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第十五章科弗?布萊克手套摘掉了(4)
當鮑勃?伍德沃德2006年9月出版《否認的國家》(StateofDenial)一書時,關於美情報界、柯林頓政府、布希政府中誰應為“9?11”事件負責的公開指責大戰加劇了。伍德沃德在該書中披露了2001年7月10日的一次會議的情況。當時的中央情報局局長特內特與中央情報局反恐中心主任布萊克共同審查了美國已經掌握的有關情報。布萊克“拿出了無線偵聽記錄和其他絕密情報,證明基地組織不久將襲擊美國的可能性在增大。雖然情報都是一些片段,但仍然令人感到情勢十分緊迫。於是二人決定馬上去白宮。”當時,“特內特一直難以說明本?拉登近期的行動計劃是什麼,這部分是因為,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對國家安全局偵聽到的材料和其他情報都表示懷疑。”拉姆斯菲爾德懷疑,這會不會是一個大騙局,它有可能是一個探測美國反應和防衛的計劃。特內特在與科弗?布萊克審查完情報後,即在開往白宮的汽車裡給國家安全顧問賴斯打了一個電話。當他們二人與賴斯會談之後,均感到“他們沒有說服賴斯。她挺客氣,但他們二人感到碰了個釘子”。布萊克後來說:“可以說,我們那天槍就頂在她頭上,就差扣扳機把她打死了。”
布希總統2001年8月6日待在他自己的克勞福德牧場,而一份供總統閱讀的每日情況報告送到了他的桌上,標題是《本?拉登決心在美國發動襲擊》,而且文中兩次提到基地組織特工有可能試圖劫持飛機,因為聯邦調查局偵聽到的信息“表明(美國)存在與籌備劫機或其他襲擊相似的可疑活動,這包括最近對紐約的聯邦建築物的偵察。”9天之後,科弗?布萊克在五角大樓的一個秘密反恐會議上說:“我們不久即會受到攻擊。許多美國人會死亡,而且攻擊可能就發生在美國。”
雖然關於“9?11”事件責任的辯論會持續好幾年,並且柯林頓政府和布希政府的官員會互相指責,但這種辯論在“9?11”事件剛發生後對布萊克毫不相干。總統已準備並樂於把布萊克的秘密行動夢想化為現實,而布萊克亦發現自己可放手大幹一場了。由於過去對秘密行動有種種限制和禁令—即禁止對敵人行刺—布萊克長期以來一直備感沮喪。但是現在,反恐戰爭在一夜之間改變了遊戲規則。科弗?布萊克說:“我個人的感覺是,可以正式開始動手了。就好比舊貨市場上的狗一直拴著,可現在終於自由了。我簡直都等不及了。”
“我們需要本?拉登的DNA”
科弗?布萊克在“9?11”事件後首次參加總統召集的會議時,向與會者做了幻燈片演示,而且談到在阿富汗部署部隊時他興奮地把文件扔在地板上。他在9月13日言之鑿鑿地告訴總統說,他手下人的目標是擊斃基地組織成員。他允諾說:“當我們幹掉他們後,你會看到蒼蠅在他們眼球上爬來爬去。”這一演示使政府核心圈的人都稱他為“愛說眼球上的蒼蠅的傢伙”。據報導,布希總統很喜歡布萊克的風格。當布萊克告訴總統說,執行此任務將會有人員傷亡時,總統說:“干吧。這是戰爭。這是我們要打贏的戰爭。”
第十五章科弗?布萊克手套摘掉了(5)
布希總統當月即批准科弗?布萊克和中央情報局開始派特種作戰部隊進入阿富汗。在中央情報局核心小組(代號“硬糖球”)2001年9月27日出發去阿富汗前,科弗?布萊克對他們下了直接而恐怖的指示:“先生們,我要給你們很明確地下達進軍令。我已與總統討論了這一點,他完全同意。”布萊克告訴中央情報局秘密特工加里?施羅恩說:“我不希望本?拉登和他的部下被活捉,我希望他們被打死,必須擊斃他們。我想看到他們的腦袋插在矛尖上的照片。我要看到本?拉登的腦袋放在有乾冰的盒子裡運回美國。我希望能把本?拉登的腦袋親自展示給總統看。我已向他保證了這一點。”施羅恩說,這是他入行30年來第一次受命刺殺一個敵手,而不是試圖生擒他。科弗?布萊克問施羅恩是否聽明白了他的指示。施羅恩告回答他:“非常明白。我不知道在阿富汗能否找到乾冰,但肯定可以自己製造長矛。”布萊克後來解釋了為什麼必須這麼做:“我們需要本?拉登的DNA。取DNA有一個好辦法,可以用砍刀砍下他的頭,這樣就能取到很多DNA,而且可以好好化驗它。這比把整個屍體拉回來好多了!”
