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施琅降清後又反清,反清後再降清,有人認為他是個反覆無常的利益小人,據此斷定施琅的品質惡劣、道德低下。這種評價既脫離了特定的歷史條件和對人情人性的理性分析,又缺乏對施琅個人性格、思想形成的了解,顯然有失公允。施琅之首次降清,乃是奉鄭芝龍之命,並無太多自己的主觀願望,也無所謂為貪圖個人功利之念,與其品德高尚與否無涉。施琅再次降清,則是因為鄭成功完全斷絕了與施琅和解的可能,殺其父弟已使施琅與鄭成功成為不共戴天之仇敵。為報仇雪恨,他降清也屬人之常情,因而施琅的第二次降清屬於被逼上梁山,與個人品德問題無涉。更何況施琅出身卑微,自幼飽受戰亂之苦,除去建功立業、封侯拜相這些正常追求以外,他最高尚的追求無非就是希望百姓早日結束離亂之苦。倘若認為施琅在明知鄭成功必殺之的情況下,仍須為忠主而不降清,坐待屠戮,那更是不切實際且不人道的看法。而以此認定施琅的品德低下,當然是苛責。

  鄭成功自起兵豎旗抗清以來,經大小戰役百餘次。在艱苦的征戰中,鄭成功雖然每每以褒獎來鼓舞鬥志,但其執法嚴峻,“果於誅殺”,常以殺立威。被鄭成功誅殺的部將,單單在《先王實錄》中記有姓名的就多達七十餘員,有的還禍及妻兒並全家。被誅殺者,除了有幾起定為貪污罪外,其他多是戰場上“怕死不前”的,有的的確該殺,但像殺施琅之父弟這樣的冤案、錯案並非絕無僅有。據阮旻錫《海上見聞錄》記載,鄭成功“用法嚴峻,果於誅殺。府尹楊朝棟以小斗散糧,殺其一家;又殺萬年縣知縣祝敬,家屬發配。”這種輕率的禍及無辜的做法,無疑在鄭成功偉大的一生中留下了瑕疵。殺害施琅之父弟可謂鄭成功一生中最大的錯殺案,盛怒之下不計後果的行為,使鄭成功不但失去了施琅和施顯兩員戰將,還為自己樹了強敵,留下後患。

  鄭氏家族依靠海上活動起家,清軍不習海戰,這是鄭軍能夠長期活躍於東南沿海的重要原因。然而,由於鄭成功處置失當,導致施琅這樣一位傑出的海軍將領投入清廷懷抱,使清廷能夠建立一支足以同鄭軍相抗衡的水師,對後來收復鄭氏家族長期據守的台灣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施琅二次降清,可以說既是施琅的悲劇,也是鄭成功的悲劇。但於民族的統一來說,顯然就不能用這一感念來表述了。千秋歷史,功過是非,自有後人評說。

  ---------------

  歷經波折重新披掛上陣(1)

  ---------------

  施琅滿懷復仇雪恨的強烈願望,枕戈以待,但天意難測,卻受到清廷的無端猜忌,被解職遣返回泉郡。黃梧降清,給施琅帶來了轉機,施琅自此走上清朝的歷史舞台。這期間鄭成功揮師北伐,南京城指日可待,不料卻功虧一簣。清軍尾隨而至,即將展開一場海戰。

  施琅降清後,被派駐於同安。他的心中燃燒著復仇的怒火,時刻準備率軍沖向廈門,以雪心頭之恨。然而,施琅並未得到重視,而且由於清廷對鄭軍策略發生了變化,施琅急於報仇雪恨的願望落空了。

  此時,一些明末農民起義軍餘部組成的抗清隊伍,在西南部十分活躍。他們與鄭成功遙相呼應,頻頻進攻清軍,並連戰連捷,勢力漸壯。清順治八年(1651年)十二月,鄭成功重占漳浦,並攻下詔安、平和兩縣。同月,為了增加軍餉,擴充實力,鄭成功接受參軍馮澄世的建議,以晉江縣安平為主要貿易港口,與日本通商,並聯通呂宋、暹羅、交趾等國海上貿易交通線,開始大規模發展海上貿易。次年(1652年)正月,鄭成功攻入海澄,二月又取長泰、平和、詔安等縣。五月,清軍水師進攻廈門,鄭成功令陳輝督水師迎戰,兩軍遇於崇武,清軍戰敗,棄船登岸遁走。

  漳州位於福建東南部,東瀕台灣海峽,與廈門隔海相望,從東北到西北與泉州和龍巖相接,西南與廣東的汕頭毗鄰。如今台灣人口中三分之一的祖籍在漳州,是僑、台胞尋根謁祖之地。漳州西北多山,東南瀕海,雨量充沛,四季常青。據考證,早在1萬年以前就有先民在這裡生息,周劃為七閩地,秦屬閩中郡,唐垂拱二年(686年)始建州治於漳江之畔(今雲霄境內),故名漳州。唐貞元二年(786年)遷至今址。明代曾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

  從四月開始,鄭軍進攻漳州,清軍總督陳錦赴援,戰於江東橋,陳錦敗退同安,鄭成功遂圍漳州城達六個月之久。漳州城內食盡,人相食,屍體枕藉,軍民死亡數十萬。九月,清都督固山金礪率領浙江、直隸八旗滿兵及漢軍共萬餘騎馳援漳州,兵至泉州駐紮,鄭成功方撤離漳州。順治十年(1653年)五月,清將固山金礪率師圍攻海澄,鄭成功身當矢石,戰況慘烈,城破百餘丈,積屍填河,清兵大敗而退。六月,永曆帝晉鄭成功為漳國公,又封為延平王。鄭成功修築海澄城,鞏固據點。七月,與清兵戰於崇明之平陽沙,於舟山擊敗清軍。

  這一時期,鄭成功為壯大鄭軍戰鬥力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清軍對鄭成功屢剿不利,而西南地區的抗清武裝在李定國等人的率領下,又與鄭軍遙相呼應,不斷挫敗清軍,取得了一系列戰役的勝利。鑑於此,為瓦解鄭成功的抗清武裝,以利於徹底撲滅西南、東南兩地的抗清戰火,清政府開始考慮採用剿、撫並用的辦法,改變了對待鄭成功一味進剿的策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