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別拿我比她,我既沒發財,也沒做官太太。咱們都是平頭百姓,以後儘管來找我玩。”
實打實說起來,郭秋雲比黃瞎子這些夥伴強一些,但也只是一個最普通不過的中學教師,一輩子過得死巴巴的。現在兩口子退休了,準備換個活法。郭秋雲辦完手續,甚至沒把學校的東西抱回家,教科書啦參考書啦全送給同事,這樣做是有象徵意義的,表示她要和24年教學生涯徹底割斷。丈夫也是同樣心態,退休後立即交1600元錢報了駕駛學習班,是那個班裡年紀最大的學員,每天兢兢業業地學開車,曬得像個非洲黑人。他準備買一輛私家車,帶老伴出去遊玩,他說趁咱倆還能跑得動,抓緊時間玩。這時候不玩還等啥時候?
他們原來住在秋雲學校的家屬宿舍里,現在搬回秋雲父母家了。因為一中現在仍是重點學校,如今的獨生子女都金貴,好多家長辦了提前退休在這兒給兒女陪讀,所以房租被炒得很高,教師的房子租出去很合算。再說秋雲父母這兒的房子非常寬敞。36年中,秋雲爹媽一直在替顏家守著房子,後來顏哲一直沒露面,他們就搬進顏家。改革開放後,眼看周圍的居民新居一幢幢冒出來,這個空著的大院子不知道讓多少人眼紅,但秋雲爹說咱是替顏家守房子,咋能私自動“主家”的東西。十年前他才想通,說秋雲你願蓋就蓋吧,真要是顏家人回來,咱們還給他,只讓他們把蓋房子錢還咱們就成。於是全家人在這個院子裡合力蓋了新樓,上下二十多間。蓋房時秋雲大姐沒出錢,但出了力。她家境不好,丈夫死得早,兒子下了崗,很想給兒子在北陰市區留下一套房產。但秋雲爹年紀大了,固執得簡直不通情理,非要把房產全寫在秋雲名下。也許他潛意識中,還是認為秋雲和顏哲有特殊關係,這塊白撿來的房產“暫存”在秋雲名下,等顏家人回來時也好交待。秋雲咋勸也不行,最後弄得大姐和爹翻了臉,說:
“出力時記著老大,有好處只記著老小,爹你太偏心了!”
那天秋雲回家,80歲的老爹正用力杵著拐杖,點著白髮蒼蒼的腦袋,狠歹歹地說:
“大妮子變了,鑽到錢眼裡出不來了!她不想想,咱們咋能分顏家的房產!那不讓鄰居們搗斷脊樑筋!”
秋雲媽苦笑著對秋雲說,這個老東西現在真是一根筋,老糊塗了,他如今只記得一件事:不能讓外人說咱霸顏家的財產。秋雲很替大姐抱屈,但也不敢放話說給姐姐分房產,畢竟還不敢確定顏哲是生是死啊。文o有小牛奶箱,綠色房子造型,透過自身的孔被大鐵釘鉚在牆上。第九層樓道高於我的視線,所以沒看見什麼。在對面五層樓的革後國外來過一封信,信封上英文夾著非常稚拙的中文,是顏夫之的叔伯姐姐來打聽顏家人的下落。秋雲爹立馬讓秋雲回了信,說了顏家的情況,也說明顏家還留有房產,請顏家人來處理。但那邊沒有再回信,看來沒把幾間破房子看在眼裡,既然顏家已經沒有後人,那邊也斷了念想,不再聯繫。
從此大姐不怎麼回家,對爹生分,對小妹也生分了。秋雲很難過,想想當知青時大姐冒著霹靂閃電瓢潑大雨去看她,困在半路時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再想想那冒尖一碗香噴噴的炒雞蛋,一直到幾十年後,口齒似乎還留著當年的香味。那時的情意怎麼說沒就沒了呢。也許是當年的美味給她的印象太深刻,很長時間裡秋雲覺得炒雞蛋是天下第一美味,兒子帶著小孫孫來了,她總忘不了給孫兒炒雞蛋吃。後來生活好了,全家人都不吃她的炒雞蛋,說吃得多了有股雞屎味兒。秋雲先是罵他們作孽,但吃的次數多了,怎麼連她自己也有這個感覺?這時她總是留戀當年的胃口,也感念大姐的情義。她想,如果顏家人再不出現,這些房產真歸了自己,她打算給姐姐分一半。現在這話只能悶在肚裡,省得讓老爹生氣。