當美國策划進入阿富汗時,布萊克陪鮑威爾國務卿的副手阿米蒂奇去俄羅斯會見了俄方官員,同時繼續堅持著自己對屍體肢解毫不掩飾的偏愛。當俄羅斯人根據自己的經驗警告布萊克說,美國有可能會失敗時,布萊克反駁說:“我們將殺掉他們。我們將把他們的頭插在鐵棍上。我們將攪得他們不得安寧。”有意思的是,科弗?布萊克在“9?11”事件後迅速組織的秘密行動十分倚重他直接指揮的私人承包商,而不是美國現役軍事部隊。科弗?布萊克的手下用人脈關係招募了約60名前三角洲突擊隊、前海豹特遣隊及其他前特種作戰軍人,作為獨立承包商承擔這一最初使命。這60人是在“9?11”事件後首批進入阿富汗的美國人的一大部分。
到2001年年底,布萊克已達到了自己職業生涯的頂峰,在布希政府反恐政策的起草和實施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布萊克說:“在‘9?11’事件前就參與打擊基地組織的情報界官員有了一種欣喜的感覺,終於,那些以前擋我們路的律師和謹慎的決策者可以肅清了。我們終於可以拿到早就該有的許可了。”布萊克的反恐中心迅速從300人擴張到1200人。一位前反恐專家對《華盛頓郵報》說:“那是反恐事業的昌盛時期,我們不用和其他人糾纏了—這太讓人激動了。”
當鮑勃?伍德沃德2006年9月出版《否認的國家》(StateofDenial)一書時,關於美情報界、柯林頓政府、布希政府中誰應為“9?11”事件負責的公開指責大戰加劇了。伍德沃德在該書中披露了2001年7月10日的一次會議的情況。當時的中央情報局局長特內特與中央情報局反恐中心主任布萊克共同審查了美國已經掌握的有關情報。布萊克“拿出了無線偵聽記錄和其他絕密情報,證明基地組織不久將襲擊美國的可能性在增大。雖然情報都是一些片段,但仍然令人感到情勢十分緊迫。於是二人決定馬上去白宮。”當時,“特內特一直難以說明本?拉登近期的行動計劃是什麼,這部分是因為,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對國家安全局偵聽到的材料和其他情報都表示懷疑。”拉姆斯菲爾德懷疑,這會不會是一個大騙局,它有可能是一個探測美國反應和防衛的計劃。特內特在與科弗?布萊克審查完情報後,即在開往白宮的汽車裡給國家安全顧問賴斯打了一個電話。當他們二人與賴斯會談之後,均感到“他們沒有說服賴斯。她挺客氣,但他們二人感到碰了個釘子”。布萊克後來說:“可以說,我們那天槍就頂在她頭上,就差扣扳機把她打死了。”
布希總統2001年8月6日待在他自己的克勞福德牧場,而一份供總統閱讀的每日情況報告送到了他的桌上,標題是《本?拉登決心在美國發動襲擊》,而且文中兩次提到基地組織特工有可能試圖劫持飛機,因為聯邦調查局偵聽到的信息“表明(美國)存在與籌備劫機或其他襲擊相似的可疑活動,這包括最近對紐約的聯邦建築物的偵察。”9天之後,科弗?布萊克在五角大樓的一個秘密反恐會議上說:“我們不久即會受到攻擊。許多美國人會死亡,而且攻擊可能就發生在美國。”
雖然關於“9?11”事件責任的辯論會持續好幾年,並且柯林頓政府和布希政府的官員會互相指責,但這種辯論在“9?11”事件剛發生後對布萊克毫不相干。總統已準備並樂於把布萊克的秘密行動夢想化為現實,而布萊克亦發現自己可放手大幹一場了。由於過去對秘密行動有種種限制和禁令—即禁止對敵人行刺—布萊克長期以來一直備感沮喪。但是現在,反恐戰爭在一夜之間改變了遊戲規則。科弗?布萊克說:“我個人的感覺是,可以正式開始動手了。就好比舊貨市場上的狗一直拴著,可現在終於自由了。我簡直都等不及了。”
