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EE
〔1〕本篇據手稿編入。
《絳洞花主》,陳夢韶根據小說《紅樓夢》改編的劇本,共十五幕。
絳洞花主,賈寶玉的別號,見《紅樓夢》第三十七回。〔2〕《紅樓夢》長篇小說,清代曹雪芹著,通行本一二○回。後四十回一般認為系高鶚續作。
〔3〕關於《紅樓夢》的命意,舊時有各種看法。清代張新之在《石頭記讀法》中說,《紅樓夢》「全書無非《易》道也」。清代梁恭辰在《北東園筆錄》中說,「《紅樓夢》一書,誨yín之甚者也。」清代花月痴人在《紅樓幻夢序》中說:「《紅樓夢》何書也?余答曰:情書也」。蔡元培在《石頭記索隱》中說:「作者持民族主義甚摯,書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清代「索隱派」的張維屏在《國朝詩人征略二編》中說它寫「故相明珠家事」,王夢阮、沈瓶庵在《〈紅樓夢〉索隱》中則說它寫「清世祖與董小宛事」。
〔4〕陳夢韶名敦仁,福建同安人,當時是廈門大學學生。 藁,比附原著,繹辭意,與《不測之威》〔2〕絕異。因念歐人慎重譯事,往往一書有重譯至數本者,即以我國論,《魯濱孫漂流記》,《迦因小傳》〔3〕,亦兩本並行,不相妨害。爰加釐訂,使益近於信達。托氏〔4〕撰述之真,得以表著;而譯者求誠之志,或亦稍遂矣。原書凹名為《公爵瑣勒布略尼》,誼曰銀氏〔5〕;其稱摩洛淑夫者霜也〔6〕。堅潔之操,不撓於濁世,故譯稱《勁糙》雲。
著者托爾斯多,名亞歷舍,與勒夫·托爾斯多LyofTol-stoi〔7〕有別。勒夫為其從弟,著述極富,晚年歸依宗教,別立誼諦,稱為十九世紀之先知。我國議論,往往並為一人,特附辯於此。己酉三月譯者又識。
EE
〔1〕本篇據手稿編入,是魯迅一九○九年代周作人為其《勁糙》譯本所寫的序言殘稿,原無標題,有句讀。
《勁糙》,俄國阿·康·托爾斯泰一八六二年所寫的一部歷史小說,原名《`Wld[mVTVFTlWnP》,現*搿緞煥鋂悄峁簟貳K砸凡四世時的部分歷史事件為素材,反映了十六世紀俄國人民反對沙皇統治的鬥爭。周作人的譯本未印行。
〔2〕《不測之威》《謝歷勃里尼亞尼公爵》的另一種譯本,由英文轉譯,譯者不詳,一九○八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3〕《魯濱孫漂流記》長篇小說,英國作家笛福(1660—1731)著。當時有沈祖芬(署錢塘跛少年)和林紓的兩種中譯本。沈譯本於一九○二年由杭州惠蘭學堂印刷,上海開明書店發行,題為《絕島飄流記》。林譯本於一九○六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迦因小傳》,長篇小說,英國作家哈葛德(1856—1925)著。該書的下半部曾由蟠溪子(楊紫麟)譯成中文,於一九○三年由上海文明書局出版。後來林紓又經魏易口述,譯出全文,於一九○五年二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4〕托氏阿·康·托爾斯泰(A.`.LMNOLP,1817—1875*俄國詩人、劇作家。著有長篇歷史小說《謝歷勃里亞尼公爵》和歷史劇三部曲《伊凡雷帝之死》、《沙皇費多爾》、《沙皇鮑里斯》等。〔5〕銀氏俄文姓氏mVTVFTlWnP的意譯。
〔6〕摩洛淑夫《勁糙》主人公的姓,是俄語oLTLdLH的音譯1疽饢*
