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4〕《春潮》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說,一九三三年上海亨生影片公司曾據以拍攝為同名影片。
〔5〕《春蠶》茅盾的短篇小說,一九三三年由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改編拍攝為同名影片。
〔6〕《瑤山艷史》一部侮辱少數民族的影片,上海藝聯影業公司出品。片中有在瑤區從事「開化」工作的男主角向瑤王女兒求愛,決心不再「出山」的情節。一九三三年九月初在上海公映時,影片公司在各報大登GG。該片曾獲國民黨中央黨部嘉獎,「開化瑤民」一語,見於嘉獎函中。
〔7〕駙馬漢朝設有「駙馬都尉」,掌管御馬;魏晉開始,公主的配偶授與「駙馬都尉」的職位,此後駙馬成為公主配偶的專稱。〔8〕《四郎探母》京劇,內容是北宋與遼交戰,宋將楊四郎(延輝)被俘,當了駙馬。後四郎母佘太君統兵征遼,四郎思母,潛回宋營探望,然後重返遼邦。
〔9〕《雙陽公主追狄》京劇,內容是北宋大將狄青西征途中誤走單單國,被誘與單單王之女雙陽公主成親。後來狄青逃出,繼續西行,至風火關,公主追來,斥他負義;狄青以實情相告,公主感動,將他放走。 豐之餘
浙東的有一處的戲班中,有一種腳色叫作「二花臉」,譯得雅一點,那麼,「二丑」就是。他和小丑的不同,是不扮橫行無忌的花花公子,也不扮一味仗勢的宰相家丁,他所扮演的是保護公子的拳師,或是趨奉公子的清客。總之:身分比小丑高,而性格卻比小丑壞。
義僕是老生扮的,先以諫淨,終以殉主;惡僕是小丑扮的,只會作惡,到底滅亡。而二丑的本領卻不同,他有點上等人模樣,也懂些琴棋書畫,也來得行令猜謎,但倚靠的是權門,凌蔑的是百姓,有誰被壓迫了,他就來冷笑幾聲,暢快一下,有誰被陷害了,他又去嚇唬一下,吆喝幾聲。不過他的態度又並不常常如此的,大抵一面又回過臉來,向台下的看客指出他公子的缺點,搖著頭裝起鬼臉道:你看這傢伙,這回可要倒楣哩!
這最末的一手,是二丑的特色。因為他沒有義僕的愚笨,也沒有惡僕的簡單,他是智識階級。他明知道自己所靠的是冰山,一定不能長久,他將來還要到別家幫閒,所以當受著豢養,分著余炎的時候,也得裝著和這貴公子並非一夥。
二丑們編出來的戲本上,當然沒有這一種腳色的,他那裡肯;小丑,即花花公子們編出來的戲本,也不會有,因為他們只看見一面,想不到的。這二花臉,乃是小百姓看透了這一種人,提出精華來,制定了的腳色。
世間只要有權門,一定有惡勢力,有惡勢力,就一定有二花臉,而且有二花臉藝術。我們只要取一種刊物,看他一個星期,就會發見他忽而怨恨春天,忽而頌揚戰爭,忽而譯蕭伯納演說,忽而講婚姻問題;但其間一定有時要慷慨激昂的表示對於國事的不滿:這就是用出末一手來了。
這最末的一手,一面也在遮掩他並不是幫閒,然而小百姓是明白的,早已使他的類型在戲台上出現了。
六月十五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六月十八日《申報·自由談》。 元艮
關於「《莊子》與《文選》」的議論,有些刊物上早不直接提起應否大家研究這問題,卻拉到別的事情上去了。他們是在嘲笑那些反對《文選》的人們自己卻曾做古文,看古書。這真利害。大約就是所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2〕罷——對不起,「古書」又來了!
