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豐之餘

  達一〔2〕先生在《文統之夢》里,因劉勰〔3〕自謂夢隨孔子,乃始論文,而後來做了和尚,遂譏其「貽羞往聖」。其實是中國自南北朝以來,凡有文人學士,道士和尚,大抵以「無特操」為特色的。晉以來的名流,每一個人總有三種小玩意,一是《論語》和《孝經》〔4〕,二是《老子》〔5〕,三是《維摩詰經》〔6〕,不但采作談資,並且常常做一點註解。唐有三教辯論〔7〕,後來變成大家打諢;所謂名儒,做幾篇伽藍碑文也不算什麼大事。宋儒道貌岸然,而竊取禪師的語錄。清呢,去今不遠,我們還可以知道儒者的相信《太上感應篇》和《文昌帝君陰騭文》〔8〕,並且會請和尚到家裡來拜懺。

  耶穌教傳入中國,教徒自以為信教,而教外的小百姓卻都叫他們是「吃教」的。這兩個字,真是提出了教徒的「精神」,也可以包括大多數的儒釋道教之流的信者,也可以移用於許多「吃革命飯」的老英雄。

  清朝人稱八股文為「敲門磚」,因為得到功名,就如打開了門,磚即無用。近年則有雜誌上的所謂「主張」〔9〕。《現代評論》〔10〕之出盤,不是為了迫壓,倒因為這派作者的飛騰;《新月》〔11〕的冷落,是老社員都「爬」了上去,和月亮距離遠起來了。這種東西,我們為要和「敲門磚」區別,稱之為「上天梯」罷。

  「教」之在中國,何嘗不如此。講革命,彼一時也;講忠孝,又一時也;跟大拉嘛打圈子,又一時也;造塔藏主義,又一時也。〔12〕有宜於專吃的時代,則指歸應定於一尊,有宜合吃的時代,則諸教亦本非異致,不過一碟是全鴨,一碟是雜拌兒而已。劉勰亦然,蓋僅由「不撤姜食」〔13〕一變而為吃齋,於胃臟里的分量原無差別,何況以和尚而注《論語》《孝經》或《老子》,也還是不失為一種「天經地義」呢?

  九月二十七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九日《申報·自由談》。

  〔2〕達一即陳子展,湖南長沙人,古典文學研究者。《文統之夢》一文,載於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七日《申報·自由談》,其中有一節說:「文統之夢,蓋南北朝文人恆有之。劉勰作《文心雕龍》,其序略云:予齒在逾立,嘗夜夢執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南行,寤而喜曰,大哉聖人之難見也,薨小子之垂夢歟?敷贊聖旨,莫若注經,而馬鄭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唯文章之用,實經典枝條,五禮資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於是搦筆和墨,乃始論文。可知劉勰夢見孔子,隱然以文統自肩,而以道統讓之經生腐儒。微惜其攻乎異端,皈依佛氏,正與今之妄以道統自肩者同病,貽羞往聖而不自知也。」〔3〕劉勰(?—約520)字彥和,南朝梁南東莞(今江蘇鎮江)人,文藝理論家。晚年出家為僧。

  〔4〕《論語》儒家經典,孔丘弟子記錄孔丘言行的書。《孝經》,儒家經典,記載孔丘與其弟子曾參關於「孝道」問答的書。〔5〕《老子》又名《道德經》,道家經典,相傳為春秋時老聃所作。

