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次斷斷續續的進攻

  支援第4裝甲集群作戰的步兵部隊無法與其保持同步。俄羅斯境內坑坑窪窪、凹凸不平的地形條件,即使摩托化步兵也無法保持正常推進速度,他們在清理完畢陶格夫匹爾斯的蘇軍之後,已經落後裝甲突擊部隊100多公里了。然而,形勢很快向著有利於德國人的一方發生了轉變。與俄羅斯相比,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境內的道路狀況非常好,在此情況下,德國第18集團軍的推進速度幾乎與裝甲部隊不相上下。截至7月7日,有12個蘇軍師被殲滅,塔林和納爾瓦已經處於德軍的炮火攻擊之下,另外4個德軍師正向著佩普西湖的南端快速進逼。

  對於在德國後方的指揮官們而言,尤其對於希特勒而言,整個“巴巴羅薩”行動的戰場態勢正變得越來越危險:不僅裝甲部隊和步兵部隊之間的“縫隙”越拉越大,就連各個集團軍群之間的“縫隙”也愈發明顯。在這些“縫隙”中間,最初在德軍打擊下陷入懵懂和混亂狀態的蘇軍部隊正逐漸恢復過來。這些由不計其數的勇士們組成的部隊,已經能夠判斷出德軍什麼時候將會對自己發起進攻。

  儘管裝甲指揮官萊因哈特和曼施泰因不斷地懇求和抱怨,但是,立即向列寧格勒心臟地帶發起突擊的想法必須暫時擱置下來。在他們身後,步履艱難的步兵部隊一邊戰鬥,一邊前進,就這樣一路下來,他們的有生力量逐漸消耗殆盡。德軍在戰鬥中遭受了難以避免的傷亡,大量的步兵營、步兵團甚至步兵師不得不停下來,全力對付包圍圈中的蘇軍。結果,到了7月中旬,德軍高層下達命令,決定從中央集團軍群北翼抽調部隊,填補其與北方集團軍之間的不斷惡化的“縫隙”。德軍的這個延誤為蘇軍守備部隊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他們抓緊一切時間大力加固己方陣地。隨後,德軍向北發起了一次進攻,但在伊爾門湖以西受阻。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戰爭中的一個永遠不變的因素:經過長達一個多月的連續作戰和強行軍(很多時候是在炎炎烈日下進行),德軍步兵已經筋疲力盡,很難再保持初期的進攻銳勢了。

  這次進攻遭到了蘇軍的頑強反擊。雙方進行了異常激烈的交鋒,喊殺聲、槍炮聲震耳欲聾,場面恐怖。然而,德國人平素的訓練和戰鬥力發揮了功效,4個裝甲師最終突破了蘇軍陣地。到了8月11日,他們已經清除了所有的殘餘蘇軍,進攻矛頭再次指向列寧格勒——但是,在那裡,他們最終將被蘇聯人的頑強抵抗所擊退。

  //

  ---------------

  “巴巴羅薩”行動(4)

  ---------------

  此時,希特勒向中央集團軍群親自下達命令,要求從霍斯將軍的裝甲集群中抽調出一個裝甲軍增援北方集團軍群。接下來,根據希特勒的指示,霍斯派出的先頭裝甲部隊沿著沃爾霍夫河西岸向前推進,很快就抵達了伊肖拉,這裡距離列寧格勒中心區只有17公里。與此同時,摩托化步兵掉頭向東,朝著涅瓦河和拉多加湖前進。列寧格勒,這座以前的俄國首都被包圍了。

  但是,包圍並不等於占領。德軍這兩支先頭部隊很快便陷入了迷宮般的反坦克壕和零散不堪的土木工事之中。這些障礙物是當德軍中途停下來重組隊伍時,幾乎陷入絕望之中的列寧格勒人布設下的。截至9月10日傍晚時分,德軍部隊已經抵達位於列寧格勒西南10公里處的杜戈爾多夫高地。然而,由於大量坦克被擊中和擊毀,德軍裝甲部隊基本上已經喪失了進攻的動力。第二天,德軍步兵悄悄地從裝甲部隊左翼經過,進入列寧格勒的郊區斯魯茨克和普希金小鎮,當天晚上攻占了位於克拉斯諾耶塞羅的俄國沙皇的夏宮。但是,德軍繼續進攻列寧格勒的推動力卻徹底消失了,因為就在這時,烏克蘭的千里麥田和儲量豐富的巴庫油田的強大誘惑力徹底控制了希特勒的大腦。就像進攻莫斯科一樣,進攻列寧格勒的事情也必須擱置一邊。

  南方集團軍群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直到1941年8月,希特勒才斷定“巴巴羅薩”行動的南部戰線最為重要。但在此之前,希特勒派往這個方向的兵力——南方集團軍群——卻是三個集團軍群之中最薄弱的。希特勒隨即對其進行了加強,並且派遣陸軍元帥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擔任司令官。接下來,龍德施泰特將最強大的兵力放在北翼,它們分別是:賴歇瑙指揮的第6集團軍、克萊斯特指揮的第1裝甲集群、施蒂爾普納格爾指揮的第17集團軍。在南翼,德軍的兵力相對薄弱,從摩爾達維亞出發的德軍只有1個集團軍,協同他們作戰的有2個羅馬尼亞集團軍、1個匈牙利軍和1個義大利軍,使用的都是老舊過時的裝備,火炮和車輛少得可憐。

  然而,進攻從一開始便取得了輝煌的戰果。當時,為了躲避德軍的鋒芒,蘇軍指揮官基爾波諾斯(西南方面軍司令員)將部隊化整為零,卻被德軍各個擊破。在第一次強大突擊中,德軍第1裝甲集群將蘇軍第5集團軍擊退。蘇軍隨即退入普里皮特沼澤地區,在這裡,德軍裝甲車輛和摩托化車輛無法繼續跟進,只有望洋興嘆。接下來,蘇軍第5集團軍很快進行了重組,並於7月中旬從科羅斯堅向西南方向發起了反擊,與從別爾季切夫方向對進的蘇軍第6集團軍共同夾擊德軍。這時,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德軍部隊巧妙地將88毫米高射炮用作反坦克火炮,挫敗了蘇軍的進攻勢頭。蘇軍第5集團軍再次退入沼澤地帶。在隨後的6個星期內,這種局面使得克萊斯特和賴歇瑙始終覺得如鯁在喉、如芒在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