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脅,可能會招致德國人的憤怒而加強抵抗。這一答覆使挪威人大為不滿。① 在挪威被占領的初期階段,瑞典紅十字會為幫助在德國的挪威平民囚犯所作的種種努力都遇到了簡直是無法克服的困難,因為這些努力不屬於1929 年7 月27 日日內瓦公約條款範圍之內,而德國人對這項公約是大體尊重的。因而,要對這些犯人提供任何幫助,就得完全取決於德國人的善意;瑞典紅十字會也試圖獲得關於政治犯的情況,但這一要求一開始就遭到了拒絕,其理由是:在德國監獄裡的所有挪威人都是普通犯人(習慣法的囚犯)。當德國在1942 年2 月1 日拒絕承認瑞典繼續代表挪威利益的權利時,瑞典為幫助這些挪威犯人所作的努力進一步遇到了障礙。②儘管如此,瑞典駐柏林公使館仍繼續為這些犯人進行努力,瑞典紅十字會和瑞典基督教青年會都向這些犯人寄去了裝有食品和醫藥用品等的包裹,紅十字會一直為此承擔著全部費用,直到名為“支援挪威”的組織接管了這件事為止。③1943 年秋天,德國禁止投寄這類包裹,於是在1944 年夏天就有大約一萬五千件五公斤的包裹存放在柏林和德國其他適當的中心區,曲瑞典公使館在犯人中進行了分配。根據挪威白皮書所載,瑞典當局和瑞典公民繼續給了他們以最大的幫助,並竭盡全力,使個別犯人免遭處決或獲得釋放。“但是,”白皮書寫道,“當然,不論是挪威方面還是個別瑞典人對這些事情的奔走營救或主動幫助,其結果如何都是不大可能在挪威檔案中找到文獻證明的。”① 在德國集中營里不僅挪威犯人,還有其他國家的犯人被遣送回國這件事上,瑞典所起的作用是眾所周知的,無需在本章里加以詳述。因為,在挪威白皮書中②以及貝193 納多特伯爵③和瑞典、挪威的一些作家④的著作里對此都已有過詳盡的論述。在貝納多特伯爵代表他的政府和瑞典紅十字會對德進行的艱難談判過程中,據說報界始終保持著一種令人欽佩的束制態度,避不做任何評論,以免可能因此觸怒德國人而使得談判即使不致夭折也要更加困難。1945 年5 月1 日,貝納多特伯爵從德國歸來能夠向政府和紅十字會匯報:已有一萬五千名犯人(其中七千名婦女)獲得了營救。這些犯人大部分是屬於挪威或丹麥籍的,但女犯中也包括法國、波蘭、荷蘭、捷克、英國、美國,甚至阿根廷的公民。(二)瑞典對丹麥的援助在丹麥被德國占領的初期,德國人把這個國家當作“希特勒的保護國的樣板”,因此,在那個時期,丹麥人並不象挪威人那樣迫切需要援助。可是,① 《挪威同瑞典的關係》,第3 卷,文件第582 號。② 同上,第347 頁。③ 見下文,原著第195 頁。① 《挪威同瑞典的關係》,第3 卷,第350 頁。② 同上書,文件第547 號以下。③福爾克·貝納多特:《結論》(Folke Bernadotte:Slutet),斯德哥爾摩,諾爾斯特德,1945 年版。又見《克斯頓回憶錄》(TheKersten Me-moirs),倫敦,哈欽森,1956 年版;以及瑞典外交部:《1945 年瑞典派遣到德國的救護隊》(1945 ars Svenska hjalpexpedition till Tyskland),斯德哥爾摩,諾爾斯特德,1956 年版。④斯文·弗呂克曼:《派往德國的紅十字會救護隊》(SvenFryk-man:Roda Kors-expeditionen till Tyskland), 斯德哥爾摩,1946 年版;D. A. 塞普:“挪威學生是怎樣得救的”(D.A. Seip:“Hvordom de Norske studenter ble reddet”),1948 年11 月17 日《瑞典日報》(SvenskaDagbladet);以及其他作品。
