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兩院的辯論表明,議員們以壓倒之勢贊同政府的中立政策。甚至象參議員麥克德莫特和約翰·基恩爵士那樣曾希望看到愛爾蘭和大英國協並肩作戰的人也都體會到,鑑於絕大多數人民的心情,中立是唯一可行的政策。① 許多因素促使愛爾蘭決定保持中立。這些因素包括:一是不願捲入一場英格蘭的戰爭中去,二是相信堅守它的中立,愛爾蘭正在證明它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其他因素是政治上的不團結和缺乏任何防禦設施。如果決定投入英國一邊參戰,即將在國內引起嚴重的騷亂,而且,很可能會導致內戰。除了這些因素外,當國聯無力解決阿比西尼亞危機時,德·瓦勒拉從中所得到的教訓也使他確信,中立是一個小國的唯一政策。國聯成立時,愛爾蘭——和其他小國一樣——曾對國際法和集體安全體制的發展寄予莫大的希望,希望這將使它們擺脫純屬大國棋盤上的小卒這樣的地位。德·瓦勒拉在義大利一阿比西尼亞爭端中是支持對義大利實行國際制裁的。各大國不肯冒各種風險促進國際法,或實行那些看來不是對它們切身有利的政策,使德·瓦勒拉得出了這一結論,即:愛爾蘭的最好出路在於保持孤立。德·瓦勒拉在1936 年7 月國聯大會上的講話中對於愛爾蘭今後如可能時打算扮演什麼角色並沒有明確說明。當時對義大利實行的制裁政策又最終被取消了,而墨索里尼對阿比西尼亞的併吞也被默認了。德·瓦勒拉說:儘管我們在這裡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對象歐洲和平這類的事來說,小國是無能為力的。我已說過,和平是取決於大國的意志。如果大國的政治家們不能履行他們的職責,那未小國所能做的,就是下定決心使自己不成為任何大因為工具;並盡他們一切可能發揮的力量抵抗大國想要硬把他們拖入一場違背其意願的戰爭的一切企圖。①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先是面對著英國的壓力,後來還面對著美伺的更大的壓力,德·瓦勒拉始終頑強地堅持了這項決心。維護愛爾蘭中立的措施立即忖諸實施。軍隊都動員起來了,政府號召更多的人志願參軍。嚴格的新聞檢查制也實行了,並隨著戰爭的進展而日益嚴厲。數百名愛爾蘭共和軍成員遭到了兜捕和拘禁。“假戰爭”期間,愛爾蘭並未受到戰爭很大的影響,儘管有許多公民為了參加英國軍隊而偷越了國境。愛爾蘭保持中立的權利得到了承認,德·瓦勒拉就把全部力量都集中於消除分裂這一問題上來,為了推進這個目標,他作了多方努力以爭取美國的同情和支持。1939 年末,德·瓦勒拉在對美國聖誕節廣播講話中,強烈要求參戰國的領袖們舉行會議,來商定和平問題,與此同時,他還呼籲美國幫助結束愛爾蘭的分裂。①1940 年6 月法國淪陷,愛爾蘭比較安全的局面猝然告終。從那以後,它就敞開著受到德國自其占領下法國北岸入侵的威脅。②而且,由於一個敵國控制了海峽港口,更使英國對它在1938 年所放棄的那些愛爾蘭港口的需要大大增加。因此,似乎很有可能,英國政府將決定,他們不再能尊重愛爾蘭的中立了。面臨著這些威脅,德·瓦勒拉於5 月18 日通過美國駐都柏林公使戴維·格雷,向美國政府求助。他要求羅斯福宣布,鑑於愛爾蘭控制著大西洋海空交通要道的戰略位置,維持愛① 《泰晤士報》與《曼徹斯特衛報》,1939 年9 月 4 日。①見《概覽,1935 年》,第2 卷,第503 頁;參閱同書第188 頁,注①。① 《紐約時報》,1939 年 12 月26 日。② 關於德國的入侵計劃,見下文,原著第243—344 頁,

