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祁承爗《澹生堂書目》:《嵇中散集》三冊。(原註:十卷,嵇康。)《嵇中散集略》一冊。(原註:一卷。)

  案:明有二本。一曰「《嵇康文集》」,卷數未詳。

  一曰「《嵇中散集》」,仍十卷。十五卷本宋時已不全,焦竑所錄,蓋仍襲《唐志》舊文,不足信。

  錢謙益《絳雲樓書目》:《嵇中散集》二冊。(陳景雲註:

  十卷。黃刻佳。)

  錢曾《述古堂藏書目》:《嵇中散集》十卷。

  《四庫全書總目》:《嵇中散集》十卷。……

  案:至清,皆稱「《嵇中散集》」,仍十卷。其稱「《嵇康文集》」者,無聞。

  孫星衍《平津館鑑藏記》:《嵇中散集》十卷。每卷目錄在前。前有嘉靖乙酉黃省曾序,稱「校次瑤編,匯為十卷」,疑此本為黃氏所定。然……與王楙所見本同。此本即從宋本翻雕;黃氏序文,特夸言之耳。……

  洪頤煊《讀書叢錄》:《嵇中散集》十卷。每卷目錄在前。

  前有嘉靖乙酉黃省曾序。《三國志》《邴原傳》裴松之注,「張貔父邈,字叔遼,《自然好學論》在《嵇康集》。」今本亦有此篇。又詩六十六首,與王楙《野客叢書》本同。是從宋本翻雕。……

  朱學勤《結一廬書目》:《嵇中散集》十卷。(原註:計一本。魏嵇康撰。明嘉靖四年,黃氏仿宋刊本。)

  案:明刻《嵇中散集》有黃省曾本,汪士賢本,程榮本;又有張燮《七十二家集》本,張溥《一百三家集》本。黃刻最先,清藏書家皆以為出於宋本,最善。

  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嵇康集》十卷。(原註:舊抄本。)晉嵇康撰。……今世所通行者,惟明刻二本,一為黃省曾校刊本,一為張溥《百三家集》本。……然脫誤並甚,幾不可讀。……此本從明吳匏庵叢書堂抄宋本過錄。……余以明刊本校之,知明本脫落甚多。……書貴舊抄,良有以也。

  江標《豐順丁氏持靜齋書目》:《嵇中散集》十卷。明汪士賢刊本。康熙間,前輩以吳匏庵手抄本詳校。

  繆荃孫《清學部圖書館善本書目》:《嵇康集》十卷。魏嵇康撰。明吳匏庵叢書堂抄本。格心有「叢書堂」三字。……

  案:黃省曾本而外,佳本今僅存叢書堂寫本。不特佳字甚多,可補刻本脫誤;曰「《嵇康集》」,亦合唐宋舊稱,蓋最不失原來體式者。其本今藏京師圖書館,抄手甚拙,江標雲「匏庵手抄」,不確。

  二考目錄及闕失

  抄本與刻本文字之異,別為校記〔4〕。今但取抄本篇目,以黃省曾本比較之,著其違異;並以概眾家刻本,因眾本大抵從黃刻本出也。有原本殘缺之跡,為刻本所彌fèng,今得推見者,並著之。

  第一卷。五言古意一首。四言十八首贈兄秀才入軍。

  案:刻本以《五言古意》為贈秀才詩〔5〕,是也。

  《藝文類聚》卷九十引首六句,亦作「嵇叔夜贈秀才詩」。

  秀才答四首〔6〕。幽憤詩一首〔7〕。述志詩二首。遊仙詩一首。

  〔8〕六言詩十首〔9〕。重作六言詩十首代秋胡歌詩七首〔10〕。

  案:刻本作《重作四言詩》七首;注云,一作《秋胡行》。此所改甚謬。蓋六言詩亡三首,《代秋胡行》則僅存篇題,不得雲「一作」。

  思親詩一首〔11〕。詩三首,郭遐周贈〔12〕。詩五首,郭遐叔贈。五言詩三首,答二郭〔13〕。五言詩一首,與阮德如〔14〕。□□□〔15〕。

  案:一篇失題。刻本作《酒會詩》七首之一。

  四言詩。

  案:十一首。刻本以前六首為《酒會詩》;無後五首。〔16〕五言詩〔17〕。

  案:三首。刻本無。

  又案:抄本多《四言詩》五首,《五言詩》三首。

  《重作六言詩》兩本皆缺三首;《代秋胡歌詩》七首並亡。《秀才答詩》「南厲伊渚,北登邙丘,青林華茂」後有缺文,下之「青鳥群嬉,感寤長懷,能不永思」云云,乃別一篇,刻本輒銜接之,遂莫辨。

