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作者的事略,除譯者已在前面敘述外,還有一篇奧國AlfredTeniers做的行狀,白莽所譯,〔7〕登在第二卷第五本,即最末一本的《奔流》中,說得較為詳盡。他的擅長之處,自然是在抒情的詩;但這一篇民間故事詩,雖說事跡簡樸,卻充滿著兒童的天真,所以即使你已經做過九十大壽,只要還有些「赤子之心」,也可以高高興興的看到卷末。德國在一八七八年已有I.Schnitzer〔8〕的譯本,就稱之為匈牙利的童話詩。

  對於童話,近來是連文武官員都有高見了;有的說是貓狗不應該會說話,稱作先生,失了人類的體統;〔9〕有的說是故事不應該講成王作帝,違背共和的精神。但我以為這似乎是「杞天之慮」,其實倒並沒有什麼要緊的。孩子的心,和文武官員的不同,它會進化,決不至於永遠停留在一點上,到得鬍子老長了,還在想騎了巨人到仙人島去做皇帝〔10〕。因為他後來就要懂得一點科學了,知道世上並沒有所謂巨人和仙人島。倘還想,那是生來的低能兒,即使終生不讀一篇童話,也還是毫無出息的。

  但是,現在倘有新作的童話,我想,恐怕未必再講封王拜相的故事了。不過這是一八四四年所作,而且采自民間傳說的,又明明是童話,所以毫不足奇。那時的詩人,還大抵相信上帝,有的竟以為詩人死後,將得上帝的優待,坐在他旁邊吃糖果哩。〔11〕然而我們現在聽了這些話,總不至於連忙去學做詩,希圖將來有糖果吃罷。就是萬分愛吃糖果的人,也不至於此。

  就因為上述的一些有益無害的原因,所以終於還要盡微末之力,將這獻給中國的讀者,連老人和成人,單是藉此消遣的和研究文學的都在內,並不專限於兒童。世界語譯本上原有插畫三小幅,這裡只取了兩幅;最可惜的是為了經濟關係,那難得的十二幅壁畫的大部分只能用單色銅版印,以致失去不少的精采。但總算已經將匈牙利的一種名作和兩個畫家紹介在這裡了。

  一九三一年四月一日,魯迅。

  EE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三一年十月上海湖風書店出版的中譯本《勇敢的約翰》。

  《勇敢的約翰》,長篇童話敘事詩,裴多菲的代表作。它以流行的民間傳說為題材,描寫貧苦牧羊人約翰勇敢機智的鬥爭故事。孫用據世界語譯本轉譯。

  〔2〕PetogfiSándor裴多菲·山陀爾(1823—1849)*傺覽詩人、革命家。一八四八年三月他參加領導了反抗奧地利統治的布達佩斯起義,次年九月在同協助奧國侵略的沙皇軍隊作戰中犧牲。〔3〕K.deKalocsay克·德·考羅卓(1891—?),匈牙利詩人、翻譯家,《勇敢的約翰》的世界語譯者。

  〔4〕SándorBélátol山陀爾·貝拉(1872—1949),匈牙利畫家。

  〔5〕學生雜誌一種以青少年為對象的月刊,朱元善等編輯,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一九一四年七月創刊,原名《學生月刊》,一九二○年起改用本名。一九四七年八月出至第二十四卷第八期終刊。〔6〕哥薩克原為突厥語,意思是「自由的人」或「勇敢的人」。他們原是俄羅斯的一部分農奴和城市貧民,十五世紀後半葉和十六世紀前半葉,因不堪封建壓迫,從俄國中部逃出,定居在俄國南部的庫班河和頓河一帶,自稱為「哥薩克人」。他們善騎戰,沙皇時代多入伍當兵。

  〔7〕AlfredTeniers通譯奧爾佛雷德·德涅爾斯,奧地利作家。白莽(1909—1931),原名徐祖華,筆名白莽、殷夫,浙江象山人。作家,「左聯」成員。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他所譯的德涅爾斯的文章題為《彼得斐·山陀爾行狀》。〔8〕I.Schnitzer施尼策爾(1839—1921),匈牙利記者、詩人、翻譯家。

