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此李治不是懦弱,只是在堅決制定自己的大方針,咱們一步步來。

  「除此之外,韓愛卿還完美的完成朕交予他的另一個任務,而且此事事關重大,韓愛卿能夠圓滿解決,朕真得是非常欣慰。」

  李治又突然說道。

  可李義府、許敬宗皆是一愣,他們當然知道,李治下面要說得就是西北之事,但是他們知道,這都是韓藝先斬後奏,怎麼又成了李治安排的了。

  擺明李治就是要保護韓藝,從另一方面來說,就是李治決心已下,你們也別再糾纏不休了。

  多半大臣都還不知道,有一些茫然。

  又聽得李治說道:「我朝在治理北邊和西北地區,也是繼承隋制,採用羈縻制度,但是阿史那賀魯的叛亂,給予了朕警示。尤其是在碎葉鎮等地,羈縻制度的缺點更是凸顯了出來,那裡離中原非常遙遠,鬆散的羈縻制度難以約束到當地,這會給那些包藏禍心的亂臣賊子有機可乘。因此,朕希望能夠在西北各地,推行州縣制度,設立官府,加強對當地的統治。

  因此朕還安排韓愛卿前往西北去促成此事,韓愛卿也沒有令朕失望,非常完美的完成了任務。並且提出了一個非常獨到的思想,就是求同存異。胡人有胡人的習俗,漢人有漢人的習俗,這是無法改變的,因此我們要彼此尊重和包容,但是一個國家和一個君主的原則上,是決不允許破壞的。」

  說到這裡,他朝著張德勝微微抬手。

  張德勝立刻領著幾個太監,捧著一堆堆資料下得台階,分發給大臣們。

  李治道:「這就是韓愛卿在西北地區視察後,根據西北情況,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並且深得西北各部落的百姓一致擁護,各位愛卿若是有更好的想法,也不妨提出來。」

  許敬宗、李義府一聽,便也明白過來,李治是已經決定要採用商人條例了,這很明顯,李治一開口就否定原先的羈縻制度,然後有表明要加強對於西北的統治,推行州縣制度,設立官府,完善法制,並且還表明這已經得到了西北各部落的支持,在這基礎上,誰又能夠拿出更好的方案來,要是有的話,早就提出來了,就算朝中有這等人才,這一時半會誰能夠想得出啊!

  這些大臣們一看,震驚的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

  商人為先,這個太違反傳統了。

  散朝大夫陸貞便率先站出來道:「啟稟陛下,自古以來皆是士農工商,怎——怎能以商人為先?這——」

  這似乎已經難以用言語形容了,太反動了。

  韓藝一看這熟悉的場面又來了,正準備站出來辯論時,李治給他使了眼色,好似說,你小子給我退一邊去,你小子要張嘴,只會越來越糟。

  阻止韓藝之後,李治又朝著陸貞笑道:「在西北等地區自古以來可不是士農工商,基於求同存異的思想,朝廷理應尊重他們的習俗,至於為何以商人為先,那是因為朕希望藉以商道,加強中原與西北的聯繫,使得兩地百姓融合在一起。另外,當初也是朝廷鼓勵商人去西北行商,並且效果不俗,迅速得令西北安定下來,並且還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護。」

  說到這裡,他目光一掃,「諸位愛卿,朝廷的宗旨是以仁政治天下,何謂仁政,就是要讓百姓安居樂業,士農工商也是因此而出,假如士農工商不能使國家富裕,不能使百姓安居樂業,那也就不會存在士農工商了。如果這商人條例能夠使得西北百姓生活富足,而朝廷卻為了中原傳統禮法,不顧一切推行士農工商,這豈不是舍本求末,究竟是是仁政為大,還是士農工商為大?」

  哇!想不到皇帝的口才這麼好!韓藝聽得微微一驚,他原本以為今日是他表演的時候,可是李治似乎連讓他開口的念頭都沒有。

  這就是李治不想因引起朝中的紛爭,一旦韓藝開口,那麼只會引起更多的人反對,他已經決定採納這個政策,就不想再節外生枝了,如果他讓韓藝出面的話,就是證明,他心中還在猶豫,就看你們誰能夠說服我。

  李治又道:「諸位愛卿不要光顧著從上面找錯誤,這人無完人,朕希望聽到的是更好的建議,就算這一套制度不是最好的,但是若無更好的,朕也只能採納這一套制度,因為西北地區如今尚未明確制度,若是再拖下去,只怕會多生禍端,朝廷必須要趕緊在當地設立官府,治理好當地,這才是當務之急。」

  這話說得太妙了,就連韓藝都忍不住給李治點讚,先將後路給安排好,我沒有說這個是最好,我只是說沒有更好的,勉為其難的只好採納這一套制度,我也不是一意孤行,我還是讓你們提建議的,只不過你們得拿出更好的來,西北地區已經等不了了。

  群臣無語,有更好的早就提出來了,朝廷早就打算在西北推行新的制度,而不是原先的羈縻制度。甚至他們還心想,如果我提出來了,皇帝說不定還會調我西北,這光想想都挺恐怖的啊!

  許敬宗、李義府等人知道皇帝決心要這麼做,他們又是知道內情的人,要是還這麼不知趣的站出來,那不是成心找不痛快麼。

  許圉師怯生生的站出來,底氣不足道:「陛下,這稅收制度是否還值得商榷?」

  李治道:「這一點李中書他們也提出來過,但是一直以來朝廷沒有在西北地區設立常賦,因為這是非常困難的,至於原因給為愛卿也應該心裡有數,而這種稅收制度,好壞且不談,至少是常賦,並且當地百姓都支持,如果諸位愛卿能夠拿出更好的稅收制度來,並且不會引起西北地區百姓的反對,大可說出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