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德國潛艇艦隊的作戰行動由威廉港控制,鄧尼茨在柯內維爾也設有前沿司令部,以監督布列塔尼半島海岸洛里昂海區的作戰行動。德國海軍對其潛艇部隊的控制非常嚴格,時刻保持著無線電聯繫。
在沒有空中攻擊威脅的白天,德國潛艇通常以20公里寬的間隔集結成不同規模的艇群,並等候在運輸船隊可能經過的航線上。這些艇群通常以海盜、著名戰役、德國地名或挪威神話人物的名字來命名。一次作戰可以投入多個艇群,比如在將SC52號護航運輸船隊趕回新斯科舍港口的行動中,就有“摩德布雷爾”、“賴斯狼”和“施拉格托德”3個艇群20艘潛艇參戰。
在發現運輸船隊後,鄧尼茨首先派一或兩艘潛艇前去“盯梢”。這些潛艇尾隨在船隊後面,將船隊的行駛路線和行進速度報告給德國潛艇司令部。這些位置報告再被轉發到在大西洋活動的作戰潛艇,然後,這些“狼群”開始集結,做好獵食的準備。這一整套程序會產生大量的無線電通訊,而正是這些無線電通訊最終導致了德國潛艇戰的失敗。不過,在德國密碼被破譯及定向設備得到改進之前,鄧尼茨的這套作戰程序一直在高效地運轉著。
第一次攻擊行動是從水下發起的,但德國王牌艇長們很快發現夜間水面攻擊效果更好,他們認為潛艇的輪廓低,容易躲開搜索,而且德國潛艇的速度比大部分護航艦隻都快。不過,更多穩重的艇長仍堅持潛水,成扇形展開,對商船隊進行魚雷攻擊。
//
---------------
海上戰爭(5)
---------------
在戰爭早期,運輸船隊的護航兵力較少。德國第一批發起攻擊的潛艇往往會將護航艦隻的注意力引開,而隨後趕到的“狼群”可以安全地對毫無保護的商船發起寬弧面圍攻。耐人尋味的是,在高性能雷達在護航艦隻上廣泛部署之前,德國潛艇在潛航時反而更容易被探測到。這是因為,當時的護航艦船都裝備有ASDIC探測設備,而這是一種利用聲波探索水下潛艇的專有設備,對水面目標卻不起作用。
SC7號護航運輸船隊
德國“狼群”獵食SC7號護航運輸船隊的行動可以說是一次最具破壞性的攻擊行動,奧托·克雷奇默、約阿希姆·舍普克、恩德雷斯和弗勞恩赫姆等率領的王牌潛艇均參加了此次攻擊行動。
SC7號護航運輸船隊由34艘艦船組成,於1940年10月5日由加拿大新斯科舍啟航,由一艘小型反潛護衛艦護航。10月16日,該船隊在冰島以西800公里處與另一艘小型反潛護衛艦和一艘“花”級新型輕巡洋艦會合。同樣擔負值班任務的還有一艘德國潛艇,這艘潛艇迅速地將所有相關的情況發送到德國指揮部,並在一個月光明亮的夜晚對船隊中兩艘艦船進行了魚雷攻擊,隨後迅速撤離。擔負護航任務的艦船為了搭救倖存的船員,落在了船隊的後面,這是沒有經驗的表現。船隊在毫無護航保護的情況下繼續行駛,直到次日晚上,另一艘德國潛艇擊毀了第三艘商船後才停止行進。至10月18日黃昏時分,擔負護航任務的兩艘小型反潛護衛艦和一艘輕型巡洋艦趕上了船隊,重新為剩餘的31艘艦船提供護航保護。然而,就在不遠的地平線處,由6艘U型潛艇組成的德軍巡邏群正列隊恭候。德軍潛艇指揮官們已經得到了準確情報,對其獵物的抵達時間和地點了如指掌。在這些德軍潛艇指揮官中,有兩位是著名的王牌艇長,即率領U-100號艇的約阿希姆·舍普克和率領U-99號艇的奧托·克雷奇默。