  爾蘭的現狀239 對美國的利益是至關重要的。美屆政府答覆說,他們不能按照這一原則採取什麼行動,因為這不符合美國對歐洲事務的傳統政策。①然而,德·瓦勒拉並未動搖,他決心不惜任何代價維護愛爾蘭的中立,以及用武力來抵抗任何侵犯它領土的國家。他不準備允許英國派遣部隊為防禦上的目的而進入愛爾蘭,也不準備讓英國海軍使用它的港口。愛爾蘭人擔心,如果英國人一旦重新占領他們的港口,那未要在戰爭結束後再請他們撤走的話,大概是不可能的。一個更直接的危險是,如果英國被允許在愛爾蘭獲得立足點的話,德國人勢將採取報復行動。還有一個第三種危險,那就是:英國軍隊出現在愛爾蘭將會遭到愛爾蘭極端分子的反對,很可能因此而造成內戰,並且必然會導致愛爾蘭統一的破裂。1940 年夏季期間,試圖說服愛爾蘭和北愛爾蘭加入一個全民族防禦聯盟所作的努力,結果也證明是失敗了。雙方政府都只準備按照他們各自的條件,締結這一類的協定。在6 月30 日的一次演說中,克雷加文公開發表了他對防務合作的條件。這些條件是,放棄愛爾蘭的中立,驅逐都柏林的軸心國代表,並保證在戰爭期間不提出憲法上的爭端(如分裂問題)。②當然,這些條件是德·瓦勒拉所不能接受的,他只準備在六郡併入一個統一、中立的愛爾蘭的基礎上,才進行合作。①7 月4 日,他發表聲明重申,他的政府無意背離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將捍衛中立的政策。②。與此同時,政府正在採取措施加強愛爾蘭的薄弱的防禦工事。正規軍的後備隊和第一線的志願兵被征入伍,為了徵召更多的志願兵員,開始展開全國性的動員。另外又招收了一支地方保安部隊從事巡邏和偵察工作。都柏林和其他的中心地區都建立了防禦工事,並在公路和飛機可能降落的地段設置了路障。海岸巡邏加強了,都柏林、科克和其他重要的口岸都實行了軍管。6 月7 日通過了一項防務法案,授予總統以廣泛的緊急應變權力。反對黨都保證在這危急關頭支持德·瓦勒拉,並於5 月28 日成立了一個由三個主要政黨的成員組成的國防委員會,以便捍衛愛爾蘭的中立和鎮壓叛國活動。在這三大10 前,德·瓦勒拉向愛爾蘭共和軍的極端分子提出了進一步警告。他說,看來有一個小集團正在策劃叛國,這種事態是不能容忍的:“他們不是愛國者,他們只會做賣國賊的事。”③伴隨著警告而來的是在全國範圍內對犯有搞顛覆活動嫌疑的人進行了搜捕。④ 當194O 年即將過去,英國愈來愈多的人提出要求,應對愛爾蘭政府施加壓力,要它讓出那些港口。9 月,在希特勒決定推遲入侵英國後,德國人便把全部力量都集中於試圖切斷英國的供應線來把它困死。秋冬兩季中,英因損失的船隻達到了驚人的程度,而它在對抗德國潛艇威脅方面的努力卻因它不能使用愛爾蘭的港口而受到嚴重的阻礙。11 月5 日,在下院的一次戰局審議會上,邱吉爾公開表示,他對愛爾蘭的態度表示遺憾。“事實是,我們無法利用愛爾蘭的南部和西部海岸來為我們的艦隊和飛機加油,從而保護我們和愛爾蘭賴以生存的貿易,這是不應該由我們肩負的一副非常沉重和難於忍① 赫爾:《回憶錄》,第2 卷,第1351—1352 頁。② 《泰晤士報》,1940 年7 月1 日。① 德·互勒拉在一次接待記者時的講話。刊載於1940 年7 月6 日的《紐約財報》。② 《泰晤士報》,1940 隼7 月5 日。③ 《紐約時報》,1940 年5 月26 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