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天下人會看到郭嘉被諸侯開始認可,但也看到了郭嘉沒有繼續做出殘害漢室宗親的舉動,這會漸漸讓郭嘉的態度和立場變得清晰。

  用黃祖換回父親遺體的孫策並沒有返回袁術帳下,他要帶著孫堅遺體先返回家鄉,安定家中親人,孫堅有烏程侯的爵位,在烏程縣雖沒有行政權力,但卻擁有烏程縣的經濟權力,衣食租稅,足夠讓孫家有一份可觀的家業,不至於潦倒窮困。

  渡江東歸,黃昏落日下,一葉扁舟在廬江郡靠岸,孫策已經將孫堅的遺體放在了上好的棺材之中,僱人用馬車運送,帶回故土。

  在廬江郡一上岸,孫策卻遇見了至交好友。

  仿佛早已預見孫策會在此地經過,英俊瀟灑的少年郎在孫策驚訝的目光中緩步走來,待來到孫策面前後,氣質超然的少年郎拱手一禮,說:“瑜見過義兄,為方便瑜遠遊,家中年初已為我行過冠禮,取了表字,公瑾。”

  “公瑾為何在此?”孫策百感交集,他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但父親突然亡故,令他失去遮風擋雨的依靠,外人看來他依舊堅強,可心靈的彷徨無助,無人知曉,而眼前這位少年郎,周瑜,是他相交多年的好友,只有在他面前,或許才會卸下防備。

  少年周瑜神色一變,鄭重嚴肅地說道:“聽聞兄長之父……我料兄長必定先返故土為烏程侯料理後事,所以便在此處等候,已有數日。”

  孫策露出一絲悽然之色,卻很快掩飾起來,強笑道:“公瑾料事如神吶,我此行正是返回故土讓父親入土為安。”

  深知義兄喪父之痛,此刻強顏歡笑,周瑜也不多言,他相信孫策會振作起來的。

  天色已晚,在附近縣城中下榻的二人吃過晚飯後就回了房間,同塌而眠,夜半時分,黑暗中的二人都無睡意,孫策雙目無神,他實際已經不再沉浸在悲傷之中,只是陷入了對未來的迷茫。

  身為長子的孫策要肩負起整個孫家,這是一個重擔,但他不會退縮,只是,何去何從?

  “伯符,日後你有何打算?”同樣沒有睡著的周瑜背朝著孫策輕聲問道。

  孫策在黑暗中一嘆,搖頭道:“不知道。”

  “擺在你眼前只有兩條路,苟全於世或者自立稱雄。”

  聽到周瑜的話,孫策苦澀道:“我一無所有,想要自立稱雄,談何容易?”

  孫堅麾下將領如今名義上都是袁術的部下,孫策是真的一無所有,他現在終於明白父親生前寄人籬下的苦處了。

  如今的他和當年出荊州時的孫堅何其相似,為求自保,孫堅選擇了寄身袁術帳下,而孫策現在,難道要走父親的老路嗎?

  從床榻上翻身而起的周瑜披上長袍,邀孫策一同起身,秉燭夜談。

  朦朧燭光映照下,周瑜表情認真,對陷入迷茫之中的孫策說道:“我想問兄長一句,你的心,有多大?是軍中威不可擋的大將軍,還是權傾朝野的人臣?或者,問鼎天下的君主”

  孫策瞠目結舌,他從來也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他跟著父親在袁術帳下滿腹苦澀,實際上就是不想給別人打江山,所以,毫無疑問,在周瑜直白的問話後,他猛然意識到,原來,他孫策不僅僅是想要勇冠三軍,更想成為不屈居人下的君主

  但是,孫策有這個心,未必有這個資本,他苦澀地說道:“公瑾吶,我就算想要成為一方霸主,卻毫無根基,成霸業,豈是易事?”

  周瑜面不改色,仍舊鄭重地說道:“不瞞兄長,若你無梟雄之心,我終身只會將你視為骨肉至親的兄長,但只要你想要成就霸業,瑜願終其一生輔佐兄長,無論成敗,絕不後悔。現在,我想聽兄長親口告訴我,你究竟有沒有問鼎天下的野心?”

  孫策少年成名,威名遠播,周瑜年少時慕名已久,後來機緣巧合互相結識,引為兄弟知己,周瑜想要輔佐孫策成就霸業,但必須有個前提,那就是孫策確實有野心,值得他去效勞。

  神情漸漸凝重,孫策毫不猶豫地說道:“有公瑾相助,何愁霸業不成?公瑾,你是否已有妙策令我在亂世崛起?”

  站起身來回踱步的周瑜神情肅然,忽然止住腳步,向孫策問道:“伯符可知丹陽兵?”

  南征北戰的孫策豈會不知丹陽兵,當下就說道:“丹陽山險,民多果勁,黃巾之亂時,大將軍何進就曾數次在丹陽募兵,後來陶恭祖入主徐州,靠的也是丹陽兵,丹陽雄兵,天下難得。”

  周瑜點點頭,繼續問道:“那伯符又是否知道,如今丹陽太守是誰?”

  孫策跟著父親在袁術帳下,每日都是治軍練兵,或外出征戰,對政治毫不關心,聞言茫然地搖了搖頭。

  周瑜走到孫策對面跪坐下來,一字一字地說道:“正是伯符的舅舅,吳景。”

  孫策一臉震驚,沒想到自己的舅舅居然是丹陽太守。

  這實際上是袁術拉攏討好孫堅的手段,任命孫堅老婆吳夫人的哥哥為揚州丹陽郡的太守,平心而論,袁術確實對孫堅很好。

  沉寂的心突然活泛起來,孫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如果舅舅支持他的話,他就能暗中在丹陽募兵,有了軍隊和長期的兵源,才是他崛起的資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