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頁
蔡漢銀 萬元 徐文良 閻金久
西藏軍區某邊防營駐守的崗巴邊防線平均海拔4810米。這個營的每一位官兵都對江主席的這段話銘記在心:西藏的穩定涉及全國的穩定,西藏的發展涉及全國的發展。官兵們說得好:“我們的哨位,就是祖國的象徵。”
官兵們正是清醒地認識到了西藏的穩定發展與整個國家穩定發展的相互關係,才把國家安全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守一方國土,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發展,創造了可歌可泣的光輝業績。“崗巴營”成為世界屋脊上永放光彩的“雪山紅旗”。
●守一方國土,就要讓黨和人民放心
崗巴縣位於喜馬拉雅山山脈中段,邊境線長,進出境通道多,敵情社情異常複雜。駐守在這裡的崗巴營官兵深知自己守衛的地方體現著國家對其領土、主權、獨立與尊嚴的維護,是國家“永久利益”的第一道防線。他們以“守土有責”的神聖使命感戰嚴寒、鬥風沙、抗缺氧,在“生命禁區”創造了人類生存的奇蹟,用忠誠和生命換來了邊防線的穩定與安寧。
1986年6月15日下午15時許,“崗巴營”接到通報,一夥民族分裂主義分子煽動不明真相的藏族群眾聚集崗巴,妄圖非法出境。副營長劉興富奉命率領60餘名官兵趕到現場,當他們與公安幹警、邊防武警匯合時,分裂與反分裂的鬥爭已對峙了一天一夜。
由於不明事實真相的群眾較多,分裂主義分子躲藏在人群里,加之對峙時間長,加大了鬥爭難度。“既不能傷害受挾持的藏族群眾,更不能讓分裂陰謀得逞!”面對嚴峻的形勢,官兵們迅速占領有利地形,堵住出境通路,4次粉碎非法出境陰謀。同時,他們支派懂藏語的官兵深入人群揭露分裂陰謀,宣傳民族政策,喚醒群眾。通過兩天三夜的國境堵截、現場工作,軍民聯手將混跡其中的民族分裂主義分子抓獲,在邊境一線成功地粉碎了一次分裂活動圖謀。
1987年8月,一夥不甘心滅亡的騷亂分子流竄崗巴,企圖從“崗巴營”守衛的邊防線非法出境,投靠流亡在境外的分裂集團。該營三連奉命在尼瑪山口設卡堵截這伙騷亂分子。尼瑪山海拔5300多米,終年積雪。在夜間溫度低達零下17攝氏度的冰天雪地里,官兵們採取定點監視和流動巡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24小時晝夜堵截。由於是臨時設卡,無固定哨所依託,官兵們渴了吞一口冰雪,餓了啃一口乾糧,在雪地里一趴就是10個小時,臉部被紫外線灼傷,雙眼被雪光刺得紅腫。官兵們在雪地里堅守了整整18天,終於使騷亂分子在最後一道防線上自投羅網。
崗巴邊境線平時顯得很平靜,但分裂與反分裂的鬥爭卻一天也沒有停止過。1992年11月17日,一位藏族牧民到部隊報告,在鄰國邊境發現兩名可疑人員。四連官兵進入開魯山口設伏。雪線上的冬夜,氣溫降到零下30攝氏度,由於不能生火,官兵們只能互相用體溫取暖。黎明時分,在透空的雪山脊背上,兩個黑影一閃一現地向我方國境線摸來。官兵們勇猛出擊,將這兩名非法入境者擒獲,並從兩人身上搜出由達賴集團發布的分裂祖國的傳單250份。
