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蔡奴忙道:“是奴家做的,你們別怪到潘郎頭上。”潘閬嘆了口氣,道:“他是世間第一聰明人,瞞不過他的。蔡娘,你先回去。”目送蔡奴走遠,才道,“咱們也走吧,回興國坊再說。”
進來堂中坐下,潘閬沉默許久,才問道:“老向是怎麼懷疑到我的?”向敏中道:“袁供奉是蔡奴的恩客,袁家又是極其有錢,奉承還來不及,她忽然用私鹽嫁禍給他,令他被官府捕去,必有緣由。我猜多半跟他要帶我們去看的《沈君與蔡奴》一畫有關。潘閬,你不願意我和張詠見到那張畫,你就是畫中的沈君,對麼?”
張詠大是驚奇,道:“呀,小潘竟然曾有千金買酒的豪闊經歷!”驀然想到什麼,道,“可當初我們在樊樓,蔡奴進來敬酒,你如何有裝作不認識她?還有蔡奴,為何也裝作不認識小潘?”
當晚樊樓飲酒,蔡奴第一次進來十二號閣子時,稱呼張詠、寇準、潘閬為“三位官人”。但她離開時,潘閬有話問她,她又叫他“郎君”,可見她知道潘閬不是官吏,她不認識張詠、寇準,卻是認識潘閬,而佯作不識,肯定別有玄機。
向敏中道:“小潘,你我相交已久,我早發現你其實是個極精細的人,當日全虧你發現了南唐鄭王隨從身上的破綻。你能發現一些旁人觀察不及的細微之處,樊樓命案當晚卻偏偏將見到孟玄珏站在王全斌閣子前的事‘忘記’了,一直等到後來再說,這顯然是刻意為之。我一直想不明白這一點。今日袁供奉這事暴露了你和蔡奴原本認識,一些蹊蹺之事才能迎刃而解。當晚王全斌上吊後,你就是那個去搬動他屍首的人,對麼?”潘閬道:“不錯,的確是我。”
原來潘閬幾年前曾冒充江南富豪,到汴京一擲千金,將蔡奴一手捧為第一名妓。西樓命案當晚,他與張詠、寇準一道來到樊樓飲酒,在王全斌鬧事時已經看見了站在閣門處的蔡奴,只佯作不識。蔡奴當時凝神觀望樓廊中相鬥,可也聽到了背後有動靜,她雖是女子,可歷事極多,竟然強忍著沒有回頭。但回來發現桌案上有衣袖拂拭過的痕跡,地上也有些須粉塵,當即隱約猜到是有人往酒中投了毒。她也不說破,假稱肚子疼,先趕來十二號閣子,預備找機會將經過告訴潘閬。潘閬假意追出去後,二人在樓廊密密交談,潘閬聽說有人要對王全斌不利,便讓蔡奴假意到各閣子敬酒,以製造不在場的證明。他後來稱方便出來時,便是要去六號閣子看王全斌的情形,結果正好看到王全斌正在往屋樑上甩繩打結,預備上吊。又聽到隔壁四號閣子有人要出來,慌忙奔到樓梯口,不久見到孟玄珏站在六號閣子前愣住,他還特意叫過酒廝丁大,指明樓廊有人。等到孟玄珏回去自己的閣子,他便重新進來六號閣子,踩上腳凳,抱住王全斌屍首往上抬了一下,再將凳子上的腳步抹去,安然回到十二號閣子,假意告知眾人他在廁所中聽到有人悄聲議論說皇二子趙德芳在三號閣子中,其實樓廊鬧事時蔡奴認出了趙德芳,又悄悄告訴了他。