不進過牢獄的那裡知道牢獄的真相。跟著闊人,或者自己原是闊人,先打電話,然後再去參觀的,他只看見獄卒非常和氣,犯人還可以用英語自由的談話〔3〕。倘要知道得詳細,那他一定是先前的獄卒,或者是釋放的犯人。自然,他還有惡習,但他教人不要鑽進牢獄去的忠告,卻比什麼名人說模範監獄的教育衛生,如何完備,比窮人的家裡好得多等類的話,更其可信的。
然而自己沾了牢獄氣,據說就不能說牢獄壞,獄卒或囚犯,都是壞人,壞人就不能有好話。只有好人說牢獄好,這才是好話。讀過《文選》而說它無用,不如不讀《文選》而說它有用的可聽。反「反《文選》」的諸君子,自然多是讀過的了,但未讀的也有,舉一個例在這裡罷——「《莊子》我四年前雖曾讀過,但那時還不能完全讀懂……《文選》則我完全沒有見過。」然而他結末說,「為了浴盤的水糟了,就連小寶寶也要倒掉,這意思是我們不敢贊同的。」〔4〕見《火炬》他要保護水中的「小寶寶」,可是沒有見過「浴盤的水」。
五四運動的時候,保護文言者是說凡做白話文的都會做文言文,所以古文也得讀。現在保護古書者是說反對古書的也在看古書,做文言,——可見主張的可笑。永遠反芻,自己卻不會嘔吐,大約真是讀透了《莊子》了。
十一月四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七日《申報·自由談》。〔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語出《韓菲子·難勢》:「人有鬻矛與盾者,譽其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之。』人應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3〕犯人還可以用英語自由的談話這是胡適說的話,參看《偽自由書·「光明所到……」》。
〔4〕「為了浴盤的水糟了,就連小寶寶也要倒掉」等語,見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四日《大晚報·火炬》載何人《我的意見》一文。 洛文
清朝的中葉,要做官可以捐,叫做「捐班」的便是這一夥。財主少爺吃得油頭光臉,忽而忙了幾天,頭上就有一粒水晶頂,有時還加上一枝藍翎〔2〕,滿口官話,說是「今天天氣好」了。
到得民國,官總算說是沒有了捐班,然而捐班之途,實際上倒是開展了起來,連「學士文人」也可以由此弄得到頂戴。開宗明義第一章,自然是要有錢。只要有錢,就什麼都容易辦了。譬如,要捐學者罷,那就收買一批古董,結識幾個清客,並且雇幾個工人,拓出古董上面的花紋和文字,用玻璃板印成一部書,名之曰「什麼集古錄」或「什麼考古錄」。李富孫〔3〕做過一部《金石學錄》,是專載研究金石〔4〕的人們的,然而這倒成了「作俑」〔5〕,使清客們可以一續再續,並且推而廣之,連收藏古董,販賣古董的少爺和商人,也都一榻括子〔6〕的收進去了,這就叫作「金石家」。
捐做「文學家」也用不著什麼新花樣。只要開一隻書店,拉幾個作家,雇一些幫閒,出一種小報,「今天天氣好」是也須會說的,就寫了出來,印了上去,交給報販,不消一年半載,包管成功。但是,古董的花紋和文字的拓片是不能用的了,應該代以電影明星和摩登女子的照片,因為這才是新時代的美術。「愛美」的人物在中國還多得很,而「文學家」或「藝術家」也就這樣的起來了。
捐官可以希望刮地皮,但捐學者文人也不會折本。印刷品固然可以賣現錢,古董將來也會有洋鬼子肯出大價的。
這又叫作「名利雙收」。不過先要能「投資」,所以平常人做不到,要不然,文人學士也就不大值錢了。
而現在還值錢,所以也還會有人忙著做人名辭典,造文藝史,出作家論,編自傳。我想,倘作歷史的著作,是應該像將文人分為羅曼派,古典派一樣,另外分出一種「捐班」派來的,歷史要「真」,招些忌恨也只好硬挺,是不是?八月二十四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八月二十六日《申報·自由談》。
〔2〕水晶頂、藍翎都是清代用以區別官員等級的帽飾。五品官禮帽上用亮白色水晶頂。帽後又分別垂戴孔雀翎(五品以上)或鶡羽藍翎(六品以下)。富家子弟也可以因捐官而得到這種「頂戴」。〔3〕李富孫(1764—1843)字薌沚,清代嘉興人。著有《金石學錄》、《漢魏六朝墓銘纂例》等書。