〔7〕勒夫·托爾斯多即列夫·托爾斯泰。他是阿·康·托爾斯泰同曾祖父的堂弟。 編者按:這雖只一點記事,但於我是覺得有意義的:中國此後,將以英語來禁用白話及標點符號,但這便是「保存國粹」。在有一部分同胞的心中,雖疾白話如仇,而「國粹」和「英文」的界限卻已經沒有了。除夕,楮冠附記。 一九三五年九月,三閒書屋據原拓本及藝術護衛社〔2〕印本畫帖,選中國宣紙,在北平用珂羅版印造版畫各一百零三幅,一九三六年五月,在上海補印文字,裝訂成書。內四十本為贈送本,不發賣;三十本在外國,三十三本在中國出售,每本實價通用紙幣三元二角正。
上海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十一號內山書店代售。第本。
有人翻印功德無量
EE
〔1〕本篇最初印於一九三六年五月 三閒書屋 版《凱綏 珂勒惠支版畫選集》扉頁後,原無標題。
〔2〕藝術護衛社德國的藝術團體,附設有出版社。一九二七年曾出版《凱綏 珂勒惠支畫帖》。 這其實是一部文藝論,共分四章。現經我以照例的拙澀的文章譯出,並無刪節,也不至於很有誤譯的地方。印成一本,插圖五幅,實價五角,在初出版兩星期中,特價三角五分。但在此期內,暫不批發。北大新潮社代售。
魯迅告白。
EE
〔1〕本篇最初刊於一九二五年三月十日《京報副刊》。《苦悶的象徵》,日本廚川白村(1880—1923)著。魯迅譯本於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出版,為《未名叢刊》之一,由北京新潮社代售。後又改由北新書局出版。 呂超墓誌石〔2〕,於民國六年出山陰蘭上〔3〕鄉。余從陳君古遺〔4〕得打本〔5〕一枚,以漫患難讀,久置篋中。明年,徐呂孫〔6〕先生至京師,又與一本,因得校寫。其文僅存百十餘字,〔7〕國號年號俱泐,無可馮證。唯據郡名及歲名考之,疑是南齊永明中刻也。按隨國,晉武帝分義陽立,〔8〕宋齊為郡,隋為縣。此雲隋郡,當在隋前。南朝諸王分封於隨者,惟宋齊有之。此雲隋郡王國,則又當在梁陳以前。《通鑑目錄》〔9〕,宋文帝元嘉六年,齊武帝永明七年,並太歲在己巳。《宋書》〔10〕《文帝紀》,元嘉二十六年冬十月,廣陵王誕改封隨郡王。又《順帝紀》,升明二年十二月,改封南陽王為隨郡王,改隨陽郡。其時皆在己巳後。《南齊書》〔11〕《武帝紀》,建元四年六月,進封枝江公子隆〔12〕為隨郡王。子隆本傳雲,永明三年為輔國將軍,南琅琊彭城二郡太守,明年遷江州刺史,未拜,唐寓之〔13〕賊平,遷為持節,督會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五郡東中郎將,會稽太守。《祥瑞志》云:「永明五年,山陰縣孔廣家園檉樹十二層,會稽太守隨王子隆獻之」,與傳合。子隆嘗守會稽,則其封國之中軍,因官而居山陰,正事理所有。故此己巳者,當為永明七年,而五月廿五為卒日。一年者,十一年。《通鑑目錄》,永明十一年十月戊寅,十二月丁丑朔,則十一月為戊申朔,丙寅為十九日,其葬日也。和帝〔14〕為皇子時,亦封隨郡王,於時不合。唐開元十八年〔15〕己巳,二十一年十一月丙寅朔,與志中之一年冬十一月丙寅頗近,然官號郡名,無不格迕,若為遷窆,則年代相去又過遠,殆亦非矣。永明中,為中軍將軍見於紀傳者,南郡王長懋,王敬則,陰智伯,廬陵王子卿。此雲劉〔16〕,泐其名,無可考。「志風烈者雲」以下無字。