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頁
王沅笑道:“他這人算是真小人,壞事幹了不少,但真才實幹是有的, 而且博聞強識, 熟識律令掌故, 我留他自有用處。不過你說的也對, 石顯還是要打發的。”
公孫柔嘉見她能聽進去,也就不在繼續這話題, 而是說:“我要找你是想問問元帝留下的宮人妃妾如何處理?”
元是李頊的諡號,因為他沒有什麼過人功績,所以沒有廟號,至於李湛,經過公卿們的商議,將他的廟號定位中宗。
李頊年紀輕輕就過世,他的妃妾不少,這些都是年輕的女子,沒有子女,在掖庭受活寡未免太可憐。
王沅想了想,道:“將那有名分的留下來,都住進長信殿,其他沒名分的都賜金還家吧。”
公孫柔嘉頷首,“這樣安排甚好,有名分的不過三人,曹貞,還有一個趙妃與李美人。”廢后董氏已被下令賜死。
王沅想起曹貞來,很有些惋惜,“都是可憐人啊,在供給上不要虧待了她們。”
公孫柔嘉笑道:“好在陛下還小,宮裡好幾年都不會進家人子了,這倒是少做點孽。”
王沅與她商量減少宮裡供應,將一部分宮婢放出宮,還有宮裡的一些繁文縟節加以改變,兩人商量到大半夜,才定下來。
王沅問道:“累了吧?”傑米噠
公孫柔嘉搖搖頭,眼睛裡發光,“不累,我現在做的事情於天下都是有益處的,這是我願意做的事情,再說宮裡的日子太閒了,總要有點事情做才好。只是你需要多注意身子,別累壞了。”
“別擔心,我都知道呢。聽說你的母親病了,你可歸寧探望你母親。”
公孫柔嘉很高興,“那就多謝太后娘娘了。”
……
現在對於王沅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則是讓眾位皇子就藩的事情。李瑞本該早就去了中山國,因為養病耽擱了,後來李頊沒有提這事,他就一直在長安待著,還有李瑜,也到了可以就藩的年紀,李瑛年紀稍小的,但王沅也不準備讓他繼續待在長安了。
她把這件事情同朝臣們商議,同時打算封李昀為新安侯,也讓其前往封地。
對於封李昀的事情,朝臣們紛紛表示甚好,讚揚皇太后的寬厚仁慈,但是對於皇子入藩的之情,丞相韋瑛有話來說,“太后娘娘,趙王年紀尚小,不如將他留在長安,待其行冠禮之後再就藩。”
他實際上的意思不過是讓李瑛做後備而已,萬一李珣夭折。
他的話確實是在為大周著想,王沅心裡的怒火卻冒起來,就如同他在詛咒李珣一般,再者,將皇子們留在長安,若是有心人作祟,借著他們的名號做些不軌的事情,王沅也是不願意見到的。
她將高祖皇帝時,幼子不足八歲就藩的事情說了,然後不容置疑地說:“諸王就藩的事情不可更改。”
韋瑛還要分辨,樂陵侯出列,道:“臣謹遵太后的旨意。”眾位臣子紛紛附和。
待出了承明宮,韋瑛對樂陵侯說道:“陛下年幼,大司馬為何不多為大周考慮考慮,萬一陛下有個什麼不測,該怎麼辦?”
樂陵侯笑呵呵地說:“朝中有丞相您這麼忠心耿耿的人在,肯定亂不了,別擔心嘛。老夫還有事情,先行告辭!”
韋瑛阻攔不及,眼睜睜地看著他走了。
侍從扶著他上了自家馬車,勸道:“丞相,人人都說太后娘娘的脾氣寬和仁慈,可是依著小的看,若是太后真是這樣的人,她也走不到今天這個地步,如今她大權在握,說話做事有理有據,您就該聽從她的。”
韋瑛臉色有些不好看,侍從看著他的臉色,訕訕地閉了嘴巴。
韋瑛沉聲道:“你繼續說。”
侍從咽了口水,小心地說:“小的覺得,您是把太后娘娘當做女人看待了,這是小瞧了她。哪有藩王不就藩的道理,一般也只有那些君王特別寵愛的才能留在長安,可那些人大多是有野心的,太后娘娘當然不願意給陛下留下威脅。元帝在時,石顯做了多少壞事,姚太傅死後,竟無人敢向成帝上書陳述石顯的罪過,如今太后依然重用石顯,公卿們卻紛紛上書太后。太后臨朝這段日子,事事與公卿們商議,但她總要確定自己的權威,此事或許正好是個契機。小的勸您明日上書向太后請罪,不然太后必定會重責您。”
傑米噠
韋瑛心裡一驚,果然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他還沒有侍從看的明白,他確實因為太后是女人而輕看她了。其實從東海王繼位的事情上就能看出太后根本就不是普通人,韋瑛衝著侍從拱手道:“今日多謝你的提點。”
侍從忙說:“小的謬言,實在當不起您的感謝。”
韋瑛笑道:“何必謙虛你是有才能的人,做我的侍從太過沒才,從明日起在我身邊做個屬官吧。”
侍從忙作長揖,“多謝丞相。”
次日韋瑛上書請罪,自責失言,太后英明果斷。王沅看到韋瑛的摺子後微微笑了,反而下詔稱讚了韋瑛一番,上演了一處君臣和。傑米噠她現在能完全做主,於是讓孟昭姬寫了一篇《悔己書》從古今的各種事例及道理中,闡述《女訓》的不正確處,孟昭姬的文筆確實好,有理有據將自己以前的觀點一一駁倒。王沅看過之後還算滿意,於是讓中宮學士史講給嬪妃們聽,上行下效,達官貴人之家漸漸就開始接受了。
公孫柔嘉見她能聽進去,也就不在繼續這話題, 而是說:“我要找你是想問問元帝留下的宮人妃妾如何處理?”
