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想那王方翼也真是可憐,他本因堂妹王皇后升為肅州刺史,自己也非常爭氣,將肅州治理的井井有條,功績斐然,深得當地百姓的擁護,正是大展拳腳之時,王皇后就突然倒下,武媚娘怎麼可能會放過他們,他立刻就被降職了,而且是三年三調,這都是因為王方翼出身太原王氏,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文武雙全,他與裴行儉都是關隴集團最閃耀的新星,要再過兩年的話,長孫無忌就會將他調到中央來,出將入相是完全有可能的。

  因此李義府、許敬宗是不可能任由其發展的,因為他與王皇后的關係實在是太近了,不是一般的人,而且又這麼年輕,如今都還不到四十歲,熬都熬不過他,如果讓他在一個地方待久了,他還是能夠出頭的,這腦子裡面的東西他們可是拿不走,因此李義府就想出一個壞點子,就是一年給你調一次,這樣王方翼就無法發揮,就拿不到功績,那麼永遠沒法得到晉升。

  當然,長孫無忌也暗中授意唐臨他們保王方翼,其實李義府一開始準備將王方翼調去劍南道,唐臨作為戶部尚書是堅決不答應,人家有功無過,你憑什麼貶人家,兩邊就爭呀,但是唐臨還是沒有李義府、許敬宗他們有權力,但不管怎麼調派,王方翼都還是在關中地區,可這關中地區離皇帝近,以王方翼的才能,只要李治沒瞎,還是有機會升上去的,總比領兵去吐谷渾駐紮要來的強,那真是又苦又危險的地方。李義府甚至還幻想著最好讓祿東贊給弄死,借刀殺人。

  韓藝聽得一喜,神助攻啊!

  其實關於這個人選,他沒有上奏李治,因為他也不知道誰合適,故此他想先聽聽別人意見,然後再做決定,他的意見始終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沒有想到李義府將王方翼給推上去,這讓他很開心,他也想過王方翼,但是王方翼身份特殊,如果他推薦王方翼領兵前去,這有些敏感。

  「陛下,此任務事關重大,臣以為王縣令還是太年輕了一點。」唐臨是硬著披頭站了出來,吐谷渾已經奄奄一息,吐蕃隨時可能上去踹上一腳,這是非常危險的任務,這可不是駐紮在伏俟城,而是駐紮在邊界上面。

  韓藝看得卻是皺眉頭,你個蠢貨,你讓王方翼待在文臣行列中,李義府要整他太多機會了,弄去軍中,多穩啊!

  李義府笑道:「唐尚書此言差矣,我的意思是讓王方翼去做副將,看中的也正是他年輕,可以在那裡得到歷練,朝廷應該還可以派一位經驗豐富的主將前去。」

  唐臨聽得都想罵人了,弄了半個天都還只是一個副將。

  李義府又不傻,不可能讓王方翼去當主將,萬一他立功了,讓他做一個副將,這就萬無一失了。

  李治點點頭,表示認同,可他並不是想貶王方翼,他也知道王方翼的才幹,以前老婆的哥哥,他能不清楚麼,他覺得這個由王方翼前往,非常合適,可是這個擔子也不輕,他覺得李義府說得很有道理,還得派一人前去壓陣,於是又道:「不知諸位愛卿還有何合適的人選?」

  盧承慶突然站出來道:「啟稟聖上,臣有一人選,興許合適。」

  「何人?」

  「融州黃水縣令王玄策。」

  群臣聽罷面色各異。

  韓藝未有聽過此人的大名,可見群臣面色各異,心中有些好奇。

  殊不知這王玄策本曾幾番出使,並且取得非常了不起的成績,是非常了不起的外交家,並且深得晚年的李世民的看重,準備提拔他上來,可惜當時王玄策去了印度那邊,禮尚往來的帶了一些天竺和尚來中原,其中有一些和尚深得李世民信任,因為當時李世民迷戀長生不老之術,這些和尚就忽悠李世民,拿一些丹藥給李世民吃,反正後來李世民去世跟煉丹又很大的關係。

  李治是最不信這些了,他認為就是這些人害死了李世民,因此一即位,就將那些天竺和尚、方士、道士全部秘密處死,之所以沒有公開,也是害怕引起佛道二教的不滿,那王玄策也因此受到了牽連,畢竟這人是他帶回來的,就調去黃水縣做縣令去了。

  「王玄策?」李治還愣了愣。

  盧承慶道:「正是,王玄策曾兩次去得瑪卡達國等地,一路上途徑吐谷渾、吐蕃,對於兩地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都非常熟悉,並且文武兼備,最適合不過了。」

  許圉師也站出來道:「臣也以為此人適合。」

  李治差點還忘記這人了,如今經盧承慶提起,這才想起來,雖然此人畢竟與李世民的死有關係,但其實關係不大,不然的話,不可能還能做縣令呀,是李世民讓他出使印度,理應接一些天竺特產來,這天竺和尚就是特產啊,不得不說一句,王玄策確實非常適合,他對那邊的一切都非常熟悉。他並未思索好半晌,就點頭道:「好吧!就讓王玄策與王方翼前去。」

  一個大王,一個小王,王炸啊!韓藝雖一句話未說,但是這比他預計的要好得多,心裡能不高興嗎。

  第1412章 後果很嚴重

  祿東贊到底還是小覷了李治,以為李治生性懦弱,又優柔寡斷,遠不如李世民,認為送一封謝罪信,送點錢給李義府,就能夠麻痹李治。殊不知李治還有一大特點,就是能忍,他就是憑藉忍,才登上皇位的,不管怎麼說,唐朝兩百多年來,最大的版圖就是李治奠定的。只不過李治有著他自己的計劃,最先一步肯定是先消滅高句麗,因為在周邊國家中,唯獨高句麗是明目張胆跟大唐作對,吐蕃再怎麼說也是搞陰謀詭計,表面上還是再向大唐俯首稱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