次為銘辭,有字可見者四行,其後余石尚小半。六朝志例,銘大抵不溢於志,或當記妻息名字,今亦俱泐。志書「隨」為「隋」,羅泌雲,隨文帝惡隨從辵改之。〔17〕王伯厚亦譏帝不學。〔18〕後之學者,或以為初無定製,或以為音同可通用,至征委蛇委隨作證。今此石遠在前,已如此作,知非隨文所改。《隸釋》《張平子碑頌》,有「在珠詠隋,於璧稱和」語〔19〕。隋字收在劉球《隸韻》〔20〕正無辵,則晉世已然。作隨作隋作阢,止是省筆而已。東平本兗州所領郡,宋末沒於魏,《南齊書》《州郡志》言永明七年,因光祿大夫呂安國〔21〕啟立於北兗州。啟有雲「臣賤族桑梓,願立此邦」,則安國與超蓋同族矣。與石同出壠中者,尚有瓦罌銅竟各一枚。竟有銘雲「鄭氏作鏡幽涑三商幽明鏡」十一字,篆書,俱為誰何毀失。附識於此,使後有考焉。
EE
〔1〕本篇據手稿編入,原無標點。據《魯迅日記》,當寫於一九一八年六月十一日。此文曾發表於一九一八年六月二十五日《北京大學日刊》第一七一號「文藝」欄,題為《新出土呂超墓志銘考證》,署名周樹人。一九一九年又曾印入顧鼎梅編刊的《呂超墓誌拓片專集》,題為《南齊《呂超墓誌〉跋》,末署「紹興周樹人跋」。〔2〕呂超墓誌石出土於一九一六年(民國五年)十二月,原石「超」字之下有「靜」字殘畫可辨,當定名為《呂超靜墓誌石》。《魯迅日記》一九二三年六月八日,一九二四年八月二十二日,分別有購得《呂超靜墓誌》拓本的記載。按一九一七年紹興張拯亢曾對此石作過考證,誤斷為隋煬帝大業五年(609)物。〔3〕蘭上即紹興西南的蘭亭。《水經·漸江水注》:「蘭亭,亦曰蘭上里」。呂超墓誌石的出土地點灰灶頭村在蘭亭以西約二里。〔4〕陳古遺(1875—1943)字伯翔(又作伯祥),號古遺,浙江紹興人。越社、叒社社員。曾任紹興府中學堂、紹興浙江省立第五師範學校教員,《浙事新聞報》、《越鐸日報》編輯。著有《中國歷代郡縣分類考》等。
〔5〕打本即拓片。語見唐代竇泉《述書賦》注。〔6〕徐孫名維則,字孫,浙江紹興人,金石收藏家、目錄學家。當時在北京大學附屬國史編纂處工作。著有《東西學書錄》、《石墨盦碎錦》等。《魯迅日記》一九一八年六月二日:「午後得徐以(按同)孫信並《呂超墓誌》拓片一枚。」
〔7〕魯迅校寫的《呂超墓誌》釋文曾發表於一九一八年六月二十四日《北京大學日刊》第一七○號「文藝」欄,全文如下:墓誌
故龍驤將軍隋郡王國中軍呂府君諱超東平人也胄興自姜奄有營業飛芳因官即邦今居會稽山陰起令譽早宣故孝弟出
風猷日新而有
歲在己巳夏五月廿五
一年冬十一月丙寅
同系中軍將軍劉
金石志風烈者雲
藹藹清猷白雲岫素
嘉如應我
其區眷言
蕙
夕悄松
〔8〕按晉武帝當系惠帝之誤,《晉書·地理志下》:「惠帝……分義陽立隨郡。」
〔9〕《通鑑目錄》即《資治通鑑目錄》,是《資治通鑑》的提要,北宋司馬光著,三十卷。
〔10〕《宋書》南朝宋史,南朝梁沈約編撰,一百卷。下文的廣陵王誕,即宋文帝第六子劉誕;南陽王歲羽,即宋明帝第六子劉。按升明二年十二月,當為十一月。
〔11〕《南齊書》南朝齊史,南齊蕭子顯編撰,五十九卷〔12〕子隆即蕭子隆(474—494),字雲興,南齊武帝第八子。齊高帝建元四年(482)至武帝永明八年(490)間為隨郡王。〔13〕唐寓之(?—486)南齊富陽(今浙江富陽)人,農民起義領袖。永明三年(485)起兵反齊,次年攻占錢塘(今浙江杭州)稱帝,國號吳。同年兵敗被殺。
〔14〕和帝即蕭寶融(488—502),南齊高帝第八子,於建武元年(494)受封隨郡王。
