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治皺了皺眉,道:「今年的貨幣,就已經全部投入到城內建設和普及教育上面,國庫中本就沒有剩下多少,若明年發行的貨幣,又全部投入到太原計劃上面,那國庫豈不是一直都非常空虛,若再有個什麼意外,國家拿什麼去應對?不能老是依靠商人來救急,這非長遠之計啊!」

  李績也是稍稍點頭。

  其實唐朝還算好,因為李世民吸取了隋朝的教訓,決定藏富於民,但要是國庫一直處於空虛的狀態,這誰心裡都不會安穩,自那場危機之後,其實國庫就一直都非常空虛,並沒有變得殷實,不過國家這兩年發展的非常好,百姓是完全從危機中走了出來,因為國庫拿出大量的財富去搞建設,李治也不是一個非常愛財的人,但是他需要的平衡。

  韓藝笑道:「陛下,就算沒有太原計劃,臣也打算將錢用出去,而不是存在國庫裡面,國庫只需要保證一定的存糧就可以了,因為如今的玩法已經不一樣了。」

  「玩法不一樣呢?」李治納悶道:「這是什麼意思?」

  韓藝道:「因為我們有了國債。」

  「國債?」李治愣了下,他並沒有再發行國債的想法,他覺得是永遠都別出現逼得朝廷發行國債的危機。

  「是的。」韓藝道:「如果突然爆發戰爭,可以直接發行國債。」

  李績道:「此話不妥,發行國債,也得有人買,倘若沒有人買,你可知後果?」

  韓藝笑道:「如果朝廷將錢都給用於建設,將國家建設的非常好,國債就肯定會有人買的。道理很簡單,當朝廷大規模的投資建設,百姓因此過得富裕,那麼越有錢的人,就越不願意戰火燒到中原來,而且他們也明白,戰爭只是一會兒的事,不可能永遠打下去,只要幫助朝廷度過這一關,朝廷很快就能夠將錢還給他們,因為朝廷有稅收,又控制著銅礦,但如果打輸了,那就什麼都別談,他們手裡的錢也是為敵人準備的,甚至於傾家蕩產。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國債是不能輕易發行的,一定要關鍵時刻才用,保證國債的信用度。但不僅僅是戰爭,非常嚴重的天災也可以是用的,只要朝廷保證良好的運轉,讓百姓對朝廷充滿著信心,也就是說百姓生活越來越好,那麼他們對於朝廷的信心就會越充足,我們花出去的是錢,但是我們收回來的卻是信心,這其實也是一種投資。而且臣之前就說過,這兩三年是我大唐發展的黃金時期,朝廷應該敢於投資,別讓這個機會從我們手中流失。」

  李治稍稍點頭,道:「愛卿言之有理,其實上回危機也說明了這一點,若非是發行國債,那朝廷可能就會崩潰,在那種關鍵時刻,百姓還是願意信任朝廷,藏富於民也是我大唐一直以來的政策。」

  這國債的出現,令封建社會的玩法變得更加高大上,這國債其實就是朝廷向百姓借錢,以往國家需要錢的時候,就是不斷的徵稅,或者濫發貨幣,洗劫百姓,沒有商業思想的國家,就只能這麼做,但在一個商業國度中,顯然不需要這麼做,只要不是自己作死,哪怕是又借一千萬貫,也絕對還得起,國家每年有這麼多稅收,又擁有銅礦在手,不可能還不起,當然,很多統治階級都不願意還百姓錢。

  明君和昏君的主要一個區別,就是君主與百姓的信任問題,這一點是在貨幣上體現的是淋漓盡致,但凡是在明君的治理下,貨幣一定是非常誠信的,好比說唐初的貨幣,那一錢重就肯定是一錢重,絕不會缺斤少兩的,但是昏君的治理下,貨幣肯定是缺斤少兩,唐中期和末期就是如此,他們這麼做就是在洗劫百姓。

  李績點點頭,又道:「可如果是我們要對外發動戰爭呢?」

  韓藝道:「首先,朝廷當然要保證一定的存儲,糧食和銅是肯定要有儲備的,這樣才能保證,只有到真正關鍵時候,才拿出國債來。其次,對外發動戰爭的話,國債是更加好賣的,如果在打高句麗的時候,我們就有了國債,那麼我們就直接發行特殊國債,讓商人來購買國債,籌備軍資,等到拿下高句麗之後,我們就可以拿高句麗的土地來抵債,道理是一樣,只不過更加簡便一些。

  而且還可以計算出,我們對外發動戰爭的成本和盈利。商人可不蠢,他們先就會計算假如得到那些土地、資源,能夠價值多少錢,他們當然只看利益,但是朝廷顧慮要多一些,將兩者相減,就是朝廷要投入的成本。而且,朝廷打仗,也得消耗,商人也賺錢,以前的那些朝代,都直接是用強的,咱們大唐帝國,不但是借,而且還給利息,他們有什麼理由不支持朝廷發行國債。根據我們的金行統計,國債是目前市場上,最熱門的商品,也就是說交易量是最高的。」

  李治愣了下,道:「此話當真?」

  韓藝點點頭道:「千真萬確,因為元州一事,導致許多擁有國債的人,可是對外拋售國債,因為他們要立刻用錢,但是那些保守一點的商人,或者有大量閒錢的人,他們就開始購買國債,因為國債的利息對於他們非常是吸引的。」

  李績聞言,是心悅誠服的點點頭,今日他才明白,原來國債可以這麼玩。

  李治也是非常高興,國債令人如此相信,可見百姓是非常信任朝廷,信任他的,聽得哈哈笑道:「朕得韓藝,真如齊桓公得管仲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