“我們需要本?拉登的DNA”
科弗?布萊克在“9?11”事件後首次參加總統召集的會議時,向與會者做了幻燈片演示,而且談到在阿富汗部署部隊時他興奮地把文件扔在地板上。他在9月13日言之鑿鑿地告訴總統說,他手下人的目標是擊斃基地組織成員。他允諾說:“當我們幹掉他們後,你會看到蒼蠅在他們眼球上爬來爬去。”這一演示使政府核心圈的人都稱他為“愛說眼球上的蒼蠅的傢伙”。據報導,布希總統很喜歡布萊克的風格。當布萊克告訴總統說,執行此任務將會有人員傷亡時,總統說:“干吧。這是戰爭。這是我們要打贏的戰爭。”
第十五章科弗?布萊克手套摘掉了(5)
布希總統當月即批准科弗?布萊克和中央情報局開始派特種作戰部隊進入阿富汗。在中央情報局核心小組(代號“硬糖球”)2001年9月27日出發去阿富汗前,科弗?布萊克對他們下了直接而恐怖的指示:“先生們,我要給你們很明確地下達進軍令。我已與總統討論了這一點,他完全同意。”布萊克告訴中央情報局秘密特工加里?施羅恩說:“我不希望本?拉登和他的部下被活捉,我希望他們被打死,必須擊斃他們。我想看到他們的腦袋插在矛尖上的照片。我要看到本?拉登的腦袋放在有乾冰的盒子裡運回美國。我希望能把本?拉登的腦袋親自展示給總統看。我已向他保證了這一點。”施羅恩說,這是他入行30年來第一次受命刺殺一個敵手,而不是試圖生擒他。科弗?布萊克問施羅恩是否聽明白了他的指示。施羅恩告回答他:“非常明白。我不知道在阿富汗能否找到乾冰,但肯定可以自己製造長矛。”布萊克後來解釋了為什麼必須這麼做:“我們需要本?拉登的DNA。取DNA有一個好辦法,可以用砍刀砍下他的頭,這樣就能取到很多DNA,而且可以好好化驗它。這比把整個屍體拉回來好多了!”
當美國策划進入阿富汗時,布萊克陪鮑威爾國務卿的副手阿米蒂奇去俄羅斯會見了俄方官員,同時繼續堅持著自己對屍體肢解毫不掩飾的偏愛。當俄羅斯人根據自己的經驗警告布萊克說,美國有可能會失敗時,布萊克反駁說:“我們將殺掉他們。我們將把他們的頭插在鐵棍上。我們將攪得他們不得安寧。”有意思的是,科弗?布萊克在“9?11”事件後迅速組織的秘密行動十分倚重他直接指揮的私人承包商,而不是美國現役軍事部隊。科弗?布萊克的手下用人脈關係招募了約60名前三角洲突擊隊、前海豹特遣隊及其他前特種作戰軍人,作為獨立承包商承擔這一最初使命。這60人是在“9?11”事件後首批進入阿富汗的美國人的一大部分。
到2001年年底,布萊克已達到了自己職業生涯的頂峰,在布希政府反恐政策的起草和實施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布萊克說:“在‘9?11’事件前就參與打擊基地組織的情報界官員有了一種欣喜的感覺,終於,那些以前擋我們路的律師和謹慎的決策者可以肅清了。我們終於可以拿到早就該有的許可了。”布萊克的反恐中心迅速從300人擴張到1200人。一位前反恐專家對《華盛頓郵報》說:“那是反恐事業的昌盛時期,我們不用和其他人糾纏了—這太讓人激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