  第二卷。琴賦〔18〕。與山巨源絕交書。與呂長悌絕交書〔19〕。

  案:此卷似原缺上半,因從《文選》錄《琴賦》以足之。刻本並據《選》以改《與山巨源絕交書》;抄本未改,故字句與今本《文選》多異,與羅氏景印之殘本《文選集注》多合。

  第三卷。卜疑〔20〕。嵇荀錄(亡)。養生論〔21〕。

  案:此卷似原缺後半,《嵇荀錄》僅存篇題;後人因從《文選》抄《養生論》以足之。

  第四卷。黃門郎向子期難養生論〔22〕。

  案:康答文在內;刻本析為兩篇,別題曰《答難養生論》。然宋本蓋不分,故王楙雲「又有《與向子期論養生難答》一篇,四千餘言。」唐本亦不分,故《文選》《江文通雜體詩》李善注引「養生有五難」等十一句〔23〕,是嵇康語,而雲《向秀難嵇康養生論》也。

  又案:《隋書》《經籍志》道家:梁有《養生論》三卷,嵇康撰。是《養生論》不止兩篇,今僅存此數爾。

  第五卷。聲無哀樂論〔24〕。

  第六卷。釋私論。管蔡論。明膽論。〔25〕

  第七卷。自然好學論,張叔遼作。難自然好學論。〔26〕

  案:刻本作張遼叔《自然好學論》。

  又案:第六第七似本一卷,後人所分,故篇葉特少。

  第八卷。宅無吉凶攝生論。(原註:難上。)難攝生中。〔27〕

  案:刻本第一篇無注;第二篇作《難宅無吉凶攝生論》。

  第九卷。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原註:難中。)答釋難曰。

  案:刻本第一篇無注;第二篇作《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

  又案:王楙雲,「集又有《宅無吉凶攝生論難》上中下三篇」,似今本缺其一;然或指難上,難攝生中,難下〔28〕及答釋難為上中下,未可知也。《隋書》《經籍志》道家有《攝生論》二卷,晉河內太守阮侃撰,疑即此與康論難之文。

  第十卷。太師箴。家誡〔29〕。

  案:以卷止兩篇,不足二千言,疑有散佚。

  又案:今本《嵇康集》雖亦十卷,與宋時者合,然第二卷缺前,第三卷缺後,第十卷亦不完,第六第七本一卷,實只殘缺者三卷,具足者六卷而已。

  三考逸文然否

  嵇康《遊仙詩》云:翩翩鳳轄,逢此網羅。(《太平廣記》四百引《續齊諧記》引。)

  嵇康有《白首賦》。(《文選》《謝惠連秋懷詩》李善注。)

  嵇康《懷香賦序》曰:余以太簇之月,登於歷山之陽,仰眺崇岡,俯察幽坂。乃覩懷香,生蒙楚之間。曾見斯糙,植於廣廈之庭,或被帝王之囿;怪其遐棄,遂遷而樹之中唐。華麗則殊采阿那,芳實則可以藏書。又感其棄本高崖,委身階廷,似傅說顯殷,四叟歸漢,故因事義賦之。(《藝文類聚》八十一。)

  案:《太平御覽》九百八十三引嵇含《槐香賦》,文與此同;《類聚》以為康作,非也。張溥本存其目,嚴可均輯《全三國文》,據《類聚》錄之,並誤。

  嵇康《酒賦》云:重酎至清,淵凝冰潔,滋液兼備,芬芳□□。(《北堂書抄》一百四十八。)

