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大志向是絲毫也沒有。所願的:無非(1)在自己,是希望那印成的從速賣完,可以收回錢來再印第二種;(2)對於讀者,是希望看了之後,不至於以為太受欺騙了。現在,除已經印成的一種〔2〕之外,就自己和別人的稿子中,還想陸續印行的是:1.《蘇俄的文藝論戰》。俄國褚沙克等論文三篇。任國楨譯。
2.《往星中》。俄國安特來夫作戲劇四幕。李霽野譯。3.《小約翰》。荷蘭望藹覃作神秘的寫實的童話詩。魯迅譯。
EE
〔1〕本篇最初刊於一九二五年三月未名社出版的《苦悶的象徵》一書的封底,題下署名魯迅。
〔2〕指《苦悶的象徵》。 一、《文藝研究》專載關於研究文學,藝術的文字,不論譯著,並且延及文藝作品及作者的紹介和批評。
二、《文藝研究》意在供已治文藝的讀者的閱覽,所以文字的內容力求其較為充實,壽命力求其較為久長,凡泛論空談及啟蒙之文,倘是陳言,俱不選入。
三、《文藝研究》但亦非專載今人作品,凡前人舊作,倘於文藝史上有重大關係,劃一時代者,仍在紹介之列。四、《文藝研究》的傾向,在究明文藝與社會之關係,所以凡社會科學上的論文,倘其中有若干部分涉及文藝者,有時亦仍在紹介之列。
五、《文藝研究》甚願於中國新出之關於文藝及社會科學書籍,有簡明的紹介和批評,以便利讀者。但同人見識有限,力不從心,倘蒙專家惠寄相助,極所欣幸。
六、《文藝研究》又甚願文與藝相鉤連,因此微志,所以在此亦試加插圖,並且在可能範圍內,多載塑繪及雕刻之作。七、《文藝研究》於每年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十五日各印行一本;每四本為一卷。每本約二百餘頁,十萬至十二萬字。倘多得應當流布的文章,即隨時增頁。
八、《文藝研究》上所載諸文,此後均不再印造單行本子,所以此種雜誌即為薈萃單篇要論之叢書,可以常資參考。EE
〔1〕本篇最初載於一九三○年上海《文藝研究》創刊號。未署名。一九三○年二月八日魯迅日記:「午寄陳望道信並《文藝研究》例言糙稿八條。」
《文藝研究》,季刊,魯迅編輯,版權頁印一九三○年二月十五日出版,實際出版時間約有四月底至五月初。僅出一期。 為了一個學校,《語絲》原不想費許多篇幅的。但已經「談」開了,就也不妨「談」下去。這一篇既是近於對前一文〔2〕的辯正,而且看那口吻,可知作者〔3〕和復旦大學是很關切,有作為的。所以毫不刪略,登在這裡,以便讀者並看。八月二十八日,記者附白。 用幾柄雕刀,一塊木版,製成許多藝術品,傳布於大眾中者,是現代的木刻。
木刻是中國所固有的,而久被埋沒在地下了。現在要復興,但是充滿著新的生命。
新的木刻是剛健,分明,是新的青年的藝術,是好的大眾的藝術。
這些作品,當然只不過一點萌芽,然而要有茂林嘉卉,卻非先有這萌芽不可。
這是極值得記念的。
一九三四年三月十四日,魯迅。
EE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三四年四月上海出版的《無名木刻集》,由劉峴據手跡雕版拓印。
