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希特勒先生們卻不同了,他所燒的首先是「非德國思想」的書,沒有容納客卿的魄力;其次是關於性的書,這就是毀滅以科學來研究性道德的解放,結果必將使婦人和小兒沉淪在往古的地位,見不到光明。而可比於秦始皇的車同軌,書同文〔7〕……之類的大事業,他們一點也做不到。阿剌伯人攻陷亞歷山德府〔8〕的時候,就燒掉了那裡的圖書館,那理論是:如果那些書籍所講的道理,和《可蘭經》〔9〕相同,則已有《可蘭經》,無須留了;倘使不同,則是異端,不該留了。這才是希特勒先生們的嫡派祖師——雖然阿剌伯人也是「非德國的」——和秦的燒書,是不能比較的。
但是結果往往和英雄們的豫算不同。始皇想皇帝傳至萬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農書和醫書,而秦以前的這一類書,現在卻偏偏一部也不剩。希特勒先生一上台,燒書,打猶太人,不可一世,連這裡的黃臉乾兒們,也聽得興高彩烈,向被壓迫者大加嘲笑,對諷刺文字放出諷刺的冷箭〔10〕來——到底還明白的冷冷的訊問道:你們究竟要自由不要?不自由,無寧死。現在你們為什麼不去拚死呢?
這回是不必二世,只有半年,希特勒先生的門徒們在奧國一被禁止,連黨徽也改成三色玫瑰了。最有趣的是因為不准叫口號,大家就以手遮嘴,用了「掩口式」。〔11〕這真是一個大諷刺。刺的是誰,不問也罷,但可見諷刺也還不是「夢囈」,質之黃臉乾兒們,不知以為何如?六月二十八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一日《申報·自由談》。〔2〕一九三三年希特勒執政後,實行文化專制政策,禁止所謂「非德意志」(即不符合納粹思想)的書籍出版和流通。一九三三年五月起曾在柏林和其它城市焚燒書籍。
〔3〕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戰國時秦國國君,於公元前二二一年建立了我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丞相李斯因當時博士中有人懷疑郡縣制、以古非今,向秦始皇建議:「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把秦以前除農書和醫書之外的古籍燒毀。
〔4〕「客卿」戰國時代,某一諸侯國任用他國人擔任官職,稱之為「客卿」。如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就是楚國人。〔5〕關於秦人重小兒,趙重婦人,見《史記·扁鵲列傳》:「扁鵲名聞天下。過邯鄲,聞(趙人)貴婦人,即為帶下醫;……來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隨俗為變。」又同書《秦始皇本紀》和《呂不韋列傳》載,秦始皇的母親,是趙國邯鄲的一個「豪家女」。〔6〕「劇秦」意思就是很短促的秦朝。原語見漢代揚雄《劇秦美新》:「二世而亡,何其劇與(歟)!」《文選·劇秦美新》唐代李善註:「劇,甚也,言促甚也。」
〔7〕車同軌,書同文原語出《史記·秦始皇本紀》:「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戰國時諸侯割據一方,各國制度不同,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車軌一致;又規定以秦國的小篆作為標準字體推行全國;同時,還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
