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如果奔逃上岸,夷兵渾身裹緊,腰腿直撲,跌倒便爬不起來,凡是內地不論怎樣的人民,都可殺掉這些異類,跟宰犬羊一樣。”(道光讀這些摺子,可能有讀今古傳奇的感覺。這裡我覺得林公很是可憐,也見過夷人,難道就不能偷偷給夷人來個掃堂腿,然後看看對方能不能爬起來?這又不是化學實驗,這麼簡單的實證都不做,只據傳聞報給皇上,皇上也端的可憐。)

  林公的可憐引起了美國醫生伯駕的同情,伯駕想通過林公的手下送給林公一些有用的禮物。美國人以小氣而出名,他不會送給咱腦白金什麼的,但是他又很大氣,他送給林公的是全世界——一本地圖集、一部地理書、一架地球儀!林則徐的手下肯定知道齊桓公小白的故事,鮑叔牙向小白推薦管仲,小白一聽就急了,說:我正找他算帳呢,他射我一箭,我正想剝他的皮吃他的肉呢。鮑叔牙說:呵呵,這個人不但能射你一箭,他還能幫你把整個天下射下來!小白一聽:那你叫他來吧。鮑叔牙說:那可不行,你得親自去接他。於是小白親自接管仲去了,於是管仲真的把天下——春秋五霸之首的果子摘下來敬獻給小白了!林公手下的隨從們,當然知道小白的故事,但是長期的大一統,導致政府根本不需要人才,需要的只是奴才,禮賢下士那一套早進入歷史的深處了,更何況,這個摘天下給我們的又是個夷人呢?所以我們看到的,只能是遺憾——林公手下人提出了禮儀問題,接受你美國人的禮物,可以,但是你得附上一個請願書!意思很明白,接受夷人的禮物,是我大欽差高看你的一種恩施!伯駕一惱,算了,這禮物我也不送了!

  第21節:林則徐的睜眼(2)

  當然,林公手下也有精通夷務的幕僚,比如梁廷楠就很出色。梁氏在自己的著作《合省國說》的自序中,介紹了美國的民主制度,特別強調了美國法大於王的原則和王之進退全由公眾決定的制度。我不知道他的著作對林則徐能有多大的觸動,但我知道,林則徐禁菸時給道光上的摺子中曾專門說過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說她在位四年,年僅二十,其叔父一直有不臣之心,此女王內顧不暇,根本沒心思來咱這邊搗亂。由此可以推斷,林公不理解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更難相信美國的總統制。事實上,不只林公不理解,林公的好朋友,與林公一道睜眼看世界的魏源,在自己的《海國圖志》中,說到西方國家“其王無常人”時,也是迷惑不解加獵奇的口吻。

  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把林公譽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實這種睜眼,只是相對來講,更確切地說,它應該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大英帝國與大清帝國之間的侮辱與自取其辱

  1787年,英國政府派往中國政府的使者是卡斯卡爾特中校。政府給其下達的主要任務有三:一,擴大對華貿易。二,希望中國政府給予一處居留地,便於存放貨物,開展貿易。三,中英兩國互派公使進駐彼此的首都。

  前兩項咱就不說了,因為按照一些傳統的看法,前兩項都是英國人想殖民咱們呢。但是第三項,我看不咋像殖民,或者說,至少是相互殖民。有關第三項任務,英國政府是這樣跟它的使臣交待的:“如果此次出使能獲圓滿成功,可向中國皇帝陛下建議接見一位英國國王派遣的臨時或長駐公使,中國皇帝陛下也可向倫敦派遣一位公使。”(馬士:《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卷2,第160~167頁,“附錄B”,牛津,1926年版)

  中國有些人士認為,公使只是二流的使節,我們這麼一個大國,殖民者卻不派給我們一流的大使,這是故意侮辱我們。可是他們忘了英國人在侮辱我們的同時,也自我侮辱啊!因為按當時的國際慣例,國際互派使節,分大使、公使、代辦三級。大使只有在歐洲王室之間才互派,它級別最高,花費巨大,一般國家承擔不起。所以,一般國家都樂意選擇公使。

  大清不懂國際慣例,遭人家侮辱咱的時候,不知道。遇平等對待的時候,又把它想像成侮辱。這種想像,與其說是自衛,不如說是自我侮辱!

  回過頭來說英使卡斯卡爾特,這哥兒們想侮辱咱們,沒門兒,死在來華途中了。他這麼一死,推遲了咱們大清被侮辱的歷史。後來真正來到中國的,是馬戛爾尼,時間是1793年,任務當然還是那三項。

  可是對清政府來講,不管你是自侮還是他侮,反正鬼子進駐俺首都,俺一百個不樂意。直到鴉片戰爭結束簽訂《南京條約》時,英國舊調重談,要求派駐公使,道光未予理睬。十年之後,道光死,咸豐繼。英、美、法駐華代表從1854年起相繼向大清提出續約要求,希望清政府能允許他們派駐一位“光明正大”的代表,同時邀請大清公使進駐倫敦、巴黎和華盛頓。可咸豐一聽就頭大,認為讓鬼子進首都“最為中國之害”,提出只要不駐京,其他條款都可讓步。諸如:“民夷相爭”、“減免上海港外商拖欠稅款”、“減輕廣東茶稅”等。一句話,俺寧願經濟上吃老大的虧!

  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國自我感覺把大清打服貼了,遂再次提出外交使節駐京的事兒。咸豐還是那態度,說:“此事斷難允准。”說得對,漢奸賣國賊才同意呢。所以皇上諭令負責談判的欽差大臣桂良與花沙納“無論如何為難,必須將此事阻止。”(《籌辦夷務始末》“咸豐朝”卷25,第40頁,台灣文海出版社1970年印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