《無名木刻集》,無名木刻社社員的作品選集,內收木刻七幅,用原版拓印。無名木刻社,一九三三年冬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學生發起成立的木刻團體,後改名未名木刻社。主要成員有劉峴、黃新波、姚兆等。 志,其名惟雲「字法智,高平金鄉人也」;姓在首行,存下半,似徐字。《元和姓纂》〔2〕有東陽徐氏,雲「偃王之後,漢徐衡徙高平,孫饒又徙東陽」,則法智似即其後。惟又雲「徐州牧,金鄉君Q駱王之後,晉車騎大將軍司徒公三世之孫,擎羝鉲蠼*駙馬都尉之曾孫,孝文皇帝國子博士之少子」,所舉先世諸官,求之史書,乃無一高平徐氏,所未詳也。次多剝蝕,大略述其平生篤於佛教,中有「富輕人」語。「輕人」,非美德,當有誤字。次雲「宣武皇帝(泐六字)」,「悟玄眇用曠野將軍石窟署(泐九字)」,「君運深慮於癬峰抽情於」。又雲「及其奇形異狀君之思」。又雲正光六年正月日「終於營福署則以其月廿七日伊闕之」。按《魏書·釋老志》:「景明初,世宗詔大長秋卿白整准代京靈岩寺石窟,於洛南伊闕山,為高祖,文昭皇太后營石窟二所。」「至正始二年中,始出」〔3〕。「永平中,中尹劉騰奏為世宗復造石窟一,凡為三所。從景明元年至正光四年六月已前,用功八十萬二千八百六十六」云云。「石窟署」蓋立於景明初,專營石窟,法智與焉。官氏之曠野將軍,諸署令六百石已上者第九品上階,不滿六百石者,從第九品上階,〔4〕則「署」下所泐,當是「令」字。石窟以正光四年畢,法智卒於六年,故在營福署,是署所掌不可考,要亦繫於釋教,置於伊闕〔5〕,故法智卒,便葬其地。即葬字,或以為癸,甚非。次雲「余不以管見孤文敢陳陋頌」,則撰者遜讓之詞,然不著其名,亦不知何人也。
EE
〔1〕本篇據手稿編入,原無標題、標點。寫作時間未詳。《徐法智墓誌》,全名《魏故曠野將軍石窟署徐君墓志銘》,共二十七行,行二十字,正書。魯迅釋文如下:魏故曠野將軍石窟署徐君墓志銘君諱字法智高平金鄉人也蓋黃帝之神苗周明王之徐州牧金鄉君馬駱王之後晉車騎大將軍司徒公三世之孫秦驃騎大將軍駙馬都尉之曾孫孝文皇帝國子博士之少子金之美葷馥於上帶玉之輝於辰君岫聳蘭津韞以衝勁風而曜亮之度稟自真綺繡之質論其范則王珠弗能見其語其辶貝則史足月雖復形同塵俗神木天穻中物表外風六典攬之於掌握內於懷抱常非文殊達大士亻身不聞輕人吐好士不以多能自矜臨容若煙雲岸宣武皇帝悟玄眇用曠野將軍石窟署君運深慮於癬峰抽情於及其奇
形異狀君之思地孤何圖上天善良十四大魏正光六年歲次己正月丙午日己酉終於營福署則以其月廿七日伊闕之排山墓穿起墳青松列於埏側蘭jú備於偏納白日之暉獨引明月之朗見者莫不仿偟聞者為之惻愴余不以管見孤文敢陳陋頌且可刊石傅詞豈能熏益馨味其詞曰哉律識曰貞人雄姿挺世猛氣逸群拂纓路濯足津言成世軌行合人神如何災運鍾此良哲玉止金燈永滅懸光晝*=風雲夜結雕石刊文正光六年正月廿七日銘〔2〕《元和姓纂》唐代林寶撰,原本久佚,今本十八卷,從《永樂大典》錄出,分類考證唐代各姓氏的來源及其旁支世系。東陽徐氏,見該書卷二。
〔3〕關於白整為魏高祖、文昭皇太后營建石窟的情況,《魏書·釋老志》載:「初建之始,窟頂去地三百一十尺。至正始二年中,始出斬山二十三丈。」
〔4〕關於曠野將軍及石窟署令的品級,據《魏書·官氏志》記載,曠野將軍為第九品上階;認署令分三紙:千石以上者為從第八品上階,六百石以上者為第九品上階,不滿六百石者為從第九品上階。〔5〕伊闕山名,在河南洛陽以南的伊河西岸,又名龍門山。伊闕石窟分布於此山及伊河東岸的香山,約於北魏太和十八年(494)開始營鑿,延續至唐代,歷四百餘年而成。 中頭〔2〕按:此篇通訊中之所謂「三種怪人」,兩個明明是畸形,即紹興之所謂「胎里疾」;「大頭漢」則是病人,其病是腦水腫。而乃置之動物園,且說是「動物中之特別者」,真是十分特別,令人慘然。 讀者諸君:你們也許想得到,有人偶然得一點空工夫,偶然讀點外國作品,偶然翻譯了起來,偶然碰在一處,談得高興,偶然想在這「雜誌年」里來加添一點熱鬧,終於偶然又偶然的找得了幾個同志,找得了承印的書店,於是就產生了這一本小小的《譯文》。
