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李頊驚道:“先、先帝怎麼了?”
石顯誠惶誠恐地說:“先帝給臣託夢,說他將大周託付給陛下,陛下卻令他失望,他九泉之下難安,臣還看到姚彥就侍奉在先帝身邊。”
李頊心虛,他沉迷酒色,朝政之事對於他來說繁瑣無趣,都交給石顯處理。石顯提及姚彥,李頊更是心虛,姚彥是先帝給他指定的輔政大臣,然而先帝薨逝不到一年,姚彥就因他的過錯而飲鴆自盡。他費力地說道:“先帝為何不給朕託夢?”
石顯巧言解釋道:“可能是因為您病了,先帝不忍增添您的負擔,故而託夢給臣。張仙師能通鬼神,不如臣讓張仙師設祭壇,替陛下您向先帝請罪。”
李頊忙不迭地點頭,他辜負了先帝,夙夜擔憂,九泉之下根本就不敢與先帝相見,如果能得到先帝的諒解,那他就安心了。
其實宮裡根本就沒有什麼張仙師了,之前在北宮住的那個張仙師,已經被王沅下令交給廷尉審訊。石顯不過是糊弄李頊,然後找人了畫了一張誰都看不懂的符紙,說是張仙師給的,上面寫的先帝的心愿,陛下若是完成了先帝的心愿,日後九泉之下父子才好相見。
石顯的計劃漏洞不少,但李頊病糊塗了,再加上十分懼怕李湛,因此才會相信石顯所說的話,然後問道:“先帝有什麼心愿未了?”
石顯不客氣地說:“先帝憂心大周,擔心大周百年基業斷送在陛下手中。”
“朕沒有……”李頊激動起來。
石顯說:“楚王是罪人董氏之子,先帝不喜楚王,先帝在世時,說過東海王類己,您不如下詔書傳位給東海王殿下。”
李頊使勁掙扎,“不、不可。”
石顯嘆了口氣,道:“東海王是您的親兄弟,您傳給他,一來能夠得到公卿們的支持,二來,太后與東海王承您的情,日後必定會善待楚王,三來,他日您仙遊後也有顏面去見先帝。”
李頊閉上眼睛,不作聲。石顯強硬地說:“既然您不願意就算了,只是您想想日後用什麼顏面去見先帝,您做下的這些事情,實在有虧於祖宗,先帝是不會原諒您的。”
李頊突然嗚嗚地哭起來,他明白自己命不久矣,心中愈加害怕,不敢想像如何去見父皇,還有姚太傅。
石顯等李頊不哭了,才說:“您這又是何必呢?不管是楚王還是東海王都是高祖皇帝的子嗣,誰繼承帝位都是一樣,只要能夠讓大周能夠延綿下去。楚王年紀太小,又有一個獲罪的母親及外祖家,天下誰能信服他?您不如讓他做一個閒人,這才是真正的為他好呢,畢竟楚王幼小,小孩子是很容易夭折的。”
李頊突然睜開眼睛,目光如利劍一般盯著石顯。石顯也不躲避,面色平靜地看著他。最終李頊同意了石顯所說,命石顯寫詔書,首先把董氏的罪過敘述一遍,然後再說楚王李昀,罪人董氏之子,才德不足以繼承大統,廢李昀為庶人,最後則是立東海王李珣為太子。石顯寫好了,給李頊看過之後,再蓋上了玉璽。
次日,王沅召三公至建章 宮,李頊把詔書給大司馬石堅,然後道:“朕之幼弟東海王李珣聰慧明斷,知書識禮,先帝在時也時常嘉賞,諸君日後要好好的輔助他。東海王年幼,有事不決可問太后。”傑米噠石堅等人頓首,“臣遵旨,必不違陛下之令。”
李頊親自下旨,名分既定,前朝後宮都安分下來。王沅看著兒子穿著錦衣,帶著金冠,一副小大人的打扮,道:“珣兒,從今日起,你就是太子了,太子是國之儲君,日後一定要好好讀書,像你的父皇一樣成為人人稱頌的明君。”
李珣拱手行禮,“母后,我知道了。”從此以後更加地發奮讀書。
王沅並不想他讀成迂腐不知俗事的人,時常帶著他去長安及三輔等地遊歷,讓他多多了解民生。
日子就這麼慢慢過去,到了永光二年底,李頊的病情加重,已到了彌留之際。王沅帶著李珣、徽鸞、徽君等人守著他。
李頊突然問道:“太后,我令父皇失望,父皇他真的能夠原諒我嗎?”