  〔6〕《維摩詰經》全稱《維摩詰所說經》,佛教經典,維摩詰是經中所寫的大乘居士,相傳是與釋迦牟尼同時代的人。〔7〕三教辯論始見於北周,盛於唐代。唐德宗每年生日,在麟德殿舉行儒、釋、道三教的辯論,形式很典重,但三方都以常識性的瑣碎問題應付場面,並無實際上的問難,相反卻強調三教「同源」,並往往雜以諧謔。唐懿宗時,還有俳優在皇帝面前以「三教辯論」作為逗笑取樂的資料(見《太平廣記》卷二五二引《唐闕史·俳優人》)。〔8〕《太上感應篇》《道藏·太清部》著錄三十卷,題「宋李昌齡傳」。清代經學家惠棟曾為它作注。《文昌帝君陰騭文》,相傳為晉代張亞子所作。《明史·禮志(四)》說張亞子死後成為掌管人間祿籍的神道,稱文昌帝君。二者都是宣傳道家因果報應迷信思想的書。〔9〕雜誌上的所謂「主張」指胡適在《努力周報》上提出的「好政府」主張,參看本卷第65頁注〔5〕。

  〔10〕《現代評論》綜合性周刊,胡適、陳西瀅、王世傑、徐志摩等人辦的同人雜誌。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創刊於北京,一九二七年七月移至上海出版,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停刊。現代評論派主要成員後來多在教育界或反動政界充任要職。

  〔11〕《新月》新月社主辦的以文藝為主的綜合性月刊,一九二八年三月創刊於上海,一九三三年六月停刊。

  〔12〕這裡是對戴季陶一類國民黨政客言行的諷刺。戴季陶在大革命時期偽裝革命,不久即暴露出反革命面目,竭力鼓吹忠孝等封建道德。關於他「跟大拉嘛打圈子」及「造塔藏主義」,參看本卷第282頁注〔5〕、第140頁注〔6〕。

  〔13〕不撤姜食語見《論語·鄉黨》。據朱熹註:「姜,通神明,去穢惡,故不撤。」 旅隼

  「推」和「踢」只能死傷一兩個,倘要多,就非「沖」不可。

  十三日的新聞上載著貴陽通信〔2〕說,九一八紀念,各校學生集合遊行,教育廳長譚星閣臨事張皇,乃派兵分據街口,另以汽車多輛,向行列衝去,於是發生慘劇,死學生二人,傷四十餘,其中以正誼小學學生為最多,年僅十齡上下耳。……我先前只知道武將大抵通文,當「枕戈待旦」的時候,就會做駢體電報,這回才明白雖是文官,也有深諳韜略的了。田單曾經用過火牛〔3〕,現在代以汽車,也確是二十世紀。

  「沖」是最慡利的戰法,一隊汽車,橫衝直撞,使敵人死傷在車輪下,多麼簡截;「沖」也是最威武的行為,機關一扳,風馳電掣,使對手想迴避也來不及,多麼英雄。各國的兵警,喜歡用水龍沖,俄皇〔4〕曾用哥薩克馬隊沖,都是快舉。各地租界上我們有時會看見外國兵的坦克車在出巡,這就是倘不恭順,便要來沖的傢伙。

  汽車雖然並非衝鋒的利器,但幸而敵人卻是小學生,一匹疲驢,真上戰場是萬萬不行的,不過在嫩糙地上飛跑,騎士坐在上面暗嗚叱吒,卻還很能勝任愉快,雖然有些人見了,難免覺得滑稽。

  十齡上下的孩子會造反,本來也難免覺得滑稽的。但我們中國是常出神童的地方,一歲能畫,兩歲能詩,七齡童做戲,十齡童從軍,·十·幾·齡·童·做·委·員,原是常有的事實;連七八歲的女孩也會被凌辱,從別人看來,是等於「年方花信」〔5〕的了。

  況且「沖」的時候,倘使對面是能夠有些抵抗的人,那就汽車會弄得不慡利,沖者也就不英雄,所以敵人總須選得嫩弱。流氓欺鄉下老,洋人打中國人,教育廳長沖小學生,都是善於克敵的豪傑。

  「身當其沖」,先前好像不過一句空話,現在卻應驗了,這應驗不但在成人,而且到了小孩子。「嬰兒殺戮」〔6〕算是一種罪惡,已經是過去的事,將辱兒拋上空中去,接以槍尖,不過看作一種玩把戲的日子,恐怕也就不遠了罷。