午夜剛過,德軍便展開攻擊,海面上一片混亂,一直持續到天亮。這種混亂中充滿了這支不幸的運輸船隊的死亡和毀滅,也充滿了德國潛艇士兵的興高采烈。艦船燃燒、爆炸、下沉的場面隨處可見。有的艦船下沉緩慢,好像很疲倦的樣子,海水一點點地舔食著船舷,直到最後一口將船隻吞沒;還有的艦船從中間破裂,船的一部分懸浮在海面上,直到船內的空氣漏完,才急速下沉,沒入海中。被炸得身首異處的“塞德戈普爾”號汽輪,最後破開水面沉入海中,就好像德國U型潛艇進行緊急下潛一樣,其螺旋推進器卻仍在空中旋轉。
護航艦除了搭救倖存者之外幾乎無能為力。艦上裝備的聲納毫無用途——德國潛艇是從海面上發起攻擊的——而取代它的雷達尚未在護航艦上安裝。到次日上午,運輸船隊已經被打得支離破碎,34艘艦船最終只有12艘抵達了目的地——而這還是因為克雷奇默及其下屬要去捕獲更大的獵物,而掉頭離去,他們獲悉另一支船隊,即HX79號護航運輸船隊,正在駛抵該海域,等待他們去攻擊。在對HX79號護航運輸船隊49艘艦船的襲擊中,德國潛艇又取得了擊沉12艘、擊中2艘的戰果。
盟國的對策
潛艇戰的情況並非完全一邊倒。如果德國潛艇被盟國發現,就會發生類似貓和老鼠的死亡遊戲。在這場遊戲中,潛艇因其水下航行速度慢和潛航距離有限而處於明顯的不利地位。潛艇兵時刻留意著周圍是否有敵方聲納發出的“砰—砰—”的回聲。在遭到跟蹤時,如果依靠電力發動機提供的最大速度前進或快速改變航線等方法仍不能擺脫追蹤的話,潛艇將會隱藏在水底不動,以此試圖擺脫敵人,然而,通常這樣也擺脫不了追擊,潛艇兵們不得不聆聽驅逐艦從頭頂駛過並投下深水炸彈的類似特別快車駛過的可怕聲音。深水炸彈雷鳴般的爆炸聲將會衝擊潛艇。如果在潛艇附近爆炸,將可能震碎潛艇內的各種儀器盤,震開艇內的各種閥門,使潛艇處於一片漆黑之中。
在沒有空中攻擊威脅的白天,德國潛艇通常以20公里寬的間隔集結成不同規模的艇群,並等候在運輸船隊可能經過的航線上。這些艇群通常以海盜、著名戰役、德國地名或挪威神話人物的名字來命名。一次作戰可以投入多個艇群,比如在將SC52號護航運輸船隊趕回新斯科舍港口的行動中,就有“摩德布雷爾”、“賴斯狼”和“施拉格托德”3個艇群20艘潛艇參戰。
在發現運輸船隊後,鄧尼茨首先派一或兩艘潛艇前去“盯梢”。這些潛艇尾隨在船隊後面,將船隊的行駛路線和行進速度報告給德國潛艇司令部。這些位置報告再被轉發到在大西洋活動的作戰潛艇,然後,這些“狼群”開始集結,做好獵食的準備。這一整套程序會產生大量的無線電通訊,而正是這些無線電通訊最終導致了德國潛艇戰的失敗。不過,在德國密碼被破譯及定向設備得到改進之前,鄧尼茨的這套作戰程序一直在高效地運轉著。
第一次攻擊行動是從水下發起的,但德國王牌艇長們很快發現夜間水面攻擊效果更好,他們認為潛艇的輪廓低,容易躲開搜索,而且德國潛艇的速度比大部分護航艦隻都快。不過,更多穩重的艇長仍堅持潛水,成扇形展開,對商船隊進行魚雷攻擊。
//
---------------
海上戰爭(5)
---------------
在戰爭早期,運輸船隊的護航兵力較少。德國第一批發起攻擊的潛艇往往會將護航艦隻的注意力引開,而隨後趕到的“狼群”可以安全地對毫無保護的商船發起寬弧面圍攻。耐人尋味的是,在高性能雷達在護航艦隻上廣泛部署之前,德國潛艇在潛航時反而更容易被探測到。這是因為,當時的護航艦船都裝備有ASDIC探測設備,而這是一種利用聲波探索水下潛艇的專有設備,對水面目標卻不起作用。