向敏中道:“除了蔡奴已覺察到呆子自窗子進來下毒這一點外,其餘都可以推測到。只是我不明白,你為什麼要這麼做?你搬動屍首,無非是想造成他殺假象,可有嫌疑的李繼遷、折御卿跟你都沒有恩怨。”潘閬道:“我確實跟他們二人都沒有恩怨,我本身的意圖也並非要嫁禍給他二人,不過是有意令事情複雜,讓官府頭疼而已。”
張詠呆得一呆,問道:“你為什麼要這麼做?”潘閬搖搖頭,道:“你們不會明白的。”
向敏中道:“你花重金捧紅蔡奴,也是計劃中的一步。第一名妓身價不菲,能接觸到大批達官貴人,她便成為你在京師重要的眼線。還有那飛鷹海東青,也是你千辛萬苦找來,作為接近符彥卿相公的進階。你刻意安排這些,當然有重大圖謀。”潘閬道:“蔡奴確實是我的精心安排,可海東青卻是我誠心誠意為符相公尋的壽禮。不怕告訴你們知道,我本姓柴,論輩分,符相公可以稱得上是我的祖父。”
向敏中雖早有心理準備,還是吃了一驚。張詠嚷道:“原來你……你就是陳橋兵變當日失蹤的柴熙讓,後周世宗的第五子。”潘閬也不置是否,只默然不語。
張詠道:“你做那些事,就是為了報仇麼?”潘閬道:“幾年前我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確實有復仇之心,所以一手安排了蔡奴事件,讓她利用美色來打探朝廷動向。我兄長柴宗訓被害死房州後,我決意來到京師,為尋好鷹耽誤了時日,正好趕上跟寇準一道。然而後來的事你們也知道,除了挪了一下王全斌的屍首,我並沒有做什麼真正的壞事。甚至在跟契丹人的幾番爭鬥中,我還站在了大宋一方,畢竟趙氏也不算什麼昏君。若我貿然害死了他,天下重新大亂,又有多少百姓要受苦。”張詠道:“你能這麼想最好。”
潘閬道:“你們已經知道了我的身份,打算如何做?”張詠嘆口氣道:“還能怎麼做?當然是什麼也沒有聽見。”
向敏中道:“我還有一件事想問你,符彥卿相公之死跟你到底有沒有關係?”潘閬道:“也可以說有關係。符相公知道我的身份,也曾帶我見過符太后。當時符太后剛剛經受喪子之痛,病得很重,有些瘋瘋癲癲,完全認不出人來了,符相公這樣做也只是想安慰她。但不知怎的,她見了我忽然盯著我不放,人也清醒了許多。符相公怕惹出禍事,便命我出去,從此不准我再進符府。當日符府來人召我,我還暗覺奇怪,去了才知道是符太后要見我,她人已經完全好了,居然直接叫出了我的名字。不久後,符相公趕進來,斥責符太后不該這麼做,父女二人起了爭執,符太后伸手一推,符相公腳下一滑,額頭正好撞在香爐上……”
進來堂中坐下,潘閬沉默許久,才問道:“老向是怎麼懷疑到我的?”向敏中道:“袁供奉是蔡奴的恩客,袁家又是極其有錢,奉承還來不及,她忽然用私鹽嫁禍給他,令他被官府捕去,必有緣由。我猜多半跟他要帶我們去看的《沈君與蔡奴》一畫有關。潘閬,你不願意我和張詠見到那張畫,你就是畫中的沈君,對麼?”
張詠大是驚奇,道:“呀,小潘竟然曾有千金買酒的豪闊經歷!”驀然想到什麼,道,“可當初我們在樊樓,蔡奴進來敬酒,你如何有裝作不認識她?還有蔡奴,為何也裝作不認識小潘?”