〔4〕金石這裡金指銅器,石指石碑等,古代常在這些東西上面鑄字或刻字以記事,故稱這類歷史文物為金石。〔5〕「作俑」《孟子·梁惠王》:「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後來即稱開頭做壞事為「作俑」。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偶或泥人。
〔6〕一榻括子上海話,統統、全盤的意思。 洛文
因為我的一篇短文,引出了穆木天〔2〕先生的《從〈為翻譯辯護〉談到樓譯〈二十世紀之歐洲文學〉》(九日《自由談》所載),這在我,是很以為榮幸的,並且覺得凡所指摘,也恐怕都是實在的錯誤。但從那作者的案語裡,我卻又想起一個隨便講講,也許並不是毫無意義的問題來了。那是這樣的一段——
「在一百九十九頁,有『在這種小說之中,最近由學術院(譯者:當系指著者所屬的俄國共產主義學院)所選的魯易倍爾德蘭的不朽的諸作,為最優秀』。在我以為此地所謂『Academie』者,當指法國翰林院。蘇聯雖稱學藝發達之邦,但不會為帝國主義作家作選集罷?我不知為什麼樓先生那樣地濫下注解?」
究竟是那一國的Academia〔3〕呢?我不知道。自然,看作法國的翰林院,是萬分近理的,但我們也不能決定蘇聯的大學院就「不會為帝國主義作家作選集」。倘在十年以前,是決定不會的,這不但為物力所限,也為了要保護革命的嬰兒,不能將滋養的,無益的,有害的食品都漫無區別的亂放在他前面。現在卻可以了,嬰兒已經長大,而且強壯,聰明起來,即使將鴉片或嗎啡給他看,也沒有什麼大危險,但不消說,一面也必須有先覺者來指示,說吸了就會上癮,而上癮之後,就成一個廢物,或者還是社會上的害蟲。
在事實上,我曾經見過蘇聯的Academia新譯新印的阿剌伯的《一千一夜》,義大利的《十日談》,還有西班牙的《吉訶德先生》,英國的《魯濱孫漂流記》〔4〕;在報章上,則記載過在為托爾斯泰印選集,為歌德〔5〕編全集——更完全的全集。倍爾德蘭〔6〕不但是加特力教〔7〕的宣傳者,而且是王朝主義的代言人,但比起十九世紀初德意志布爾喬亞〔8〕的文豪歌德來,那作品也不至於更加有害。所以我想,蘇聯來給他出一本選集,實在是很可能的。不過在這些書籍之前,想來一定有詳序,加以仔細的分析和正確的批評。
凡作者,和讀者因緣愈遠的,那作品就於讀者愈無害。古典的,反動的,觀念形態已經很不相同的作品,大抵即不能打動新的青年的心(但自然也要有正確的指示),倒反可以從中學學描寫的本領,作者的努力。恰如大塊的砒霜,欣賞之餘,所得的是知道它殺人的力量和結晶的模樣:藥物學和礦物學上的知識了。可怕的倒在用有限的砒霜,和在食物中間,使青年不知不覺的吞下去,例如似是而非的所謂「革命文學」,故作激烈的所謂「唯物史觀的批評」,就是這一類。這倒是應該防備的。
〔5〕《春蠶》茅盾的短篇小說,一九三三年由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改編拍攝為同名影片。
〔6〕《瑤山艷史》一部侮辱少數民族的影片,上海藝聯影業公司出品。片中有在瑤區從事「開化」工作的男主角向瑤王女兒求愛,決心不再「出山」的情節。一九三三年九月初在上海公映時,影片公司在各報大登GG。該片曾獲國民黨中央黨部嘉獎,「開化瑤民」一語,見於嘉獎函中。
〔7〕駙馬漢朝設有「駙馬都尉」,掌管御馬;魏晉開始,公主的配偶授與「駙馬都尉」的職位,此後駙馬成為公主配偶的專稱。〔8〕《四郎探母》京劇,內容是北宋與遼交戰,宋將楊四郎(延輝)被俘,當了駙馬。後四郎母佘太君統兵征遼,四郎思母,潛回宋營探望,然後重返遼邦。
〔9〕《雙陽公主追狄》京劇,內容是北宋大將狄青西征途中誤走單單國,被誘與單單王之女雙陽公主成親。後來狄青逃出,繼續西行,至風火關,公主追來,斥他負義;狄青以實情相告,公主感動,將他放走。 豐之餘
浙東的有一處的戲班中,有一種腳色叫作「二花臉」,譯得雅一點,那麼,「二丑」就是。他和小丑的不同,是不扮橫行無忌的花花公子,也不扮一味仗勢的宰相家丁,他所扮演的是保護公子的拳師,或是趨奉公子的清客。總之:身分比小丑高,而性格卻比小丑壞。
義僕是老生扮的,先以諫淨,終以殉主;惡僕是小丑扮的,只會作惡,到底滅亡。而二丑的本領卻不同,他有點上等人模樣,也懂些琴棋書畫,也來得行令猜謎,但倚靠的是權門,凌蔑的是百姓,有誰被壓迫了,他就來冷笑幾聲,暢快一下,有誰被陷害了,他又去嚇唬一下,吆喝幾聲。不過他的態度又並不常常如此的,大抵一面又回過臉來,向台下的看客指出他公子的缺點,搖著頭裝起鬼臉道:你看這傢伙,這回可要倒楣哩!
