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藝聽得暗笑,你還真是要錢不要臉,連我都夸上了,可見一旦徵收鹽稅,你這孫子得撈多少去。

  其實這不光是錢,李義府如今掌權,這權力是來自於朝廷,朝廷的權力越大,他的權力就越大,要是各種專營的話,那能玩的花樣可就多了,宋朝就是如此,宋朝官員俸祿高的嚇人。

  但是李治很動心,這有錢誰不想要,可是他不是李義府,他還是要臉的,他知道肯定會有大臣反對的,於是看向韓藝,道:「韓藝,你身為戶部尚書,你對此如何看?」

  韓藝道:「陛下,微臣在長安做買賣有些時日了,可是微臣是一寸田地都沒有。」

  李治一愣,道:「你這是答非所問啊!」

  「臣這絕非答非所謂。」

  韓藝道:「以臣的財力,想要廣置良田這不是什麼問題,可是土地如何賺錢?靠得賣糧食,想要賣得多怎麼辦,炒高糧價,為什麼糧價容易抬高,是因為百姓離不開糧食。鹽也是如此,百姓離不開鹽,如今鹽價才十文一斗,朝廷如果專營,從製造到監管,再到運輸、販賣,哪樣不需要人,這得養多少官員,還得繳納大部分利益給國庫,說不定還得依靠商人販賣,商人也得得利,這麼算下來,我估計至少要提高十倍,才能達到充盈國庫的目的,否則的話,還可能虧本,當然,虧得是國家的錢,官員還是盈利的。許侍郎說得很對,這其實就是在搶錢,而且極其下作的做法,毫無智慧可言。反正臣是絕不會這麼幹的,因為這有損臣的名譽,臣賺錢,歷來就是靠頭腦,靠智慧,不屑於用這些下三濫的手段。」

  這話說得李治臉上是一陣紅,一陣白,道:「朕只是問問你而已,你說得這是什麼話?」

  韓藝道:「陛下問臣,就證明陛下動了這心思,陛下作為天下人的君主,而如今四海昇平,國泰民安,國庫充盈,為什麼要去增加百姓的負擔,臣感到費解。」

  盧承慶呵呵笑道:「韓尚書言之有理啊!」

  許圉師、杜正倫也紛紛表態支持韓藝。你皇帝別打這注意,咱們可不會答應的。

  李治瞪了眼這廝,你犯得著說得這麼明白麼。

  韓藝也不想,但是這方面,他是要堅決杜絕,因為朝廷一旦開始專營,那就什麼都會專營,這會令人上癮的,而且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再要拉回來,可就難了,一旦形成這種局面,商業就很難發展起來了。而且,這也是韓藝最喜歡唐朝的一個原因,對於商業是採取非常寬鬆的政策,沒有那麼繁瑣規定,這個要是改變了,他的很多政策都將廢弛。

  李義府笑道:「韓尚書,自從你上任之後,財政收入不但沒有得到什麼提升,反倒是支出增加了不少,這花錢誰不會呀,也許韓尚書做買賣靠得是智慧,畢竟是自家買賣,但是對於財政的貢獻,我真沒有看到什麼智慧。」

  韓藝呵呵道:「不瞞李中書,我也有想過稅收改制,但是心裡有些忐忑,一直不敢提出來,如今看到李中書如此為財政操心,我覺得朝中大臣應該都跟李中書一樣,我現在覺得可以值得一試。」

  李治道:「你說來聽聽。」

  「遵命!」

  韓藝道:「陛下,這錢它不在普通百姓手中,朝廷如果多徵收一文錢,可能就會將百姓給壓死,這是殺雞取卵,顯然不可行的。但是富人有錢呀,朝廷從富人手中多拿一點錢,也不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好比我這些樞要大臣,如今我們是免稅的,其實徵稅也無所謂。」

  李義府聽得臉就跟茄子打了霜似得,他是想要撈錢,結果韓藝要刮他的肉,這也太狠了一點吧。

  李治笑道:「看來韓愛卿願意交稅給國家。」

  韓藝道:「陛下難道忘記了,臣連俸祿都捐給朝廷了。」

  李治頓時無語了,韓藝是朝中唯一一個不領俸祿的人,有錢就是任性。

  韓藝又道:「租庸調製是按人丁算稅,我一畝地和一千畝地,繳納的稅收是一樣的,這公平嗎?因此臣認為應該按田畝數量徵稅,以及個人資產來確定該繳納多少稅收,官員更加應該以身作則,天下富人若見連宰相就繳納高額的稅收,他們還好意思不交稅麼?」

  李治聽得目光一閃,這廝又動心了,這聽上去似乎比徵收鹽稅更加合理一些啊!

  李義府急忙道:「陛下,此舉萬萬不可呀,如今四海昇平,國泰民安,若是貿然改變稅制,這會出大亂子啊!」

  韓藝哇了一聲,「李中書,你還真是要臉呀!方才你建議徵收鹽稅的時候,難道這不是貿然求變麼?但你就說得卻是大義凜然,為國為民,我差點都被你感動了。而如今你又知道四海昇平,國泰民安了,兩者的區別就是,一個是讓百姓掏錢,一個是讓你掏錢。我韓藝生平很少佩服別人,尤其是在經濟領域中,但對李中書我是佩服的五服投地,無法自拔啊。」

  第1422章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原本這鹽鐵之稅,是一個非常嚴肅且敏感的話題,歷朝歷代無不為之而爭,可是韓藝硬是營造出了一種黑色幽默的氛圍。

  李義府方知上當了,尷尬的恨不得挖一條地縫鑽進去,他臉皮多厚,能夠讓他尷尬到這種境地的,實在是不多見。

  許圉師、盧承慶等人聽得差點沒有笑出聲來,拼命的憋住笑意。

  許敬宗並未參與此事,他畢竟也是高門出身,也經歷過貞觀時代,他雖然愛錢,但是他也有很多的追求,比如說名望名譽,錢方面他是已經滿足了,這是他跟李義府最大的區別,李義府出身卑微,那是想盡辦法撈錢,這好不容易當上宰相,權力有了,如何將權力轉化財富,他可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