〔8〕亞歷山德府即亞歷山大,埃及最大的海港城市,在埃及托勒密王朝時期(前305—前30)是地中海東部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該城圖書館藏書甚豐,公元前四十八年羅馬人入侵時被焚燒過半;殘存部分,傳說公元六四一年阿拉伯人攻陷該城時被毀。〔9〕《可蘭經》又譯《古蘭經》,伊斯蘭教經典。共三十卷,為該教創立人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經後人整理成冊傳世。〔10〕對諷刺文字放出諷刺的冷箭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一日《大晚報·火炬》登載法魯的《到底要不要自由》一文,對得不到寫作自由而被迫用「彎彎曲曲」筆法的作者進行嘲諷。參看《偽自由書·後記》。
〔11〕一九三三年一月希特勒執政後,極力策劃德奧合併運動。奧地利的法西斯政黨國社黨也希望奧國能早日合併於德國。當時奧總理陶爾斐斯反對法西斯黨的合併運動,他在五月間下令除國旗外禁止懸掛一切政黨旗幟,隨著德奧關係的緊張,奧政府又於六月解散奧國國社黨,禁止佩帶該黨黨徽,禁呼該黨口號。有的國社黨員因而用黑紅白三色玫瑰花代替該黨的卐字標誌;或直立舉右手,以左手掩口,作為呼口號的表示。 尤剛
現在的所謂「黃禍」,我們自己是在指黃河決口了,但三十年之前,並不如此。
那時是解作黃色人種將要席捲歐洲的意思的,有些英雄聽到了這句話,恰如聽得被白人恭維為「睡獅」一樣,得意了好幾年,準備著去做歐洲的主子。
不過「黃禍」這故事的來源,卻又和我們所幻想的不同,是出於德皇威廉〔2〕的。他還畫了一幅圖,是一個羅馬裝束的武士,在抵禦著由東方西來的一個人,但那人並不是孔子,倒是佛陀〔3〕,中國人實在是空歡喜。所以我們一面在做「黃禍」的夢,而有一個人在德國治下的青島〔4〕所見的現實,卻是一個苦孩子弄髒了電柱,就被白色巡捕提著腳,像中國人的對付鴨子一樣,倒提而去了。
現在希特勒的排斥非日耳曼民族思想,方法是和德皇一樣的。
德皇的所謂「黃禍」,我們現在是不再夢想了,連「睡獅」也不再提起,「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文章上也不很看見。倘是獅子,自誇怎樣肥大是不妨事的,但如果是一口豬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頭。我不知道我們自己覺得現在好像是什麼了?
我們似乎不再想,也尋不出什麼「象徵」來,我們正在看海京伯〔5〕的猛獸戲,賞鑒獅虎吃牛肉,聽說每天要吃一隻牛。我們佩服國聯〔6〕的制裁日本,我們也看不起國聯的不能制裁日本;我們贊成軍縮〔7〕的「保護和平」,我們也佩服希特勒的退出軍縮;我們怕別國要以中國作戰場,我們也憎惡非戰大會。我們似乎依然是「睡獅」。
「黃禍」可以一轉而為「福」,醒了的獅子也會做戲的。當歐洲大戰時,我們有替人拚命的工人,青島被占了,我們有可以倒提的孩子。
但倘說,二十世紀的舞台上沒有我們的份,是不合理的。十月十七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日《申報·自由談》。〔2〕德皇威廉指德皇威廉二世(WilhelmⅡ,1859—1941)。他曾鼓吹「黃禍」論,並在一八九五年繪製了一幅題詞為「歐洲各國人民,保衛你們最神聖的財富!」的畫,畫上以基督教《聖經》中所說的上帝的天使長、英勇善戰的米迦勒(德國曾把他作為自己的保護神)象徵西方;以濃菸捲成的巨龍、佛陀象徵來自東方的威脅。按「黃禍」論興起於十九世紀末,盛行於二十世紀初,它宣稱中國、日本等東方黃種民族的國家是威脅歐洲的禍害,為西方帝國主義對東方的奴役、掠奪製造輿論。
〔3〕佛陀梵文Buddha的音譯,簡稱佛,是佛教對「覺行圓滿」者的稱呼。
〔4〕德國治下的青島青島於一八九七年被德帝國主義強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又為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一九二二年由我國收回。