原料沒有限制:從最古以至最近。門類也沒固定:小說,戲劇,詩,論文,隨筆,都要來一點。直接從原文譯,或者間接重譯:本來覺得都行。只有一個條件:全是「譯文」。
文字之外,多加圖畫。也有和文字有關係的,意在助趣;也有和文字沒有關係的,那就算是我們貢獻給讀者的一點小意思,複製的圖畫總比複製的文字多保留得一點原味。並不敢自誇譯得精,只能自信尚不至於存心潦糙;也不是想豎起「重振譯事」的大旗來,——這種登高一呼的野心是沒有的,不過得這麼幾個同好互相研究,印了出來給喜歡看譯品的人們作為參考而已。倘使有些深文周納的慣家以為這又是什麼人想法挽救「沒落」的法門,那我們只好一笑道:「領教!領教!諸公的心事,我們倒是雪亮的!」EE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四年九月十六日上海《譯文》月刊創刊號,未署名。
《譯文》,翻譯介紹外國文學的月刊,一九三四年九月創刊於上海。前三期魯迅編輯,後由黃源接編。上海生活書店出版。一九三五年九月停刊。後於一九三六年三月復刊,改由上海雜誌公司出版。一九三七年六月出至新三卷第四期停刊,共出二十九期。 敝書屋搜集現代版畫,已歷數年,西歐重價名作,所得有限,而新俄單幅及插畫木刻,則有一百餘幅之多,皆用中國白紙換來,所費無幾。且全系作者從原版手拓,與印入書中及鋅版翻印者,有霄壤之別。今為答作者之盛情,供中國青年藝術家之參考起見,特選出五十九幅,囑製版名手,用玻璃版精印,神采奕奕,殆可亂真,並加序跋,裝成一冊,定價低廉,近乎賠本,蓋近來中國出版界之創舉也。但冊數無多,且不再版,購宜從速,庶免空回。上海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十一號內山書店代售,函購須加郵費一角四分。三閒書屋謹白。
EE
〔1〕本篇最初刊於一九三四年六月一日《文學》月刊第二卷第六號「GG」欄,原題《引玉集》。
《引玉集》,蘇聯木刻畫集,魯迅編選,一九三四年三月以「三閒書屋」名義自費印行。 這一本譯稿的到我手頭,已經足有一年半了。我向來原是很愛PetogfiSá*睿洌錚頡玻病車娜撕褪模旨胛牡娜險娑伊利,恰如得到一種奇珍,計畫印單行本沒有成,便想陸續登在《奔流》上,紹介給中國。一面寫信給譯者,問他可能訪到美麗的插圖。
譯者便寫信到作者的本國,原譯者K.deKalocsay〔3〕先生那裡去,去年冬天,竟寄到了十二幅很好的畫片,是五彩縮印的SándorBélátol〔4〕(照歐美通式,便是BélaSándor)教授所作的壁畫,來信上還說:「以前我搜集它的圖畫,好久還不能找到,已經絕望了,最後卻在一個我的朋友那裡找著。」那麼,這《勇敢的約翰》的畫像,雖在匈牙利本國,也是並不常見的東西了。
然而那時《奔流》又已經為了莫名其妙的緣故而停刊。以為倘使這從此湮沒,萬分可惜,自己既無力印行,便紹介到小說月報社去,然而似要非要,又送到學生雜誌社〔5〕去,卻是簡直不要,於是滿身晦氣,悵然回來,伴著我枯坐,跟著我流離,一直到現在。但是,無論怎樣碰釘子,這詩歌和圖畫,卻還是好的,正如作者雖然死在哥薩克〔6〕兵的矛尖上,也依然是一個詩人和英雄一樣。