王沅沉聲道:“陛下你就安心吧,先帝他會原諒你的。”
李頊嘴角帶點微笑,“這就好,很快就能夠與父皇母后團聚了,我真高興。”
徽鸞忍不住低聲哭起來,李頊道:“二妹不要哭,以後多保重,找個好人家嫁了,父皇母后才能安心。”
徽鸞點點頭,泣道:“我都知道,皇兄你放心。”
李頊安心地閉上了眼睛,再也沒有醒過來。
第178章
李頊過世, 少府辦理他的喪事。喪事完畢後,則是李珣的登基大典,這些都是大事, 花費頗多, 王沅特地下旨讓少府簡辦。
李珣正式登基, 次年稱為建昌元年。因他年紀尚小, 王沅臨朝聽政,後宮的事務交給公孫柔嘉處理。
王沅在承明宮批閱奏摺, 石顯過來說道:“娘娘,公孫太妃求見。”
王沅放下筆, 道:“快請她進來。”
公孫柔嘉進來後想要行禮, 王沅扶住她,“私下裡不必多禮。”石顯知趣地走出去。
公孫柔嘉看著他的背影,眉頭微蹙。王沅問道:“怎麼了?”
公孫柔嘉輕聲問道:“石顯這人品行不端,你留他在身邊,白白惹得公卿們閒話,何不打發了他?”
石顯誠惶誠恐地說:“先帝給臣託夢,說他將大周託付給陛下,陛下卻令他失望,他九泉之下難安,臣還看到姚彥就侍奉在先帝身邊。”
李頊心虛,他沉迷酒色,朝政之事對於他來說繁瑣無趣,都交給石顯處理。石顯提及姚彥,李頊更是心虛,姚彥是先帝給他指定的輔政大臣,然而先帝薨逝不到一年,姚彥就因他的過錯而飲鴆自盡。他費力地說道:“先帝為何不給朕託夢?”
石顯巧言解釋道:“可能是因為您病了,先帝不忍增添您的負擔,故而託夢給臣。張仙師能通鬼神,不如臣讓張仙師設祭壇,替陛下您向先帝請罪。”
李頊忙不迭地點頭,他辜負了先帝,夙夜擔憂,九泉之下根本就不敢與先帝相見,如果能得到先帝的諒解,那他就安心了。
其實宮裡根本就沒有什麼張仙師了,之前在北宮住的那個張仙師,已經被王沅下令交給廷尉審訊。石顯不過是糊弄李頊,然後找人了畫了一張誰都看不懂的符紙,說是張仙師給的,上面寫的先帝的心愿,陛下若是完成了先帝的心愿,日後九泉之下父子才好相見。
石顯的計劃漏洞不少,但李頊病糊塗了,再加上十分懼怕李湛,因此才會相信石顯所說的話,然後問道:“先帝有什麼心愿未了?”