當晚樊樓飲酒,蔡奴第一次進來十二號閣子時,稱呼張詠、寇準、潘閬為“三位官人”。但她離開時,潘閬有話問她,她又叫他“郎君”,可見她知道潘閬不是官吏,她不認識張詠、寇準,卻是認識潘閬,而佯作不識,肯定別有玄機。
向敏中道:“小潘,你我相交已久,我早發現你其實是個極精細的人,當日全虧你發現了南唐鄭王隨從身上的破綻。你能發現一些旁人觀察不及的細微之處,樊樓命案當晚卻偏偏將見到孟玄珏站在王全斌閣子前的事‘忘記’了,一直等到後來再說,這顯然是刻意為之。我一直想不明白這一點。今日袁供奉這事暴露了你和蔡奴原本認識,一些蹊蹺之事才能迎刃而解。當晚王全斌上吊後,你就是那個去搬動他屍首的人,對麼?”潘閬道:“不錯,的確是我。”
原來潘閬幾年前曾冒充江南富豪,到汴京一擲千金,將蔡奴一手捧為第一名妓。西樓命案當晚,他與張詠、寇準一道來到樊樓飲酒,在王全斌鬧事時已經看見了站在閣門處的蔡奴,只佯作不識。蔡奴當時凝神觀望樓廊中相鬥,可也聽到了背後有動靜,她雖是女子,可歷事極多,竟然強忍著沒有回頭。但回來發現桌案上有衣袖拂拭過的痕跡,地上也有些須粉塵,當即隱約猜到是有人往酒中投了毒。她也不說破,假稱肚子疼,先趕來十二號閣子,預備找機會將經過告訴潘閬。潘閬假意追出去後,二人在樓廊密密交談,潘閬聽說有人要對王全斌不利,便讓蔡奴假意到各閣子敬酒,以製造不在場的證明。他後來稱方便出來時,便是要去六號閣子看王全斌的情形,結果正好看到王全斌正在往屋樑上甩繩打結,預備上吊。又聽到隔壁四號閣子有人要出來,慌忙奔到樓梯口,不久見到孟玄珏站在六號閣子前愣住,他還特意叫過酒廝丁大,指明樓廊有人。等到孟玄珏回去自己的閣子,他便重新進來六號閣子,踩上腳凳,抱住王全斌屍首往上抬了一下,再將凳子上的腳步抹去,安然回到十二號閣子,假意告知眾人他在廁所中聽到有人悄聲議論說皇二子趙德芳在三號閣子中,其實樓廊鬧事時蔡奴認出了趙德芳,又悄悄告訴了他。
向敏中道:“除了蔡奴已覺察到呆子自窗子進來下毒這一點外,其餘都可以推測到。只是我不明白,你為什麼要這麼做?你搬動屍首,無非是想造成他殺假象,可有嫌疑的李繼遷、折御卿跟你都沒有恩怨。”潘閬道:“我確實跟他們二人都沒有恩怨,我本身的意圖也並非要嫁禍給他二人,不過是有意令事情複雜,讓官府頭疼而已。”
張詠呆得一呆,問道:“你為什麼要這麼做?”潘閬搖搖頭,道:“你們不會明白的。”
向敏中道:“你花重金捧紅蔡奴,也是計劃中的一步。第一名妓身價不菲,能接觸到大批達官貴人,她便成為你在京師重要的眼線。還有那飛鷹海東青,也是你千辛萬苦找來,作為接近符彥卿相公的進階。你刻意安排這些,當然有重大圖謀。”潘閬道:“蔡奴確實是我的精心安排,可海東青卻是我誠心誠意為符相公尋的壽禮。不怕告訴你們知道,我本姓柴,論輩分,符相公可以稱得上是我的祖父。”
向敏中雖早有心理準備,還是吃了一驚。張詠嚷道:“原來你……你就是陳橋兵變當日失蹤的柴熙讓,後周世宗的第五子。”潘閬也不置是否,只默然不語。
張詠道:“你做那些事,就是為了報仇麼?”潘閬道:“幾年前我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確實有復仇之心,所以一手安排了蔡奴事件,讓她利用美色來打探朝廷動向。我兄長柴宗訓被害死房州後,我決意來到京師,為尋好鷹耽誤了時日,正好趕上跟寇準一道。然而後來的事你們也知道,除了挪了一下王全斌的屍首,我並沒有做什麼真正的壞事。甚至在跟契丹人的幾番爭鬥中,我還站在了大宋一方,畢竟趙氏也不算什麼昏君。若我貿然害死了他,天下重新大亂,又有多少百姓要受苦。”張詠道:“你能這麼想最好。”
潘閬道:“你們已經知道了我的身份,打算如何做?”張詠嘆口氣道:“還能怎麼做?當然是什麼也沒有聽見。”
向敏中道:“我還有一件事想問你,符彥卿相公之死跟你到底有沒有關係?”潘閬道:“也可以說有關係。符相公知道我的身份,也曾帶我見過符太后。當時符太后剛剛經受喪子之痛,病得很重,有些瘋瘋癲癲,完全認不出人來了,符相公這樣做也只是想安慰她。但不知怎的,她見了我忽然盯著我不放,人也清醒了許多。符相公怕惹出禍事,便命我出去,從此不准我再進符府。當日符府來人召我,我還暗覺奇怪,去了才知道是符太后要見我,她人已經完全好了,居然直接叫出了我的名字。不久後,符相公趕進來,斥責符太后不該這麼做,父女二人起了爭執,符太后伸手一推,符相公腳下一滑,額頭正好撞在香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