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歷經波折重新披掛上陣(4)

  ---------------

  鄭成功得知揭陽戰敗,下令放棄該地。三月,黃廷領南征將士回到廈門。鄭成功立即召集文武官員,議商揭陽喪師之罪。鄭成功提出,蘇茂輕敵致敗,黃梧、杜輝未及時應援,均當處斬。眾將跪告求情,才僅斬蘇茂,杜輝捆打六十棍,黃梧寄責,戴罪圖贖。

  鄭成功御將之道以嚴著稱,由於過於嚴苛,往往失之於偏激。蘇茂在揭陽戰役中雖輕敵寡謀,但勇於進戰,負傷突圍,本應薄責示警,以觀後效,但鄭成功卻決意將其處斬。其實鄭成功早有殺蘇之心,只是一直在尋機而已。順治八年(1651年),鄭成功在追捕施琅時,曾下令有藏匿施琅者殺其全家,而蘇茂卻膽敢藏匿施琅於家中,並助其逃離廈門。鄭成功獲悉後,並未加以懲處,讓其繼續擔任左先鋒鎮,並不是當時未起殺機,而是出於穩定軍心的需要,因為施琅、施顯被囚禁後,鄭軍中多達十幾位將領冒險營救,甚至鄭成功的叔叔鄭鴻逵、鄭芝豹等人亦參與其中。若以放走施琅為由斬殺蘇茂,勢必使其他參與營救施琅者人人自危,甚至可能迫使他們鋌而走險,或投降清朝,或舉兵相抗。因此,為避免因小失大,鄭成功不得不強壓怒火,但始終懷恨於心,必欲殺之而後快。此番揭陽戰敗,正好給了鄭成功殺蘇茂的理由。然而,讓鄭成功始料未及的是,此次小罪大罰,斬殺蘇茂,引起了一些鄭軍將士的不滿。鄭成功恐生內亂,急忙補救,不僅親自撰文致祭,還厚殮蘇茂,並優待家眷。然而後果還是出現了。

  鄭成功處死蘇茂後,即派黃梧和蘇茂的族弟蘇明鎮守海澄縣。黃梧因思自己揭陽之役牽連受責,目睹鄭成功之苛責重罰,便心懷二心,遂邀後沖鎮副將蘇明一同降清。蘇明正為兄長蘇茂被枉殺而怒氣難平,聞聽黃梧所言,正是“固所願,不敢請爾”,欣然應從。1656年(順治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夜間,黃梧、蘇明帶領部下將官八十餘員,兵丁一千七百餘名投降,將海澄獻與清廷。海澄之失,給了鄭成功沉重的打擊,不僅失去重要據點,而且損失了大量的軍需物資。楊英《先王實錄》敘述說,鄭成功在得知黃梧等人獻城降清,急忙親自率部前往收取,卻挽救不及,只得痛心地嘆息道:“吾意海澄城為關中河內,故諸凡盡積之。豈料黃梧如此悖負?後將如何用人?”

  黃梧投降清廷,讓負責征討鄭成功的定遠大將軍濟度和即將上任的浙閩總督李率泰興奮不已。因為在這年的三月,濟度統兵攻打廈門、金門,不僅未能攻克,反而損船折兵。沮喪之時,黃梧來降,使之不費吹灰之力即奪得了清軍屢攻不下的海澄,這無疑成了他們的一大功績。於是濟度和李率泰聯名上奏皇帝,建議封黃梧為海澄公。順治接到濟度等人的奏摺後,也十分高興,隨即下旨重賞黃梧。八月十七日,清廷封黃梧為海澄公。

  黃梧降清,對施琅來說不啻為一大轉機。據《清史稿·黃梧傳》記載,黃梧降清後,還未等到海澄公的官印送達,就急忙修書給總督李率泰,大力舉薦施琅。他在給李率泰的信中寫道:“施琅者,仇賊甚深,知彼知己,胸有成算。其輸款本朝已久,一出受事,即著微勞,且智能無比,忠誠素矢。宜假以事權,俾盡展所長,與梧戮力馳驅,必能剪除海孽。”在黃梧看來,鄭成功時而移師海上,時而登岸攻擊,往來行蹤不定,欲消滅之,非熟悉情形者不能。施琅對鄭成功充滿仇恨,對朝廷忠誠不二,施琅不僅知彼知己,而且才智超群,如能啟用施琅,和他一起為朝廷效力,定能剪除鄭軍,安寧海疆。

  正是由於有黃梧推薦於前,濟度、李率泰保舉於後,施琅才改變了其“鬱郁不得志”的命運,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施琅被任命為同安副將,命運之神再一次眷顧了這位卓爾不凡之人。施琅開始有了嶄露頭角的機會,此後在與鄭軍的鬥爭中,施琅逐步獲得清廷的信任,最終獲得專征台灣之權,並一舉平定台灣。施琅與鄭成功不共戴天,因而殫精竭慮,矢志謀求報仇,直至滅掉鄭氏方才甘心,現得清廷重用,鄭成功最為擔心之事已經不可避免。

  黃梧降清,不僅使鄭軍喪失了海澄這一重要據點,而且又使鄭軍多了一個勁敵。黃梧而後又向清廷獻“平海五策”,提出遷地禁海以困鄭軍,得到清廷的支持。順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即頒布了“禁海令”,並派兵部尚書蘇納海到福建推動,致使鄭軍遭受沉重打擊。有後人評說:“黃梧密陳平海之策,氣死成功逼困鄭經”。黃梧之降,直接起因是蘇茂被斬,實則乃為鄭成功與施琅衝突所致,是施、鄭衝突所誘發的“後遺症”。鄭成功為他所犯的不可原諒的錯誤再一次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

  歷經波折重新披掛上陣(5)

  ---------------

  施琅在擔任同安副將之初,並未擁有多大的職權,儘管只是跟隨在濟度、李率泰的標下效力,聽從他們的調遣,但畢竟開始邁出了通往成功道路的第一步。

  鄭成功率軍進逼福州,濟度遣軍馳援時,副將施琅被任先鋒。施琅終於得到了一次與鄭軍直接交戰的機會,可惜尚未抵達,鄭軍聞清兵來援,即撤軍至閩安鎮、羅星鎮。之後,施琅開始利用自己過去在鄭軍中的威信,對鄭軍將領進行招撫和勸降,頗見成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