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大家都認為程咬金會重新回到軍中,上演一出英雄歸來時,程咬金卻以年事已高,目不能視物,拒絕了李治的邀請。

  李治是非常尷尬,但這只能說是報應。

  當初他用那種伎倆,讓程咬金生平最後一戰,打得是如此窩囊,被自己的部下都看不起,令程咬金在軍中顏面盡失,如今有困難了,又想起人家程咬金來,你好意思嗎。

  但是沒有辦法,李治又讓盧承慶去當說客。

  盧承慶雖不知內因,但他認為不管任何理由,程咬金這麼做都太過分了,於是就去找程咬金,「盧國公,你身為大唐臣子,侍奉過我朝三主,如今國難當頭,你理應挺身而出,怎能意氣用事呢?」

  這要是以往,程咬金估計一巴掌就將這廝給扇出去了,上來就是一頓質問,一點尊卑都不懂,但是他也能夠理解盧承慶,確實心裡著急呀,嘆了口氣道:「盧老弟,你以為老夫是意氣用事?」

  盧承慶道:「不然是什麼?」

  程咬金又重重的嘆了口氣,道:「老夫不肯出山,是因為老夫確實無能為力,若意氣用事,老夫便披掛上陣了,如今老夫年事已高,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但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老夫當初卸甲歸田,就沒有打算過再領兵,只想安度餘生,頤養天年,閒賦多年,心中銳氣早已喪盡,老夫自問是抵不過那祿東贊,與其讓老夫出山,就還不如信任王方翼他們。」

  盧承慶見程咬金白髮蒼蒼,雙目無神,說話也是唉聲嘆氣,確實與以前哪個程咬金是判若兩人,以前程咬金怎麼可能說自己打不過祿東贊,天王老子也不怕呀。

  只能說李治當初那一招,真是太過陰險,直接將程咬金給弄焉了,得虧程咬金當時看開了,不然的話,估計都得會抑鬱症的。再加上長孫無忌他們的下場,程咬金都看在眼裡的,不要忘記,他也是瓦崗寨的元老呀,他前面都還慶幸自己當初脫身得早,如今出山的話,萬一打輸了,那老程家可能也會跟長孫家一樣,他能不害怕麼,他是既沒有鬥志去與祿東贊一戰,又非常膽怯,顧慮甚多,他覺得自己不去,對他,對他的後代,對大唐都要好。

  盧承慶還是心地善良的人,他就回去告訴李治,那程咬金確實已經老了,看那樣子是不能再領兵了,得另外選人。

  可朝中確實無人呀!

  李治這回可也不敢叫囂御駕親征,四大天王都不在,他哪裡敢出門。

  朝中開始有許多的大臣上奏建議李治,罷遼東之役,將統帥們都給調回來,相比起高句麗而言,吐谷渾和西北重要多了,可不能因小失大。就連盧承慶等人都覺得,確實應該考慮放棄遼東之役。

  反倒是李治自己是真心不想放棄遼東之役,這到嘴的肉,如何願意吐出來。

  但這就是現實,可見一個國家不是版圖越大就越好,這個是要根據實力來的,唐朝在短短几年間,打下那麼多地盤,多出那麼多民族來,這其實已經超出了唐朝的極限,要不是韓藝的西北計劃,根本就穩不住局勢。再加上這是一個梟雄輩出的年代,沒有誰是傻子,其實祿東贊這麼做,為得也是自保,站在吐蕃的角度上,他是決計要這麼做的,因為要是再不出手,那是等死的節奏,一旦唐朝整合這些勢力後,肯定是對吐蕃下手的,這臥榻邊上豈容他人酣睡。

  唐朝都沒有派人去譴責吐蕃,真心沒有這個必要。

  第1692章 還是得做岳不群

  西北是戰火連天,而東邊高句麗戰事也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李績其實也並沒有完全採納韓藝的建議,要活活的將高句麗給耗死,等著別人去死,可不是李茂功的作風,他習慣於幫人家去死,趁你病要你命。他在合兵之後,又開始對於鴨綠江的防線發起了新的一輪猛攻,經過休整之後,唐軍將士的戰鬥力爆棚,險些打開一個缺口,得虧淵蓋蘇文及時趕到,這才穩定住了陣線。

  如今淵蓋蘇文也知道唐軍不會再孤軍人數,於是親自來到前線,又針對唐軍的合兵,縮短防線,集中兵力在鴨綠江以南,抵擋唐軍進攻。

  這淵蓋蘇文還真不是蓋得,他見唐軍在水師的掩護下,雖然沒有攻破他的防線,但是在戰損上,總是占得優勢,而且水師在河面上耀武揚威,於是調集國內所有的小舟,囤積放在上游,將上面堆滿枯草,見唐朝水師前來,就點火沖向唐軍的船隻,劉仁願險些中招,嚇出一身冷汗來,自此之後,唐軍水師也不敢在河面上橫行霸道,得防著一點,這鴨綠江畢竟不是海上,唐軍都是艨艟巨艦,在河流上,當然沒有舟船靈活,而且人家是乘風順水。

  這才減弱了唐軍的攻勢。

  不過唐軍將士如今也非常沉得住氣,我吃得好,穿得暖,耗就耗唄,都已經打算在這裡過冬了。

  ……

  百濟!

  不少身著華麗服飾的人,站在碼頭上翹首以盼,過得半晌,海面上一隻船隊的身影,令他們變得十分激動起來。

  「來了!來了!」

  「哎呦!可算是來了!」

  這些人正是錢大方等商人,他們特地來此迎接韓藝的,他們總算是將韓藝給盼來了。

  可見韓藝確實得一碗水端平,因為兩邊都很需要他,因為整個計劃就是出自他手,只有他玩得轉。

  又等了好一會兒,這船才靠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