〔1〕本篇據手稿編入。
《絳洞花主》,陳夢韶根據小說《紅樓夢》改編的劇本,共十五幕。
絳洞花主,賈寶玉的別號,見《紅樓夢》第三十七回。〔2〕《紅樓夢》長篇小說,清代曹雪芹著,通行本一二○回。後四十回一般認為系高鶚續作。
〔3〕關於《紅樓夢》的命意,舊時有各種看法。清代張新之在《石頭記讀法》中說,《紅樓夢》「全書無非《易》道也」。清代梁恭辰在《北東園筆錄》中說,「《紅樓夢》一書,誨yín之甚者也。」清代花月痴人在《紅樓幻夢序》中說:「《紅樓夢》何書也?余答曰:情書也」。蔡元培在《石頭記索隱》中說:「作者持民族主義甚摯,書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清代「索隱派」的張維屏在《國朝詩人征略二編》中說它寫「故相明珠家事」,王夢阮、沈瓶庵在《〈紅樓夢〉索隱》中則說它寫「清世祖與董小宛事」。
〔4〕陳夢韶名敦仁,福建同安人,當時是廈門大學學生。 藁,比附原著,繹辭意,與《不測之威》〔2〕絕異。因念歐人慎重譯事,往往一書有重譯至數本者,即以我國論,《魯濱孫漂流記》,《迦因小傳》〔3〕,亦兩本並行,不相妨害。爰加釐訂,使益近於信達。托氏〔4〕撰述之真,得以表著;而譯者求誠之志,或亦稍遂矣。原書凹名為《公爵瑣勒布略尼》,誼曰銀氏〔5〕;其稱摩洛淑夫者霜也〔6〕。堅潔之操,不撓於濁世,故譯稱《勁糙》雲。
著者托爾斯多,名亞歷舍,與勒夫·托爾斯多LyofTol-stoi〔7〕有別。勒夫為其從弟,著述極富,晚年歸依宗教,別立誼諦,稱為十九世紀之先知。我國議論,往往並為一人,特附辯於此。己酉三月譯者又識。
EE
〔1〕本篇據手稿編入,是魯迅一九○九年代周作人為其《勁糙》譯本所寫的序言殘稿,原無標題,有句讀。
《勁糙》,俄國阿·康·托爾斯泰一八六二年所寫的一部歷史小說,原名《`Wld[mVTVFTlWnP》,現*搿緞煥鋂悄峁簟貳K砸凡四世時的部分歷史事件為素材,反映了十六世紀俄國人民反對沙皇統治的鬥爭。周作人的譯本未印行。
〔2〕《不測之威》《謝歷勃里尼亞尼公爵》的另一種譯本,由英文轉譯,譯者不詳,一九○八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3〕《魯濱孫漂流記》長篇小說,英國作家笛福(1660—1731)著。當時有沈祖芬(署錢塘跛少年)和林紓的兩種中譯本。沈譯本於一九○二年由杭州惠蘭學堂印刷,上海開明書店發行,題為《絕島飄流記》。林譯本於一九○六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迦因小傳》,長篇小說,英國作家哈葛德(1856—1925)著。該書的下半部曾由蟠溪子(楊紫麟)譯成中文,於一九○三年由上海文明書局出版。後來林紓又經魏易口述,譯出全文,於一九○五年二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4〕托氏阿·康·托爾斯泰(A.`.LMNOLP,1817—1875*俄國詩人、劇作家。著有長篇歷史小說《謝歷勃里亞尼公爵》和歷史劇三部曲《伊凡雷帝之死》、《沙皇費多爾》、《沙皇鮑里斯》等。〔5〕銀氏俄文姓氏mVTVFTlWnP的意譯。
〔6〕摩洛淑夫《勁糙》主人公的姓,是俄語oLTLdLH的音譯1疽饢*
