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國的援助。英法企圖插手西歐各中立國的消息傳到了納粹分子的耳中,德國政府就向瑞士提出這個問題。瑞士外交部長朱澤培·莫塔在4月11日把斯培基3月21日的答覆告訴了德國駐怕爾尼公使,並表示他認為斯培基的態度完全正確,而且既然那些關心維持瑞士中立的各大國肯定會在緊急時刻對它加以援助,因此,在任何情況下這類保證都將是多餘的。但這並未使德國人感到滿意。5月24日,莫塔被告知,兩個大國提供這種特別保證和德國關於中立的概念是格格不相入的,瑞士的態度在柏林已產生了一種“非常不利”的201影響。①幾個月後,在莫斯科舉行的英、法、蘇會談期間,保證瑞士和其他小國的安全問題被提出來並成了歐洲和美國報紙的評論主題。7月7日,瑞士聯邦委員會發布了一項公報,聲明瑞士的中立是絕對的和無可討論的;② 但德國仍感到不滿。魏茨澤克在7月13日對瑞士駐柏林公使說,他的政府的聲明並不十分明確,瑞士必須“恢復平衡”,並“回到中立的正中”。③這一外交行動促使聯邦政府發出一份照會,由瑞士公使在7月20日遞交給魏茨澤克。照會聲明,當其他大國宣布一旦瑞士受到攻擊將給它提供援助時,聯邦政府不曾作任何評論,因為它不願接受那種只有在侵犯它的中立時才能適用的諾言。政府認為,他們在遇到這類事件時請求外援的權利是不容爭議的,但是又強調說,如果第三國未經請求而進行介入,這將被視作是對中立的破壞。④ 同時,瑞士人民也認識到,發表一個沒有捍衛中立的決心和力量為後盾的聲明只能招致麻煩。1939年3月,在捷克斯洛伐克遭到侵略後,當時瑞士聯邦主席⑤菲利普·埃特發表了一篇有關國際形勢的廣播講話,談到瑞士人民捍衛獨立和中立的決心。①二天前。經濟部長赫爾曼·奧布雷赫特曾用更為堅定有力的語調告誡說,任何國家如果襲擊或侵犯瑞士的領土和獨立,那它就要面對一場戰爭。②3月20日,聯邦議會召集了一次特別會議,重申上一年所作的關於全民族決心保衛中立和獨立的聲明。(二)軍事措施1933年到1939年間,瑞士全力以赴建立軍事防務。這是瑞士和其他一些愛好和乎的民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肩的平靜歲月里曾忽視過的事情。1933年,當希特勒在德國執政後,瑞士為了增加軍用物資的儲備,武裝並配備它的軍隊,表決通過了第一批的撥款。武裝部總司令魯道夫·明格親自週遊全國各地作政治演說,以喚起人侵的覺悟,認識到國家童整軍備的需要。最初,這曾遭到社會黨人和其他左翼集團的竭力反對。③ 1936年,瑞士通過了一項軍隊整編的法令,在東北和北部邊境及阿爾卑斯戰略摒點建立了新的防禦工事,並對舊的設施進行了加固。為了籌措這項龐大防務計劃所需的額外資金,政府在1936年發行了第一批國家防衛公債。① 《德國外交政策文件》,第6 卷,第109 號,第129 號,第181 號,第384 號。② 同上書,第646 號。③ 同上書,第666 號。④ 同上書,第692 號。⑤ 聯邦主席,即聯邦議會議長,由聯邦議會選出,任期僅一年。① 埃特在1939 年3 月18 日的廣播聲明,( 《泰晤士報》,1939 年3 月19 日)。② 1939 年3 月16 日在巴塞爾的講話(同上,1939 年3 月18 日)。③ 見皮埃爾·貝甘:《歐洲觀望》(PierreBeguin:LeBalconsurI’Europe),納沙特爾,巴孔尼埃山版社,1951 年版,第68—69 頁。

