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劍尖距離司馬懿的脖頸處只有一寸不到的距離,但司馬懿的身體還是紋絲不動,就連眼神與面部表情都毫無變化。

  曹操微微皺眉,他突然發難,就是想看一看司馬懿在突變之時的反應,結果,他所料落空。

  或者說,躺在床上的司馬懿早就料到曹操會對他試探一番。

  收起佩劍,曹操不咸不淡地說了句讓他好生養病便率軍離去。

  房中重歸寂靜,司馬懿還躺著不動,正妻張春華款步走來,站在床邊。

  “近日我要裝病,左右不要讓人靠近。”

  司馬懿說過之後,張氏便點頭離去,但在她即將走出房門時,司馬懿又說了一句。

  “今日艷陽高照,叫人幫我將書房裡的書拿出去曬一曬。”

  張氏點頭答應,不多時,丫鬟們走進來將書房中的書籍都搬到房外庭院裡,鋪在地上。

  做完這些,張氏便讓丫鬟們不得進入司馬懿這書房所在的院中。

  躺在床上的司馬懿嘴角泛起冷笑。

  曹操?

  憑什麼讓我為你勞心勞力,曹家的野心難道天下還沒有人看破嗎?名流千古或遺臭萬年,這種毫無把握可言的事情,誰又會貿然上你曹家的大船?

  正在閉目思考的司馬懿忽然聽到一陣驚雷。

  風起雲湧,天氣莫測,似乎先前還是一片艷陽天,此刻就烏雲密布,將要下起傾盆大雨。

  司馬懿立刻從床上坐起身,拔腿跑出書房,來到庭院中將那些曝曬在地上的書籍抱入懷中送回書房。

  正當他一來一回忙得滿頭大汗之時,有一個丫鬟路過庭院瞧見了他的動作,於是趕緊跑過來幫司馬懿一把。

  嘩啦啦,司馬懿懷中的竹簡都落在了地上,他淡淡地望著那丫鬟,而丫鬟卻毫無所覺還在小心翼翼地收拾起書簡,司馬懿站起身朝書房中走去,此刻,正妻張氏來到書房門口,司馬懿與她將要擦肩而過時停下了腳步。

  斯文的臉上毫無表情,司馬懿嘴唇微動,淡淡吐出四個字:“不留痕跡。”

  張氏一言不發,微微點頭。

  司馬懿回到書房繼續躺在床上裝病,而那個幫他的丫鬟,再也沒有出現在司馬家的府邸中。

  曹操急於徵辟司馬懿為己所用,除了是因荀彧和崔琰的舉薦外,更深的原因是他要給他的接班人曹沖一些人才,不管是他身邊的荀彧,崔琰,毛玠,荀攸,程昱等人,年歲都不小了,而司馬懿還不到三十歲,他必須給子孫鋪平道路,首要的就是年輕的人才。

  已有自立之心的曹操想要更進一步,便要先製造輿論,更要得到自己人的支持。

  對曹家忠心的文武或者說因勢利導的人,都不會忤逆曹操的意思,但有一個人,曹操十分迫切地想要得到他的支持。

  曹操治下,可以分為三撥人,第一派是忠心曹家,以曹操馬首是瞻的群體。第二派是帝黨,這些大多是落魄士族,被曹操壓得抬不起頭,只能寄望劉協重掌大權後讓士族恢復往日榮光。第三派則是以荀彧為代表立志中興大漢的能人志士。

  這三撥人,說到底前兩撥都是為私,而荀彧為首的志士則以匡扶漢室為己任,乍聽之下,他們與帝黨應該是志向相同,卻又不然,擁護帝黨的士族本質上是為了家族興旺,而不是漢室興衰,唯獨荀彧為首的群體是以廓清四海天下太平中興大漢作為理想。

  所以,荀彧代表的這個群體追隨曹操,並不是曹操做什麼都義無反顧地支持,之所以輔佐曹操,是因為荀彧相信這個天下,只有曹操能夠幫助漢室完成復興大業。

  曹操想要自立,就是要與漢室劃清界限,要讓治下所有人明白,他們效忠的,不再是漢室,而是他曹家。

  他暗中指使董和等人去試探荀彧的意思。

  董和領著一群大臣來到荀彧府上,旁敲側擊地說了一些給曹操歌功頌德的話,然後拋出一個建議讓劉協給曹操封公的話題。

  曹操對荀彧已經無需多言,權力,荀彧居中持重多年,文臣之中要說誰最受曹操器重,無疑是荀彧,地位,除了官位,曹操還封了荀彧為萬歲亭侯。

  一個位居文官,從未領兵出征,沒有野戰功勞的官員,能夠被封侯,這在漢朝歷史上,是空前的!

  所以,曹操希望荀彧能夠支持他,仍然堅定地作為他的後盾同舟共濟。

  可荀彧聽了董和等人的話,卻搖頭道:“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丞相興兵除暴是為匡朝寧國,一向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我等豈能違背丞相心意?”

  言下之意眾人心裡都明白。

  荀彧不支持曹操再進一步。

  他已經是丞相,又執掌兵馬大權,封個縣侯,人臣做到這個地步,已經是頂天了,再進一步,就是大逆不道。

  荀彧心中的曹操是忠誠大漢的,董和等人的提議,是將曹操推向不忠不義的處境中。

  儘管不是封王,而是封公的提議。

  可是漢朝是沒有“公爵”這個貴族爵位的,四百年的大漢王朝,只有一人是公爵,那人叫王莽,在篡漢之前自封“安漢公”,曹操想當魏公,其心已經昭然若揭,下一步,肯定是魏王,高祖有訓:異姓不得封王!

  如果都已經是漢室不容的魏王了,那距離魏帝還有多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