2.《往星中》。俄國安特來夫作戲劇四幕。李霽野譯。3.《小約翰》。荷蘭望藹覃作神秘的寫實的童話詩。魯迅譯。
EE
〔1〕本篇最初刊於一九二五年三月未名社出版的《苦悶的象徵》一書的封底,題下署名魯迅。
〔2〕指《苦悶的象徵》。 一、《文藝研究》專載關於研究文學,藝術的文字,不論譯著,並且延及文藝作品及作者的紹介和批評。
二、《文藝研究》意在供已治文藝的讀者的閱覽,所以文字的內容力求其較為充實,壽命力求其較為久長,凡泛論空談及啟蒙之文,倘是陳言,俱不選入。
三、《文藝研究》但亦非專載今人作品,凡前人舊作,倘於文藝史上有重大關係,劃一時代者,仍在紹介之列。四、《文藝研究》的傾向,在究明文藝與社會之關係,所以凡社會科學上的論文,倘其中有若干部分涉及文藝者,有時亦仍在紹介之列。
五、《文藝研究》甚願於中國新出之關於文藝及社會科學書籍,有簡明的紹介和批評,以便利讀者。但同人見識有限,力不從心,倘蒙專家惠寄相助,極所欣幸。
六、《文藝研究》又甚願文與藝相鉤連,因此微志,所以在此亦試加插圖,並且在可能範圍內,多載塑繪及雕刻之作。七、《文藝研究》於每年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十五日各印行一本;每四本為一卷。每本約二百餘頁,十萬至十二萬字。倘多得應當流布的文章,即隨時增頁。
八、《文藝研究》上所載諸文,此後均不再印造單行本子,所以此種雜誌即為薈萃單篇要論之叢書,可以常資參考。EE
〔1〕本篇最初載於一九三○年上海《文藝研究》創刊號。未署名。一九三○年二月八日魯迅日記:「午寄陳望道信並《文藝研究》例言糙稿八條。」
《文藝研究》,季刊,魯迅編輯,版權頁印一九三○年二月十五日出版,實際出版時間約有四月底至五月初。僅出一期。 為了一個學校,《語絲》原不想費許多篇幅的。但已經「談」開了,就也不妨「談」下去。這一篇既是近於對前一文〔2〕的辯正,而且看那口吻,可知作者〔3〕和復旦大學是很關切,有作為的。所以毫不刪略,登在這裡,以便讀者並看。八月二十八日,記者附白。 用幾柄雕刀,一塊木版,製成許多藝術品,傳布於大眾中者,是現代的木刻。
木刻是中國所固有的,而久被埋沒在地下了。現在要復興,但是充滿著新的生命。
新的木刻是剛健,分明,是新的青年的藝術,是好的大眾的藝術。
這些作品,當然只不過一點萌芽,然而要有茂林嘉卉,卻非先有這萌芽不可。
這是極值得記念的。
一九三四年三月十四日,魯迅。
EE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三四年四月上海出版的《無名木刻集》,由劉峴據手跡雕版拓印。
《無名木刻集》,無名木刻社社員的作品選集,內收木刻七幅,用原版拓印。無名木刻社,一九三三年冬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學生發起成立的木刻團體,後改名未名木刻社。主要成員有劉峴、黃新波、姚兆等。 志,其名惟雲「字法智,高平金鄉人也」;姓在首行,存下半,似徐字。《元和姓纂》〔2〕有東陽徐氏,雲「偃王之後,漢徐衡徙高平,孫饒又徙東陽」,則法智似即其後。