  案:同卷又引嵇含《酒賦》雲,浮螘萍連,醪華鱗設。則上四句殆亦嵇含之文。

  嵇康《蠶賦》曰:食桑而吐絲,先亂而後治。(《太平御覽》八百十四。)

  嵇康《琴贊》云:懿吾雅器,載璞靈山;體具德真,清和自然。澡以春雪,澹若洞泉;溫乎其仁,玉潤外鮮。昔在黃農,神物以臻;穆穆重華,記以五弦。閑邪納正,亹亹其仙。宣和養氣,介乃遐年。(《北堂書抄》一百九。)

  案:亦見《初學記》十六。「記以」作「託心」;

  「養氣」作「養素」。

  嵇康《太師箴》曰:若會酒坐,見人爭語,其形勢似欲轉盛,便當捨去,此斗之兆也。(《太平御覽》四百九十六。)

  案:此《家誡》中語,見本集卷十,《御覽》誤題篇名。嚴可均輯《全三國文》注云,「此疑是序,未敢定之。」甚謬。

  嵇康《燈銘》:肅肅宵征,造我友廬,光燈吐耀,華縵長舒。

  案:見嚴可均《全三國文》,不著所出。實《雜詩》也,見本集卷一,亦見《文選》。

  《嵇康集目錄》曰:孫登者,字公和,不知何許人。無家屬,於汲縣北山土窟中得之。夏則編糙為裳,冬則披髮自覆。

  好讀《易》;鼓一弦琴。見者皆親樂之;每所止家,輒給其衣服飲食,得無辭讓。(《三國魏志》《王粲傳》注。)

  案:《世說新語》《棲逸篇》注,《太平御覽》二十七,又九百九十九亦引,作《嵇康集序》。

  《嵇康文集錄》注曰:河內山嶔守潁川,山公族父。

  (《文選》《嵇叔夜與山巨源絕交書》李善注。)

  《嵇康文集錄》注曰:阿都,呂仲悌,東平人也。(同上。)

  案:康文長於言理,藻艷蓋非所措意;唐宋類書,因亦尠予徵引。今並目錄僅得十一條;去其誤者,才存七條。《水經》《汝水篇》注引嵇康贊襄城小童〔30〕;《世說》《品藻篇》注引《井丹贊》,《司馬相如贊》〔31〕;《初學記》十七引《原憲贊》〔32〕;《太平御覽》五十六引《許由贊》〔33〕,皆出康所著《聖賢高士傳贊》〔34〕,本別自為書,不當在集中,張燮本有之,非也,今不錄。

  一九二六,一一,一四。

  ※※※

  〔1〕本篇據手稿編入。

  〔2〕《隋書》《經籍志》著錄別集數為:「四百三十七部,四千三百八十一卷。(通計亡書,合八百八十六部,八千一百二十六卷。)」〔3〕嵇,阮指嵇康、阮籍。阮籍(210—263),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三國魏未詩人。《隋書·經籍志》著錄《阮籍集》十卷。二陸,指陸機、陸雲兄弟。陸雲(262—303),字士龍,西晉文學家。《隋志》著錄《陸機集》十四卷,《陸雲集》十二卷。陶潛(約372—427),又名淵明,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詩人。《隋志》著錄《陶潛集》九卷。鮑照(約414—466),字明遠,東海(今江蘇連雲港)人,南朝宋文學家。《隋志》著錄《鮑照集》十卷。謝朓(464—499),字玄暉,陣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齊詩人。《隋志》著錄《謝尠集》十二卷,又《謝尠逸集》一卷。江淹(444—505),字文通,考城(今河南蘭考)人,南朝梁文學家。《隋志》著錄《江淹集》九卷,又《江淹後集》十卷。

  〔4〕別為校記指魯迅校本《嵇康集》中所加的校勘記。

  〔5〕刻本以《五言古意》為贈秀才詩叢書堂本的《五言古意一首》和《四言十八首贈兄秀才入軍詩》,黃省曾刻本合為一題,作《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十九首》。秀才,指嵇康之兄嵇喜。《文選》卷二十四李善注引劉義慶《集林》:「嵇喜字公穆,舉秀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