元是李頊的諡號,因為他沒有什麼過人功績,所以沒有廟號,至於李湛,經過公卿們的商議,將他的廟號定位中宗。
李頊年紀輕輕就過世,他的妃妾不少,這些都是年輕的女子,沒有子女,在掖庭受活寡未免太可憐。
王沅想了想,道:“將那有名分的留下來,都住進長信殿,其他沒名分的都賜金還家吧。”
公孫柔嘉頷首,“這樣安排甚好,有名分的不過三人,曹貞,還有一個趙妃與李美人。”廢后董氏已被下令賜死。
王沅想起曹貞來,很有些惋惜,“都是可憐人啊,在供給上不要虧待了她們。”
公孫柔嘉笑道:“好在陛下還小,宮裡好幾年都不會進家人子了,這倒是少做點孽。”
王沅與她商量減少宮裡供應,將一部分宮婢放出宮,還有宮裡的一些繁文縟節加以改變,兩人商量到大半夜,才定下來。
王沅問道:“累了吧?”傑米噠
公孫柔嘉搖搖頭,眼睛裡發光,“不累,我現在做的事情於天下都是有益處的,這是我願意做的事情,再說宮裡的日子太閒了,總要有點事情做才好。只是你需要多注意身子,別累壞了。”
“別擔心,我都知道呢。聽說你的母親病了,你可歸寧探望你母親。”
公孫柔嘉很高興,“那就多謝太后娘娘了。”
……
現在對於王沅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則是讓眾位皇子就藩的事情。李瑞本該早就去了中山國,因為養病耽擱了,後來李頊沒有提這事,他就一直在長安待著,還有李瑜,也到了可以就藩的年紀,李瑛年紀稍小的,但王沅也不準備讓他繼續待在長安了。
她把這件事情同朝臣們商議,同時打算封李昀為新安侯,也讓其前往封地。
對於封李昀的事情,朝臣們紛紛表示甚好,讚揚皇太后的寬厚仁慈,但是對於皇子入藩的之情,丞相韋瑛有話來說,“太后娘娘,趙王年紀尚小,不如將他留在長安,待其行冠禮之後再就藩。”
他實際上的意思不過是讓李瑛做後備而已,萬一李珣夭折。
他的話確實是在為大周著想,王沅心裡的怒火卻冒起來,就如同他在詛咒李珣一般,再者,將皇子們留在長安,若是有心人作祟,借著他們的名號做些不軌的事情,王沅也是不願意見到的。
她將高祖皇帝時,幼子不足八歲就藩的事情說了,然後不容置疑地說:“諸王就藩的事情不可更改。”
韋瑛還要分辨,樂陵侯出列,道:“臣謹遵太后的旨意。”眾位臣子紛紛附和。
待出了承明宮,韋瑛對樂陵侯說道:“陛下年幼,大司馬為何不多為大周考慮考慮,萬一陛下有個什麼不測,該怎麼辦?”
樂陵侯笑呵呵地說:“朝中有丞相您這麼忠心耿耿的人在,肯定亂不了,別擔心嘛。老夫還有事情,先行告辭!”
韋瑛阻攔不及,眼睜睜地看著他走了。
侍從扶著他上了自家馬車,勸道:“丞相,人人都說太后娘娘的脾氣寬和仁慈,可是依著小的看,若是太后真是這樣的人,她也走不到今天這個地步,如今她大權在握,說話做事有理有據,您就該聽從她的。”
韋瑛臉色有些不好看,侍從看著他的臉色,訕訕地閉了嘴巴。
韋瑛沉聲道:“你繼續說。”
侍從咽了口水,小心地說:“小的覺得,您是把太后娘娘當做女人看待了,這是小瞧了她。哪有藩王不就藩的道理,一般也只有那些君王特別寵愛的才能留在長安,可那些人大多是有野心的,太后娘娘當然不願意給陛下留下威脅。元帝在時,石顯做了多少壞事,姚太傅死後,竟無人敢向成帝上書陳述石顯的罪過,如今太后依然重用石顯,公卿們卻紛紛上書太后。太后臨朝這段日子,事事與公卿們商議,但她總要確定自己的權威,此事或許正好是個契機。小的勸您明日上書向太后請罪,不然太后必定會重責您。”
傑米噠
韋瑛心裡一驚,果然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他還沒有侍從看的明白,他確實因為太后是女人而輕看她了。其實從東海王繼位的事情上就能看出太后根本就不是普通人,韋瑛衝著侍從拱手道:“今日多謝你的提點。”
侍從忙說:“小的謬言,實在當不起您的感謝。”
韋瑛笑道:“何必謙虛你是有才能的人,做我的侍從太過沒才,從明日起在我身邊做個屬官吧。”
侍從忙作長揖,“多謝丞相。”
次日韋瑛上書請罪,自責失言,太后英明果斷。王沅看到韋瑛的摺子後微微笑了,反而下詔稱讚了韋瑛一番,上演了一處君臣和。傑米噠她現在能完全做主,於是讓孟昭姬寫了一篇《悔己書》從古今的各種事例及道理中,闡述《女訓》的不正確處,孟昭姬的文筆確實好,有理有據將自己以前的觀點一一駁倒。王沅看過之後還算滿意,於是讓中宮學士史講給嬪妃們聽,上行下效,達官貴人之家漸漸就開始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