  公眾響應認購的公債達三億三千二百萬法郎,大大超過了政府所要求的數目。①奧布雷赫特在1939 年4 月30 日說,己為國防編制了一項特別預算,並在最近幾年裡用去了十億法郎(五千萬英鎊)。② 輔助部隊的義務服役年齡從四十八歲提高到六十歲。1939 年初,議會以九十六票對二票通過了一項決議,延長初期訓練的時間,並授權政府繼續保留受訓部隊的服役期限。1939 年進一步授權政府在緊急情況下毋需等待議會批准即可徵召軍隊。③ 慕尼黑危機期間,瑞士邊境上的道路、橋樑和隧道部敷設了地雷,並作了長期戒備的部署。1939 年3 月,德國在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後不久,曾有一個企圖吞併列支敦斯登的流產計劃,一家法國通訊社在日內瓦的分社也刊載了一則報導,說德國在拉爾貝格集結了七十萬兵力。3 月24 日,瑞士聯邦委員會批准了政府徵召軍隊以加強邊防警衛的提案;加緊進行了萊茵河邊防的工事,並對1938 年9 月所布的地雷重新裝置。當德國駐伯爾尼公使奧托·克歇爾在4 月11 日要求莫塔對此作解釋時,莫塔否認這是受某一大國的煽動,並說他們已撤除了部分設施。①瑞士的防務體制是為了保持最大的靈活性而計劃出203 來的。當入侵軍突破邊境防禦工事和第二道防線、經過崎嶇山區向前推進時,勢必遭到扼守著山路要隘的英勇的瑞士民兵的阻擊。除了在康斯但茨湖和日內瓦湖之間的所謂瑞士高原最易受到攻擊外,瑞士的地形是不適於龐大的機械化部隊或重型坦克及大炮通行的。(三)經濟措施由於地理環境為瑞士的防衛提供了天然的屏障,瑞士亦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做了各項準備。因此只有出於一種迫不得已的需要,才會使一個交戰國值得費力氣來啃這個雖小而難吃的果子。從經濟上說來,瑞士的地位是脆弱得多,因為它的紊榮是依靠它作為一個國際工場的地位。它幅員狹小,自然資源貧乏,其工業生產所必需的煤、鐵和其他原料均須依賴進口,同時還要進口相當比例的糧食來滿足人民口糧和牲畜飼料的需求。這些必要的進口物資是用出口優質製成品來償付的。瑞士也是一個重要的金融中心。在就業的二百萬人口中,只有百分之二十務農,而從事工業、商業和金融業的人卻占百分之五十二。農業工人的收入僅占整個國民收入總值的百分之九。①因此,如果瑞士人民要保持他們的生活水平,關鍵就在維護他們的對外貿易。從第一次世界大故的經驗中獲得教訓的瑞士政府,在兩次大戰之間的年代裡就採用了一個限制養牛業和制酪業,以增加各種作物的方案。為推行這①瑞士聯合銀行:《1939—1945 年間瑞士的經濟形勢》(Swiss BankCorporation:The EonomicSituationofSwitzerland,1939—1945),1945 年9 月(無出版地點和日期),第6 頁。② 《泰晤士報》,1939 年5 月1 日。③ 《泰晤士報》、《法蘭克福日報》,1939 年2 月3 日。瑞士的軍隊是一支民兵隊伍。唯一擁有的常規部隊是由教導員、軍長獅長、一支空軍特種兵和另外一支保衛瑞士堡壘的部隊組成。凡年在19—48 歲之間者均有義務服兵役,初期訓練(根據1989 年法律)為期一百十六天,在以後幾年中進行周期性的短期訓練。喬治·紹澤爾-哈爾:《瑞士的政治制度》(GeorgeSau-ser-Hall:The PolitiealInstitutionsof Switzerland),蘇黎世,瑞士國家旅遊局,1946 年版,第6 章。① 《泰晤士報》、《時報》,1939 年3 月26 日;《德國外交政策文件》,第① 瑞士聯合銀行:《1939—1945 年間瑞士的經濟形勢》,第5 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