她在這些房子裡專意留了兩間,把顏家老宅的舊物保存在裡面,像外文書、幾把太師椅、一些生物化學上用的瓶瓶罐罐,甚至還有顏家的棗木棒槌、燒柴灶時用的桐木風箱等,這些東西已經有資格當文物了。有時閒暇,她會打開這間房子,在滿屋塵土中回味往事。隨著顏哲出現的機會越來越渺茫,她想,這些舊物恐怕永遠找不到主人了。
昨天把車買到手,低檔車,四萬九的QQ自動檔。高自遠笑說他堅決選這個車,是要支援民族工業,實則他倆的積蓄只夠買這種車。買了車,第一趟出遊到哪兒?郭秋雲本來想去當年的知青農場,自從1970年初離開那兒,36年沒去過一次。但想到丈夫與那兒沒啥瓜葛,再說那兒也有一些令人不愉快的回憶,所以就沒提。
不過後來他們的第一次出遊仍是去了那兒,這是崔振山促成的。
崔振山當年招工是招到舊城縣,後來扔掉公職,獨自一人來北陰市發展,辦了個機械廠,現在已經是名噪一方的企業家。郭秋雲和他很少往來――她和所有農場知青都很少往來。沒錯,當年她在知青中間是蟻王,是牧羊人,有崇高的威信,一呼百諾。但這種威信除了她個人的感召力外,更多的是藉助於蟻素的作用。當蟻素的作用逐漸消退時,那些曾在夢遊狀態下仰視她的知青們,自然就會產生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不說是敵意,至少是不快的感覺吧。這種心理是很微妙的,但它確實存在。郭秋雲對此早有體會,所以,除非對方主動,她一般不和別人交往過深,就像黃瞎子一樣。
實打實說起來,郭秋雲比黃瞎子這些夥伴強一些,但也只是一個最普通不過的中學教師,一輩子過得死巴巴的。現在兩口子退休了,準備換個活法。郭秋雲辦完手續,甚至沒把學校的東西抱回家,教科書啦參考書啦全送給同事,這樣做是有象徵意義的,表示她要和24年教學生涯徹底割斷。丈夫也是同樣心態,退休後立即交1600元錢報了駕駛學習班,是那個班裡年紀最大的學員,每天兢兢業業地學開車,曬得像個非洲黑人。他準備買一輛私家車,帶老伴出去遊玩,他說趁咱倆還能跑得動,抓緊時間玩。這時候不玩還等啥時候?
他們原來住在秋雲學校的家屬宿舍里,現在搬回秋雲父母家了。因為一中現在仍是重點學校,如今的獨生子女都金貴,好多家長辦了提前退休在這兒給兒女陪讀,所以房租被炒得很高,教師的房子租出去很合算。再說秋雲父母這兒的房子非常寬敞。36年中,秋雲爹媽一直在替顏家守著房子,後來顏哲一直沒露面,他們就搬進顏家。改革開放後,眼看周圍的居民新居一幢幢冒出來,這個空著的大院子不知道讓多少人眼紅,但秋雲爹說咱是替顏家守房子,咋能私自動“主家”的東西。十年前他才想通,說秋雲你願蓋就蓋吧,真要是顏家人回來,咱們還給他,只讓他們把蓋房子錢還咱們就成。於是全家人在這個院子裡合力蓋了新樓,上下二十多間。蓋房時秋雲大姐沒出錢,但出了力。她家境不好,丈夫死得早,兒子下了崗,很想給兒子在北陰市區留下一套房產。但秋雲爹年紀大了,固執得簡直不通情理,非要把房產全寫在秋雲名下。也許他潛意識中,還是認為秋雲和顏哲有特殊關係,這塊白撿來的房產“暫存”在秋雲名下,等顏家人回來時也好交待。秋雲咋勸也不行,最後弄得大姐和爹翻了臉,說:
“出力時記著老大,有好處只記著老小,爹你太偏心了!”
