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李治猛地一拍桌子,道:「裴行儉他竟敢擅自做主,壞朕大事,朕這回定饒不了他。」

  原來裴行儉走後不久,那贊悉若便又率領大軍,強攻于闐,而蘇海政膽子比較小,見吐蕃大軍氣勢洶洶,心生怯意,就沒有頑強抵抗,一看兵力懸殊,就棄城而逃。但是蘇海政畢竟是老司機,他當然不會說是自己逃跑,他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倒裴行儉身上,說是裴行儉先是沒有聽他的命令,追擊敵人,擴大戰果,後又擅離職守,這才導致于闐府被敵軍攻破的,他知道,朝中很多人都想要裴行儉死,這些人一定會幫助他掩蓋事實的真相,他可以隨意的顛倒黑白。

  果不其然,許敬宗立刻站出來,道:「陛下,老臣早就說過,裴行儉乃是長孫無忌的人,他早已生異心,不可信也,依老臣之見,他定是與那些突厥舊貴族勾結,圖謀不軌,老臣懇請陛下判裴行儉死刑。」

  「准奏!」

  李治已經快氣昏過去,這臉打得,想都沒想,就拍板決定。

  韋思謙趕忙站出來道:「陛下,目前還只是蘇海政的一面之詞,應該先詳細調查,再下結論。」

  許敬宗哼道:「韋中丞,如今西北局勢岌岌可危,若還事事按部就班,到時西北領土盡失,你負得起這責任麼?再者說,此案有什麼好查的,蘇將軍一直鎮守在于闐,而裴行儉卻擅離職守去弓月城的,這事實勝於雄辯。」

  李治也道:「許愛卿言之有理,此事毋庸再議。」

  韋思謙一看,也不便多言,這不是單純的黨爭,而是關乎著江山社稷,只能退下。

  盧承慶出來道:「陛下,臣以為處置裴行儉還只是其次,目前緊要的任務,是如何平定西北之亂。」

  李治皺眉道:「諸位愛卿不知有何良策?」

  許敬宗立刻道:「如今朝中能征善戰的將軍都在遼東地區,依臣之見,可將阿史那彌射與契苾何力調去西北,有此二人,西北很快就能夠平定。」

  許圉師立刻站出來道:「不可,不可,如今遼東地區戰況焦灼,若是將二位將軍調去西北,只怕遼東之役會功虧一簣,得不償失。」

  許敬宗道:「如今我軍都已經打到了鴨綠江邊,高句麗已經是強弩之末,有司空在,無憂矣。再者說,就算放棄,也是應該的,高句麗那彈丸之地,豈能西北相比。」

  李治聽得是猶豫不決,遼東之役準備這麼多年,他真心不想再出任何岔子,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將大唐的統帥都給派了過去,但是西北之地,同樣也非常重要啊!

  許圉師又道:「陛下,臣以為可從北庭等州縣徵集兵馬,由蘇海政領軍,增援大都護府,不求他能夠取勝,但求能夠拖住吐蕃大軍,等到遼東戰役結束之後,再來跟吐蕃清算,而且此消息切不可傳到遼東去,否則的話,會影響軍心的。」

  李治點點頭,道:「就依卿之言。」

  這會議結束之後,李治思來想去,還是非常焦慮,如今李績他們都不在,他心裡沒底呀,這時候,他想到了一人,就是崔戢刃。

  當初就是崔戢刃提醒他的,而且崔戢刃的預計完全正確,但是由於崔戢刃官職太小,沒法參與樞要會議,於是他趕緊命人將崔戢刃給招入宮中。

  崔戢刃一聽,嚇得面色慘白,疾呼道:「陛下,裴行儉是萬萬不能殺呀!」

  李治聽得是一頭霧水,道:「他延誤戰機,擅離職守,令我大唐陷入進退維谷之地,一百條命都不足以抵償,朕殺他何錯之有。」

  崔戢刃道:「陛下,如果裴行儉心懷異志的話,他何許多此一舉,當初他就可以聯合吐蕃奪取于闐,而不是奮勇殺敵,擊退吐蕃大軍,可見裴行儉是忠於陛下的。而裴行儉他不過是一個參軍,蘇海政才是統帥,他憑什麼決定是否追擊敵軍,他又憑什麼去弓月城,陛下只是讓他協助蘇海政防守于闐,依臣之見,這定是蘇海政讓他去弓月城平叛的,也定是蘇海政下令不准追擊的。

  而且,就算裴行儉率部離開,以于闐府的兵力,也不至於才撐得幾日,就被吐蕃大軍給攻破,蘇海政才是罪魁禍首,陛下若將裴行儉給殺了,再將安西大都護府交予蘇海政的話,整個西北都將會落於吐蕃手中。」

  第1691章 進退維谷

  李治猛然醒悟過來,當即嚇出一身冷汗來,趕緊道:「德勝,你速去中書省,讓許敬宗暫不要發那道處罰裴行儉的詔令。」

  「小人遵命。」

  張德勝急忙忙就往外面走去。

  前面李治只是氣昏了頭,因為這個失誤,會令大唐顧此失彼,但是在這一刻,他頭腦變得是無比的清醒,他心裡其實是很清楚,許敬宗他們為什麼排擠裴行儉,張德勝剛準備出門,他立刻又道:「且慢。」

  張德勝立刻又走了過來,道:「不知陛下還有何吩咐?」

  李治取出他腰牌遞給張德勝,道:「倘若詔令已經發出,你立刻拿著這腰牌去找楊思訥,讓他無論如何,也得將那道詔令給朕追回來,否則的話,朕將問罪於他。」

  張德勝一聽皇帝這語氣,並且都拿出金牌來,知道這事的嚴重性,接過腰牌邁著小短腿就跑了出去。

  「不好!」

  崔戢刃突然驚呼一聲。

  李治嚇得一怔,道:「什麼不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