〔5〕海京伯(C.Hagenbeck,1844—1913)德國馴獸家,一八八七年創辦海京伯馬戲團。該團於一九三三年十月來我國上海演出。
〔6〕國聯參看本卷第30頁注〔7〕。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政府對日本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聲稱要期待國聯的「公理判決」。一九三二年四月國聯派調查團來中國,十月發表名為調解中日爭端實則偏袒日本的報告書,主張東北各省脫離中國由國際共管。國民黨政府竟對這一《報告書》佩服讚賞。但日本帝國主義為達到其獨占中國的目的,無視國聯意見,於一九三三年五月退出國聯。國民黨政府又對國聯無力約束日本表示過不滿。
〔7〕軍縮指國際軍縮(即裁軍)會議,一九三二年二月起在日內瓦召開。當時中國一些報刊曾讚揚軍縮會議,散布和平幻想。一九三三年十月希特勒宣布德國退出軍縮會議,一些報刊又為希特勒擴軍備戰進行辯護,如同年十月十七日《申報》載《德國退出軍縮會議後的動向》一文說:德國此舉乃「為準備自己,原無不當,且亦適合於日爾曼民族之傳統習慣」。 孺牛
據報上說,因為鉛筆和墨水筆進口之多,有些地方已在禁用,改用毛筆了。〔2〕我們且不說飛機大炮,·美·棉·美·麥,都非國貨之類的迂談,單來說紙筆。
我們也不說寫大字,畫國畫的名人,單來說真實的辦事者。在這類人,毛筆卻是很不便當的。硯和墨可以不帶,改用墨汁罷,墨汁也何嘗有國貨。而且據我的經驗,墨汁也並非可以常用的東西,寫過幾千字,毛筆便被膠得不能施展。倘若安硯磨墨,展紙舔筆,則即以學生的抄講義而論,速度恐怕總要比用墨水筆減少三分之一,他只好不抄,或者要教員講得慢,也就是大家的時間,被白費了三分之一了。
所謂「便當」,並不是偷懶,是說在同一時間內,可以由此做成較多的事情。這就是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古人說,「非人磨墨墨磨人」〔3〕,就在悲憤人生之消磨於紙墨中,而墨水筆之製成,是正可以彌這缺憾的。
但它的存在,卻必須在寶貴時間,寶貴生命的地方。中國不然,這當然不會是國貨。進出口貨,中國是有了帳簿的了,人民的數目卻還沒有一本帳簿。一個人的生養教育,父母化去的是多少物力和氣力呢,而青年男女,每每不知所終,誰也不加注意。區區時間,當然更不成什麼問題了,能活著弄弄毛筆的,或者倒是幸福也難說。
和我們中國一樣,一向用毛筆的,還有一個日本。然而在日本,毛筆幾乎絕跡了,代用的是鉛筆和墨水筆,連用這些筆的習字帖也很多。為什麼呢?就因為這便當,省時間。然而他們不怕「漏鞍」〔4〕麼?不,他們自己來製造,而且還要運到中國來。
優良而非國貨的時候,中國禁用,日本仿造,這是兩國截然不同的地方。
九月三十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十月一日《申報·自由談》。〔2〕禁用進口筆,改用毛筆的報導,見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二日《大晚報》載路透社廣州電:廣東、廣西省當局為「挽回利權」,禁止學生使用自來水筆、鉛筆等進口文具,改用毛筆。〔3〕「非人磨墨墨磨人」語見宋代蘇軾《次韻答舒教授觀余所藏墨》一詩。
但是結果往往和英雄們的豫算不同。始皇想皇帝傳至萬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農書和醫書,而秦以前的這一類書,現在卻偏偏一部也不剩。希特勒先生一上台,燒書,打猶太人,不可一世,連這裡的黃臉乾兒們,也聽得興高彩烈,向被壓迫者大加嘲笑,對諷刺文字放出諷刺的冷箭〔10〕來——到底還明白的冷冷的訊問道:你們究竟要自由不要?不自由,無寧死。現在你們為什麼不去拚死呢?
