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第三章血染費盧傑(2)
無休止的流血衝突
美國特種部隊在4月進駐費盧傑,但很快就離開了。當地的伊拉克人說,只要美國人的駐紮期不超過兩天,他們就同意不戰而交出這座城市。費盧傑人民與伊拉克各地的人民一樣,開始組織起來並利用這一巨變的時刻。他們甚至組織了一個新的市議會。當美軍向伊拉克其他地區推進時,第82空降師進入了費盧傑。費盧傑人民並沒有馬上對美軍進行抵抗。他們觀察和等待著。但不滿情緒很快就上升了,因為美國人總是開著悍馬吉普車橫衝直撞,檢查站羞辱了當地人並侵犯其隱私權,人們抱怨美國士兵不適當地盯著當地婦女看。還有人說美軍士兵在街道上小便。費盧傑民眾明顯地一致認為,美軍至少應撤到城市外圍去。幾天之後,形勢即發生了決定性的和血腥的變化。幾百名82空降師的士兵進駐費盧傑,並於4月25日(在薩達姆生日的前幾天)占領了納薩爾街上的一所學校,將這個二層小樓變成了占領軍總部。
美軍占領這所供中、小學生學習的學校,出於多種原因立刻在市內引起了憤怒。例如,家長和老師正企圖讓孩子回到表面上的正常狀態,而學校被認為是關鍵的一環。還有傳言說,美軍士兵利用夜視鏡從學校房頂隔窗窺視當地婦女,而且偷看在後院裡沒戴頭巾的婦女。當地的宗教領袖在周末與美軍談判,要求他們撤出學校。周末過去了,在薩達姆生日這一天,約150名美軍士兵仍然占據著學校。
當晚,隨著全城居民緊張情緒的上升,一位當地教長在晚祈禱時譴責了美軍對學校的繼續占領。在美軍重兵壓境的情況下,費盧傑當地的神職人員一直在用“寧強勿弱”的格言來警醒人民。在晚祈禱結束後,人們開始了自美軍進入費盧傑以來的第一次有組織的示威。一周以前,美軍曾在北部城市摩蘇爾槍殺了10名示威者,但那並沒有嚇住費盧傑人民。4月28日晚6點30分,人們開始在前復興黨黨部(這裡已變成美軍的一個指揮所)外面聚集。隔壁就是美國支持的市長的辦公室。當時美軍指揮官正在這裡開會。人群開始喊口號:“真主偉大!”“不要薩達姆!不要美國!”美軍官員說人群中有人朝天開槍,但許多目擊證人說沒有這回事。駐費盧傑美軍指揮官南茨中校說,他的部隊用擴音器警告示威者散去,否則就會以武力對付。示威者離開了前復興黨黨部,沿大街向前走,人數越來越多。當示威者走到那所學校時,人數已發展到幾百人。有人舉著薩達姆的畫像,居民們說這是反對占領軍的最明確標誌。人群喊著口號,而美軍狙擊手在學校房頂上監視著。一位當地居民說:“我們不要薩達姆,也不要布希。美國人已完成任務了。他們必須離開。”
第三章血染費盧傑(3)
關於那天晚上發生的事,美軍和當地居民的說法出入很大。據幾家媒體記者當時的調查,沒有人向學校或美軍開槍。美軍官員稱,人群中有人胡亂朝天開槍。但目擊者說沒有此事,而且肯定沒人朝美軍開槍。據人權觀察組織後來的調查,當地人都說那天無人攜帶武器。有幾個人說是市內其他地方有槍聲,但不是在學校附近。南茨中校聲稱:“示威者顯示了敵意,有人扔石頭,還有人用武器朝天射擊。”南茨中校說,一位美軍士兵被石頭擊中,然後人群中的槍手即向學校射擊。當地人說絕無此事發生。美軍指揮官說美軍先是投擲了發煙手榴彈以示警告,然後接到命令可以開槍還擊。子彈立刻掃向人群。美國士兵說他們自己都戴著夜視鏡,並只朝有槍口閃光的地方射擊。伊拉克人說美軍的射擊是無端的、不加控制的,沒有警告射擊,擴音器也沒發出警告。
