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面對韓藝,許敬宗自然要跟李義府站在一起,如今見李義府這麼不爭氣,三兩下就被韓藝給套進去了,於是趕緊站出來道:「陛下,老臣認為李中書和韓尚書二人說得都有道理,但都有不足之處,而如今朝廷還是應當以西北為重,此事應押後再議。」

  李治沉吟片刻,道:「今日會議就到此為止吧!關於與吐谷渾貿易一事,韓藝,你明日呈上一道奏章來。」

  「微臣遵命。」

  出得兩儀殿,李義府是氣急不過,他早就有這方面的想法,因為一旦徵收鹽稅,朝廷的權力就大了,他的權力自然也跟水漲床高,而且還可以無止盡的撈錢,涉及到各州縣,對他個人而言,簡直就是百利而無一害,剛好韓藝給跟吐谷渾談妥鹽貿易,他就準備藉此徵收鹽稅,準備得也是相當充分,說得也是有理有據,卻沒有想到不但沒有成功,反而被韓藝狠狠羞辱了一番,徑直來到韓藝跟前來,質問道:「韓尚書,我提議徵收鹽稅,那也是為了充實國庫著想,你就算反對,也不需要針對我吧!」

  韓藝笑道:「李中書,你這是徵收鹽稅,還是惦記著毀我啊!我朝建國這麼多年來,從未徵收鹽稅,我這才剛剛擔任戶部尚書,你就要徵收鹽稅,這鹽價上漲,這百姓能不罵娘麼,只怕到時我韓藝走到街上,都會被人指著鼻子罵。」

  李義府道:「是你個人名譽重要,還是國家大利重要?」

  「當然是國家大利,但是我個人名譽也重要啊。」韓藝笑道:「因此我才提議按個人收入納稅,如此國庫也充盈了,我還能博得一個好名聲,這我可非針對你,這麼做,我交的稅可比你多多了。」

  「你——!」

  李義府哪裡辯的過韓藝,一怒之下,揮袖而去。

  許敬宗倒是沒有離開,反而來到了韓藝身旁,笑呵呵道:「韓尚書,這一回老夫倒是比較認同你的那種看法,目前均田制卻有不公之處。」

  杜正倫、盧承慶、許圉師也悄悄來到韓藝身旁。

  韓藝苦笑道:「許侍中,還有各位,當我求你們,方才我說得那些話,可千萬別傳出去,我純粹就是為了阻止陛下徵收鹽稅,才這麼說的。可要徵收鹽稅,百姓最多也就是背地裡罵我幾句,我可以做到眼不見心不煩,可若是征富人之稅,那人家就敢指著我鼻子罵,方才李中書已經做出了很好的示範,我又不下賤,沒事找抽。」

  順便還暗諷了一番李義府,李義府就是典型的沒事找抽型。

  盧承慶道:「可是咱們也不得不說一句,按人丁收稅,確實——有諸多不足之處啊!」

  韓藝道:「這天下之事,哪能盡求公平之道啊!我是這麼想的,如今四海昇平,就沒有必要求變,即便要變,也必須得讓窮人和富人都心服口服,這富人他也是百姓,咱不能剝削窮人,但也不能將富人當豬宰,要貫穿仁政思想,這需要智慧,如果沒有更好的辦法,那最好就不要動。」

  許敬宗、盧承慶他們都紛紛點頭,這韓藝難得說一回儒家思想,忒不容易了,得給他點一個贊。

  許敬宗聽罷,是心滿意足的離開了,他方才就是試探韓藝,是不是真的要變法,如果真按韓藝說得去辦,他就是最大的受害者,宰相肯定是大地主,這是毋庸置疑,如今見韓藝確實沒有這意思,也就放下心來,他相信韓藝不是在忽悠他的,因為韓藝從未提過這事,是李義府挑得頭,韓藝才反擊的,說是預謀,不太可能。

  許敬宗走後,盧承慶又小聲道:「韓尚書,這鹽稅是決計不能征的,此乃禍國殃民之根源所在,只要韓尚書你堅決反對,我等願意以性命相助。」

  許圉師也直點頭。

  他們心裡也害怕李義府,李義府目前勢力很大,又是李治身邊的近臣,而且他們也看出皇帝動了一點點心,故此非常擔憂,他們得拉攏韓藝,在這一點上,我們就是同盟,我們堅決反對徵收鹽稅,只要你堅持,願與你共同進退。

  因為李義府的這個政策是純粹的重利,行以霸道,而他們的思想是重義,主張仁政治天下,行以王道,因為一旦徵收鹽稅,百姓的負擔肯定會加重的,這是明面上的,都不需要去算,傻子都知道,這就完全是違反了儒道思想,這是兩種完全敵對的思想,在這一點是不能妥協的,因為他們要是答應了,那他們就失去了思想,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信仰,他們不可能答應的,寧可不當這官。

  韓藝再怎麼跳,再怎麼衝擊傳統,但是韓藝的主流政策,還是以民為本,還是以儒道為基礎,韓藝自己都說他的賢者六學出自儒學,《勞工法案》就是典型的保障窮人的利益,在韓藝上任以來,糧價小幅度上漲,農民收入增加,物價下降,百姓生活質量提高,這都是仁政思想。

  甚至可以說是兼備儒道兩家思想,在他的政策下,朝廷只是無形中干預,或者說引導,並沒有直接干預,沒有與民爭利,你可以說有為,也可以說無為,因此他們心裡還是認同韓藝的做法。

  因此提升韓藝為戶部尚書的時候,滿朝文武就沒有人反對,韓藝可是最年輕的尚書,一個這麼大的國家的財政,交給一個這麼年輕人小子,這是從未有過的,竟然沒有人反對,這可不是皇帝權威,可見他們心裡也是認同的,只是沒有說出來而已,要是韓藝亂搞一通,跟李義府一樣,一心衝著錢去的,你皇帝再支持韓藝,他們這些大臣們還是會反對的,尤其是貴族出身的大臣,他們還是有著極強的原則性,王安石不就是如此麼,皇帝支持他,有個球用,你弄不好,你就得下台,只是說他們之間還有階級矛盾在,不可能太親近,彼此之間,還是就事論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