〔7〕勒夫·托爾斯多即列夫·托爾斯泰。他是阿·康·托爾斯泰同曾祖父的堂弟。 編者按:這雖只一點記事,但於我是覺得有意義的:中國此後,將以英語來禁用白話及標點符號,但這便是「保存國粹」。在有一部分同胞的心中,雖疾白話如仇,而「國粹」和「英文」的界限卻已經沒有了。除夕,楮冠附記。 一九三五年九月,三閒書屋據原拓本及藝術護衛社〔2〕印本畫帖,選中國宣紙,在北平用珂羅版印造版畫各一百零三幅,一九三六年五月,在上海補印文字,裝訂成書。內四十本為贈送本,不發賣;三十本在外國,三十三本在中國出售,每本實價通用紙幣三元二角正。
上海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十一號內山書店代售。第本。
有人翻印功德無量
EE
〔1〕本篇最初印於一九三六年五月 三閒書屋 版《凱綏 珂勒惠支版畫選集》扉頁後,原無標題。
〔2〕藝術護衛社德國的藝術團體,附設有出版社。一九二七年曾出版《凱綏 珂勒惠支畫帖》。 這其實是一部文藝論,共分四章。現經我以照例的拙澀的文章譯出,並無刪節,也不至於很有誤譯的地方。印成一本,插圖五幅,實價五角,在初出版兩星期中,特價三角五分。但在此期內,暫不批發。北大新潮社代售。
魯迅告白。
EE
〔1〕本篇最初刊於一九二五年三月十日《京報副刊》。《苦悶的象徵》,日本廚川白村(1880—1923)著。魯迅譯本於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出版,為《未名叢刊》之一,由北京新潮社代售。後又改由北新書局出版。 呂超墓誌石〔2〕,於民國六年出山陰蘭上〔3〕鄉。余從陳君古遺〔4〕得打本〔5〕一枚,以漫患難讀,久置篋中。明年,徐呂孫〔6〕先生至京師,又與一本,因得校寫。其文僅存百十餘字,〔7〕國號年號俱泐,無可馮證。唯據郡名及歲名考之,疑是南齊永明中刻也。按隨國,晉武帝分義陽立,〔8〕宋齊為郡,隋為縣。此雲隋郡,當在隋前。南朝諸王分封於隨者,惟宋齊有之。此雲隋郡王國,則又當在梁陳以前。《通鑑目錄》〔9〕,宋文帝元嘉六年,齊武帝永明七年,並太歲在己巳。《宋書》〔10〕《文帝紀》,元嘉二十六年冬十月,廣陵王誕改封隨郡王。又《順帝紀》,升明二年十二月,改封南陽王為隨郡王,改隨陽郡。其時皆在己巳後。《南齊書》〔11〕《武帝紀》,建元四年六月,進封枝江公子隆〔12〕為隨郡王。子隆本傳雲,永明三年為輔國將軍,南琅琊彭城二郡太守,明年遷江州刺史,未拜,唐寓之〔13〕賊平,遷為持節,督會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五郡東中郎將,會稽太守。《祥瑞志》云:「永明五年,山陰縣孔廣家園檉樹十二層,會稽太守隨王子隆獻之」,與傳合。子隆嘗守會稽,則其封國之中軍,因官而居山陰,正事理所有。故此己巳者,當為永明七年,而五月廿五為卒日。一年者,十一年。《通鑑目錄》,永明十一年十月戊寅,十二月丁丑朔,則十一月為戊申朔,丙寅為十九日,其葬日也。和帝〔14〕為皇子時,亦封隨郡王,於時不合。唐開元十八年〔15〕己巳,二十一年十一月丙寅朔,與志中之一年冬十一月丙寅頗近,然官號郡名,無不格迕,若為遷窆,則年代相去又過遠,殆亦非矣。永明中,為中軍將軍見於紀傳者,南郡王長懋,王敬則,陰智伯,廬陵王子卿。此雲劉〔16〕,泐其名,無可考。「志風烈者雲」以下無字。次為銘辭,有字可見者四行,其後余石尚小半。六朝志例,銘大抵不溢於志,或當記妻息名字,今亦俱泐。志書「隨」為「隋」,羅泌雲,隨文帝惡隨從辵改之。