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陳昌浩只是聽著,卻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徐向前再次誠懇地說道:“昌浩,這裡根本就不具備創建根據地的條件,我們應該實事求是的向中央反映,我們……”
還沒等話講完,陳昌浩便生氣的說道:“那就是說你反對執行中央的命令!”
徐向前與陳昌浩搭檔多年,曉得他這種家長式的武斷作風,便婉轉的講到:“我只是從軍事角度分析我們所處的實際困境,再說,如實的向中央反映,讓中央能準確了解到這裡的實際情況,這不是一件壞事啊。”
“那好,分析歸分析,中央的命令還是要堅決執行的。”陳昌浩冷冷的丟下這句話,便扭頭跨出了房門。
講這麼久等於是白講了,徐向前瞪著陳昌浩遠去的背影,顯得是那麼的無奈、焦躁和不安。西路軍的前途與命運仿佛一副沉重的擔子,壓得他喘不過氣起來。
“怎麼辦?”徐向前背著手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卻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說服陳昌浩這位西路軍的最高領導。
這時,李先念推門進來,徐向前暫時停止了內心雜亂的思考。
“報告總指揮,我軍已撤到永昌城東,下一步應該怎麼辦?”
徐向前乾咳了一聲,說道:“就地建立根據地,擴紅、籌糧……”
李先念是四方面軍一員猛將,又是徐向前的老部下,見房間裡沒有別人,便湊近小聲的說道:“總指揮,這哪成呀,這一帶窮的叮噹響,莊稼一年才收一次,老百姓自己都不夠吃,我們就是有錢也難買到啊。還有就是冬衣,這地方太冷了,再不解決,不凍死人才怪呢!”
徐向前無奈地嘆道:“先克服一下,去執行吧!”
至此,西路軍在東起涼州四十里舖,西至山丹,綿延三百里狹長地帶上與馬家軍展開了殘酷的血戰。
時五軍奉命駐守山丹,敵馬祿的騎兵旅、韓起功的步兵旅外加一個山炮營,氣勢洶洶地殺過來。面對敵數次瘋狂的進襲,五軍全體指戰員在董振堂軍長的帶領下,沉著應戰,給敵以重大殺傷,不僅守住了山丹城,而且也很好的配合了永昌的戰鬥。打了幾天以後,為防止敵大炮對我軍造成重大傷亡,董振堂下令十五師兩個團防守山丹城牆,十三師則全部留在城內作預備隊。
第二天一早,敵人又發起進攻,守城的十五師依靠山丹古城牆垛口,打退了敵數次進攻。中午時分,董振堂在城裡觀察到南門外敵步兵一部疏於戒備,立即命令十三師三十七團、三十九團從東門出擊,由於該敵毫無防範,被五軍打了個措手不及,漫山遍野的狼狽逃竄,戰士們乘勝追擊。追擊途中,三十九團政委周暢昌發現左後方煙塵滾滾,“不好!”他立時反應過來-----------是敵人的騎兵,便迅速登上一道山樑,舉起望遠鏡觀察敵情,這時一顆流彈飛過來,不偏不倚打中他的腿部,周政委頓時從坡上摔了下來。團參謀長饒子健趕緊上前扶起他,同時下令部隊停止追擊,就地組織起來打敵人的騎兵。由於敵騎兵動作迅速,加上先前潰退的敵步兵反撲,攻出城外的兩個團陷入兩面夾擊,十分被動的境地,雙方在城外展開了一場慘烈的拼殺。
董振堂在城樓上發現了這一險情,立即命令四十五團火速出城增援。很快,增援部隊繞至敵人騎兵後面,一頓狠揍,將敵人打退,隨後與三十七團、三十九團一道退回山丹。這一仗雖打退敵人,但由於敵騎兵的干擾,未取得較大戰果。
殘酷的拉鋸戰就這樣一直打到12月11日,五軍損失很大,參謀長李屏仁在敵一次夜襲中被打傷左腿胯骨,十三師政委謝良也在山丹的阻擊戰中左腿中彈負傷,十三師師長李連祥同志犧牲,全軍共傷亡600餘人。
12日,突然傳來“西安事變”的消息。
“蔣介石被捉住啦!”原來,以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軍和以楊虎城為首的西北軍,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影響下,不滿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對日妥協政策,在西安發動兵變,扣押了蔣介石,陣地上我紅軍指戰員一片歡騰。董振堂得知這一消息,臉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一貫支持黨中央的北上抗日方針。如今,老蔣被捉住了,全國的抗日呼聲越來越高,也許,不久的某一天,他終能如願以償,率領五軍將士奔赴抗日前線了。至12月下旬,黨中央發來電報,告知蔣介石已同意國共再次合作,共同抗日。同時電令西路軍仍執行西進任務。接電後,西路軍決定撤離永昌、山丹,立即向西進發。
董振堂在出發前,趕到總部衛生部,看望在此養傷的參謀長李屏仁和十三師政委謝良等人,他用那洪亮的嗓音講道:“好消息!蔣介石已被迫同意第二次國共合作,團結抗日了,這是件大好事!這下咱中華民族有希望了,你們安下心來好好養傷,抗日前線還需要你們吶!。”
李屏仁、謝良他們聽後深受鼓舞,一致表示會遵照首長的吩咐,爭取早日養好傷,回到部隊。他們哪知道,這一別競成了永訣。
西路軍失敗後,李、謝二人都是身負重傷,無法隨部隊轉移。為了不拖累大家,他們堅持留下來。在勸走身邊的警衛員後,二人在祁連山的荒山野嶺中堅持了八天。時值寒冬季節,又冷又餓,加上傷口發炎引起的劇痛,萬般無奈之下,李屏仁想到了自盡。他艱難地挪動著身體,將治腿痛的幾斤煙土取出來,對謝良說道:“老夥計,我先走一步啦。”
還沒等話講完,陳昌浩便生氣的說道:“那就是說你反對執行中央的命令!”