從長遠說來,他們對於這種“優待”並不領情,他們的反抗開始越來越激烈,而德國對丹麥的壓迫也日益變本加厲起來。①從那以後,瑞典便向丹麥和挪威一視同仁地提供援助。1943年9月23日,瑞典獲悉:德國人打算把所有丹麥籍猶太人驅逐出境:第二天,瑞典就向德國提出一份正式照會,表示願意收容那些猶太人,而且,如果德國人有這種要求的話,甚至可以在戰爭期間把他們拘留起來,從而防止他們進行反德活動。瑞典方面沒有得到答覆。但是,當得悉那些猶太人已於10月1 日至2日夜間被兜捕起來的消息時,瑞典政府又提出接收全部猶太兒童的要求。這一提議也被置諸不理。但是瑞典人終於設法在德國人的許可下撤走了那些同非猶太人通婚的猶太人,甚至一些半猶太人和四分之一猶太人也連同撤出。並且,在丹麥地下運動組織的幫助下,另有一大批丹麥籍和無國籍猶太人也成功地遷徙到瑞典。在有些情況下,瑞典政府給予這些猶太人以瑞典公民權,駐哥本哈根公使館還發給他們臨時護照。瑞典還幫助在丹麥船隻上建造了適宜的隱蔽處所,這不僅是為了運載這些非法的旅客,而且是為了把那些丹麥抵抗運動所迫切需要的補給品裝回丹麥。從1944年8月起,在瑞典當局的幫助下,武器、彈藥和炸藥也通過這種途徑被偷運到丹麥。①在10月的上半月內,平均每天有四百二十七名丹麥人或無國籍猶太人都設法逃出了,在特別成功的一兩天中,這個數字曾超過一千五百人。到戰爭結束時,瑞典有一萬八千丹麥人。丹麥公使館為此特在斯德哥爾摩開設了一個與瑞典政府合辦的難民事務所。難民的安置費用由國家負擔,雖則同時也組織了多次募集私人捐款的活動。1943年12月,應丹麥提出的請求,為五百名丹麥難民組成的一支警察部從進行訓練,大體上按照訓練挪成警察部隊的同樣原則辦理。這支警察部隊的人數不久就增加到三千零五十人。第八節戰爭期間的人道主義活動必須記住:瑞典雖然逃避了戰爭,倖免於流血,但它卻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分擔了因正常的國際貿易關係中斷而造成的苦難。早在1940年春季,瑞典便實行了定量配給的辦法,當時配給的範圍包括除肉類外的絕大部分重要食品,肉類到1941年方才實行定量配給。從1941年開始實行衣物定量配給,直至1947年一直沒有間斷過。私人用的汽油在整個戰爭期間始終是無法獲得的。由此可見,瑞典是犧牲了自己國內需要的食品而用來向別國提供援助的。①同時,瑞典還與盟國合作,向遭受戰禍的其他歐洲國家提供了援助。它把它的船隻交給盟國調遣使用,運送食品等貨物給希臘,同時負責照料及管理這些補給品的分配。這些船隻須得懸掛中立國的旗幟,為此,瑞典紅十字會於1942年租用了八艘瑞典船隻,載重量共五萬噸;其中兩艘於1944年在大海中沉沒。從一開始,瑞典的公民和官方組織就渴望能幫助那些來到瑞典的挪威老百姓和流亡者。1940年7月,應設在倫敦的挪威流亡政府的要求,挪威公使館臨時代辦在斯德哥爾摩設立了一個辦事處,以溝通國外對挪威的救濟工① 這一情形在《瑞典同丹麥、挪威的關係》第238—252 頁及第282— 291 頁中有詳盡的描述。①見佩爾·阿耳賓·漢遜關於瑞典對挪、丹援助的概述:《1945 年國會常委會議記錄:下議院》(Riksdagens Protokollvid Lagtima RiksmotetAr1945: AndraKammeren):第4 卷,會議記錄第29 號,1945 年6 月16 日。①阿爾內·布約恩堡:《瑞典的緊急措施》(ArneBjornberg:Svenskkrishusha llning),學生會編印的小冊子,第463 號,斯德哥爾摩,邦尼埃,1944 年版。