〔17〕王伯厚亦譏帝不學。〔18〕後之學者,或以為初無定製,或以為音同可通用,至征委蛇委隨作證。今此石遠在前,已如此作,知非隨文所改。《隸釋》《張平子碑頌》,有「在珠詠隋,於璧稱和」語〔19〕。隋字收在劉球《隸韻》〔20〕正無辵,則晉世已然。作隨作隋作阢,止是省筆而已。東平本兗州所領郡,宋末沒於魏,《南齊書》《州郡志》言永明七年,因光祿大夫呂安國〔21〕啟立於北兗州。啟有雲「臣賤族桑梓,願立此邦」,則安國與超蓋同族矣。與石同出壠中者,尚有瓦罌銅竟各一枚。竟有銘雲「鄭氏作鏡幽涑三商幽明鏡」十一字,篆書,俱為誰何毀失。附識於此,使後有考焉。
EE
〔1〕本篇據手稿編入,原無標點。據《魯迅日記》,當寫於一九一八年六月十一日。此文曾發表於一九一八年六月二十五日《北京大學日刊》第一七一號「文藝」欄,題為《新出土呂超墓志銘考證》,署名周樹人。一九一九年又曾印入顧鼎梅編刊的《呂超墓誌拓片專集》,題為《南齊《呂超墓誌〉跋》,末署「紹興周樹人跋」。〔2〕呂超墓誌石出土於一九一六年(民國五年)十二月,原石「超」字之下有「靜」字殘畫可辨,當定名為《呂超靜墓誌石》。《魯迅日記》一九二三年六月八日,一九二四年八月二十二日,分別有購得《呂超靜墓誌》拓本的記載。按一九一七年紹興張拯亢曾對此石作過考證,誤斷為隋煬帝大業五年(609)物。〔3〕蘭上即紹興西南的蘭亭。《水經·漸江水注》:「蘭亭,亦曰蘭上里」。呂超墓誌石的出土地點灰灶頭村在蘭亭以西約二里。〔4〕陳古遺(1875—1943)字伯翔(又作伯祥),號古遺,浙江紹興人。越社、叒社社員。曾任紹興府中學堂、紹興浙江省立第五師範學校教員,《浙事新聞報》、《越鐸日報》編輯。著有《中國歷代郡縣分類考》等。
〔5〕打本即拓片。語見唐代竇泉《述書賦》注。〔6〕徐孫名維則,字孫,浙江紹興人,金石收藏家、目錄學家。當時在北京大學附屬國史編纂處工作。著有《東西學書錄》、《石墨盦碎錦》等。《魯迅日記》一九一八年六月二日:「午後得徐以(按同)孫信並《呂超墓誌》拓片一枚。」
〔7〕魯迅校寫的《呂超墓誌》釋文曾發表於一九一八年六月二十四日《北京大學日刊》第一七○號「文藝」欄,全文如下:墓誌
故龍驤將軍隋郡王國中軍呂府君諱超東平人也胄興自姜奄有營業飛芳因官即邦今居會稽山陰起令譽早宣故孝弟出
風猷日新而有
歲在己巳夏五月廿五
一年冬十一月丙寅
同系中軍將軍劉
金石志風烈者雲
藹藹清猷白雲岫素
嘉如應我
其區眷言
蕙
夕悄松
〔8〕按晉武帝當系惠帝之誤,《晉書·地理志下》:「惠帝……分義陽立隨郡。」
〔9〕《通鑑目錄》即《資治通鑑目錄》,是《資治通鑑》的提要,北宋司馬光著,三十卷。
〔10〕《宋書》南朝宋史,南朝梁沈約編撰,一百卷。下文的廣陵王誕,即宋文帝第六子劉誕;南陽王歲羽,即宋明帝第六子劉。按升明二年十二月,當為十一月。
〔11〕《南齊書》南朝齊史,南齊蕭子顯編撰,五十九卷〔12〕子隆即蕭子隆(474—494),字雲興,南齊武帝第八子。齊高帝建元四年(482)至武帝永明八年(490)間為隨郡王。〔13〕唐寓之(?—486)南齊富陽(今浙江富陽)人,農民起義領袖。永明三年(485)起兵反齊,次年攻占錢塘(今浙江杭州)稱帝,國號吳。同年兵敗被殺。
〔14〕和帝即蕭寶融(488—502),南齊高帝第八子,於建武元年(494)受封隨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