份電報時,從口裡噴出的鮮血染紅了電報紙,查出的病情是肝癌晚期,醫生從他的腹腔內取出1.2公斤的多餘物。那年6月,自知人生日子即將結束的樊得聚,懇切要求再回一次查果拉。“犧牲,是崗巴軍人的本分。我的生命有限了,我是查果拉人,讓我再看一眼查果拉吧。”身高1.67米的樊得聚,當時已經被病魔折磨得體重只有30來公斤。他被官兵抱上查果拉主峰不久便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犧牲是崗巴軍人的本份。”樊德聚留在查果拉的遺言,使劉曉波深刻悟到崗巴軍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如果邊防是民族利益的“銀行”的話,那麼崗巴軍人投入的“本金”就是青春和生命,支取的利息只能是國家利益!從此,小劉愛上了查果拉,變成了查果拉的一名硬漢。
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為了讓戰友們多睡一會兒,他在哨位上站了一個通宵,天明時分,戰友們發現他的床位空著,急忙奔向哨位,只見他抱著鋼槍,倚牆而立,半截身子已經被雪埋沒。眉毛、鼻子、嘴角掛著冰凌,活像一尊冰雕。
劉曉波的轉變,也給“崗巴營”領導以啟示:要讓祖國在戰士心中紮根,讓戰士在雪山紮根,關鍵在於打牢思想基礎。“我為祖國來站崗”從此成為“崗巴營”月月必上的愛國奉獻思想政治教育主題課。
一月上好一堂課,為崗巴官兵提供的是“國責重如山,己利輕於塵”的動力支持。據了解,近10年來,崗巴營有31名官兵主動放棄到低海拔地區工作的機會,有7名戰士在讀完軍校後又主動申請回到崗巴工作。
●夜夜談好一次心——“什麼也不說,祖國知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