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瑞士的國社黨組織,但瑞士當局卻不能採取這一步驟,因為這很明顯地會被德國政府視作一種不友好的行動。況且德國人基本上已是謹慎小心,不使他們的宣傳和其他活動越出瑞士法律許可的範圍的。瑞士政府唯一可行的就是加強治安法令,密切注視著任何不法的活動。1935年6月頒布了一項保衛國內安全的綜合措施。為了確保更有效地對付顛覆性的宣傳,於1938年5月27日通過一條法令。為了鎮壓破壞聯邦獨立的陰謀活動,1936年10月8日的法令授權政府採取行動來取締領土收復主義者。這些新的比較嚴厲的法令使政府得以建立一支聯邦政治警察特種部隊,行使搜查權,並檢查、沒收流入國內的顛覆性刊物和取締從事危險性宣傳的報紙。對新聞的控制也是為了防止發表那些可能危及瑞士外交關係的抨擊外國列強的文章。德國團體,尤其是學生團體的個別成員被驅逐出境,在另外一些情況下停止換發其居住許可證。聯邦、州和區的警察之間保持密切的聯繫。由於他們活動的成果,關於國內國外的國家社會主義組織的情況都積累了大量材料。根據這些材料及奧地利和蘇台德的前車之鑑,1938年12月5日又通過了一條法令,以鎮壓違反公共秩序的行動和捍衛民主。反對這些措施的不只是那些害怕受到制裁的極端分子,其他的一些人亦唯恐如果接受這些措施,那麼,瑞士本身就是採取極權主義,而極權主義將有害於他們旨在捍衛的自由。1938—1939年,國內主要的國家社會主義組織是民族陣線、瑞士極權主義民主聯盟和忠誠誓願同志聯盟,他們的領導人分別是托布勒博士、厄恩斯特、萊奧納特脫少校和贊德博士。瑞士拉丁語區也有自己的團體,主要是民族聯盟。雖然這些組織沒有一個擁有大批會員,但他們和德國同夥聯合起來,其可能搗蛋的潛力是很大的。儘管1935年9月26日的法令禁止外國政治團體同瑞士各政黨或者同除由他們本國人組成者外的一切組織發生關係,但在國內與德國組織之間仍保持著密切的聯繫。1938年秋進行了一次初步調查,結果取得了充分證據足以使聯邦檢察官在1939年夏天對忠誠誓願同志聯盟和其他兩個國內的國家社會主義團體的領導和成員提出起訴。被告被指控為德國政府和國社黨收集包括外國公使館和領事館成員在內的有關人士的情報及德國關心的政治和軍事情況。許多被告經查明有罪,被判處監禁和褫奪公民權。① 第二節大戰爆發到法國淪陷(1939—1940年)雖然1939年3月21日公布的蘇德條約已發出了危險的信號,但許多瑞士人始終抱著戰爭可能避免的希望。莫塔在8月30日表示他相信戰爭不會發生。和他一樣,許多瑞士人仍舊希望在德國,比較理智的人將戰勝極端主義者,墨索里尼可能再一次成功他說服希特勒接受調停。② 儘管如此,政府在8月的最後一個星期終於採取了一系列的步驟來貫徹早已準備就緒的保衛瑞士的措施。8月28日徵集了邊境部隊,停止了出售糧食。29日宣布全國處於服現役狀態,聯邦議會召集了一次特別會議。接著,議會授與聯邦委員會全權,選出了瓦得州法語區的亨利。吉桑將軍為瑞士武① 有關第五縱隊的活動見瑞士:《聯邦委員會和聯邦議會關於瑞士人和外國人在1939—1945 年間進行的反民主活動的很告》,1945 年12 月28 日(無出版地點和日期),第1 編,第3 頁以下。〔以後筒稱“報告”〕。② 見貝甘:《歐洲觀望》,第85—86 頁。
