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許圉師訕訕退下。

  你還不能說李治是在耍賴,再怎麼說也設立了常賦,並且保留了上貢,這跟中原州縣一模一樣,各地州縣每年都交稅,都運送土特產來京城。你提意見是可以,但是你必須得拿出一套方案來,同樣也能夠保證能夠在西北地區設立常賦,你否決了這一點,卻拿不出更好的來,你這就是在找茬了。

  但是關於少數民族的稅收,那真是非常非常困難的,東突厥舊地歸到大唐版圖這麼久了,可都沒有交過稅給朝廷,當地百姓的稅收可是交給可汗,不是交給朝廷,再由可汗給朝廷上貢。異族統治,稅收是最難的,要麼你就直接大開殺戒,豎立權威,可是唐朝並不奉行這一套,要以德服人,這又是最難之事,你憑什麼讓我們交稅,西北各個酋長肯定不會答應的,但是這種稅法的精妙之處,就是你交稅是為你服務,你不可能不交錢,還讓我派人去幫你打掃衛生,這你也好意思。

  張大象、唐臨、蕭鈞等人見火候差不多了,趕緊出來表明態度,我們支持這一決議。

  李義府他們雖然沒有贊成,但也沒有反對。

  其他大臣一看,也只能表明贊成。

  這一決議順利通過。

  李治笑著點點頭,又向韓藝道:「韓愛卿,朕讓你與吏部尚書商討關於派往西北地區的官員,你們可有商討完?」

  韓藝忙道:「回稟陛下,名單已經擬定,一共五十人,還請陛下過目。」說著,將奏章呈上。

  張德勝立刻下去,將奏章拿了上來,小心翼翼遞到李治面前,「陛下!」

  李治手一揚道:「念吧!」

  「小人遵命!」

  張德勝拿著韓藝遞上來的名單,站在台階上面念了起來。

  基本上都是五品以下的官員,但多半都是出自隴西貴族,這也合情合理,因為隴西貴族是雜交出來的貴族,有少數民族的血統,讓江南官員去那邊,去了就水土不服,而且這些人並未擔任太重要的職位,不會影響朝廷的運作。

  殿中大臣們倒是沒有多想,他們大鬆一口氣,他們剛才非常害怕,因為他們可不想去西北那鳥不拉屎的地方。

  可是總有例外!

  當張德勝念道,長水縣縣令董英和永寧縣縣令周道行時,群臣皆是大吃一驚,這二位可都是東都縣令,五品官員,是重要職位,一般情況下,還是得通過皇帝決定,不是說吏部說調就能夠調的。

  唐臨、張大象可不知道這事,但很快就反應了過來,他們當然也知道民安局遇到的一些困難,畢竟這是韓藝的勢力,不過他們覺得韓藝這也太狠了,東都縣令直接調去西北,不能比這更貶的了。

  剛一宣讀完畢,宗正董瀚就站出來,道:「陛下,長水、永寧二縣連同長安與洛陽,十分關鍵,董、周二位縣令,一直在當地擔任縣令,並且將二縣治理的井井有條,他們都走了,那這二縣怎麼辦?這無異於本末倒置。」

  他可是董英的親哥哥啊!

  韓藝笑道:「董宗正這話說得咱們這些大臣真是無地汗顏,好似大唐就他們兩個能夠治理長水、永寧二縣。」

  又有一人站出來道:「董宗正絕非此意,既然董、周二位縣令將長水、永寧二縣治理的非常好,那為什麼要調他們離開,難道西北缺他們二人就不行了麼,韓尚書這話才令人感到無地汗顏。」

  此人乃是著作郎曹德凱。

  韓藝道:「曹作郎此言差矣,我這麼安排,自然是有原因的,就目前而言,西北地區的安定繁榮對於我大唐而言更為重要,自然得安排一些經驗豐富且有才幹的官員前去,董、周二位縣令治理河道非常有經驗,因此我才選擇他們二人,去西北地區治理河道。」

  許敬宗實在是忍不住了,你這也太搞了一點,找這麼個藉口,你好歹也廢點心思呀,站出來道:「這西北地區有河道嗎?老夫聽說那裡都是荒漠戈壁。」

  韓藝面不改色:「當然有啊!要是沒有水的話,牲畜不都渴死了麼,牧場對於西北百姓而言,那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西北地區跟咱們中原不一樣,他們不太懂得管理,一直沒有安排人員去管理河道,或者水資源,直接導致水資源一直在枯萎,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而西北禍事,往往都是因為牧場之爭,只要解決好牧場問題,讓每個百姓都有牧場放牧,西北便可安定,因此一定要派幾個非常善於管理水道的官員前去當地,專門負責此事。」

  唐臨等人聽得都快笑出聲來了,人家堂堂一縣之長,而且東都縣令,居然被你派去管水庫,還說得這麼冠冕堂皇,讓人差點就相信了。

  知道內情的人,也都明白過來,韓藝擺明就是要整這二人,你們敢阻礙民安局的發展,我就讓你們去守水庫,但是,這又不太符合韓藝的行事作風,韓藝很少去利用職權貶黜他人,基本可以說是沒有過,一般韓藝採取的手段,還算是相對比較溫和的,給彼此都留有餘地。

  董瀚等人非常著急,但是他們沒有準備,一時半會,想不出更好的理由來,直接焦急的看著皇帝,周道行可是你妹夫的堂弟。

  李治沉眉思索片刻,道:「韓愛卿言之有理,目前西北建設才是國家的頭等大事,如果能夠成功的話,我大唐必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應該派一些能幹的官員前去那裡,周、董二位縣令的才幹,朕非常清楚,實乃上佳人選,韓愛卿的這個安排,朕覺得非常合理,同時,朕也希望你們能夠同心協力,將此事辦好,不要為了一點點私利,而耽誤了國之大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