惟又雲「徐州牧,金鄉君Q駱王之後,晉車騎大將軍司徒公三世之孫,擎羝鉲蠼*駙馬都尉之曾孫,孝文皇帝國子博士之少子」,所舉先世諸官,求之史書,乃無一高平徐氏,所未詳也。次多剝蝕,大略述其平生篤於佛教,中有「富輕人」語。「輕人」,非美德,當有誤字。次雲「宣武皇帝(泐六字)」,「悟玄眇用曠野將軍石窟署(泐九字)」,「君運深慮於癬峰抽情於」。又雲「及其奇形異狀君之思」。又雲正光六年正月日「終於營福署則以其月廿七日伊闕之」。按《魏書·釋老志》:「景明初,世宗詔大長秋卿白整准代京靈岩寺石窟,於洛南伊闕山,為高祖,文昭皇太后營石窟二所。」「至正始二年中,始出」〔3〕。「永平中,中尹劉騰奏為世宗復造石窟一,凡為三所。從景明元年至正光四年六月已前,用功八十萬二千八百六十六」云云。「石窟署」蓋立於景明初,專營石窟,法智與焉。官氏之曠野將軍,諸署令六百石已上者第九品上階,不滿六百石者,從第九品上階,〔4〕則「署」下所泐,當是「令」字。石窟以正光四年畢,法智卒於六年,故在營福署,是署所掌不可考,要亦繫於釋教,置於伊闕〔5〕,故法智卒,便葬其地。即葬字,或以為癸,甚非。次雲「余不以管見孤文敢陳陋頌」,則撰者遜讓之詞,然不著其名,亦不知何人也。
EE
〔1〕本篇據手稿編入,原無標題、標點。寫作時間未詳。《徐法智墓誌》,全名《魏故曠野將軍石窟署徐君墓志銘》,共二十七行,行二十字,正書。魯迅釋文如下:魏故曠野將軍石窟署徐君墓志銘君諱字法智高平金鄉人也蓋黃帝之神苗周明王之徐州牧金鄉君馬駱王之後晉車騎大將軍司徒公三世之孫秦驃騎大將軍駙馬都尉之曾孫孝文皇帝國子博士之少子金之美葷馥於上帶玉之輝於辰君岫聳蘭津韞以衝勁風而曜亮之度稟自真綺繡之質論其范則王珠弗能見其語其辶貝則史足月雖復形同塵俗神木天穻中物表外風六典攬之於掌握內於懷抱常非文殊達大士亻身不聞輕人吐好士不以多能自矜臨容若煙雲岸宣武皇帝悟玄眇用曠野將軍石窟署君運深慮於癬峰抽情於及其奇
形異狀君之思地孤何圖上天善良十四大魏正光六年歲次己正月丙午日己酉終於營福署則以其月廿七日伊闕之排山墓穿起墳青松列於埏側蘭jú備於偏納白日之暉獨引明月之朗見者莫不仿偟聞者為之惻愴余不以管見孤文敢陳陋頌且可刊石傅詞豈能熏益馨味其詞曰哉律識曰貞人雄姿挺世猛氣逸群拂纓路濯足津言成世軌行合人神如何災運鍾此良哲玉止金燈永滅懸光晝*=風雲夜結雕石刊文正光六年正月廿七日銘〔2〕《元和姓纂》唐代林寶撰,原本久佚,今本十八卷,從《永樂大典》錄出,分類考證唐代各姓氏的來源及其旁支世系。東陽徐氏,見該書卷二。
〔3〕關於白整為魏高祖、文昭皇太后營建石窟的情況,《魏書·釋老志》載:「初建之始,窟頂去地三百一十尺。至正始二年中,始出斬山二十三丈。」
〔4〕關於曠野將軍及石窟署令的品級,據《魏書·官氏志》記載,曠野將軍為第九品上階;認署令分三紙:千石以上者為從第八品上階,六百石以上者為第九品上階,不滿六百石者為從第九品上階。〔5〕伊闕山名,在河南洛陽以南的伊河西岸,又名龍門山。伊闕石窟分布於此山及伊河東岸的香山,約於北魏太和十八年(494)開始營鑿,延續至唐代,歷四百餘年而成。 中頭〔2〕按:此篇通訊中之所謂「三種怪人」,兩個明明是畸形,即紹興之所謂「胎里疾」;「大頭漢」則是病人,其病是腦水腫。而乃置之動物園,且說是「動物中之特別者」,真是十分特別,令人慘然。 讀者諸君:你們也許想得到,有人偶然得一點空工夫,偶然讀點外國作品,偶然翻譯了起來,偶然碰在一處,談得高興,偶然想在這「雜誌年」里來加添一點熱鬧,終於偶然又偶然的找得了幾個同志,找得了承印的書店,於是就產生了這一本小小的《譯文》。