這最末的一手,是二丑的特色。因為他沒有義僕的愚笨,也沒有惡僕的簡單,他是智識階級。他明知道自己所靠的是冰山,一定不能長久,他將來還要到別家幫閒,所以當受著豢養,分著余炎的時候,也得裝著和這貴公子並非一夥。
二丑們編出來的戲本上,當然沒有這一種腳色的,他那裡肯;小丑,即花花公子們編出來的戲本,也不會有,因為他們只看見一面,想不到的。這二花臉,乃是小百姓看透了這一種人,提出精華來,制定了的腳色。
世間只要有權門,一定有惡勢力,有惡勢力,就一定有二花臉,而且有二花臉藝術。我們只要取一種刊物,看他一個星期,就會發見他忽而怨恨春天,忽而頌揚戰爭,忽而譯蕭伯納演說,忽而講婚姻問題;但其間一定有時要慷慨激昂的表示對於國事的不滿:這就是用出末一手來了。
這最末的一手,一面也在遮掩他並不是幫閒,然而小百姓是明白的,早已使他的類型在戲台上出現了。
六月十五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六月十八日《申報·自由談》。 元艮
關於「《莊子》與《文選》」的議論,有些刊物上早不直接提起應否大家研究這問題,卻拉到別的事情上去了。他們是在嘲笑那些反對《文選》的人們自己卻曾做古文,看古書。這真利害。大約就是所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2〕罷——對不起,「古書」又來了!
不進過牢獄的那裡知道牢獄的真相。跟著闊人,或者自己原是闊人,先打電話,然後再去參觀的,他只看見獄卒非常和氣,犯人還可以用英語自由的談話〔3〕。倘要知道得詳細,那他一定是先前的獄卒,或者是釋放的犯人。自然,他還有惡習,但他教人不要鑽進牢獄去的忠告,卻比什麼名人說模範監獄的教育衛生,如何完備,比窮人的家裡好得多等類的話,更其可信的。
然而自己沾了牢獄氣,據說就不能說牢獄壞,獄卒或囚犯,都是壞人,壞人就不能有好話。只有好人說牢獄好,這才是好話。讀過《文選》而說它無用,不如不讀《文選》而說它有用的可聽。反「反《文選》」的諸君子,自然多是讀過的了,但未讀的也有,舉一個例在這裡罷——「《莊子》我四年前雖曾讀過,但那時還不能完全讀懂……《文選》則我完全沒有見過。」然而他結末說,「為了浴盤的水糟了,就連小寶寶也要倒掉,這意思是我們不敢贊同的。」〔4〕見《火炬》他要保護水中的「小寶寶」,可是沒有見過「浴盤的水」。
五四運動的時候,保護文言者是說凡做白話文的都會做文言文,所以古文也得讀。現在保護古書者是說反對古書的也在看古書,做文言,——可見主張的可笑。永遠反芻,自己卻不會嘔吐,大約真是讀透了《莊子》了。
十一月四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七日《申報·自由談》。〔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語出《韓菲子·難勢》:「人有鬻矛與盾者,譽其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之。』人應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3〕犯人還可以用英語自由的談話這是胡適說的話,參看《偽自由書·「光明所到……」》。
〔4〕「為了浴盤的水糟了,就連小寶寶也要倒掉」等語,見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四日《大晚報·火炬》載何人《我的意見》一文。 洛文
清朝的中葉,要做官可以捐,叫做「捐班」的便是這一夥。財主少爺吃得油頭光臉,忽而忙了幾天,頭上就有一粒水晶頂,有時還加上一枝藍翎〔2〕,滿口官話,說是「今天天氣好」了。
到得民國,官總算說是沒有了捐班,然而捐班之途,實際上倒是開展了起來,連「學士文人」也可以由此弄得到頂戴。開宗明義第一章,自然是要有錢。只要有錢,就什麼都容易辦了。譬如,要捐學者罷,那就收買一批古董,結識幾個清客,並且雇幾個工人,拓出古董上面的花紋和文字,用玻璃板印成一部書,名之曰「什麼集古錄」或「什麼考古錄」。李富孫〔3〕做過一部《金石學錄》,是專載研究金石〔4〕的人們的,然而這倒成了「作俑」〔5〕,使清客們可以一續再續,並且推而廣之,連收藏古董,販賣古董的少爺和商人,也都一榻括子〔6〕的收進去了,這就叫作「金石家」。
