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藝拍著胸脯保證道:「各位還請放心,只要我韓藝還在戶部,就決不可能徵收鹽稅。」

  盧承慶、杜正倫、許圉師得到韓藝的保證,這才拱手告辭。

  他們一走,年邁的李績突然迸發活力來,一下子就來到了韓藝身旁,道:「你究竟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啊?」

  韓藝笑道:「司空請放心,滅高句麗的錢一直存著的,沒敢動,打吐蕃的錢,已經在掙了,相信也快了。」

  李績呵呵一笑,便不再詢問了。

  出得皇宮,韓藝抬頭望著天上的朗月繁星,一聲長嘆,「難啊!」

  ……

  翌日一早,韓藝就揣著奏章來到皇宮,呈給李治。

  李治拿到奏章,都還未看,便道:「這一道奏章你昨日就已經準備好了吧?」

  韓藝道:「陛下真是料事如神。」

  李治道:「那你為何當時不呈上?」

  韓藝道:「因為臣知道陛下一定會找臣的。」

  李治哦了一聲,很玩味道:「那你又是否知道,朕找你所談何事?」

  韓藝道:「稅收一事。」

  李治也沒有否認,道:「那你究竟對此是何看法?」

  韓藝道:「回稟陛下,其實李義府說得很對,如今的租庸調製過於單一,一旦有個什麼天災,百姓與國家都將蒙受重創,其他的就不說了,至少國家到時也無力救助百姓,另外,如今國庫雖然充盈,但是底子太薄,國家無法主導發展,如果國家有錢,就可以修路,就可以開辦教育,等等,但是沒錢什麼都無從談起。」

  李治點點頭道:「朕昨日確實動心了,但絕不是貪圖其中財富,朕不是一個貪圖享樂的皇帝,正如你所言,國家要是沒有錢的話,很多事都幹不了,因此開源稅收,朕認為是必須的,這能使得國家財政變得更加穩固,至於征不征鹽稅,這並不是關鍵。你這個戶部尚書,既然知道其中之害,可否想過如何去解決?」

  靠!我這才上任多久,你好歹也給我喘口氣啊!韓藝道:「臣當然想過,最合情合理的做法,就是如臣昨日所言,根據每個人的資產、收入來制定稅收,這樣不但能夠增加國庫,也能緩解貧富差距,就均田制而言,它的根本思想不在於分田的多少,而是在與平均,為什麼要平均,為什麼要抑制土地兼併,因為這樣國家才會穩定,一旦貧富差距拉大,那麼勢必會引起大亂。因此這種臣建議的那種稅法才是真正的均田制。」

  李治眯了眯眼,雖然屋內就兩人,但他卻還是小聲道:「看來你是真有這打算?」

  韓藝一臉憨厚道:「陛下誤會了,臣只是說說而已。」

  李治愣了好半晌,突然一拍桌子,「你這是在戲弄朕。」

  韓藝反問道:「陛下,臣若建議,你會批准麼?」

  李治道:「只要你能夠說服滿朝文武,朕就答應。」

  靠!你真是習慣站著說話不腰疼了,得罪人的事都讓我來做!韓藝暗罵一句,道:「問題就出在這裡,臣也無法說服不了滿朝文武,朝中哪個大臣都不是大地主,他們家的田地最多,國家若這般徵稅的話,他們可是最大的受害者,他們會答應嗎?

  可若不征他們的稅,這天下人會信服麼,即便陛下和臣強行推行,他們也一定從中阻擾的,陛下與臣只是兩個人,沒法照顧的一一俱全,辦事的還都是官員,他們想要搗亂,陛下與臣都沒法制止,一旦變法,可能會越搞越糟,但是征鹽稅的話,國家也許會盛極一時,但是很快就會走向滅亡的,因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再好的政策,也不如百姓生活的好,只有百姓生活的好,國家才會安定,如果陛下要征鹽稅,那麼還不如賭這一把,聯合窮人,跟富人死磕到底。」

  第1423章 有卿為國守財,無憂矣

  韓藝這一番話,總結下來,就一個字——難!

  你征地主的稅,大地主不是宰相,就是將軍,你要敢征,他們就敢弄死你,人家為你拼死拼活為得是啥。

  這就是封建社會悲哀之處,再英明的皇帝,也要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

  可你征鹽稅,剝削百姓,隋朝是怎麼死的,可還歷歷在目,那些釘耙、鋤頭可也是能夠敲死人的。再加上唐朝初期民風非常彪悍,人家陳碩真一個女人,都敢起兵造反,做皇帝,你得冒多大的風險去徵稅。更加關鍵的,如今太平盛世,你這時候徵稅,你連個理由都找不出來。

  但這話說回來,這國庫也要未雨綢繆,不管是發展,還是打仗,這都需要錢的,不是說皇帝想要錢,畢竟國庫的錢又不是皇帝的,皇帝要用錢,還得經過宰相的批准。

  要知道唐初的國庫是真不富裕,跟隋朝是完全不能比,隋朝的國庫,如今的唐朝仰著頭都看不到盡頭,當然,百姓還算過得不錯,這就是李世民提倡的藏富於民。

  這國庫的帳很好算,唐朝是人丁稅,可人口就那麼多,還得扣除逃稅,免稅的一部分人,還得維持政府的日常開銷,這七七八八算下來,能夠有多少錢入庫,大家心裡都有底的,要是有個天災,皇帝都得縮衣節食。

  當然,這些年風調雨順,存是存了一些錢,硬著披頭也能夠說上一句,國庫充盈,好歹也是有存款的,但是一旦動用了大半國庫,這一時半會是補充不上的,故此皇帝不管幹什麼心裡都沒有底,生怕出個什麼事,沒有錢應急,大明宮現在都停在那裡的沒有動。那李淵死後,一般也就是冬夏兩季,農閒之時,去弄一弄,建一建,而如今經濟發展,農閒之時,農民都跑去務工賺錢,不願意去修了,因為你皇帝不給工錢,都是屬於勞役,是義務勞動,李治索性就停了,畢竟這不是國家必須的東西,勞役百姓修宮殿,阻礙百姓賺錢,他也拉不下這臉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