近10年來,“崗巴營”共擋獲企圖非法出入境的分裂主義者和刑事犯罪分子100多人,繳獲反動宣傳品3000餘份。西藏自治區人大主任熱地在評價“崗巴營”的功績時說:“有解放軍在邊防,一切分裂祖國的陰謀都不會得逞。”
●保一方平安,就要讓各族群眾安居樂業
9年前,江主席在視察西藏時,曾諄諄叮囑駐藏部隊:西藏局勢的穩定,關係到邊防的鞏固和中華民族的統一。維護社會穩定,就是維護國家穩定。“崗巴營”官兵牢記江主席的囑託,自覺站在國家利益的大局,為維護西藏社會安定做貢獻。
平息1992年10月13日崗巴、定結兩縣群眾草場糾紛,是“崗巴營”官兵用生命維護西藏社會穩定的真實記錄--這天14時17分,時任副教導員的曹型明接到定結縣委書記馮全貴的通報:“約4000名群眾集結崗巴、定結兩縣交界的昌龍鄉鐵木工村,隨時可能發生大規模械鬥。”
14時27分,上級命令“崗巴營”配合武警、公安調解草場糾紛。曹型明迅速率領120名官兵分乘6台東風車直奔鐵木工村。
14時45分,“崗巴營”官兵徒手來到糾紛現場。參與糾紛的兩縣群眾手持刀槍棍棒,黑壓壓對峙在一片開闊地帶。“崗巴營”這支綠色隊伍插入對峙人群之間,恰如平地“生長”出一道綠色屏障。他們的身邊已經倒下一名被獵槍擊傷的群眾,眼前是劍拔弩張的兩縣群眾,大規模械鬥一觸即發。
“用我們的身體作盾牌,挨罵不還口,挨打不還手,保護藏族群眾的生命安全,堅決制止械鬥!”曹型明命令官兵成兩列橫隊,面對對峙群眾。他隨即吩咐5名藏族戰士:“立即進入人群中間,掌握基本情況,查找幕後指使人員。”不久,他的調解動員講話被翻譯成藏語,在糾紛現場響起:“崗巴、定結兩縣的鄉親們!我們是駐守邊防的‘金珠瑪米’,草場是國家的,是全體人民的。請你們相信人民政府,請趕快離開現場,千萬不要鬧事,不要上分裂主義分子的當!”
西藏軍區某邊防營駐守的崗巴邊防線平均海拔4810米。這個營的每一位官兵都對江主席的這段話銘記在心:西藏的穩定涉及全國的穩定,西藏的發展涉及全國的發展。官兵們說得好:“我們的哨位,就是祖國的象徵。”
官兵們正是清醒地認識到了西藏的穩定發展與整個國家穩定發展的相互關係,才把國家安全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守一方國土,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發展,創造了可歌可泣的光輝業績。“崗巴營”成為世界屋脊上永放光彩的“雪山紅旗”。
●守一方國土,就要讓黨和人民放心
崗巴縣位於喜馬拉雅山山脈中段,邊境線長,進出境通道多,敵情社情異常複雜。駐守在這裡的崗巴營官兵深知自己守衛的地方體現著國家對其領土、主權、獨立與尊嚴的維護,是國家“永久利益”的第一道防線。他們以“守土有責”的神聖使命感戰嚴寒、鬥風沙、抗缺氧,在“生命禁區”創造了人類生存的奇蹟,用忠誠和生命換來了邊防線的穩定與安寧。
1986年6月15日下午15時許,“崗巴營”接到通報,一夥民族分裂主義分子煽動不明真相的藏族群眾聚集崗巴,妄圖非法出境。副營長劉興富奉命率領60餘名官兵趕到現場,當他們與公安幹警、邊防武警匯合時,分裂與反分裂的鬥爭已對峙了一天一夜。
由於不明事實真相的群眾較多,分裂主義分子躲藏在人群里,加之對峙時間長,加大了鬥爭難度。“既不能傷害受挾持的藏族群眾,更不能讓分裂陰謀得逞!”面對嚴峻的形勢,官兵們迅速占領有利地形,堵住出境通路,4次粉碎非法出境陰謀。同時,他們支派懂藏語的官兵深入人群揭露分裂陰謀,宣傳民族政策,喚醒群眾。通過兩天三夜的國境堵截、現場工作,軍民聯手將混跡其中的民族分裂主義分子抓獲,在邊境一線成功地粉碎了一次分裂活動圖謀。
