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藝知道他們的目的,但也沒有辦法,人家來恭喜,你不可能愛理不理,怎麼也得笑臉相迎,大家也都聊了起來,大家一個勁的打探韓藝的口風,總想挖出一點消息來,可是韓藝防得是滴水不漏,因為他現在也不敢妄自去猜李治的心思。

  ……

  「許侍中,難道你就任由韓藝胡來麼?」站在台階邊上的李義府瞥了眼被眾人簇擁的韓藝,眼中閃過一抹嫉妒之色,低聲向一旁的許敬宗說道。

  許敬宗道:「你是指出兵保護吐谷渾?」

  李義府點點頭:「可如果真讓韓藝成功了,那麼吐谷渾上下必定會非常感激韓藝,包括弘化公主,這樣一來,韓藝的地位可是更加不能撼動了。」

  許敬宗嘆了口氣道:「這我當然不想,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此事還未得到樞要大臣的一致贊同,陛下就急著開朝會,這說明什麼?」

  李義府皺了皺眉,道:「願聞其詳。」

  許敬宗道:「就是陛下心中已經有了決定,不想聽到我們在兩儀殿爭吵了,這事啊,咱們千萬不可輕舉妄動。」

  ……

  過得一會兒,太極殿的大門終於打開來,群臣一一的入得大殿,位列兩邊。

  又等了一會兒,李治才從大門入殿。

  山呼萬歲過後,李治朗聲道:「在前幾個月內,關於吐谷渾與吐蕃之爭,一直困擾著我大唐,好在如今戰火已經平息,戶部侍郎韓藝也已經安然歸來,朕真的非常開心能夠見到韓愛卿安然無恙。

  朕當初是派韓愛卿出使吐谷渾,主要就是為了調解吐蕃和吐谷渾紛爭,可是其中發生了許多意外,導致事情發生不小的變化,但這並非是韓愛卿的錯,非但如此,當時韓愛卿臨危不亂,捨身冒險,努力的去完成朕交予他的使命,也算是皇天不負有心人,最終在韓愛卿的調解下,吐蕃和吐谷渾的爭鬥才得以平息,也避免了吐谷渾亡國。韓愛卿是居功厥偉,就連弘化公主都親自寫信給朕,感謝韓愛卿為吐谷渾做的一切。」

  說到這裡,他重重嘆了口氣,「而那邊戶部尚書高愛卿年事已高,又常年抱恙在家,無力再處理公務,已經是幾番上奏,請求致仕,朕雖不想失去高愛卿這麼一位棟樑之才,但是朕以為若是再繼續留下高愛卿,反而對高愛卿的身體不利。韓愛卿在戶部的做的一切,相信各位愛卿都看在眼裡,因此朕決定批准高尚書致仕,同時升戶部侍郎韓藝為戶部尚書,加封江都侯。」

  許敬宗和李義府相覷一眼,這李治一上來就升韓藝的官,心中所想已經表達的非常清楚了。

  韓藝忙高呼道:「多謝陛下厚賞,微臣自當竭盡全力,為君分憂。」

  李治微笑得點點頭,又正色道:「另外,吐谷渾如今失去了河源地區,已無力自保,因此弘化公主希望大唐能夠出兵駐紮在吐谷渾城,保護吐谷渾,不知各位愛卿以為如何?」

  話音剛落,杜正倫就站出來道:「陛下,臣以為朝廷必須出兵,弘化公主乃是陛下的姐姐,如今姐姐有難,身為弟弟,若見死不救,天下臣民又會如何看待皇室,那些遠嫁他國的公主們又會如何想。」

  李義府一看杜正倫站出來,頓時雙眸聚集了火光,原本還準備看看情勢的他,如今可也忍不住了。

  可未等他站出來,李績突然道:「陛下,老臣以為這倒不是什麼難事,如今弘化公主既然已經來信求援,老臣以為於情於理我大唐都應該出兵保護吐谷渾,畢竟吐谷渾女王乃是我大唐公主,怎能見死不救。至於周邊國家怎麼想,那是他們的事,我大唐可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來行事。」

  不愧是當朝第一人,大唐第一元帥,這話說得就是霸氣啊!

  這一句話就徹底斷了李義府的年頭,如果大家反對的話,主要原因肯定還是吐蕃,李績這話一出,誰還敢說吐蕃,我大唐還需要怕吐蕃?

  他都不敢妄言,其餘大臣就更加不用說了,他們知道李績既然開口了,那就證明皇帝肯定也是想這麼做。

  李治聽得不露聲色,道:「諸位愛卿以為呢?」

  一眾大臣齊聲應道:「臣等以為當派兵駐紮吐谷渾。」

  李治眼中閃過一抹笑意,點頭嗯了一聲,又問道:「可是該當派誰前去呢?」

  立刻有人站出來道:「臣願前往。」

  李治聽得面色一喜,凝目望去,見是薛仁貴,當即拉下臉來,淡淡道:「薛愛卿,你身為左衛大將軍,得留在長安,保衛京城。」

  薛仁貴一陣尷尬,訕訕退了回去。他真不想待在長安,他作為將軍,想去打仗,待在長安多無聊,一身本事沒處使,可是對於李治而言,薛仁貴可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得守護他的大本營,豈能隨便往外面派。

  只能說他們這對君臣太沒有默契了。

  與之相反的是,契苾何力他們又不太願意去,那又不是去打仗,只是去駐紮,還得等著這仗開打,要真打了,他們也會去的,而且還不是一把手,這就一個苦力差事!

  李義府也想到了這一點,這個駐紮不會派很多兵的,最多最多也就一萬,主要是借大唐國威威懾四方,可一旦開戰,那就是炮灰來得,突然眼眸一轉,計上心來,站出來道:「陛下,臣以為慶州華池縣令王方翼可行。」

  唐臨聽得眉頭一皺,暗罵李義府忒也卑鄙了,這真是見縫插針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