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與英國第8集團軍內部錯綜複雜的指揮系統相比,德軍指揮官隆美爾有著相當大的自主權。從理論上講,隆美爾應當接受德國陸軍西南司令部和義大利最高統帥部的節制,但他根本不理會這一套。他毫不在意他的德國上司,同樣,他的義大利上司也只是在發現義大利部隊已經開始向前推進時,才獲悉隆美爾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這時,德國向北非戰場增派了100多輛新式的馬克IV型坦克,它們的火炮系統進行了升級,性能比任何一款英軍坦克都要先進。隆美爾是一個能夠抓住一切戰機的指揮官,只要發現一個有價值的進攻機會,他絕不會讓部隊和裝備閒置不用,而是將它們堅決果斷地投入戰場。1942年1月21日,軸心國軍隊突然發起反攻,打了英國人一個措手不及,迫使英軍倉促撤退。

  截至2月10日,疲憊不堪、饑渴難耐、滿身征塵但捷報頻傳的非洲軍團,在他們的卓越統帥隆美爾的指揮下,再次打回了邁爾莫里加,這裡距離他們一直夢寐以求的圖卜魯格只有56公里了。

  就在這時,隆美爾的德國上司凱塞林陸軍元帥提醒隆美爾,無論如何不能繼續貿然行進了,至少應當等到足夠的人員、裝甲部隊、彈藥,尤其是燃油完全到手後,才可以考慮採取下一步的行動。當然,隆美爾本人也認識到了建議中的合理性。當時,只有他的偵察部隊向前推進到了特密米,他們在那裡很快發現,大英國協軍隊已經沿著從加扎拉灣到比爾哈凱姆一線集結起了大量的兵力,在北段和中段正在構築堅固的防禦工事,並且在附近地帶埋設了大量地雷。很顯然,非洲軍團必須絞盡腦汁去突破或從側翼繞過這些防線。

  雙方都在竭力積聚大批的後勤物資,為接下來的戰役做準備。由於地中海航線遭到英國皇家海軍艦隊的有力封鎖,軸心國軍隊的補給物資很難抵達北非戰場。相反,在1942年春天,來自美國的第一批戰爭物資抵達埃及,其中就包括大量的M3中型坦克。M3坦克的炮塔上裝備一門37毫米火炮,車體上裝備一門75毫米火炮,其裝甲防護能力要比英軍坦克強得多。

  目標:圖卜魯格

  5月中旬,隆美爾的戰場偵察部隊報告,發現英國人即將發起進攻的跡象。這時,隆美爾的兵力與英軍相比仍然處於劣勢,於是他建議凱塞林元帥,希望能夠將馬爾他戰場上的部分空軍戰機調來增援,其中包括俯衝轟炸機和“梅塞施米特”Bf109F戰鬥機,後者比當時北非戰場上的任何一種英國皇家空軍戰鬥機都要先進。

  //

  ---------------

  沙漠激戰(4)

  ---------------

  英軍防線由一系列的加固兵營組成,裡面駐紮著得到炮兵火力支援的步兵旅,周圍架設了密密麻麻的帶刺鐵絲網,並在鐵絲網的後面埋設了50多萬枚地雷,嚴密防範德軍的突破。在這些防線的後方,部署著嚴陣以待的英軍裝甲師。從理論上講,他們將集中起來隨時準備對德國人發起致命一擊,但實際上,由於英軍內部混亂不堪的指揮體系,他們將在沙漠裡各自為戰。

  隆美爾確信他的英國對手並不了解戰爭的基本規律,但事實並非如此。英國人懂得這些理論,但是,第8集團軍內部盛行的“聽從委員會指揮”的綜合徵,導致這些理論無法得到貫徹實施。

  在此前的3月份,隆美爾曾經單獨面見了希特勒,從他那裡獲准發起新一輪的攻勢。按照希特勒的想法,隆美爾的進攻目標將是圖卜魯格,達到之後不再向前繼續推進,他還要在1個月內將支援作戰的德國空軍飛行中隊返還西西里島戰場。然而,隆美爾在他的私人信件中流露出了更大的野心,甚至早在加扎拉戰役之前,他就曾打算一路打到埃及和蘇伊士運河,將一場局部勝利轉變成一場戰略勝利。

  5月26日,隆美爾發起了進攻。然而,無論是他的作戰計劃還是英國人的作戰計劃,在雙方第一次交手後都沒有完整地得到執行。首先,他對英軍防線中段的佯攻並沒有將對方的預備隊吸引過來;其次,他所進行的寬大側翼機動並沒有遭到預料中的英軍裝甲師的截擊,那些英軍的坦克靜靜地停在原地不動,聽任指揮官們爭吵不休。

  戰鬥剛一打響,非洲軍團指揮官克魯維爾將軍(隆美爾此時已經升任整個裝甲集團軍指揮官,非洲軍團隸屬於該裝甲集團軍)乘坐的輕型座機就被英軍擊落了,他本人也被生擒。當時,凱塞林剛好前往非洲軍團指揮部進行視察。作為在場的最高級別的軍官,這位空軍元帥(曾任炮兵軍官)親自擔負起指揮任務,度過了一個非常愉快的下午。最後,隆美爾趕到接手了這項工作。

  在戰鬥進行期間,經常被指責不重視後勤工作的隆美爾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他親自為第15裝甲師組織了一場夜間補給行動,令英國人目瞪口呆。當時,第15裝甲師突破了英軍防線後,意外地發現自己卻被包圍了。英軍指揮官確信隆美爾已經掉進了陷阱。

  有這樣一句軍事格言:一名指揮官永遠不會被擊敗,除非他自己首先承認失敗。這句格言在隆美爾身上得到了最為生動、準確的驗證。據一名被俘的英國軍官講述,當時,他曾經親眼目睹了隆美爾作戰指揮的場面。在被英軍包圍之後,隆美爾並沒有驚惶失措,相反,他鎮定自若地站在指揮車上,頭戴耳機,一邊研究面前的作戰地圖,一邊下達不計其數的命令。在那場戰鬥中,隆美爾無與倫比的超然自信、從容不迫的指揮調度以及對於戰局的熟練把握,與他的對手英國人的驚慌、混亂、莽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