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崔戢刃面色焦慮道:「陛下,微臣當初的建議,主要是利用那祿東贊多疑的性格,想辦法拖著他們,待平定高句麗之後,吐蕃自然不敢再進犯。然而如今,于闐被攻破,祿東贊很快便能夠知道是怎麼回事,他必將會率領大軍進攻吐谷渾,吐谷渾危矣,陛下應該速速派人去增援王將軍他們。」

  李治當即就懵逼了。

  于闐畢竟離長安十萬八千里,雖說救援比較難,但是想要危機中原也比較困難,而吐谷渾被攻破的話,那下個坡就是關中地區,離長安太近了,這才是致命的呀。

  但是精明的祿東贊可不會再給他們機會。

  原本祿東贊確實被嚇到了,以為唐軍是早有準備,於是命令三軍不要輕舉妄動,可一聽到自己的兒子輕而易舉就攻破了于闐府,那麼對于于闐府的兵力也是了如指掌,這他要是還反應不過來,那真是該死了,大呼自己上當了,這就是一個空城計呀,於是親自統帥十萬大軍,兵分三路,進攻吐谷渾,這時候,真心沒什麼可說的,就是要開戰。

  雙方都明白是怎麼回事。

  王玄策、王方翼這一對王炸,再加上超持滿這一對二貨雖然厲害,但是苦於兵力相差太過懸殊,他們一共就兩萬,而且祿東贊知道他們沒有什麼兵,他們的處境立刻是變得非常危險。

  在崔戢刃反應過來的時候,其實吐谷渾的求救信都已經在路上了。

  而那邊張德勝緊趕慢趕來到中書省時,果不其然,那詔令已經發出去,許敬宗隱隱感覺這事沒有這麼簡單,因此他趕緊讓王德儉等人將詔令擬寫好,不經劉祥道,就直接通往門下省,反正先將裴行儉給殺了,到時就算查出什麼來,這人死也不能復生了。

  張德勝又急忙忙去找到楊思訥,讓楊思訥趕緊派快馬追回那封信來。

  楊思訥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回事,可見張德勝連皇帝的金牌都亮了出來,知道這事非常嚴重,可是不敢怠慢,立刻派人騎快馬去追。

  畢竟是軍部的人,那封詔令還未出京畿地,就給追了回來。

  李治又立刻下命,將蘇海政逮捕,由裴行儉暫時全權負責安西大都護府的防衛,一定要守住安西大都護府,說是這麼說,但是誰也沒底,因為裴行儉手中也沒有什麼兵,而且還有內亂。

  許敬宗得知之後,非常驚訝,趕緊去找李治,嚷嚷著,裴行儉不可信呀,不除掉的話,你會後悔的。

  這時李治已經反應過來了,哪裡還會被他忽悠,他可比許敬宗要聰明多了,這時候,你還在這裡惦記斬草除根,都沒有工夫搭理他,你給朕一邊待著去。

  然而,當吐谷渾的急報傳到長安時,舉國震驚。

  這要弄不好,後果是不堪設想。

  李治趕緊召開樞要會議,商量著如何應對,並且破天荒讓崔戢刃參與會議,這時候也顧不得這麼多了。

  崔戢刃也顧不得什麼尊卑,不等其餘的大臣說話,便站出來道:「陛下,王將軍派人送來的信中,只是希望陛下增派兵力過去,可見他們是有能力應敵的,臣建議立刻從關中地區增派五萬人過去。」

  「不可,不可。」

  許敬宗立刻跳了出來,激動道:「司空出征時,已經將南衙禁軍的精銳給調走了,如今就剩下北衙的部隊,這是用來保護陛下和長安的,若都派去吐谷渾,萬一吐谷渾被吐蕃攻破,長安可就岌岌可危,這後果是不堪設想的。而且王玄策、王方翼他們經驗尚淺,沒有統帥大軍的能力,又豈是祿東贊的敵手,將長安唯一的精銳交予他們實在是太危險了。」

  他這番言論,也不能說錯。禁軍是分南北兩衙,這南衙就是國防軍,是宰相統帥的,北衙就是皇帝的禁衛軍,是由皇帝直接統帥的。李績出征,當然是調國防軍走,如果李績在的話,那都還好說,問題是王玄策、王方翼只是中級將領,將皇帝的禁軍交給王方翼,這個就太冒險了。

  崔戢刃道:「可是這遠水救不了近火,唯有長安可派兵解吐谷渾的燃眉之急。」

  許敬宗道:「吐谷渾非我大唐領土,我們先前能夠派兵去保護他們,就已經是仁至義盡,如今我們自顧不暇,理應先自保為主。老臣建議,立刻傳信給王方翼他們,告訴他們,可守則守,若守不了的話,則退回關中地區,並且給弘化公主傳信,她將吐谷渾百姓遷入我國。那邊也應該趕緊傳信給司空他們,讓他們速速回國防守,高句麗隨時都可以消滅,咱們得以大局為重啊!」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何況還不是夫妻,許敬宗當然是先保自己。

  許圉師道:「就算調司空他們回來防守,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倘若在遼東地區急著撤兵的話,可能會被高句麗反攻的,當初隋煬帝不也是這麼敗的麼,再者說,吐蕃雖然來勢洶洶,但是我們關中的部隊也不少,何須如此懼怕。」

  許敬宗道:「關中兵力雖眾,但沒有能夠與祿東贊相抗衡的統帥,朝中能征善戰的統帥都在遼東地區。」

  盧承慶道:「倒是有一人可抗祿東贊。」

  李治忙問道:「何人?」

  「盧國公。」盧承慶道。

  李治一拍大腿,道:「對呀!朕怎將盧國公給忘記了。」

  在這一刻,閒賦在家的程咬金立刻成為眾望所歸,饒是許敬宗都不敢多說半句,因為程咬金的的確確是最佳人選,他也希望程咬金能夠出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