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是君子六藝麼?

  韓瑗、來濟聽得也滿是好奇,趕忙起身,走到長孫無忌邊上一看,不禁也是稍顯驚訝。

  賢者六學,就是今日大唐日報的所有內容。

  所謂的「賢者六學」包括,農學、醫學、工學、數學、科學、經濟學。

  開篇還是引用了儒家的格物致知精神,論證知識是不分貴賤的,以及每個知識點的重要性都是平等的。

  韓藝又借用自己的貢獻論,引出這「賢者六學」,並且一一論證六學對於百姓和國家的益處,這些都很好論證呀,因為六學中每一門學術都跟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你還不太好反對,農學的出現是為了讓百姓種出更多更優質的糧食來,工學是為興修水利,發展農具和武器,醫學是為了救人,哪個國家不需要經濟學,你拿什麼反對這些?

  君子有六藝,賢者有六學。

  而且韓藝還將自己的新思想新主張闡述為儒學的完美補充,並且定義為新儒學。

  他始終不能離開儒家思想,因為根據人性而言,尤其中國古代的人性,他們對於新的事物是具有很強的排斥意識,唐朝相對而言還好很多,畢竟開放,但是儒學已經深入人心,如果韓藝的思想是儒學的一部分,那百姓會非常快接受,一聽就是高大上,如果說換個新名字,那就真的愚公移山,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被百姓所接受,可能還視為邪門歪道,而且寒門中也有很多儒生,他得給這些人一個理由支持他,他走得還是托古改制的路線。

  而孔子的主張主要是體現在政治和思想兩方面,這兩方面都是不能直接產生實際利益的,是一個理想的主義,而韓藝提倡的就是實際利益,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孔子提倡要勸農桑,可如果努力耕地都養不活自己,那可如何是好?發展農學,利用知識的力量,爭取提高農物產量,這就是完美的補充。

  韓藝是要當孔子,有主張和思想還是不夠的,你得去告訴百姓具體該怎麼去做,你不能憑空喊,孔子他也不是張嘴就吹,他還是有他的教化思想和禮法,韓藝就是依葫蘆畫瓢,這「賢者六學」就是韓藝思想的具體概括。

  這「賢者六學」剛一出來,就立刻獲得寒門的一致叫好,拍手稱讚。

  其實他們多半都不太懂這六學,但是沒有關係,因為從字面來上理解,這可都是寒門的強項,雖說寒門泛指的不是老百姓,是一些身處在朝堂上,但又徘徊在權力中心之外的低級官員,但是很多寒門出身非常貧寒,他們是地主家、農家出來的孩子,通過科考當了個小官,可說到底這種田、打鐵還是寒門的老本行,貴族生下來就是官,寒門心裡也明白,如果拼文章的話,他們是拼不過士族的,士族再腐朽,畢竟底蘊還是在那裡的,從小有名師教導,先天條件差太多了。

  但如果比種田的話,你們士族一塊上,那都不是寒門的對手呀。

  如果說將來憑藉賢者六學可以當官的話,那將會極大的提高寒門的社會地位,給予了百姓很多很多的機會,寒門的勢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這要都不贊同,那不都成豬了。

  其實這賢者六學不但是對於儒學的一個完美補充,更加是對於華夏民族的一個完美補充,這六學幾乎不與當今任何學派重疊,是一個全新的東西,但是,各個學派都有涉及這六學的知識,只是沒有形成一個系統,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科學的力量總是發展不起來,就是因為沒有系統性,沒有傳承,東一塊,西一塊,這跟儒學不一樣。

  但是話說回來,一致贊成,也並非是好事,沒有爭議的報紙,那絕不是一份好報紙。

  然而這一期大唐日報的爭議就在最後面的彩蛋。

  也就是大唐日報公布了自己評選出來的貢獻榜前十名。

  第一名,孔子。這沒有問題。

  這二名,老子,這稍微有點問題,關鍵就是老子、孔子誰強的問題,但這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要排名的話,總得有一個排第一。

  關鍵的爭議,就在這第三名,蔡倫。

  蔡倫只是一個宦官呀,出身也極其貧寒,鐵匠的兒子,最大的成就發明了紙。關鍵還要看看他下面是誰。第四名,李悝,法家的代表人物,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法經》的創始人。蔡倫怎麼跑到墨子前面去了,這太不可思議了,光憑這一個名字,所有人都答錯了。

  然而,從這裡就是分界線,下面的全都飽含著爭議,第五名,墨子,墨家的創始人。第六名,孫子,大名鼎鼎的軍事學家,孫子兵法放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適用,簡直就是兵家的葵花寶典。第七名,張仲景,著名的醫學家,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第八名,張騫,著名的外交家。第九名,孟子。孔孟孔孟,你將孟子排在第九,這真是要了親命啊!第十名,還是一個太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

  第881章 我的榜單我做主

  這絕對是顛覆式的榜單。

  孔、孟、老三子,必須前三位呀,另外,像董仲舒這等大儒連前十名都沒有上,這讓大家很難接受呀。

  北巷。

  「哎哎哎,你們大唐日報的這個榜單真是難以服眾呀,你們能否叫韓小哥給我們一個說法啊!」

  「這誰能夠猜得准,其實文房四寶,咱們不要也罷,但是你們因為不給我們文房四寶,就胡亂排啊!」




章節目錄