從長遠說來,他們對於這種“優待”並不領情,他們的反抗開始越來越激烈,而德國對丹麥的壓迫也日益變本加厲起來。①從那以後,瑞典便向丹麥和挪威一視同仁地提供援助。1943年9月23日,瑞典獲悉:德國人打算把所有丹麥籍猶太人驅逐出境:第二天,瑞典就向德國提出一份正式照會,表示願意收容那些猶太人,而且,如果德國人有這種要求的話,甚至可以在戰爭期間把他們拘留起來,從而防止他們進行反德活動。瑞典方面沒有得到答覆。但是,當得悉那些猶太人已於10月1 日至2日夜間被兜捕起來的消息時,瑞典政府又提出接收全部猶太兒童的要求。這一提議也被置諸不理。但是瑞典人終於設法在德國人的許可下撤走了那些同非猶太人通婚的猶太人,甚至一些半猶太人和四分之一猶太人也連同撤出。並且,在丹麥地下運動組織的幫助下,另有一大批丹麥籍和無國籍猶太人也成功地遷徙到瑞典。在有些情況下,瑞典政府給予這些猶太人以瑞典公民權,駐哥本哈根公使館還發給他們臨時護照。瑞典還幫助在丹麥船隻上建造了適宜的隱蔽處所,這不僅是為了運載這些非法的旅客,而且是為了把那些丹麥抵抗運動所迫切需要的補給品裝回丹麥。從1944年8月起,在瑞典當局的幫助下,武器、彈藥和炸藥也通過這種途徑被偷運到丹麥。①在10月的上半月內,平均每天有四百二十七名丹麥人或無國籍猶太人都設法逃出了,在特別成功的一兩天中,這個數字曾超過一千五百人。到戰爭結束時,瑞典有一萬八千丹麥人。丹麥公使館為此特在斯德哥爾摩開設了一個與瑞典政府合辦的難民事務所。難民的安置費用由國家負擔,雖則同時也組織了多次募集私人捐款的活動。1943年12月,應丹麥提出的請求,為五百名丹麥難民組成的一支警察部從進行訓練,大體上按照訓練挪成警察部隊的同樣原則辦理。這支警察部隊的人數不久就增加到三千零五十人。第八節戰爭期間的人道主義活動必須記住:瑞典雖然逃避了戰爭,倖免於流血,但它卻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分擔了因正常的國際貿易關係中斷而造成的苦難。早在1940年春季,瑞典便實行了定量配給的辦法,當時配給的範圍包括除肉類外的絕大部分重要食品,肉類到1941年方才實行定量配給。從1941年開始實行衣物定量配給,直至1947年一直沒有間斷過。私人用的汽油在整個戰爭期間始終是無法獲得的。由此可見,瑞典是犧牲了自己國內需要的食品而用來向別國提供援助的。①同時,瑞典還與盟國合作,向遭受戰禍的其他歐洲國家提供了援助。它把它的船隻交給盟國調遣使用,運送食品等貨物給希臘,同時負責照料及管理這些補給品的分配。這些船隻須得懸掛中立國的旗幟,為此,瑞典紅十字會於1942年租用了八艘瑞典船隻,載重量共五萬噸;其中兩艘於1944年在大海中沉沒。從一開始,瑞典的公民和官方組織就渴望能幫助那些來到瑞典的挪威老百姓和流亡者。1940年7月,應設在倫敦的挪威流亡政府的要求,挪威公使館臨時代辦在斯德哥爾摩設立了一個辦事處,以溝通國外對挪威的救濟工① 這一情形在《瑞典同丹麥、挪威的關係》第238—252 頁及第282— 291 頁中有詳盡的描述。①見佩爾·阿耳賓·漢遜關於瑞典對挪、丹援助的概述:《1945 年國會常委會議記錄:下議院》(Riksdagens Protokollvid Lagtima RiksmotetAr1945: AndraKammeren):第4 卷,會議記錄第29 號,1945 年6 月16 日。①阿爾內·布約恩堡:《瑞典的緊急措施》(ArneBjornberg:Svenskkrishusha llning),學生會編印的小冊子,第463 號,斯德哥爾摩,邦尼埃,1944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