  十月十七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二日《申報·自由談》。

  〔2〕貴陽通信見一九三三年十月十三日《申報》載國聞社重慶通訊。按當時國民黨貴州省政府主席為王家烈,他和教育廳長譚星閣等都是這次慘案的主謀;事後他們嚴密檢查郵電,消息在慘案發生後二十餘日才由重慶傳出。

  〔3〕田單曾經用過火牛田單,戰國時齊國人。據《史記·田單列傳》,燕伐齊,破齊七十餘城,齊軍退守莒和即墨;後來田單在即墨用火牛大破燕軍,盡復失地。

  〔4〕俄皇指舊俄最末的一個沙皇尼古拉二世(NJ\GP]SⅡ#保福叮浮保梗保福*一九○五年一月二十二日(俄國舊曆一月九日)他曾令哥薩克馬隊在冬宮前衝擊和屠殺請願群眾。

  〔5〕「年方花信」指女子正當成年時期。花信,花開的消息。〔6〕「嬰兒殺戮」見基督教的《新約全書·馬太福音》第二章,其中說:當猶太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恆,希律王知道了,心裡很不安。「有主的使者向約瑟(按約瑟是馬利亞的丈夫,馬利亞在婚前受聖靈感動懷孕,婚後生子耶穌)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同他母親,逃往埃及,……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要除滅他。』」他們走後,希律「就大大發怒,差人將伯利恆城裡,並四境所有的男孩,……凡兩歲以里的,都殺盡了。」前幾天寫了一篇《撲空》之後,對於什麼 《莊子》與《文選》 之類,本也不想再說了。第二天看見了《自由談》上的施蟄存先生《致黎烈文先生書》,也是 兼示 我的,就再來說幾句。因為施先生駁復我的三項,我覺得都不中肯 (一)施先生說,既然 有些新青年可以有舊思想,有些舊形式也可以藏新內容 ,則像他似的 遺少之群中的一肢一節 的舊思想也可以存而不論,而且寫《莊子》那樣的古文也不妨了。自然,倘要這樣寫,也可以說 不妨 的,宇宙決不會因此破滅。但我總以為現在的青年,大可以不必舍白話不寫,卻另去熟讀了《莊子》,學了它那樣的文法來寫文章。至於存而不論,那固然也可以,然而論及又有何妨呢?施先生對於青年之文法拙直,字彙少,和我的《感舊》,不是就不肯 存而不論 麼?

  (二)施先生以為 以詞取士 ,和勸青年看《莊子》與《文選》有 強迫 與 貢獻 之分,我的比例並不對。但我不知道施先生做國文教員的時候,對於學生的作文,是否以富有《莊子》文法與《文選》字彙者為佳文,轉為編輯之後,也以這樣的作品為上選?假使如此,則倘作 考官 ,我看是要以《莊子》與《文選》取士的。

  (三)施先生又舉魯迅的話,說他曾經說過:一, 少看中國書,其結果不過不能作文而已。 〔2〕可見是承認了要能作文,該多看中國書;二, 我以為倘要弄舊的呢,倒不如姑且靠著張之洞的《書目答問》去摸門徑去。 就知道沒有反對青年讀古書過。這是施先生忽略了時候和環境。他說一條的那幾句的時候,正是許多人大叫要作白話文,也非讀古書不可之際,所以那幾句是針對他們而發的,猶言即使恰如他們所說,也不過不能作文,而去讀古書,卻比不能作文之害還大。至於二,則明明指定著研究舊文學的青年,和施先生的主張,涉及一般的大異。倘要弄中國上古文學史,我們不是還得看《易經》與《書經》〔3〕麼?

  其實,施先生說當他填寫那書目的時候,並不如我所推測那樣的嚴肅,我看這話倒是真實的。我們試想一想,假如真有這樣的一個青年後學,奉命惟謹,下過一番苦功之後,用了《莊子》的文法,《文選》的語彙,來寫發揮《論語》《孟子》和《顏氏家訓》的道德的文章, 這豈不是太滑稽嗎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