片刻之間,納薩爾街一片血腥。示威者紛紛跑開,不少人中彈倒在街上,而美軍還向企圖救援傷員的人射擊。當地居民稱:“美軍持續射擊,直到人群逃散。之後又有零星射擊。”救護車司機說,美軍叫他們“滾開”。
被擊中大腿的費盧傑居民卡利姆回憶說:“我們遊行到學校,想和士兵對話,可是他們卻開始向我們射擊。我認為他們知道我們沒有武器,但他們想通過顯示武力來阻止我們示威。”
19歲的青年哈桑說:“我們只舉了一張薩達姆的畫像,我們沒有武器,也沒有扔石頭。我們聽到有人向天上射擊,但離我們很遠。我不知道美國人為什麼開始射擊。他們一開始射擊,我們就跑開了。”
居民杜萊米說:“我看到房頂上有4名美國士兵,有一挺重機槍,它足足打了10分鐘。有些示威者倒下來,當他們又站起來時,美國士兵就又開始射擊。”
當晚有75人受傷,至少13人死亡。死者中有6名是兒童。第二天早上,當地人按伊斯蘭傳統為死者舉行了葬禮。一家醫院的急診室外掛著一面沾有血跡的伊拉克國旗。關於這次屠殺的消息迅速傳遍了費盧傑和伊拉克。當地居民海珊表示:“我們不會保持沉默。或者他們退出費盧傑,或者我們迫使他們退出。”國際報界的一些人開始將這次事件與1972年的“血腥星期日屠殺”相提並論,當時英軍部隊向北愛爾蘭天主教示威者開火,打死13人,結果導致北愛爾蘭共和軍的影響力大增。
南茨中校說,美軍向開火者做了還擊,如有其他人受傷,那是令人遺憾的。當外國記者來採訪後,有人對美方的說法提出了質疑。英國《獨立者》報記者菲爾?里夫斯報導說:
無休止的流血衝突
美國特種部隊在4月進駐費盧傑,但很快就離開了。當地的伊拉克人說,只要美國人的駐紮期不超過兩天,他們就同意不戰而交出這座城市。費盧傑人民與伊拉克各地的人民一樣,開始組織起來並利用這一巨變的時刻。他們甚至組織了一個新的市議會。當美軍向伊拉克其他地區推進時,第82空降師進入了費盧傑。費盧傑人民並沒有馬上對美軍進行抵抗。他們觀察和等待著。但不滿情緒很快就上升了,因為美國人總是開著悍馬吉普車橫衝直撞,檢查站羞辱了當地人並侵犯其隱私權,人們抱怨美國士兵不適當地盯著當地婦女看。還有人說美軍士兵在街道上小便。費盧傑民眾明顯地一致認為,美軍至少應撤到城市外圍去。幾天之後,形勢即發生了決定性的和血腥的變化。幾百名82空降師的士兵進駐費盧傑,並於4月25日(在薩達姆生日的前幾天)占領了納薩爾街上的一所學校,將這個二層小樓變成了占領軍總部。
美軍占領這所供中、小學生學習的學校,出於多種原因立刻在市內引起了憤怒。例如,家長和老師正企圖讓孩子回到表面上的正常狀態,而學校被認為是關鍵的一環。還有傳言說,美軍士兵利用夜視鏡從學校房頂隔窗窺視當地婦女,而且偷看在後院裡沒戴頭巾的婦女。當地的宗教領袖在周末與美軍談判,要求他們撤出學校。周末過去了,在薩達姆生日這一天,約150名美軍士兵仍然占據著學校。