  〔9〕湖南軍閥何鍵在一九三一年二月給國民黨政府教育部的咨文中說:「近日課本。每每狗說。豬說。鴨子說。以及貓小姐。狗大哥。牛公公之詞。充溢行間。禽獸能作人言。尊稱加諸獸類。鄙俚怪誕。莫可言狀。」(見一九三一年三月五日《申報》)

  〔10〕騎了巨人到仙人島去做皇帝這是《勇敢的約翰》結尾的情節。

  〔11〕詩人死後坐在上帝身旁吃糖果,見德國詩人海涅(1797—1856)的詩集《還鄉記》中的第六十六首小詩。原詩的譯文是:「我夢見我自己做了上帝,昂然地高坐在天堂,天使們環繞在我身旁,不絕地稱讚著我的詩章。我在吃糕餅、糖果,喝著酒,和天使們一起歡宴,我享受著這些珍品,卻無須破費一個小錢。」 《遠方》是小說集《我的朋友》三篇中之一篇。作者蓋達爾(ArkadiiGaidar)〔2〕和插畫者葉爾穆拉耶夫(A.Ermola-ev)〔3〕都是新出現於蘇聯文藝壇上的人。

  這一篇寫鄉村的改革中的糾葛,尤其是兒童的心情:好奇,向上,但間或不免有點懷舊。法捷耶夫〔4〕曾譽為少年讀物的名篇。

  這是從原文直接譯出的;插畫也照原畫加入。自有「兒童年」〔5〕以來,這一篇恐怕是在《表》〔6〕以後我們對於少年讀者的第二種好的貢獻了。

  編者三月十一夜

  EE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六年三月十六日《譯文》月刊新一卷第一期,在《遠方》譯文之前。

  《遠方》,蘇聯蓋達爾所作中篇小說,曹靖華譯,魯迅校閱。後於一九三八年六月中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單行本。〔2〕蓋達爾(A.h.YaPiaT,1904—1941)*樟難ё家,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遠方》、《鐵木兒及其夥伴》等。

  〔3〕葉爾穆拉耶夫(A.STjLiaVH)蘇聯畫家。〔4〕法捷耶夫(A.A.kaiVVH,1901—1956)蘇聯作家。著有長篇小說《毀滅》、《青年近衛軍》等。

  〔5〕「兒童年」一九三三年末,國民黨上海市政府根據上海市兒童幸福委員會的呈請,定一九三四年為上海市「兒童年」。一九三五年三月,國民黨政府根據中華慈幼協會的呈請,定一九三五年八月至一九三六年七月為全國「兒童年」。