那天秋雲回家,80歲的老爹正用力杵著拐杖,點著白髮蒼蒼的腦袋,狠歹歹地說:
“大妮子變了,鑽到錢眼裡出不來了!她不想想,咱們咋能分顏家的房產!那不讓鄰居們搗斷脊樑筋!”
秋雲媽苦笑著對秋雲說,這個老東西現在真是一根筋,老糊塗了,他如今只記得一件事:不能讓外人說咱霸顏家的財產。秋雲很替大姐抱屈,但也不敢放話說給姐姐分房產,畢竟還不敢確定顏哲是生是死啊。文o有小牛奶箱,綠色房子造型,透過自身的孔被大鐵釘鉚在牆上。第九層樓道高於我的視線,所以沒看見什麼。在對面五層樓的革後國外來過一封信,信封上英文夾著非常稚拙的中文,是顏夫之的叔伯姐姐來打聽顏家人的下落。秋雲爹立馬讓秋雲回了信,說了顏家的情況,也說明顏家還留有房產,請顏家人來處理。但那邊沒有再回信,看來沒把幾間破房子看在眼裡,既然顏家已經沒有後人,那邊也斷了念想,不再聯繫。
從此大姐不怎麼回家,對爹生分,對小妹也生分了。秋雲很難過,想想當知青時大姐冒著霹靂閃電瓢潑大雨去看她,困在半路時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再想想那冒尖一碗香噴噴的炒雞蛋,一直到幾十年後,口齒似乎還留著當年的香味。那時的情意怎麼說沒就沒了呢。也許是當年的美味給她的印象太深刻,很長時間裡秋雲覺得炒雞蛋是天下第一美味,兒子帶著小孫孫來了,她總忘不了給孫兒炒雞蛋吃。後來生活好了,全家人都不吃她的炒雞蛋,說吃得多了有股雞屎味兒。秋雲先是罵他們作孽,但吃的次數多了,怎麼連她自己也有這個感覺?這時她總是留戀當年的胃口,也感念大姐的情義。她想,如果顏家人再不出現,這些房產真歸了自己,她打算給姐姐分一半。現在這話只能悶在肚裡,省得讓老爹生氣。
她在這些房子裡專意留了兩間,把顏家老宅的舊物保存在裡面,像外文書、幾把太師椅、一些生物化學上用的瓶瓶罐罐,甚至還有顏家的棗木棒槌、燒柴灶時用的桐木風箱等,這些東西已經有資格當文物了。有時閒暇,她會打開這間房子,在滿屋塵土中回味往事。隨著顏哲出現的機會越來越渺茫,她想,這些舊物恐怕永遠找不到主人了。
昨天把車買到手,低檔車,四萬九的QQ自動檔。高自遠笑說他堅決選這個車,是要支援民族工業,實則他倆的積蓄只夠買這種車。買了車,第一趟出遊到哪兒?郭秋雲本來想去當年的知青農場,自從1970年初離開那兒,36年沒去過一次。但想到丈夫與那兒沒啥瓜葛,再說那兒也有一些令人不愉快的回憶,所以就沒提。
不過後來他們的第一次出遊仍是去了那兒,這是崔振山促成的。
崔振山當年招工是招到舊城縣,後來扔掉公職,獨自一人來北陰市發展,辦了個機械廠,現在已經是名噪一方的企業家。郭秋雲和他很少往來――她和所有農場知青都很少往來。沒錯,當年她在知青中間是蟻王,是牧羊人,有崇高的威信,一呼百諾。但這種威信除了她個人的感召力外,更多的是藉助於蟻素的作用。當蟻素的作用逐漸消退時,那些曾在夢遊狀態下仰視她的知青們,自然就會產生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不說是敵意,至少是不快的感覺吧。這種心理是很微妙的,但它確實存在。郭秋雲對此早有體會,所以,除非對方主動,她一般不和別人交往過深,就像黃瞎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