原料沒有限制:從最古以至最近。門類也沒固定:小說,戲劇,詩,論文,隨筆,都要來一點。直接從原文譯,或者間接重譯:本來覺得都行。只有一個條件:全是「譯文」。
文字之外,多加圖畫。也有和文字有關係的,意在助趣;也有和文字沒有關係的,那就算是我們貢獻給讀者的一點小意思,複製的圖畫總比複製的文字多保留得一點原味。並不敢自誇譯得精,只能自信尚不至於存心潦糙;也不是想豎起「重振譯事」的大旗來,——這種登高一呼的野心是沒有的,不過得這麼幾個同好互相研究,印了出來給喜歡看譯品的人們作為參考而已。倘使有些深文周納的慣家以為這又是什麼人想法挽救「沒落」的法門,那我們只好一笑道:「領教!領教!諸公的心事,我們倒是雪亮的!」EE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四年九月十六日上海《譯文》月刊創刊號,未署名。
《譯文》,翻譯介紹外國文學的月刊,一九三四年九月創刊於上海。前三期魯迅編輯,後由黃源接編。上海生活書店出版。一九三五年九月停刊。後於一九三六年三月復刊,改由上海雜誌公司出版。一九三七年六月出至新三卷第四期停刊,共出二十九期。 敝書屋搜集現代版畫,已歷數年,西歐重價名作,所得有限,而新俄單幅及插畫木刻,則有一百餘幅之多,皆用中國白紙換來,所費無幾。且全系作者從原版手拓,與印入書中及鋅版翻印者,有霄壤之別。今為答作者之盛情,供中國青年藝術家之參考起見,特選出五十九幅,囑製版名手,用玻璃版精印,神采奕奕,殆可亂真,並加序跋,裝成一冊,定價低廉,近乎賠本,蓋近來中國出版界之創舉也。但冊數無多,且不再版,購宜從速,庶免空回。上海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十一號內山書店代售,函購須加郵費一角四分。三閒書屋謹白。
EE
〔1〕本篇最初刊於一九三四年六月一日《文學》月刊第二卷第六號「GG」欄,原題《引玉集》。
《引玉集》,蘇聯木刻畫集,魯迅編選,一九三四年三月以「三閒書屋」名義自費印行。 這一本譯稿的到我手頭,已經足有一年半了。我向來原是很愛PetogfiSá*睿洌錚頡玻病車娜撕褪模旨胛牡娜險娑伊利,恰如得到一種奇珍,計畫印單行本沒有成,便想陸續登在《奔流》上,紹介給中國。一面寫信給譯者,問他可能訪到美麗的插圖。
譯者便寫信到作者的本國,原譯者K.deKalocsay〔3〕先生那裡去,去年冬天,竟寄到了十二幅很好的畫片,是五彩縮印的SándorBélátol〔4〕(照歐美通式,便是BélaSándor)教授所作的壁畫,來信上還說:「以前我搜集它的圖畫,好久還不能找到,已經絕望了,最後卻在一個我的朋友那裡找著。」那麼,這《勇敢的約翰》的畫像,雖在匈牙利本國,也是並不常見的東西了。
然而那時《奔流》又已經為了莫名其妙的緣故而停刊。以為倘使這從此湮沒,萬分可惜,自己既無力印行,便紹介到小說月報社去,然而似要非要,又送到學生雜誌社〔5〕去,卻是簡直不要,於是滿身晦氣,悵然回來,伴著我枯坐,跟著我流離,一直到現在。但是,無論怎樣碰釘子,這詩歌和圖畫,卻還是好的,正如作者雖然死在哥薩克〔6〕兵的矛尖上,也依然是一個詩人和英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