  〔6〕《表》蘇聯作家班台萊耶夫(I.haWOVMVVH)的中篇小說,魯迅譯。描寫十月革命後,蘇聯兒童教養院教育、改造流浪兒的故事。一九三五年七月由上海生活書店出版。 于越〔2〕故稱無敵於天下,海岳精液,善生俊異,〔3〕後先絡驛,展其殊才;其民復存大禹〔4〕卓苦勤勞之風,同勾踐〔5〕堅確慷慨之志,力作治生,綽然足以自理。世俗遞降,精氣播遷,則漸專實利而輕思理,樂安謐而遠武術,鷙夷乘之,爰忽顛隕,全發之士,系踵蹈淵,而黃神嘯吟,民不再振。辮髮胡服之虜,旃裘引弓之民,翔步於無餘〔6〕之舊疆者蓋二百餘年矣。已而思士篤生,上通帝旨,轉輪〔7〕之說,彌淪大區,國士桓桓〔8〕,則首舉義旗於鄂。諸出響應,濤起風從,華夏故物,光復太半,東南大府,亦赫然歸其主人。越人於是得三大自由〔9〕,以更生于越,索虜〔10〕則負無量罪惡,以底於亡。民氣彭張,天日騰笑,孰善讚頌,庶猗偉之聲,將充宙合矣。顧專制久長,鼎鑊為政,以聚斂窮其膏髓,以禁令制其譏平,瘠弱槁枯,為日滋永,桎梏頓解,卷攣尚多,民聲寂寥,群志幽閟,豈以為匹夫無與於天下,尚如戴朔北之虜也。共和之治,人仔於肩,同為主人,有殊台隸〔11〕。前此罪惡,既咸以歸索虜,索虜不克負荷,俱以隕落矣。繼自今而天下興亡,庶人有責,使更不同力合作,為華土謀,復見瘠弱槁枯,一如往日,則番番良士〔12〕,其又將誰咎耶?是故儕倫則念之矣,獨立戰始,且垂七旬,智者竭慮,勇士效命,而吾儕庶士,坐觀其成,儻不盡一得之愚,殆自放於國民之外。爰立斯報,就商同胞,舉文宣意,希翼治化。紓自由之言議,盡個人之天權,促共和之進行,尺政治之得失,發社會之蒙覆,振勇毅之精神。灌輸真知,揚表方物,凡有知是,貢其顓愚,力小願宏,企於改進。不欲守口,任華土更歸寂寞,復自負無量罪惡,以續前塵;庶幾聞者戒勉,收效毫釐,而吾人公民之責,亦藉以盡其什一。猗此于越,故稱無敵於天下,鷙夷縱虐,民生槁枯,今者解除,義當興作,用報古先哲人征營治理之業。唯專制永長,昭蘇非易,況復神馳白水,孰眷舊鄉,返顧高丘,正哀無女。〔13〕嗚呼,此《越鐸》之所由作也!EE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一二年一月三日紹興《越鐸日報》創刊號,署名黃棘。原無標點。

  《越鐸》,即《越鐸日報》,一九一二年一月三日由越社創辦於紹興。

  一九二七年三月停刊。早期曾得到魯迅的支持。

  〔2〕于越晉代賀循《會稽土地記》:「少康封其少子,號曰『于越』。越國之稱始於此。」

  〔3〕海岳精液,善生俊異晉代虞預《會稽典錄·朱育》:「(虞)翻對曰:『夫會稽上應牽牛之宿,下有少陽之位。……山有金木鳥獸之殷,水有魚鹽珠蚌之饒。海岳精液,善生俊異。』」〔4〕大禹亦稱夏禹,我國古代夏后氏部落的領袖,夏朝的建立者,以治平洪水為後人傳頌。《史記·夏本紀》:禹東巡「至於會稽而崩」,葬會稽山。

  〔5〕勾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他被吳國打敗後,「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臥薪嘗膽,發憤圖強,終於戰勝了吳國。〔6〕無餘傳說是越國的始祖。漢代趙煜《吳越春秋》卷六:「禹以下六世而得帝少康。少康恐禹祭之絕祀,乃封其庶子于越,號曰無餘。」

  〔7〕轉輪意即變革。原為佛家語,即轉法輪,《法華文句》:「轉佛心中化他之法,度入他心,名轉法輪。」

  〔8〕桓桓威武的樣子。《詩經·周頌·桓》:「桓桓武王,保有厥士。」

  〔9〕三大自由指孫中山所說的「人民之集會自由、出版自由、思想自由」(見《民權初步·自序》)。

  〔10〕索虜原是南北朝時南朝對北朝的蔑稱,《資治通鑑·魏紀》文帝黃初二年:「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國史,互相排黜。南謂北為索虜,北謂南為島夷。」元代胡三省註:「索虜者,以北人辯發,謂之索頭也。」

  〔11〕台隸原為古代奴隸中的兩個等級,這裡泛指被奴役的人。

  〔12〕番番良士《尚書·秦誓》:「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番番,勇武的樣子。

  〔13〕白水等語,出於屈原《離騷》:「朝吾將濟於白水兮,登閬風而維馬。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陟皗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白水,神話中的水名,據說源出崑崙山,人飲其水不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