1987年8月,一夥不甘心滅亡的騷亂分子流竄崗巴,企圖從“崗巴營”守衛的邊防線非法出境,投靠流亡在境外的分裂集團。該營三連奉命在尼瑪山口設卡堵截這伙騷亂分子。尼瑪山海拔5300多米,終年積雪。在夜間溫度低達零下17攝氏度的冰天雪地里,官兵們採取定點監視和流動巡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24小時晝夜堵截。由於是臨時設卡,無固定哨所依託,官兵們渴了吞一口冰雪,餓了啃一口乾糧,在雪地里一趴就是10個小時,臉部被紫外線灼傷,雙眼被雪光刺得紅腫。官兵們在雪地里堅守了整整18天,終於使騷亂分子在最後一道防線上自投羅網。
崗巴邊境線平時顯得很平靜,但分裂與反分裂的鬥爭卻一天也沒有停止過。1992年11月17日,一位藏族牧民到部隊報告,在鄰國邊境發現兩名可疑人員。四連官兵進入開魯山口設伏。雪線上的冬夜,氣溫降到零下30攝氏度,由於不能生火,官兵們只能互相用體溫取暖。黎明時分,在透空的雪山脊背上,兩個黑影一閃一現地向我方國境線摸來。官兵們勇猛出擊,將這兩名非法入境者擒獲,並從兩人身上搜出由達賴集團發布的分裂祖國的傳單250份。
近10年來,“崗巴營”共擋獲企圖非法出入境的分裂主義者和刑事犯罪分子100多人,繳獲反動宣傳品3000餘份。西藏自治區人大主任熱地在評價“崗巴營”的功績時說:“有解放軍在邊防,一切分裂祖國的陰謀都不會得逞。”
●保一方平安,就要讓各族群眾安居樂業
9年前,江主席在視察西藏時,曾諄諄叮囑駐藏部隊:西藏局勢的穩定,關係到邊防的鞏固和中華民族的統一。維護社會穩定,就是維護國家穩定。“崗巴營”官兵牢記江主席的囑託,自覺站在國家利益的大局,為維護西藏社會安定做貢獻。
平息1992年10月13日崗巴、定結兩縣群眾草場糾紛,是“崗巴營”官兵用生命維護西藏社會穩定的真實記錄--這天14時17分,時任副教導員的曹型明接到定結縣委書記馮全貴的通報:“約4000名群眾集結崗巴、定結兩縣交界的昌龍鄉鐵木工村,隨時可能發生大規模械鬥。”
14時27分,上級命令“崗巴營”配合武警、公安調解草場糾紛。曹型明迅速率領120名官兵分乘6台東風車直奔鐵木工村。
14時45分,“崗巴營”官兵徒手來到糾紛現場。參與糾紛的兩縣群眾手持刀槍棍棒,黑壓壓對峙在一片開闊地帶。“崗巴營”這支綠色隊伍插入對峙人群之間,恰如平地“生長”出一道綠色屏障。他們的身邊已經倒下一名被獵槍擊傷的群眾,眼前是劍拔弩張的兩縣群眾,大規模械鬥一觸即發。
“用我們的身體作盾牌,挨罵不還口,挨打不還手,保護藏族群眾的生命安全,堅決制止械鬥!”曹型明命令官兵成兩列橫隊,面對對峙群眾。他隨即吩咐5名藏族戰士:“立即進入人群中間,掌握基本情況,查找幕後指使人員。”不久,他的調解動員講話被翻譯成藏語,在糾紛現場響起:“崗巴、定結兩縣的鄉親們!我們是駐守邊防的‘金珠瑪米’,草場是國家的,是全體人民的。請你們相信人民政府,請趕快離開現場,千萬不要鬧事,不要上分裂主義分子的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