當晚,隨著全城居民緊張情緒的上升,一位當地教長在晚祈禱時譴責了美軍對學校的繼續占領。在美軍重兵壓境的情況下,費盧傑當地的神職人員一直在用“寧強勿弱”的格言來警醒人民。在晚祈禱結束後,人們開始了自美軍進入費盧傑以來的第一次有組織的示威。一周以前,美軍曾在北部城市摩蘇爾槍殺了10名示威者,但那並沒有嚇住費盧傑人民。4月28日晚6點30分,人們開始在前復興黨黨部(這裡已變成美軍的一個指揮所)外面聚集。隔壁就是美國支持的市長的辦公室。當時美軍指揮官正在這裡開會。人群開始喊口號:“真主偉大!”“不要薩達姆!不要美國!”美軍官員說人群中有人朝天開槍,但許多目擊證人說沒有這回事。駐費盧傑美軍指揮官南茨中校說,他的部隊用擴音器警告示威者散去,否則就會以武力對付。示威者離開了前復興黨黨部,沿大街向前走,人數越來越多。當示威者走到那所學校時,人數已發展到幾百人。有人舉著薩達姆的畫像,居民們說這是反對占領軍的最明確標誌。人群喊著口號,而美軍狙擊手在學校房頂上監視著。一位當地居民說:“我們不要薩達姆,也不要布希。美國人已完成任務了。他們必須離開。”
第三章血染費盧傑(3)
關於那天晚上發生的事,美軍和當地居民的說法出入很大。據幾家媒體記者當時的調查,沒有人向學校或美軍開槍。美軍官員稱,人群中有人胡亂朝天開槍。但目擊者說沒有此事,而且肯定沒人朝美軍開槍。據人權觀察組織後來的調查,當地人都說那天無人攜帶武器。有幾個人說是市內其他地方有槍聲,但不是在學校附近。南茨中校聲稱:“示威者顯示了敵意,有人扔石頭,還有人用武器朝天射擊。”南茨中校說,一位美軍士兵被石頭擊中,然後人群中的槍手即向學校射擊。當地人說絕無此事發生。美軍指揮官說美軍先是投擲了發煙手榴彈以示警告,然後接到命令可以開槍還擊。子彈立刻掃向人群。美國士兵說他們自己都戴著夜視鏡,並只朝有槍口閃光的地方射擊。伊拉克人說美軍的射擊是無端的、不加控制的,沒有警告射擊,擴音器也沒發出警告。
片刻之間,納薩爾街一片血腥。示威者紛紛跑開,不少人中彈倒在街上,而美軍還向企圖救援傷員的人射擊。當地居民稱:“美軍持續射擊,直到人群逃散。之後又有零星射擊。”救護車司機說,美軍叫他們“滾開”。
被擊中大腿的費盧傑居民卡利姆回憶說:“我們遊行到學校,想和士兵對話,可是他們卻開始向我們射擊。我認為他們知道我們沒有武器,但他們想通過顯示武力來阻止我們示威。”
19歲的青年哈桑說:“我們只舉了一張薩達姆的畫像,我們沒有武器,也沒有扔石頭。我們聽到有人向天上射擊,但離我們很遠。我不知道美國人為什麼開始射擊。他們一開始射擊,我們就跑開了。”
居民杜萊米說:“我看到房頂上有4名美國士兵,有一挺重機槍,它足足打了10分鐘。有些示威者倒下來,當他們又站起來時,美國士兵就又開始射擊。”
當晚有75人受傷,至少13人死亡。死者中有6名是兒童。第二天早上,當地人按伊斯蘭傳統為死者舉行了葬禮。一家醫院的急診室外掛著一面沾有血跡的伊拉克國旗。關於這次屠殺的消息迅速傳遍了費盧傑和伊拉克。當地居民海珊表示:“我們不會保持沉默。或者他們退出費盧傑,或者我們迫使他們退出。”國際報界的一些人開始將這次事件與1972年的“血腥星期日屠殺”相提並論,當時英軍部隊向北愛爾蘭天主教示威者開火,打死13人,結果導致北愛爾蘭共和軍的影響力大增。
南茨中校說,美軍向開火者做了還擊,如有其他人受傷,那是令人遺憾的。當外國記者來採訪後,有人對美方的說法提出了質疑。英國《獨立者》報記者菲爾?里夫斯報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