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義府、許敬宗默契的相視一眼,只要韓藝抬出武媚娘來,他們的處境很尷尬,這只能贊成,因為他們也猜得到,這可能是韓藝跟武媚娘商量好的。

  這小子還真是會說話,李治也是笑著點點頭。

  韓藝又繼續說道:「而且這麼做,有四大好處,其一,就是臣一直強調的誠意,士兵們見陛下如此體恤他們,細緻入微,不但關心他們,還想著他們的家庭,心裡能不感激陛下麼,能不全心全力的保家衛國麼。

  其二,也是配合精兵論的嘗試,精兵論貴在精,而不在多,如今士兵中多半都不認字,倘若士兵的後代都識數認字,這對於軍人的素養也會有著極大的提高,可以讓精兵政策得以實現。

  其三,減少朝廷對於軍隊獎賞的負擔,因為這就是一種獎賞,畢竟去昭儀學院上學可是一文錢都不收,臣相信這對於尋常百姓而言,可是極高的待遇了,勝於其他獎賞。

  其四,可以很好的穩定住我朝軍制,這可憐天下父母心,誰人不希望後代更有出息,哪怕是參軍入伍,識字的人比不識字的機會也要更大一些,將上學與從軍聯繫上,臣相信許多逃兵役的士兵會為了自己的後代而回到軍中,這也會進一步提升我軍的戰鬥力。」

  李治聽著聽著,越發覺得這個辦法行得通。

  尤其是第一點和第四點是非常重要的,以往君主控制軍方,主要通過籠絡的是武將,來控制軍方,但這又勢必會讓皇帝對武將不放心,但是要說直接施恩於士兵,這幾乎是難以做到,哪怕你發獎賞給你士兵,那也必須通過將軍層層下達,說不定中間還被剋扣不少。

  當然,一次出征十萬大軍,朝廷也獎賞不了,晉升是更加不現實,只能說有功則賞。但是上學讀書,只有皇帝還有這個能力,將軍可做不到這些,士兵包括士兵的下一代,都會感激皇帝,效忠皇帝,要是統帥命令士兵跟著他造反弄皇帝,士兵肯定會想,我兒子還在皇帝皇后的學校讀書,你要讓我弄皇帝,我答應,我家人也不會答應啊。

  另外,府兵制不是募兵制,士兵都是搞兼職的,不是職業軍人,等於是服兵役,可以說是義務兵,服兵役肯定得不到多少好處,土地的話,早就給了,再多也給不了了,也就是免除稅賦,唐朝這點稅賦,哪能跟性命相比呀,當然是能逃則逃,尤其如今土地兼併開始抬頭,士兵連土地都沒有,那還打個球呀,這樣下去,必回軍心潰散,得想辦法留住這些人,讀書認字對於古代百姓可是有極大的誘惑力,這讓百姓又多了一重考慮。

  「那朝廷又如何與昭儀學院合作呢?」李治問道。

  如果給錢的話,那朝廷自己弄得了,幹嘛這麼複雜,不給錢又能給什麼呢?

  韓藝道:「其實昭儀學院最為缺乏的就是老師與書籍,如果朝廷能夠免除昭儀學院老師的稅賦,並且給予一定的優待,好比說在昭儀學院教書二十年,並且非常出色,可以破格讓他在弘文館兼職學士,專門從事教育方面的工作,這不但能夠鼓勵不少人投身老師行列,也能夠為朝廷選得人才。另外,就是書籍——」

  李義府突然插嘴道:「韓侍郎家大業大,又有印刷坊和造紙坊,為陛下和皇后分憂,不是我們為人臣子的本分麼。這做人可不能忘本啊!」

  李治抿了抿唇,瞧著韓藝。

  我都是辛苦錢,你娘的都是快錢,你攏共捐了還不到三百貫錢,好意思說我。韓藝心裡嘀咕著,但也沒有跟李義府較這勁,錢可是韓藝最不看重的玩意,錢就是拿來用的,道:「李中書說得是,我當然會持續捐助昭儀學院,但是僅憑我一人,也是辦不到的,這還是需要朝廷幫忙。」

  他心想朝廷壟斷了這麼多資源,都用來養著這些官員,他又不稀罕這些厚祿,他當然希望能夠拿出一點分給百姓。

  李治也在思量,老師能有多少,免除他們的稅賦,不過九牛一毛,到時整點商稅,全都回來了,這個書籍的話,控制在朝廷手中,他也放心,點點頭道:「倘若昭儀學院能夠幫助朝廷解決這些困難,這點支持朝廷理應要給予的。朕看可以嘗試一下,各位愛卿以為呢?」

  「陛下聖明!」

  李績是軍方代表,那當然支持。李義府、許敬宗皇后的人,不想支持也得支持,他們都支持,再加上韓藝,那盧承慶、許圉師等人能不支持麼,況且,這確確實實是為百姓好,不是為了誰的政治利益,而且是一步步來,又是以合作的方式,不至於大興土木,傷筋動骨,當然,皇帝、皇后不能算,照顧百姓,也算是他們的政治利益。

  李治點點頭道:「那好,朕待會再跟皇后商量一下,看看具體該怎麼做。」

  別急呀,我這都還沒有結束了。韓藝突然又道:「陛下可有聽聞鄭善行在南郊的製衣坊?」

  李治一愣,道:「朕當然聽說過。」

  韓藝道:「其實最開始去製衣坊工作的婦女都是一些寡婦,而他們的丈夫都是為國犧牲的烈士。」

  李治笑道:「朕也聽說過,對於鄭善行的行為,朕心懷感激。」

  韓藝道:「士兵上戰場,總會有危險,如果想要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朝廷也應該考慮到陣亡士兵留下的遺孀,雖說朝廷也有補助,但無法持久。」

  李治問道:「那依你得意思,又該當如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