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藝納悶道:「陛下,怎麼你也將管仲拿來跟臣作比較。」

  最近他突然發現,很多人開始將他跟管仲相提並論。

  李治笑道:「這是皇后對你的褒獎。」

  韓藝訕訕一笑,道:「就事論事,臣最近也看過一些管仲的書籍、資料,在臣看來,其實管仲要比臣要強多了,但是我們大唐要比齊國強了太多太多倍,都不能拿在一起比較,這就是因為陛下你比齊桓公強太多了,故此,陛下與臣還是要強於齊桓公與管仲。」

  李績、李治聞言,相視一眼,旋即二人都哈哈笑了起來。

  韓藝立刻道:「陛下,司空,你們莫笑呀,我是在認真分析。」

  「行了,行了,你這馬屁拍的朕都臉紅了。」李治一揮手道。

  李績也是笑著直搖頭,突然道:「不過老臣對於開放太原,倒是一些顧慮。」

  李治問道:「司空有何顧慮?」

  李績突然道:「朝廷目前對於鐵勒、契丹、靺鞨那邊的控制甚微,而太原一直以來都是中原軍事重鎮,貿然開放太原,會給我中原帶來風險的。」

  韓藝道:「正是因為如此,那麼朝廷才必須要加強對於那些地區的控制,如今那些地區,就還是如當年西突厥一樣,只是表面的臣服我們大唐,既然涼州那邊已經取得成功,那朝廷為什麼不繼續嘗試?」

  李治稍稍點頭,又看向李績。

  李績沉眉思索半晌,道:「陛下,老臣並非認為太原不可開放,但是不能貿然開放,以免讓人有機可乘。因此,老臣認為,如果朝廷要開放太原,首先,從先朝中調派一員大將去鎮守太原。」

  李治道:「不知司空可有適合的人選?」

  李績道:「老臣認為高侃最為合適。因為若是根據尚書令所言,開放太原之後,將會變得更加繁榮,其中會涉及到許多的錢財,如果軍隊牽扯其中,反而會擾亂軍紀的。而高侃素來治軍嚴明,身經百戰,足以獨當一方,且一直以來都儉素自處,對於錢財,他歷來看得不是很重,老臣認為他是最合適的人選。」

  李治稍稍點頭,道:「高侃的確非常合適,行,就派高侃過去鎮守太原。但是兵力的話,朕覺得暫時先別增加,太原本就有足夠的人馬,如果朝廷還貿然增兵的話,周邊地區可能會感到恐慌,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李績立刻道:「陛下聖明。」

  他當然知道,李治害怕出現擁兵自重的情況。

  雖說在高句麗一戰中,李治連續犯了幾個錯誤,但這不能否定他的戰略思想,而且他是非常堅定自己的戰略思想,就是前輕後重,重兵一定要駐紮在關中,直接由中央來領導,哪怕是邊界重鎮,也不能超過五萬駐軍,其實駐兵最多的就是吐谷渾,但也就四萬,要知道對面的吐蕃動輒調集二三十萬大軍。

  但是唐軍就四萬,不過鄯州、涼州都是駐軍的,一直延續到長安,一旦開戰就可以立馬去支援。

  那大都護府就一萬常備軍,而且其中一部分士兵平時還得種地,真正的職業兵也就幾千。

  當然,這都是依仗大唐國力的強大,以及非常明確政策,簡單來說,就是大棒加紅棗,首先我善待你們,我不剝削你們,我待之如一,但是這樣你們還要造反,那就是你們的不對。你們雖然可能占領大都護府,但是後果是非常非常嚴重的,朝廷絕不會罷休,一定要打到底,這不是嘴上喊喊,一直以來都是如此,阿史那賀魯造反,朝廷就直接出兵滅之,沒有什麼談判的餘地,滅高句麗雖然拖了這麼久,但還是給滅了,而且唐軍統帥,打仗都非常狠的,歷史上對於這時期唐軍作戰的記載,不是平之,就是滅之,殺戮肯定是避免不了的,故此,主要就是用威懾來減少自己的兵力部署。

  唐朝到現在就沒有增加自己的兵力,一直都是維持原有折衝府,但是版圖卻增大了不少。

  李治突然又道:「尚書令,朕還聽聞,在此次救災中,你還鼓勵河南百姓南下,去往嶺南,甚至於南海諸島?」

  韓藝點點頭道:「是的,因為商人的糧食也無法救濟整個災區的百姓,而且離明年秋收還有一年之久,朝廷也負擔不起,但是嶺南那邊屯有大量的糧食,但是一時半會又運不上來,既然糧食運送不上來,那麼只能讓他們南下找糧食吃,而且那邊有著大量的荒地,尤其是南海諸島,一旦我們占領那些,那些土地理應屬於我大唐百姓的。」

  「朕也覺得此舉非常好,那邊土地資源多,但是缺乏人力,而河南地區人口已經超過飽和,難以再分配土地給百姓,這樣也能夠減輕朝廷的壓力。」李治連連點頭,突然又問道:「朕聽說島上的土地一年真的可以種三季糧食?」

  韓藝點點頭道:「此事千真萬確,因為那邊陽光和雨水都非常充足,一年種三季,不是什麼問題。」

  李治點點頭,思索半晌,道:「若是如此的話,朕倒是認為關於南海諸島,朝廷應該重新考慮。這民以食為天,若風調雨順之時,糧食還是不成問題,但一旦遇到天災,糧食就會變得非常吃緊,若是有充足的糧食,可令國家更加安定。」

  李績問道:「陛下想要出兵南海?」

  李治嗯了一聲,道:「經過這一次蝗災,朕的確有這個想法,西北雖然廣闊,但是糧食產量一直不高,若是那邊遇到天災,中原恐怕還得去撥出大量的糧食去賑災。若是南海那邊的土地真的這麼好,那我們為什麼不去占領,有了充足糧食,那不管是對外,還是對內,都有著極大的幫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