裝部隊總司令。8 月31 日,聯邦委員會通知歐洲列強,如遇發生武裝衝突的事情時,瑞士將保持中立。德國公使於五天前拜會莫塔,重申德國保證尊重瑞士的中立。8 月31 日,義大利公使作了一個類似的保證,答應瑞士可以任意利用義大利的港口進口必需品。9 月2 日,政府下令瑞士軍從進行總動員。在波蘭遭到入侵後,接踵而來的是一系列的命令,包括暫時禁止出口,16—65 歲的男子和16—60 歲的女子有義務參加強制勞動,並由經濟部長奧布雷赫特負責籌建戰時經濟機構。①規定由政府控制瑞士的進出口貿易,對任何逃避管制命令的人採取嚴厲的懲罰措施。還成立了一個由政府代表和工業代表組成的諮詢委員會在蘇爾澤委員長(一個傑出的實業家)領導下監督進出口業務。209 為了維護國家安全、鎮壓間諜活動和管制報紙及其他新聞機構所頒布的法令使軍事當局在這些領域中享有廣泛的權力以履行他們的職責。② “假戰爭”期間,給了政府和軍事指揮部一個喘息的機會用來鞏固和加強瑞士的防務。修訂了軍事計劃,加強了防禦工事,對軍隊進行了緊張訓練。由於在瑞士邊境附近並未發生什麼軍事行動,因此9 月份動員起來的許多部隊得以返回各自的日常工作崗位,但還保留了約二十萬名的武裝部隊。1940 年為現役軍人制訂了補償方案。為補償現役軍人在工資和其他收入方面的損失所需的資金是從向所有屈傭勞動者和僱主強派捐款並向聯邦和州政府籌集得來的。1939 年11 月1 日第一批發行的定量配給卡只對一部分食品有所限制,且對定量日用品的分配是很充裕的。①由於義大利的中立和友誼,瑞士人得以進口了大量的貨物來充實他們的物資儲備。儘管在戰爭開始的幾個月中進出口貿易都大幅度下降,但隨後幾個月卻飛速回升,特別是進口,不單在價值上而且在實際重量上也都超過了往常年份。②在這段時間裡,和德田的貿易尚少糾葛,因為德國認定採取放寬出口的方針對它有利。瑞士經濟上的主要麻煩來自英國,原因是英國的戰時經濟迫使其拒不履行戰前簽訂的有關奢侈品和半奢侈品的訂貨合約,③也由於封鎖關係給中立貿易帶來了許多大有影響的限制。經過兒個月的三邊會談,終於在1940 年4 月25 日同英國和法國達成了一項全面的戰時貿易協定,這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封鎖對進出口的影響。不過,只有某些種類的貨物可以在指定的情況下再出口到敵國或中立國,而其他貨物包括貴重原料則必須持有一張保證不將這類貨物再出口的執照,才能獲准通過盟國的禁運品管制關卡。①許多瑞士人相信或希望在西線長時間的寂靜意味著雙方都不準備最後一決雌雄,德國將不至於冒險直接進攻法國。有些人甚至引用德國入侵遠處歐洲邊緣的斯堪地那維亞國家這一事作為這種① 見上文,原著第204 頁。②見《陸軍總參謀部首腦作的關於1939—1945 年陸軍高級將領活動的報告》(BeriehtdesGeneralstabesder ArmeeandenOberbe-fehlshaberderArmee (berdenAktivdenst1939—1945),2 卷本(無出版地點和日期),附錄1,2,第433 頁以後。① 羅森:《瑞士食品在戰時的發展》,第70 頁。② 《泰晤士報》,1940 年2 月3 日;《時報》,1940 年2 月4 日,8 日。③《曼徹斯特衛報》(Manehester Guardan),1939 軍11 月19 日。① 《泰晤士報》,1940 年4 月27 日。另見貝甘:《歐洲觀望》,第126—127 頁和梅德利科特:《經濟封鎖》,第223 頁以後。