徐向前與陳昌浩搭檔多年,曉得他這種家長式的武斷作風,便婉轉的講到:“我只是從軍事角度分析我們所處的實際困境,再說,如實的向中央反映,讓中央能準確了解到這裡的實際情況,這不是一件壞事啊。”
“那好,分析歸分析,中央的命令還是要堅決執行的。”陳昌浩冷冷的丟下這句話,便扭頭跨出了房門。
講這麼久等於是白講了,徐向前瞪著陳昌浩遠去的背影,顯得是那麼的無奈、焦躁和不安。西路軍的前途與命運仿佛一副沉重的擔子,壓得他喘不過氣起來。
“怎麼辦?”徐向前背著手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卻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說服陳昌浩這位西路軍的最高領導。
這時,李先念推門進來,徐向前暫時停止了內心雜亂的思考。
“報告總指揮,我軍已撤到永昌城東,下一步應該怎麼辦?”
徐向前乾咳了一聲,說道:“就地建立根據地,擴紅、籌糧……”
李先念是四方面軍一員猛將,又是徐向前的老部下,見房間裡沒有別人,便湊近小聲的說道:“總指揮,這哪成呀,這一帶窮的叮噹響,莊稼一年才收一次,老百姓自己都不夠吃,我們就是有錢也難買到啊。還有就是冬衣,這地方太冷了,再不解決,不凍死人才怪呢!”
徐向前無奈地嘆道:“先克服一下,去執行吧!”
至此,西路軍在東起涼州四十里舖,西至山丹,綿延三百里狹長地帶上與馬家軍展開了殘酷的血戰。
時五軍奉命駐守山丹,敵馬祿的騎兵旅、韓起功的步兵旅外加一個山炮營,氣勢洶洶地殺過來。面對敵數次瘋狂的進襲,五軍全體指戰員在董振堂軍長的帶領下,沉著應戰,給敵以重大殺傷,不僅守住了山丹城,而且也很好的配合了永昌的戰鬥。打了幾天以後,為防止敵大炮對我軍造成重大傷亡,董振堂下令十五師兩個團防守山丹城牆,十三師則全部留在城內作預備隊。
第二天一早,敵人又發起進攻,守城的十五師依靠山丹古城牆垛口,打退了敵數次進攻。中午時分,董振堂在城裡觀察到南門外敵步兵一部疏於戒備,立即命令十三師三十七團、三十九團從東門出擊,由於該敵毫無防範,被五軍打了個措手不及,漫山遍野的狼狽逃竄,戰士們乘勝追擊。追擊途中,三十九團政委周暢昌發現左後方煙塵滾滾,“不好!”他立時反應過來-----------是敵人的騎兵,便迅速登上一道山樑,舉起望遠鏡觀察敵情,這時一顆流彈飛過來,不偏不倚打中他的腿部,周政委頓時從坡上摔了下來。團參謀長饒子健趕緊上前扶起他,同時下令部隊停止追擊,就地組織起來打敵人的騎兵。由於敵騎兵動作迅速,加上先前潰退的敵步兵反撲,攻出城外的兩個團陷入兩面夾擊,十分被動的境地,雙方在城外展開了一場慘烈的拼殺。
董振堂在城樓上發現了這一險情,立即命令四十五團火速出城增援。很快,增援部隊繞至敵人騎兵後面,一頓狠揍,將敵人打退,隨後與三十七團、三十九團一道退回山丹。這一仗雖打退敵人,但由於敵騎兵的干擾,未取得較大戰果。
殘酷的拉鋸戰就這樣一直打到12月11日,五軍損失很大,參謀長李屏仁在敵一次夜襲中被打傷左腿胯骨,十三師政委謝良也在山丹的阻擊戰中左腿中彈負傷,十三師師長李連祥同志犧牲,全軍共傷亡600餘人。
12日,突然傳來“西安事變”的消息。
“蔣介石被捉住啦!”原來,以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軍和以楊虎城為首的西北軍,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影響下,不滿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對日妥協政策,在西安發動兵變,扣押了蔣介石,陣地上我紅軍指戰員一片歡騰。董振堂得知這一消息,臉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一貫支持黨中央的北上抗日方針。如今,老蔣被捉住了,全國的抗日呼聲越來越高,也許,不久的某一天,他終能如願以償,率領五軍將士奔赴抗日前線了。至12月下旬,黨中央發來電報,告知蔣介石已同意國共再次合作,共同抗日。同時電令西路軍仍執行西進任務。接電後,西路軍決定撤離永昌、山丹,立即向西進發。
董振堂在出發前,趕到總部衛生部,看望在此養傷的參謀長李屏仁和十三師政委謝良等人,他用那洪亮的嗓音講道:“好消息!蔣介石已被迫同意第二次國共合作,團結抗日了,這是件大好事!這下咱中華民族有希望了,你們安下心來好好養傷,抗日前線還需要你們吶!。”
李屏仁、謝良他們聽後深受鼓舞,一致表示會遵照首長的吩咐,爭取早日養好傷,回到部隊。他們哪知道,這一別競成了永訣。
西路軍失敗後,李、謝二人都是身負重傷,無法隨部隊轉移。為了不拖累大家,他們堅持留下來。在勸走身邊的警衛員後,二人在祁連山的荒山野嶺中堅持了八天。時值寒冬季節,又冷又餓,加上傷口發炎引起的劇痛,萬般無奈之下,李屏仁想到了自盡。他艱難地挪動著身體,將治腿痛的幾斤煙土取出來,對謝良說道:“老夥計,我先走一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