石顯不客氣地說:“先帝憂心大周,擔心大周百年基業斷送在陛下手中。”
“朕沒有……”李頊激動起來。
石顯說:“楚王是罪人董氏之子,先帝不喜楚王,先帝在世時,說過東海王類己,您不如下詔書傳位給東海王殿下。”
李頊使勁掙扎,“不、不可。”
石顯嘆了口氣,道:“東海王是您的親兄弟,您傳給他,一來能夠得到公卿們的支持,二來,太后與東海王承您的情,日後必定會善待楚王,三來,他日您仙遊後也有顏面去見先帝。”
李頊閉上眼睛,不作聲。石顯強硬地說:“既然您不願意就算了,只是您想想日後用什麼顏面去見先帝,您做下的這些事情,實在有虧於祖宗,先帝是不會原諒您的。”
李頊突然嗚嗚地哭起來,他明白自己命不久矣,心中愈加害怕,不敢想像如何去見父皇,還有姚太傅。
石顯等李頊不哭了,才說:“您這又是何必呢?不管是楚王還是東海王都是高祖皇帝的子嗣,誰繼承帝位都是一樣,只要能夠讓大周能夠延綿下去。楚王年紀太小,又有一個獲罪的母親及外祖家,天下誰能信服他?您不如讓他做一個閒人,這才是真正的為他好呢,畢竟楚王幼小,小孩子是很容易夭折的。”
李頊突然睜開眼睛,目光如利劍一般盯著石顯。石顯也不躲避,面色平靜地看著他。最終李頊同意了石顯所說,命石顯寫詔書,首先把董氏的罪過敘述一遍,然後再說楚王李昀,罪人董氏之子,才德不足以繼承大統,廢李昀為庶人,最後則是立東海王李珣為太子。石顯寫好了,給李頊看過之後,再蓋上了玉璽。
次日,王沅召三公至建章 宮,李頊把詔書給大司馬石堅,然後道:“朕之幼弟東海王李珣聰慧明斷,知書識禮,先帝在時也時常嘉賞,諸君日後要好好的輔助他。東海王年幼,有事不決可問太后。”傑米噠石堅等人頓首,“臣遵旨,必不違陛下之令。”
李頊親自下旨,名分既定,前朝後宮都安分下來。王沅看著兒子穿著錦衣,帶著金冠,一副小大人的打扮,道:“珣兒,從今日起,你就是太子了,太子是國之儲君,日後一定要好好讀書,像你的父皇一樣成為人人稱頌的明君。”
李珣拱手行禮,“母后,我知道了。”從此以後更加地發奮讀書。
王沅並不想他讀成迂腐不知俗事的人,時常帶著他去長安及三輔等地遊歷,讓他多多了解民生。
日子就這麼慢慢過去,到了永光二年底,李頊的病情加重,已到了彌留之際。王沅帶著李珣、徽鸞、徽君等人守著他。
李頊突然問道:“太后,我令父皇失望,父皇他真的能夠原諒我嗎?”
王沅沉聲道:“陛下你就安心吧,先帝他會原諒你的。”
李頊嘴角帶點微笑,“這就好,很快就能夠與父皇母后團聚了,我真高興。”
徽鸞忍不住低聲哭起來,李頊道:“二妹不要哭,以後多保重,找個好人家嫁了,父皇母后才能安心。”
徽鸞點點頭,泣道:“我都知道,皇兄你放心。”
李頊安心地閉上了眼睛,再也沒有醒過來。
第178章
李頊過世, 少府辦理他的喪事。喪事完畢後,則是李珣的登基大典,這些都是大事, 花費頗多, 王沅特地下旨讓少府簡辦。
李珣正式登基, 次年稱為建昌元年。因他年紀尚小, 王沅臨朝聽政,後宮的事務交給公孫柔嘉處理。
王沅在承明宮批閱奏摺, 石顯過來說道:“娘娘,公孫太妃求見。”
王沅放下筆, 道:“快請她進來。”
公孫柔嘉進來後想要行禮, 王沅扶住她,“私下裡不必多禮。”石顯知趣地走出去。
公孫柔嘉看著他的背影,眉頭微蹙。王沅問道:“怎麼了?”
公孫柔嘉輕聲問道:“石顯這人品行不端,你留他在身邊,白白惹得公卿們閒話,何不打發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