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鄭成功的一系列勝利,使清廷大為震驚,特遣內院學士葉成格、理事官阿山,偕同鄭芝龍的四子鄭渡,奉敕命入閩,招降鄭成功,並決定答應鄭成功的條件,將漳、泉、潮、惠四府劃撥給鄭成功安屯兵將。然而,此時的鄭成功卻再也無心與清廷周旋,故多方刁難,致使招撫不成,清廷遷怒於鄭芝龍,將他囚禁起來。

  順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鄭成功攻下仙遊縣後,整編部隊,開始以大規模海上貿易養兵自給。至此,鄭成功的實力達到了空前的強大,軍威盛極一時。

  經此教訓,清廷終於認識到鄭成功非疥癬之患,更不可撫,於是命鄭親王世子濟度為定遠大將軍,率三萬滿漢兵入閩,攻伐鄭成功。然而,清政府並沒有起用對鄭成功甚為了解、又與鄭成功有著不共戴天之仇、時刻盼望著統兵前去復仇的施琅,因為當時的清廷對施琅存有猜疑,不信任他的能力,更不信任他對朝廷的忠誠。

  ---------------

  歷經波折重新披掛上陣(3)

  ---------------

  在征剿與鄭軍有密切關係的李定國抗清武裝的活動中,施琅懷著復仇的強烈願望,在長達一年多的征戰過程中努力表現自己,卓有功績。但兩廣戰事結束後,順治十二年(1655年)的二月,施琅就被解職,閒居於泉州。

  其實根據當時的情況,清廷存疑於施琅也是很自然的。

  施琅前後兩次降清,易被認為是反覆無常之人,清政府難免會對其產生猜疑。順治八年(1651年)的三月,施琅在重新奪回廈門一役中,曾在陣前斬殺馬得功之弟,馬得功因而懷恨在心,伺機報復。順治十一年八月,清廷招撫鄭成功失敗,馬得功復任泉州總兵,十二月升任左都督,充任福建隨征中路總兵。可以想見,馬得功的復出並受到重用,使施琅陷入更加困難的境地。特別是由於施琅族叔施福原來不僅是鄭芝龍的部將,而且還是其心腹親信。鄭芝龍於順治三年降清後被挾持北上,實際上成為籠中之鳥。到了順治十年(1653年)五月,清政府為了與鄭成功進行和談,始封鄭芝龍為同安侯,但仍對他實行嚴密監視,鄭芝龍與在閩眷屬及家人的聯繫來往都須經清政府的許可和檢查。施福與鄭芝龍關係密切,他隨鄭芝龍降清後,卻於順治六年投歸鄭成功,後來又再次降清,清廷已對他不再信任。安平撤軍後,施福無事可為,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進京看望鄭芝龍,翌年二月返回福建。這原本是人之常情,但清政府卻視施福此行為嚴重事件。順治十二年六月初五,兵部尚書李際其題《為盤獲鄭鴻逵家人李信吳梓事本》中稱:“施福乃偽武毅伯,不知何時入京,現在鄭芝龍左右。京城何地,豈能容此奸宄之徒藏匿耶!”其時施福已經降清,他做武毅伯是降清之前的事,而且他入京看望鄭芝龍時,鄭芝龍尚為清廷之同安侯。施福此行本無可厚非,卻不料引起清廷的嚴重關注,並因此成為被通緝的欽犯,足見清廷對鄭芝龍及其原部下的猜疑之深、防範之嚴。儘管施福已返回福建安海,清廷仍嚴令福建省督撫緝拿,逼迫施福為逃避清廷的追捕遁入廈門。

  施琅於順治十二年二月離粵返閩,回到泉郡不久施福就被通緝。施琅與施福“分則同宗,情同骨肉”,而且兩人過去長期共事,施琅在《武毅伯特進光祿大夫加太子太傅忠將軍X(左亻右外門內月)父公行略》中說“凡叔提兵征戰,余未嘗不在行間”,尤其是自順治八年始,他倆同駐安平,朝夕相處。清廷對施琅、施福之間的密切關係當然清楚,因而施福的潛逃勢必累及施琅,何況施琅原本就是鄭芝龍的部將。當初施琅為躲避鄭成功的追捕,逃離廈門進入安平,曾得到鄭芝豹的眷顧。鄭芝豹原已降清,但在順治十二年的二月,只因他是鄭芝龍的弟弟、鄭成功的叔叔,清廷將其押解回京並囚禁起來。施琅與鄭芝豹的關係也為清廷所顧忌。

  施琅身懷血海家仇,渴望縱橫沙場,但又苦於進身無門,時常鬱鬱寡歡。《襄壯公傳》記載,施琅在泉州的一年多的時間裡,施琅潛心讀書,廣結賢士。有位隱居儒者楊錫璜十分看重施琅的才略,遂結為忘年之交。又據《襄壯施公傳》記載,施琅常與士大夫交往,一次相約同游清源山,至一山岩前,眾人文興大發,紛紛題詞,施琅即興鑿石聯句:“海靜分明水月,山高咫尺神仙。”由此可見,施琅雖遭猜疑,卻依然矢志不改。施士偉評價此聯“有澄清滄海之志”。此聯今仍存於泉州清源山之清源洞旁。

  功夫不負有心人,機會終於給了一直在苦苦等待的施琅。有人向朝廷大力舉薦他,更加出人意料的是,舉薦施琅之人竟然也是降清的鄭軍將領,此人名叫黃梧。事實上,黃梧降清與施、鄭矛盾有關,江日升在《台灣外紀》中詳細敘述了此事。

  順治十二年(1655年)八月,鄭成功派黃廷、萬禮統領蘇茂、林勝等二十餘鎮將領、兵丁六、七萬,南征廣東潮州府屬揭陽縣城。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兩廣總督李率泰統兵大舉來援。十二月,清軍在揭陽附近紮下四大營盤,待機而動。雙方相持到順治十三年(1656年)二月,黃廷召集諸將商議作戰機宜,左先鋒蘇茂積極主張進兵決戰,並自告奮勇打前陣。黃廷採納了蘇茂的建議,出城決戰,由蘇茂任前鋒,前沖鎮黃梧、護衛左鎮杜輝等接應。當蘇茂率部出擊時,遭到清軍伏擊,蘇茂臨危不懼,沖入敵陣,揮刀直劈橫砍,身上多處受傷,仍力戰不退,等候黃梧等來援,對清軍實施夾攻,或可反敗為勝。然而,鄭軍將士越來越少,清軍越來越多,仍不見黃梧等援兵,蘇茂率殘部殺出重圍。此時,黃梧等人方才翻越狹窄難行的小道前來接應,而清軍卻挾得勝之勢,蜂擁而至,黃梧等人抵敵不住,被清軍打敗,鄭軍此戰全面失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