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湘砥、歐陽東、易豪及全體軍民正在焦急之際,只見一個負責防守旱西門的小頭目慌慌張張跑來報告:“歐陽縣長……張、張團長,大……大事不好,賊軍打……打地洞進城啦!”

  歐陽東、張湘砥、易豪大驚失色,匆匆趕至旱西門炮樓。憑欄向下望,城牆腳下是一丘約十餘丈寬的水田,水田過去是一排參差不齊的民房。粗看之下,除了沒有賊軍,也不見任何動靜。

  不等張湘砥、歐陽東動問,小頭目報告道:“前天晚上,賊軍從四個方向圍城,除了喊叫,一直不曾發起攻擊。當時,我們感到奇怪,到了下半夜,發現那排民房後面有動靜,好像有人忙碌的樣子,但不知道他們在忙些什麼。原以為到天亮後就能看個明白,誰想昨天從早晨到下午,都沒有任何動靜。一到深夜,又開始忙碌了。我預感到賊軍又有什麼陰謀,今天一早,果然發現了問題。”他指著兩棟民房之間的空隙說:“你們看,那堆土昨天是沒有的,今早天一亮就堆在那裡!”

  歐陽、張、易望去,果見一堆新土,在霜霧裡正冒著熱氣呢。

  每個人的心頭,又增添了一道危險的陰影,張湘砥徵詢地望著歐陽東:“他們已經挖了兩夜,不知道挖到哪裡了。”

  歐陽東道:“是啊,真沒想到他們會用這一招,而且選擇了易於挖掘的旱西門。兩個晚上的時間,最起碼應該是過了城牆了。”

  “我們該怎麼辦?”張湘砥顯然有點驚慌了。

  歐陽東轉問易豪:“易先生,你認為該怎麼對付?”

  易豪想了想,說道:“賊軍既然採用坑道戰,我們也只能用坑道對付,別無良策。”

  歐陽東點頭道:“和我想到一塊去了。這事刻不容緩,走,組織人馬去!”

  歐陽、張、易三人尚未下樓,一大群拿著鋤頭、竹筐的市民沿著護城河已經向這邊走來??他們聽到賊軍想打洞進城的消息後,都自發地帶挖掘工具過來。

  歐陽東異常興奮,當即在距城牆約五丈遠處劃下一條長線,讓市民們垂直地挖一條塹坑下去,越深越好……

  如今已經到了生與死的緊要關頭,市民們挖得十分賣力,至深夜,已挖好一道長二十餘丈,深三丈的大塹坑。

  子夜時分,在中段作業的市民,已能聽到對面的鋤頭聲,於是立即向歐陽東、張湘砥報告。

  歐陽、張二人到實地考察,估計賊軍距塹坑已不到一丈遠,即下令停止挖掘,作業人員立即離坑,將護城河中的水引入,向塹坑內灌水……

  旱西門外的地勢本身比城牆內低了數尺,若對方不及時發現,所有坑道作業人員都有被淹死的危險。

  塹坑內灌滿水之後,軍民們便爬上旱西門城樓,一邊注意民房後面的動靜,一邊觀察塹坑內的水勢變化。

  凌晨3點左右,塹坑內的水突然消失,同時,護城河水勢驟急,傾瀉注入塹坑內……很快,城牆外的民房那邊也有了反應,呼救聲、絕望聲及雜亂的扔鋤摔筐聲連成一片……

  約一袋煙功夫,大水便從民房那邊溢出,灌滿了城牆下的水田……

  天亮了,城外十分沉靜,很顯然,這是賊軍在經歷了一連串的失敗之後,又在醞釀一場更大的陰謀。

  這是公元1926年10月25日,武岡城被圍困的第六天。早晨依然霜霧很重,到上午9時,才漸漸被太陽蒸散。

  天高雲淡,偶爾有雁群經過,這些飛禽們仿佛也預感到這座古城將有一場慘烈的戰爭發生,連歇腳的念頭都沒有,一路振翅遠去了,給人留下一串不明寓意的鳴叫。

  中午時分,日行中天,這是秋末之日最熱的時刻。軍民們吃過午飯仍上城堅守,突然發現賊軍除留下小部分在原地不動外,其餘賊眾正向正南門移動。

  與以往不同的是,當他們在正南門外的南正街集結時,不一會功夫每個人手中不是抱了乾柴,就是提了一隻煤油桶。稍做調整,前面兩個機槍連在一片打殺聲中衝上來從兩翼封鎖城樓上的守軍。隨後,大部隊在機槍的掩護下如潮水般衝過來,接近城樓時,有的架雲梯,有的打槍,更多的賊兵則是向城牆上扔淋了煤油的乾柴、火把……

  密集的子彈在城樓上肆意呼嘯,壓得守城官兵每放一槍都要冒極大的危險。

  乾柴和火把交替著飛過城牆,落到城內的護城河裡及岸邊,煤油不怕水,浮在水面也一樣燃燒。扔過來的火把越來越多,竟在狹窄的護城河上架設起一座火橋!

  此時,太陽已經把古城烤得像一堆點火就著的乾柴,越過護城河的大火呼嘯著,騰起丈余高的火浪,勢不可擋地與近處的民房接吻。

  軍民們已經感覺到了危險,紛紛奔赴過來救火。然而賊軍正是趁著這個機會,一部分敢死隊員攀著雲梯,登上了城樓??好比大堤終於缺口,萬頃波濤就要排山倒海般涌過來了……

  登上城樓的賊軍獰笑著向守城官兵掃射,掩護後面的同黨登城。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已降臨於古城上空。

  第十六章沈鴻英兵敗武岡城張雲卿火燒燕子洞 [本章字數:30845 最新更新時間:2007-04-04 15:24:48.0]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