捐做「文學家」也用不著什麼新花樣。只要開一隻書店,拉幾個作家,雇一些幫閒,出一種小報,「今天天氣好」是也須會說的,就寫了出來,印了上去,交給報販,不消一年半載,包管成功。但是,古董的花紋和文字的拓片是不能用的了,應該代以電影明星和摩登女子的照片,因為這才是新時代的美術。「愛美」的人物在中國還多得很,而「文學家」或「藝術家」也就這樣的起來了。
捐官可以希望刮地皮,但捐學者文人也不會折本。印刷品固然可以賣現錢,古董將來也會有洋鬼子肯出大價的。
這又叫作「名利雙收」。不過先要能「投資」,所以平常人做不到,要不然,文人學士也就不大值錢了。
而現在還值錢,所以也還會有人忙著做人名辭典,造文藝史,出作家論,編自傳。我想,倘作歷史的著作,是應該像將文人分為羅曼派,古典派一樣,另外分出一種「捐班」派來的,歷史要「真」,招些忌恨也只好硬挺,是不是?八月二十四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八月二十六日《申報·自由談》。
〔2〕水晶頂、藍翎都是清代用以區別官員等級的帽飾。五品官禮帽上用亮白色水晶頂。帽後又分別垂戴孔雀翎(五品以上)或鶡羽藍翎(六品以下)。富家子弟也可以因捐官而得到這種「頂戴」。〔3〕李富孫(1764—1843)字薌沚,清代嘉興人。著有《金石學錄》、《漢魏六朝墓銘纂例》等書。
〔4〕金石這裡金指銅器,石指石碑等,古代常在這些東西上面鑄字或刻字以記事,故稱這類歷史文物為金石。〔5〕「作俑」《孟子·梁惠王》:「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後來即稱開頭做壞事為「作俑」。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偶或泥人。
〔6〕一榻括子上海話,統統、全盤的意思。 洛文
因為我的一篇短文,引出了穆木天〔2〕先生的《從〈為翻譯辯護〉談到樓譯〈二十世紀之歐洲文學〉》(九日《自由談》所載),這在我,是很以為榮幸的,並且覺得凡所指摘,也恐怕都是實在的錯誤。但從那作者的案語裡,我卻又想起一個隨便講講,也許並不是毫無意義的問題來了。那是這樣的一段——
「在一百九十九頁,有『在這種小說之中,最近由學術院(譯者:當系指著者所屬的俄國共產主義學院)所選的魯易倍爾德蘭的不朽的諸作,為最優秀』。在我以為此地所謂『Academie』者,當指法國翰林院。蘇聯雖稱學藝發達之邦,但不會為帝國主義作家作選集罷?我不知為什麼樓先生那樣地濫下注解?」
究竟是那一國的Academia〔3〕呢?我不知道。自然,看作法國的翰林院,是萬分近理的,但我們也不能決定蘇聯的大學院就「不會為帝國主義作家作選集」。倘在十年以前,是決定不會的,這不但為物力所限,也為了要保護革命的嬰兒,不能將滋養的,無益的,有害的食品都漫無區別的亂放在他前面。現在卻可以了,嬰兒已經長大,而且強壯,聰明起來,即使將鴉片或嗎啡給他看,也沒有什麼大危險,但不消說,一面也必須有先覺者來指示,說吸了就會上癮,而上癮之後,就成一個廢物,或者還是社會上的害蟲。
在事實上,我曾經見過蘇聯的Academia新譯新印的阿剌伯的《一千一夜》,義大利的《十日談》,還有西班牙的《吉訶德先生》,英國的《魯濱孫漂流記》〔4〕;在報章上,則記載過在為托爾斯泰印選集,為歌德〔5〕編全集——更完全的全集。倍爾德蘭〔6〕不但是加特力教〔7〕的宣傳者,而且是王朝主義的代言人,但比起十九世紀初德意志布爾喬亞〔8〕的文豪歌德來,那作品也不至於更加有害。所以我想,蘇聯來給他出一本選集,實在是很可能的。不過在這些書籍之前,想來一定有詳序,加以仔細的分析和正確的批評。
凡作者,和讀者因緣愈遠的,那作品就於讀者愈無害。古典的,反動的,觀念形態已經很不相同的作品,大抵即不能打動新的青年的心(但自然也要有正確的指示),倒反可以從中學學描寫的本領,作者的努力。恰如大塊的砒霜,欣賞之餘,所得的是知道它殺人的力量和結晶的模樣:藥物學和礦物學上的知識了。可怕的倒在用有限的砒霜,和在食物中間,使青年不知不覺的吞下去,例如似是而非的所謂「革命文學」,故作激烈的所謂「唯物史觀的批評」,就是這一類。這倒是應該防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