這回是不必二世,只有半年,希特勒先生的門徒們在奧國一被禁止,連黨徽也改成三色玫瑰了。最有趣的是因為不准叫口號,大家就以手遮嘴,用了「掩口式」。〔11〕這真是一個大諷刺。刺的是誰,不問也罷,但可見諷刺也還不是「夢囈」,質之黃臉乾兒們,不知以為何如?六月二十八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一日《申報·自由談》。〔2〕一九三三年希特勒執政後,實行文化專制政策,禁止所謂「非德意志」(即不符合納粹思想)的書籍出版和流通。一九三三年五月起曾在柏林和其它城市焚燒書籍。
〔3〕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戰國時秦國國君,於公元前二二一年建立了我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丞相李斯因當時博士中有人懷疑郡縣制、以古非今,向秦始皇建議:「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把秦以前除農書和醫書之外的古籍燒毀。
〔4〕「客卿」戰國時代,某一諸侯國任用他國人擔任官職,稱之為「客卿」。如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就是楚國人。〔5〕關於秦人重小兒,趙重婦人,見《史記·扁鵲列傳》:「扁鵲名聞天下。過邯鄲,聞(趙人)貴婦人,即為帶下醫;……來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隨俗為變。」又同書《秦始皇本紀》和《呂不韋列傳》載,秦始皇的母親,是趙國邯鄲的一個「豪家女」。〔6〕「劇秦」意思就是很短促的秦朝。原語見漢代揚雄《劇秦美新》:「二世而亡,何其劇與(歟)!」《文選·劇秦美新》唐代李善註:「劇,甚也,言促甚也。」
〔7〕車同軌,書同文原語出《史記·秦始皇本紀》:「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戰國時諸侯割據一方,各國制度不同,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車軌一致;又規定以秦國的小篆作為標準字體推行全國;同時,還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
〔8〕亞歷山德府即亞歷山大,埃及最大的海港城市,在埃及托勒密王朝時期(前305—前30)是地中海東部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該城圖書館藏書甚豐,公元前四十八年羅馬人入侵時被焚燒過半;殘存部分,傳說公元六四一年阿拉伯人攻陷該城時被毀。〔9〕《可蘭經》又譯《古蘭經》,伊斯蘭教經典。共三十卷,為該教創立人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經後人整理成冊傳世。〔10〕對諷刺文字放出諷刺的冷箭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一日《大晚報·火炬》登載法魯的《到底要不要自由》一文,對得不到寫作自由而被迫用「彎彎曲曲」筆法的作者進行嘲諷。參看《偽自由書·後記》。
〔11〕一九三三年一月希特勒執政後,極力策劃德奧合併運動。奧地利的法西斯政黨國社黨也希望奧國能早日合併於德國。當時奧總理陶爾斐斯反對法西斯黨的合併運動,他在五月間下令除國旗外禁止懸掛一切政黨旗幟,隨著德奧關係的緊張,奧政府又於六月解散奧國國社黨,禁止佩帶該黨黨徽,禁呼該黨口號。有的國社黨員因而用黑紅白三色玫瑰花代替該黨的卐字標誌;或直立舉右手,以左手掩口,作為呼口號的表示。 尤剛
現在的所謂「黃禍」,我們自己是在指黃河決口了,但三十年之前,並不如此。
那時是解作黃色人種將要席捲歐洲的意思的,有些英雄聽到了這句話,恰如聽得被白人恭維為「睡獅」一樣,得意了好幾年,準備著去做歐洲的主子。
不過「黃禍」這故事的來源,卻又和我們所幻想的不同,是出於德皇威廉〔2〕的。他還畫了一幅圖,是一個羅馬裝束的武士,在抵禦著由東方西來的一個人,但那人並不是孔子,倒是佛陀〔3〕,中國人實在是空歡喜。所以我們一面在做「黃禍」的夢,而有一個人在德國治下的青島〔4〕所見的現實,卻是一個苦孩子弄髒了電柱,就被白色巡捕提著腳,像中國人的對付鴨子一樣,倒提而去了。
現在希特勒的排斥非日耳曼民族思想,方法是和德皇一樣的。
德皇的所謂「黃禍」,我們現在是不再夢想了,連「睡獅」也不再提起,「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文章上也不很看見。倘是獅子,自誇怎樣肥大是不妨事的,但如果是一口豬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頭。我不知道我們自己覺得現在好像是什麼了?