SC7號護航運輸船隊
德國“狼群”獵食SC7號護航運輸船隊的行動可以說是一次最具破壞性的攻擊行動,奧托·克雷奇默、約阿希姆·舍普克、恩德雷斯和弗勞恩赫姆等率領的王牌潛艇均參加了此次攻擊行動。
SC7號護航運輸船隊由34艘艦船組成,於1940年10月5日由加拿大新斯科舍啟航,由一艘小型反潛護衛艦護航。10月16日,該船隊在冰島以西800公里處與另一艘小型反潛護衛艦和一艘“花”級新型輕巡洋艦會合。同樣擔負值班任務的還有一艘德國潛艇,這艘潛艇迅速地將所有相關的情況發送到德國指揮部,並在一個月光明亮的夜晚對船隊中兩艘艦船進行了魚雷攻擊,隨後迅速撤離。擔負護航任務的艦船為了搭救倖存的船員,落在了船隊的後面,這是沒有經驗的表現。船隊在毫無護航保護的情況下繼續行駛,直到次日晚上,另一艘德國潛艇擊毀了第三艘商船後才停止行進。至10月18日黃昏時分,擔負護航任務的兩艘小型反潛護衛艦和一艘輕型巡洋艦趕上了船隊,重新為剩餘的31艘艦船提供護航保護。然而,就在不遠的地平線處,由6艘U型潛艇組成的德軍巡邏群正列隊恭候。德軍潛艇指揮官們已經得到了準確情報,對其獵物的抵達時間和地點了如指掌。在這些德軍潛艇指揮官中,有兩位是著名的王牌艇長,即率領U-100號艇的約阿希姆·舍普克和率領U-99號艇的奧托·克雷奇默。
午夜剛過,德軍便展開攻擊,海面上一片混亂,一直持續到天亮。這種混亂中充滿了這支不幸的運輸船隊的死亡和毀滅,也充滿了德國潛艇士兵的興高采烈。艦船燃燒、爆炸、下沉的場面隨處可見。有的艦船下沉緩慢,好像很疲倦的樣子,海水一點點地舔食著船舷,直到最後一口將船隻吞沒;還有的艦船從中間破裂,船的一部分懸浮在海面上,直到船內的空氣漏完,才急速下沉,沒入海中。被炸得身首異處的“塞德戈普爾”號汽輪,最後破開水面沉入海中,就好像德國U型潛艇進行緊急下潛一樣,其螺旋推進器卻仍在空中旋轉。
護航艦除了搭救倖存者之外幾乎無能為力。艦上裝備的聲納毫無用途——德國潛艇是從海面上發起攻擊的——而取代它的雷達尚未在護航艦上安裝。到次日上午,運輸船隊已經被打得支離破碎,34艘艦船最終只有12艘抵達了目的地——而這還是因為克雷奇默及其下屬要去捕獲更大的獵物,而掉頭離去,他們獲悉另一支船隊,即HX79號護航運輸船隊,正在駛抵該海域,等待他們去攻擊。在對HX79號護航運輸船隊49艘艦船的襲擊中,德國潛艇又取得了擊沉12艘、擊中2艘的戰果。
盟國的對策
潛艇戰的情況並非完全一邊倒。如果德國潛艇被盟國發現,就會發生類似貓和老鼠的死亡遊戲。在這場遊戲中,潛艇因其水下航行速度慢和潛航距離有限而處於明顯的不利地位。潛艇兵時刻留意著周圍是否有敵方聲納發出的“砰—砰—”的回聲。在遭到跟蹤時,如果依靠電力發動機提供的最大速度前進或快速改變航線等方法仍不能擺脫追蹤的話,潛艇將會隱藏在水底不動,以此試圖擺脫敵人,然而,通常這樣也擺脫不了追擊,潛艇兵們不得不聆聽驅逐艦從頭頂駛過並投下深水炸彈的類似特別快車駛過的可怕聲音。深水炸彈雷鳴般的爆炸聲將會衝擊潛艇。如果在潛艇附近爆炸,將可能震碎潛艇內的各種儀器盤,震開艇內的各種閥門,使潛艇處於一片漆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