裝部隊總司令。8 月31 日,聯邦委員會通知歐洲列強,如遇發生武裝衝突的事情時,瑞士將保持中立。德國公使於五天前拜會莫塔,重申德國保證尊重瑞士的中立。8 月31 日,義大利公使作了一個類似的保證,答應瑞士可以任意利用義大利的港口進口必需品。9 月2 日,政府下令瑞士軍從進行總動員。在波蘭遭到入侵後,接踵而來的是一系列的命令,包括暫時禁止出口,16—65 歲的男子和16—60 歲的女子有義務參加強制勞動,並由經濟部長奧布雷赫特負責籌建戰時經濟機構。①規定由政府控制瑞士的進出口貿易,對任何逃避管制命令的人採取嚴厲的懲罰措施。還成立了一個由政府代表和工業代表組成的諮詢委員會在蘇爾澤委員長(一個傑出的實業家)領導下監督進出口業務。209 為了維護國家安全、鎮壓間諜活動和管制報紙及其他新聞機構所頒布的法令使軍事當局在這些領域中享有廣泛的權力以履行他們的職責。② “假戰爭”期間,給了政府和軍事指揮部一個喘息的機會用來鞏固和加強瑞士的防務。修訂了軍事計劃,加強了防禦工事,對軍隊進行了緊張訓練。由於在瑞士邊境附近並未發生什麼軍事行動,因此9 月份動員起來的許多部隊得以返回各自的日常工作崗位,但還保留了約二十萬名的武裝部隊。1940 年為現役軍人制訂了補償方案。為補償現役軍人在工資和其他收入方面的損失所需的資金是從向所有屈傭勞動者和僱主強派捐款並向聯邦和州政府籌集得來的。1939 年11 月1 日第一批發行的定量配給卡只對一部分食品有所限制,且對定量日用品的分配是很充裕的。①由於義大利的中立和友誼,瑞士人得以進口了大量的貨物來充實他們的物資儲備。儘管在戰爭開始的幾個月中進出口貿易都大幅度下降,但隨後幾個月卻飛速回升,特別是進口,不單在價值上而且在實際重量上也都超過了往常年份。②在這段時間裡,和德田的貿易尚少糾葛,因為德國認定採取放寬出口的方針對它有利。瑞士經濟上的主要麻煩來自英國,原因是英國的戰時經濟迫使其拒不履行戰前簽訂的有關奢侈品和半奢侈品的訂貨合約,③也由於封鎖關係給中立貿易帶來了許多大有影響的限制。經過兒個月的三邊會談,終於在1940 年4 月25 日同英國和法國達成了一項全面的戰時貿易協定,這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封鎖對進出口的影響。不過,只有某些種類的貨物可以在指定的情況下再出口到敵國或中立國,而其他貨物包括貴重原料則必須持有一張保證不將這類貨物再出口的執照,才能獲准通過盟國的禁運品管制關卡。①許多瑞士人相信或希望在西線長時間的寂靜意味著雙方都不準備最後一決雌雄,德國將不至於冒險直接進攻法國。有些人甚至引用德國入侵遠處歐洲邊緣的斯堪地那維亞國家這一事作為這種① 見上文,原著第204 頁。②見《陸軍總參謀部首腦作的關於1939—1945 年陸軍高級將領活動的報告》(BeriehtdesGeneralstabesder ArmeeandenOberbe-fehlshaberderArmee (berdenAktivdenst1939—1945),2 卷本(無出版地點和日期),附錄1,2,第433 頁以後。① 羅森:《瑞士食品在戰時的發展》,第70 頁。② 《泰晤士報》,1940 年2 月3 日;《時報》,1940 年2 月4 日,8 日。③《曼徹斯特衛報》(Manehester Guardan),1939 軍11 月19 日。① 《泰晤士報》,1940 年4 月27 日。另見貝甘:《歐洲觀望》,第126—127 頁和梅德利科特:《經濟封鎖》,第223 頁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