我們似乎不再想,也尋不出什麼「象徵」來,我們正在看海京伯〔5〕的猛獸戲,賞鑒獅虎吃牛肉,聽說每天要吃一隻牛。我們佩服國聯〔6〕的制裁日本,我們也看不起國聯的不能制裁日本;我們贊成軍縮〔7〕的「保護和平」,我們也佩服希特勒的退出軍縮;我們怕別國要以中國作戰場,我們也憎惡非戰大會。我們似乎依然是「睡獅」。
「黃禍」可以一轉而為「福」,醒了的獅子也會做戲的。當歐洲大戰時,我們有替人拚命的工人,青島被占了,我們有可以倒提的孩子。
但倘說,二十世紀的舞台上沒有我們的份,是不合理的。十月十七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日《申報·自由談》。〔2〕德皇威廉指德皇威廉二世(WilhelmⅡ,1859—1941)。他曾鼓吹「黃禍」論,並在一八九五年繪製了一幅題詞為「歐洲各國人民,保衛你們最神聖的財富!」的畫,畫上以基督教《聖經》中所說的上帝的天使長、英勇善戰的米迦勒(德國曾把他作為自己的保護神)象徵西方;以濃菸捲成的巨龍、佛陀象徵來自東方的威脅。按「黃禍」論興起於十九世紀末,盛行於二十世紀初,它宣稱中國、日本等東方黃種民族的國家是威脅歐洲的禍害,為西方帝國主義對東方的奴役、掠奪製造輿論。
〔3〕佛陀梵文Buddha的音譯,簡稱佛,是佛教對「覺行圓滿」者的稱呼。
〔4〕德國治下的青島青島於一八九七年被德帝國主義強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又為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一九二二年由我國收回。
〔5〕海京伯(C.Hagenbeck,1844—1913)德國馴獸家,一八八七年創辦海京伯馬戲團。該團於一九三三年十月來我國上海演出。
〔6〕國聯參看本卷第30頁注〔7〕。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政府對日本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聲稱要期待國聯的「公理判決」。一九三二年四月國聯派調查團來中國,十月發表名為調解中日爭端實則偏袒日本的報告書,主張東北各省脫離中國由國際共管。國民黨政府竟對這一《報告書》佩服讚賞。但日本帝國主義為達到其獨占中國的目的,無視國聯意見,於一九三三年五月退出國聯。國民黨政府又對國聯無力約束日本表示過不滿。
〔7〕軍縮指國際軍縮(即裁軍)會議,一九三二年二月起在日內瓦召開。當時中國一些報刊曾讚揚軍縮會議,散布和平幻想。一九三三年十月希特勒宣布德國退出軍縮會議,一些報刊又為希特勒擴軍備戰進行辯護,如同年十月十七日《申報》載《德國退出軍縮會議後的動向》一文說:德國此舉乃「為準備自己,原無不當,且亦適合於日爾曼民族之傳統習慣」。 孺牛
據報上說,因為鉛筆和墨水筆進口之多,有些地方已在禁用,改用毛筆了。〔2〕我們且不說飛機大炮,·美·棉·美·麥,都非國貨之類的迂談,單來說紙筆。
我們也不說寫大字,畫國畫的名人,單來說真實的辦事者。在這類人,毛筆卻是很不便當的。硯和墨可以不帶,改用墨汁罷,墨汁也何嘗有國貨。而且據我的經驗,墨汁也並非可以常用的東西,寫過幾千字,毛筆便被膠得不能施展。倘若安硯磨墨,展紙舔筆,則即以學生的抄講義而論,速度恐怕總要比用墨水筆減少三分之一,他只好不抄,或者要教員講得慢,也就是大家的時間,被白費了三分之一了。
所謂「便當」,並不是偷懶,是說在同一時間內,可以由此做成較多的事情。這就是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古人說,「非人磨墨墨磨人」〔3〕,就在悲憤人生之消磨於紙墨中,而墨水筆之製成,是正可以彌這缺憾的。
但它的存在,卻必須在寶貴時間,寶貴生命的地方。中國不然,這當然不會是國貨。進出口貨,中國是有了帳簿的了,人民的數目卻還沒有一本帳簿。一個人的生養教育,父母化去的是多少物力和氣力呢,而青年男女,每每不知所終,誰也不加注意。區區時間,當然更不成什麼問題了,能活著弄弄毛筆的,或者倒是幸福也難說。
和我們中國一樣,一向用毛筆的,還有一個日本。然而在日本,毛筆幾乎絕跡了,代用的是鉛筆和墨水筆,連用這些筆的習字帖也很多。為什麼呢?就因為這便當,省時間。然而他們不怕「漏鞍」〔4〕麼?不,他們自己來製造,而且還要運到中國來。
優良而非國貨的時候,中國禁用,日本仿造,這是兩國截然不同的地方。
九月三十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十月一日《申報·自由談》。〔2〕禁用進口筆,改用毛筆的報導,見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二日《大晚報》載路透社廣州電:廣東、廣西省當局為「挽回利權」,禁止學生使用自來水筆、鉛筆等進口文具,改用毛筆。〔3〕「非人磨墨墨磨人」語見宋代蘇軾《次韻答舒教授觀余所藏墨》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