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此期間,鄭成功在廣東和福建沿海一帶堅持與清兵作戰,起初跟隨他的僅三百餘人,糧餉和器械都很缺乏。順治四年(1647年),鄭成功自稱“招討大將軍”,在南澳招募軍隊,籌措糧餉,修船練兵,之後將所招募的數千人帶至鼓浪嶼進行訓練,又派黃愷到安平鎮繼續籌餉。鄭成功廣召文武人才,沿海農民、漁民、水手以及不願隨鄭芝龍降清的將士悉數投於其麾下。原浙江巡撫盧若騰、進士葉翼雲、舉人陳鼎等相繼而來,鄭成功對他們禮敬有加,每遇重大事情均徵求其意見,逐漸形成了一個共同決策、聯絡各地抗清勢力和治理地方的文官幕僚班子。同時,鄭成功憑藉其在隆武政權的地位以及鄭芝龍的關係,不斷擴大軍事實力。不過一年時間,鄭成功組建了一支兵卒十萬餘、戰船五百艘的聲勢浩大的軍隊。順治五年(1648年)三月,鄭成功攻同安,戰於店頭山,清守將棄城逃遁。五月攻泉州,圍攻了七十天,直至九月清總督陳錦率師來救,方才撤退。鄭成功退兵後,得知永曆帝即位,不禁以手撫額歡呼道:“明室有主!”當即遣人赴肇慶,奉表朝見永曆帝。十月,永曆帝遣使封鄭成功為威遠侯,鄭成功從此奉永曆為正朔。

  ---------------

  反正重歸輔佐鄭氏創業(2)

  ---------------

  1648年(順治五年、永曆二年)正月二十七日,清朝的江西提督金聲桓、王得仁擒殺巡按董學成、布政使遲變龍、湖東道成大業等,宣布反清復明,在整個東南隅引起強烈震動,而此時鄭成功也攻下了福建同安。東南地區四處戰火不斷,清政府窮於應付。

  李成棟攻占廣東後,自以為功勳卓著,兩廣總督一職非己莫屬,豈料清廷在人事任用方面總是優先選用所謂遼人。同李成棟一道從福建進入廣東的漢軍總兵佟養甲儘管沒有多少軍隊,也沒有多大戰功,卻因其遼人身份而被任命為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李成棟僅被任命為兩廣提督,不僅無權過問地方政務,而且在軍事行動上還要受佟養甲的調度和節制。原先的同僚地位變成了上下級關係,李成棟內心的不滿逐漸積蓄。到1648年正月,當江西提督金聲桓、副將王得仁反清歸明的消息傳來時,李成棟認為時機成熟,決定反正易幟。四月十五日,他在廣州發動兵變,剪辮改裝,用永曆年號發布告示,宣布反清歸明。總督佟養甲倉皇失措,被迫剪辮,違心地附和反正。李成棟搜出佟養甲所藏總督印章,在廣東全境發布文告,並派兵駐守各個關口,尊奉永曆帝為正統,一時間完全控制了廣東全境。

  此時,施琅正率兵在廣東北部的南雄,李成棟因為貪圖個人利益而起兵反清的行徑為他所不齒,因而對其起兵之事不予支持,率部離開了李成棟所控制的南雄,撤往粵東的潮州地區。由於李成棟的勢力範圍很廣,控制又嚴,而從南雄至潮州千里之遙,沿途的艱難困苦可想而知。“余歷險間關馳歸”,這段艱難的行程共歷時九個月,直到翌年(1649年)一月,施琅才抵達潮州。然而,更大的危險在等待著他。

  其時駐守潮州的是李成棟手下的健將郝尚久,由於起兵誅殺了原清朝派駐的潮州總兵,攻占潮州後,被李成棟委任為總兵。施琅“自南雄抵潮郡。適潮將郝尚久者,粵師轄也。陽犒師牛酒,而包藏禍心,召諸部陰為圖公。公偵知其事,急拔眾走饒平,據守月余。”施琅在饒平堅守待援。然而,被困月余,郝尚久的部隊越圍越多,攻勢也越來越兇猛,急切盼望的援兵卻不見蹤影。無奈之下,施琅“踞守閱月突圍出,且戰且行,連日夜間關險阻。”可以想見這場追逐戰的慘烈。經過殊死拼搏,在付出了慘重代價後,施琅率領僅餘的幾十人突出重圍,暫時擺脫了郝尚久的追擊。

  此時,一些舊部下前來投奔。此前施琅從閩入粵時,曾在潮陽招降過鄭芝龍的舊部,這些人由於不願到廣東北部,因而未隨施琅前往,大多散落在附近的村落。此時這些人“聞公至,皆迎拜擁護以行”,施琅“遂集勁卒,得八百人,至黃崗暫憩焉。”

  施琅率部撤到黃崗,處境依然危險,但接下來究竟何去何從,施琅心裡茫然。廣東被李成棟所控制,郝尚久的追兵仍然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形成圍剿之勢,而清軍見死不救,這支八百多人的小隊伍時刻處於覆滅的危險境地。混沌亂世,路在何方?

  正當施琅深陷焦困之際,一位白衣客突然造訪,此人便是改變了施琅一生,又與之恩怨相伴一生的鄭成功。

  鄭成功原本駐兵於鼓浪嶼等小島,因素知施琅兄弟能征善戰,智勇雙全,遂一直希望藉助其才能,進一步壯大自己的實力。當他聞聽施琅受困於黃崗,特意率兵趕往迎接。走投無路的施琅能得到鄭成功的如此禮遇,內心自然十分感激,因而傾心順從。就這樣,順治六年(1649年)的二月,施琅跟隨鄭成功走上了反清復明的道路。

  施琅不願加入李成棟的反清武裝,卻捨近求遠加入了鄭成功的抗清鬥爭,是基於他的認識和情感的。施琅與李成棟相處時日總計不過一年有餘,難以對其產生信任感。況且,施琅胸懷大志,就李成棟的才能而言,也不是可以託付之人。此外,如果施琅在粵北參加李成棟的反清行動,勢必連累其在晉江的親人,而粵北又距晉江甚遠,倘若家中有難,則鞭長莫及。事實證明,施琅脫離李成棟是明智的選擇。到了第二年(1649年)的二月,清軍收復了廣東各地,李成棟兵敗身死。而加入鄭成功的抗清隊伍,則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