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馬騰和韓遂?此二人是涼州軍首領,會不會也來關中?”去卑有些憂慮,是怕李傕郭汜和馬騰韓遂聯合。

  呼廚泉毫不在意,大口飲下一碗酒,嘲諷道:“漢人皇帝說過,韓遂馬騰是幫他的,我們既然是漢人皇帝請來的,韓遂馬騰就得對我們客氣一點,否則,哼哼。”

  只要韓遂馬騰不來攪局,一切都好說。

  三人在帳中繼續酣飲。

  半月之內兩次劫營,甘寧似乎越來越習慣帶著銀翎飛騎來去如風了。

  這一次,他們將目標瞄準了匈奴軍隊,作戰指令與上次如出一轍,一擊即退,不過撤退的方向不能是長安,而是武關。

  夜風蕭瑟,甘寧率軍距離匈奴大營二十里,這次他們是從西面而來,打算一鼓作氣衝過匈奴大營,能殺多少殺多少,而後轉道南下。

  歌舞笑鬧漸漸停息,匈奴大營陷入沉寂,他們攜大勝之勢信心膨脹,雖然也少了些居安思危,可絕不是驚弓之鳥。

  震天響地的馬蹄聲傳來時,放哨巡邏的匈奴兵發現西面有鋪天蓋地的騎兵突襲,當即高聲呼喊起來,大營中的將士匆匆忙忙拿起穿上衣服,拿起兵器就要禦敵。

  他們的表現比起李傕郭汜那時要強上不少,可劫營勝在意外,若沒有提前防備,還是棋差一招。

  沒有陣勢,無法形成合力的匈奴兵混作一團,揚著兵器對奔馳而來的銀翎飛騎做著有限的抵抗。

  甘寧一如既往一馬當先,駕馭馬匹奔馳而去,手持長刀不斷砍殺匈奴兵,銀翎飛騎就像是餓虎撲食一般,嗜血殘忍。

  去卑不斷招呼著周圍將士去抵擋來敵,呼廚泉和於夫羅也上了戰馬去與敵人廝殺,可銀翎飛騎全速馳騁而來,他們只能阻截,追殺只是望塵莫及。

  但還真有人想要去追殺的,甘寧身姿挺拔威武,騎在馬上更是十分醒目,殺敵奮勇,霸道凌厲,於夫羅猜測甘寧是這敵人的首領,於是拍馬去追。

  已經衝破匈奴大營正要轉道南下的甘寧卻發覺身後有匈奴騎兵追他,還砍了不少銀翎飛騎的將士,回頭凝目望去,月色下,於夫羅髮絲飛舞,目眥欲裂,揮舞著大刀猙獰如獸。

  嘴角揚起不屑的冷笑,甘寧馬不停蹄,收回大刀,取下背上長弓,搭上一枚箭矢,滿弓如月,返身瞄準於夫羅。

  嘣

  弓弦錚錚作響,箭矢破空而去。

  甘寧動作迅速,一切都在瞬間完成。

  於夫羅應聲落馬,頭上扎著一枚箭矢,死不瞑目。

  第九章 一石二鳥

  匈奴人是遊牧民族,時常要面對天然惡劣環境,練就了一身能騎善射的本事,骨子裡屬於野蠻人,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時,情感往往占據理智的上風。

  所以銀翎飛騎來劫營,匈奴兵第一反應絕對不是去想敵人有多少,能不能打過這樣對局勢的分析,而是先拿起刀砍死敵人再說。

  歷史上無論是匈奴還是其他北方外族,都有南下入侵中原的野心,他們就算成功過,也是曇花一現,他們彪悍過人不假,但他們缺少謀略,也是一個導致他們無法在華夏站穩腳跟的因素。

  比智慧,他們與漢人相比是望塵莫及,更別說漢人的技術,人口,民族精神烙印中的堅韌等等。

  劉協請南匈奴來救駕,這種引狼入室的舉動郭嘉嗤之以鼻,華夏大地的內亂,無論何時都輪不到外人來插手,但郭嘉不會怨恨劉協,設身處地想一想,劉協這個大漢天子走投無路,已經到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外族身上的地步,這是他這個皇帝的可悲之處,劉家的天下,足以可見名存實亡。

  現實角度出發,三輔之地已經在郭嘉控制之下,南匈奴不打招呼就來,就不能怪郭嘉痛下殺手。

  劫營之後,南匈奴大營很快便恢復了秩序,呼廚泉抱著於夫羅的屍體仰天悲呼,淒涼的嘯聲之中夾雜著無限的憤怒。

  圍在身邊的去卑和其他匈奴將領皆是一副咬牙切齒的表情。

  呼廚泉,於夫羅,都是在去卑之下領袖級的人物。

  於夫羅被射殺,匈奴大營陷入悲戚與憤慨,復仇的怒火在胸中越燒越旺。

  去卑命人去清點兵馬,查看傷亡人數,他沒有去安慰呼廚泉,行軍打仗,人死燈滅,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作為首領的他,面對死亡,早已麻木。

  戰後清點統計匯報上來後,去卑表情猙獰,肌肉抽動,陣亡和不能再戰的將士,加起來居然有六千多

  這個數字要是傳入甘寧耳中,肯定是一個令他沮喪的消息。

  銀翎飛騎劫營不可能全身而退,死在匈奴大營中的有五百餘,另還有失足落馬被生擒的士兵六十三名。

  六十三名銀翎飛騎的士兵各自背後有兩名匈奴兵壓著肩膀,並排跪下。

  呼廚泉暴跳如雷,握著砍刀來到俘虜面前,從右到左,俯身逼視第一個俘虜,眼若銅鈴,血絲密布,切齒問道:“你們是誰派來的?”

  噗

  一口痰吐在了呼廚泉的臉上,被俘虜的銀翎飛騎抬頭毅然與他對視。

  叱

  一道血泉從俘虜的脖子噴出,撲倒在地上,抽搐數下後再無聲息。

  濺了一身血的呼廚泉再移步到第二人面前,問了同樣的問題。

  又是一道血泉噴出……

  連殺三十多人後,終於有人招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